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充分挖掘辽宁省冰雪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开发寒地冰雪资源,利用61个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统计、定性或定量指标等分析方法,评估了辽宁省冰雪气候资源的适宜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均具有冰雪资源,东部山区冰雪资源最为丰富,辽西地区结冰期长,大连沿海地区冰雪资源相对较少。辽宁省冬季室外冰雪活动温度条件较好,冰雪资源丰富区风速低且日照适中。冬季各地高温融雪、雾和大风、低能见度等气象灾害风险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上旬全省均可人工造雪,人工造雪时段适宜。抚顺、本溪、铁岭、沈阳、丹东、辽阳的大部分地区均是宜冰宜雪的最优地区;西部地区降雪量少,宜冰大于宜雪,可适当开发冰上旅游项目;沿海的葫芦岛和大连地区冰雪期短,可探索发展小规模的冰雪旅游项目和海冰旅游。  相似文献   

2.
运用1988~2017年贵州省玉舍滑雪场附近30年气候资料和2015~2016年冬季滑雪场客流量资料,分析贵州高海拔地区滑雪运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而进行滑雪气象指数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玉舍滑雪场冬季具有少雨、低风、温度适宜的气候特点,可以开展滑雪运动。(2)玉舍的滑雪人数与气象因子风速、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呈显著反相关。(3)根据玉舍滑雪场气候背景特征,分别对降水量、相对湿度、舒适度指数三个气象要素进行分级,通过实际滑雪人数分级与滑雪气象指数等级预报进行的检验表明:实际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与指数预报等级相同(即绝对值之差为0)的准确率达26.4%,实际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与指数预报等级绝对值之差为1的准确率达66.7%,即预报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与实际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之差≥1的准确率达93%。  相似文献   

3.
利用北京和张家口地区气象站建站至2016年历年11月至次年3月气象资料,研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人工造雪地面气象条件,结果表明:降水相态与地面气温(T)和相对湿度线性组合关系密切,通过计算不同温度对应降水相态频率,发现北京T≤-0.2℃,张家口市T≤-0.8℃时,降水相态为雪的频率≥95%;估算了冬奥会和残奥会举办地区域自动气象站2014—2016年赛事期间可造雪时数,发现冬奥期间造雪时数较为充足,残奥期间造雪时数较少,可以采用造雪和储雪结合保证赛事用雪。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20年辽宁省6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了辽宁省适宜滑雪场地建设和滑雪运动的气象条件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中部、北部和东部年结冰日数(日最高气温小于0℃)大于60 d,符合高等级滑雪场建设的气温标准,其中辽宁中东部年平均降雪量超过20 mm,积雪深度超过10 cm,为辽宁省最适宜建设滑雪场地区;综合分析风力、温度和降雪量级日数等对滑雪运动影响最显著的气象因子,发现滑雪气象指数2级以上日数辽宁省中东部最多,超过120 d,是辽宁省最适宜开展滑雪运动的地区。其中抚顺市在发展滑雪项目上有很大优势,有利于承办全国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比赛。滑雪气象条件的长期趋势变化表明,年结冰日数明显减少,年降雪量和年最大积雪深度略减少,最适宜建设滑雪场的区域减小;而滑雪气象指数2级以上日数增加了12.2 d,适宜开展滑雪运动的区域向西扩大,气象条件更加有利于滑雪运动的开展。与气温和风速相关的气象指标为滑雪气象条件长期趋势变化的主要因素。辽宁省中东部在具备有利的气象条件同时,还有地形、经济、交通等方面优势,为发展高品质冰雪运动文旅产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1995-1996年在哈尔滨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试验地进行了冬小麦种植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必要的人工措施,冬小麦是可以越冬的。这为在黑龙江省适宜地区推广冬小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规划建设的滑雪场为例,采用承德地区7个气象站积雪观测资料和围场气象站1951—2011年地面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积雪、气温、风、降水和灾害天气(包括大雾、沙尘、雷暴和冰雹)等气象要素年代际变化特征,评估了围场滑雪场选址的气候适宜性、可持续发展性和气候风险性。结果表明,围场是承德区域内滑雪场建设的首选地址,该地积雪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其中11月和12月为滑雪场的最佳运营期;6—8月风效指数达到"舒适"的日数月均在20天以上,益于滑雪淡季开展其他旅游项目。此外,围场地区发生雪崩的可能性极低,灾害性天气,尤其是雷暴和冰雹,频发于滑雪旅游淡季,因此在滑雪场投入运营之后应加强滑雪淡季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和防御工作。为保证该地区滑雪场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议滑雪场建设规模不易过大,且严格限制滑雪场数量。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的天气预报公司美国的天气预报公司,是不可忽视的气象服务单位.他们以气象台的资料为基础,按地区或按使用目的制成天气预报,向订有合同的使用者提供.一般向企业提供的预报是按使用目的制作的.美国有80多个天气预报公司,向牧场、农场、滑雪场、面包公司、煤气公司、电力公司等企业出售天气预报.预报错了  相似文献   

