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华南中生代火山活动特征,在回顾以往火山活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划分的修订方案,讨论了近年新发现的NE向侏罗纪火山岩带问题,进而分析了侏罗纪—白垩纪四个火山活动旋回的构造意义,认为反映了华南重要的四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东乌旗敖包查干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敖包查干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质调查、同位素年龄测定、岩性岩相分析,划分出两个火山活动旋回(满克头鄂博旋回和白音高老旋回),恢复了9个古火山机构,识别出11个火山口,确定中生代火山喷发时限约为30~40 Ma.两个火山活动旋回均以偏中性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熔岩开始到酸性火山碎屑岩、熔...  相似文献   

3.
<正>晚中生代华北东部地区岩石圈发生巨量减薄,从而诱发了强烈而广泛的岩浆活动。山东东部近海地区位于华北东部,大地构造划分上属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结合部位,在白垩纪火山活动强烈,旋回性明显。根据火山岩岩性、岩相、同位素测年资料及区域对比结果,本区火山活动划分为6个旋回,各火山旋回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中生代义县旋回火山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西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火山岩,其中以义县旋回火山岩最为发育。本文在对辽西地区义县旋回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义县旋回火山岩具有同源性质,由壳幔混溶物质作用于统一的火山活动过程中产生。  相似文献   

5.
义县组岩性以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局部发育有富含“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沉积层。在这些沉积层之下、义县组复成分底岩之上,发现有4个沉凝灰岩层,与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呈互层状产出,其岩性以沉凝灰岩或含砾凝灰质粉砂岩为主。这些凝灰岩层厚度虽小,但分布较广泛,走向延伸稳定。根据辽西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活动的基本规律,沉凝灰岩层与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及野外地质综合研究将义县组早期火山活动划分出5个火山作用旋回,并确认四合屯、黄半吉沟、尖山沟、以及上园、大康堡、河夹心等地富含“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沉积层均属于同一火山旋回(第五旋回)的产物。这一发现极大地丰富了辽西地区中生代陆相盆地火山-沉积作用的研究内容,并将促进火山活动与生物灭绝事件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  金成洙 《辽宁地质》1999,16(1):5-14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强烈,其主要的活动期间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根据新的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构造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得出以下认识:1.该区中生代火山岩来源较深,具幔源特征,岩浆形成在总体呈挤压背景的环境中,使得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壳源物质。2.中生代火山岩大致分两个亚旋回,其中塔森寺沟组火山岩和上库力组火山岩是同一岩浆亚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票地区义县组地层层序与化石层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辽西北票地区义县组是一套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组火山活动具有明显的旋回性特征,主要由下部基性-中基性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和上部酸性、偏碱性火山活动旋回组成.具体可划分6个岩性段,自下而上分别为底砾岩段,基性、中基性火山岩段,湖相沉积岩段,酸性、偏碱性火山岩段,上部基性火山岩段和顶部砾岩段.义县组底砾岩段和基性、中基性火山岩段的沉凝灰岩中产有丰富的以鹦鹉嘴龙为主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湖相沉积岩段含有大量热河生物群化石,包括著名的中华龙鸟、孔子鸟和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该层位记录了侏罗-白垩纪界限附近重大的生物演化事件.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自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不断,晚侏罗世达到高潮,形成了几套代表各自特点的火山岩组合,划分出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等4 个火山喷发(沉积) 旋回。火山活动相伴随的侵入活动受伸展机制制约,构成了成对的火山侵入岩带。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燕山旋回火山岩约占基岩总面积的70%左右,有基性、中性、中酸性及酸性岩类,后两类分布最广。火山岩为一套钙碱系列的玄武岩——安玄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初期,晚侏罗世中,晚期为鼎盛时期,至白垩纪初停息,区内燕山旋回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旋回,即第一亚旋回为酸性火山岩(相当于劳村组);第二亚旋回火山活动强烈,具基性——中性——酸性岩演化趋势(黄尖组);第三亚旋回为中酸性——酸性火山岩(寿昌组)。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饶河、密山、鸡东、东宁)中生代火山活动频繁、喷发作用具多期性(旋回),而每次喷发均形成明显的规律性的韵律。由爆发相、喷溢相、喷发-沉积相组成了每个完整的火山活动旋回。频繁的火山活动以及复杂的火山岩相造成了本区火山岩十分发育和具其独特的特征。通过对岩石的化学成份的研究,将本区的火山岩与邻区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国同期同类火山主岩石做了对比,结论是它们同属于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型产物。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是中国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区之一。义县组分为4个岩性段。义县火山旋回可分为4个亚旋回。第一亚旋回分为4个小旋回。从早期至晚期,义县旋回火山岩逐渐由基性向中基性、中性和酸性演化,火山岩岩石组合为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组合,从北票-义县,火山活动显示了由老到新的迁移性。主要氧化物关系表明岩石的SiO2与K2O呈正相关,SiO2与MgO、CaO、FeO Fe2O3呈负相关。TAS图解反映了火山岩较高碱度的总体特征,硅-碱关系图和AFM图解反映了火山岩属于亚碱性系列中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在SiO2-K2O关系图上,绝大部分样品落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内,少量落于钾玄岩系列区,因此义县旋回火山岩以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为主,部分为钾玄岩系列,表明岩石富钾。义县旋回火山岩具有大陆板内火山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赤峰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文  邵济安等 《地质论评》2002,48(3):267-272
本文首次对内蒙古赤峰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旋回进行了划分,包括渐新世旋回(24-33Ma);中新世晚期旋回(6-10Ma);上新世旋回(4.8Ma)和更新世旋回(0.89-0.16Ma)。进一步结合火山岩空间分布以及玄武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揭示了新生代火山活动由南东向北西逐渐变新,岩浆来源逐渐加深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闽浙赣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广泛搜集闽浙赣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同位素年龄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的层序及其广泛分布全区的标志性地层(碳酸岩层)、旋迴划分和对比,建立了三省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的综合性拼接剖面,阐明中生代陆相火山活动的历史,得出了中生代火山岩浆具有逆向演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一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沽源-红山子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沽源-红山子地段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时间,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构成等特点,笔者将区内火山活动划分为早白垩世早期和早白垩世晚期两个旋回,将火山岩划分为以粗面质岩石为主的碱性系列和以流纹质岩石为主的亚碱性系列。本区中生代岩浆作用与铀成矿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铀成矿受多岩浆系列共存地段控制;(2)