8.
应用2004~2005年沈阳辉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增雨作业云系及其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作业区域等判别方法,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加的需求,向气象声讯服务用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是96121气象声讯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介绍了杭州市96121气象声讯人工坐席查询系统的平台结构、功能设计,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96121气象声讯服务及人工查询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避暑旅游气象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以体感温度确定的避暑旅游气象舒适度为正贡献指标,修正完善强降水、高温、大风、雷暴等负贡献的高影响天气指标,综合建立避暑旅游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选取2008—2017年6—8月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利用该避暑气象适宜度模型对贵州省县级以上城市避暑旅游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整体上是非常适宜夏季避暑旅游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夏季不同月份和盛夏关键旬,最佳旅游目的地略有变化。贵州北部、东部和南部的低海拔地区避暑旅游气象适宜度相对略低,地处武陵山脉和苗岭山脉的都匀、麻江等地适宜开展山岳型避暑旅游。铜仁市避暑旅游气象适宜度范围在-17~100,是贵州避暑旅游气象条件较逊色的城市。避暑旅游气象适宜度模型能较客观地反映气象条件对避暑旅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0—2019年蓝田县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结合核桃生长适宜气象指标,从气温、降水、光照等方面对蓝田县核桃种植的气象条件适宜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普查了蓝田核桃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蓝田县气候条件适宜核桃生长,影响蓝田核桃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是低温冻害和干旱。研究结果可为蓝田县核桃产业灾害防御、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广西种植火龙果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广西的气候条件和火龙果生长适宜气候条件的分析,得出广西的光、温、水等气候条件基本适宜火龙果的生长,但要注意防御低温冻害、洪涝、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为火龙果在广西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绘制棒影日照图的方法,制定出各方位上时刻棒影比率表,为居室日照进行评估并实际应用,以期为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日照、风速、温度等历史气候资料,开展针对适宜居住的室内微气候评估业务提供依据,为公众提供更好的、贴身的公共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4.
采用调查、试验和分析研究相结合的办法,找出了烟台近海扇贝生存、生长、养殖生产的适宜水温、盐度、降水、风及光照等气象水文条件。根据这些气象水文条件找出了在烟台近海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养殖生产的气象服务指标,同时指出了扇贝养殖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气象灾害。为烟台近海扇贝养殖生产提供较好的气象服务,也为提高扇贝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涵  李玲  孙学庆  宋庆武 《气象科技》2014,42(2):283-286
针对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工作对气象信息保障的需求,基于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小站数据接收服务器及其所接收气象资料,设计并开发CMACast内蒙古气象信息Web平台,将卫星下发的气象资料进行解析、可视化和转储,结合Web、Android以及NCL等多种技术,最终实现了Linux下的气象资料可视化和跨平台Web访问及移动终端访问,具有常用气象实况、预报资料调阅显示及一定的本地化设置功能,为基层气象台站提供了一套由Web平台和智能手机客户端构成的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现场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中气象资料获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系统设计思路及结构 为了提高咸阳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的质量和数量,为林区的科学管理提供气象技术保障,开发了咸阳市林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系统以Dream Weaver为设计软件、VBScript为脚本编辑语言、SQL2000为数据库设计软件,以网站形式实现,包含飞播造林气象保障、森林病虫害、林区气象资料查询、森林防火气象保障等四个主要部分,其中林区气象资料查询系统及森林防火气象保障为两个独立网站。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人工增雨天气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光平  冯宏芳  朱鼎华 《气象》1998,24(3):28-3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卫星等探测资料分析福建省夏旱期间气候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为开展人工增雨提供物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夏旱期间内地两个旱区人工增水条件优于沿海两个旱区。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在气象通信中,气象电传虽能监测线路状态,但不能减轻大量的人工操作也难避免人工操作所引起的质量误差,耗时耗力.为尽快地适应气象事业发展,提高时效,完善通信实时监控网系统,我们便着手以微机代替气象电传的研制.本系统除具备电传的实时监测功能外,还能提供选报,纠错报警,动态显示等各种画面,并能达到快速优质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58—2015年我国北方地区8个主产省(市)小麦蚜虫分省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资料、1958—2015年601个气象站点相应逐日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站小麦发育期资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并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结合小麦蚜虫适宜生理气象指标和华北、黄淮小麦生育期规律,筛选影响小麦蚜虫年发生程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构建分区域的小麦蚜虫气象适宜度预报模型,并将气象适宜度指数划分为非常适宜、适宜、较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以反映气象条件对小麦蚜虫发生发展的适宜程度。结果表明:筛选出影响华北小麦蚜虫年发生程度的8个关键气象因子,影响黄淮小麦蚜虫年发生程度的6个关键气象因子。建立的华北、黄淮模型回代检验等级准确率分别为91.2%,93.1%,2016—2018年3年外推预报平均准确率均在75%以上;利用黄淮模型反演苏皖两省2016—2018年小麦蚜虫发生等级、异地检验3年预报效果均较理想。模型适用于从气象角度对华北、黄淮及江淮地区小麦蚜虫发生等级进行监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保障区域生态气象服务,为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在分析青海省刚察地区气候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生态环境监测、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提升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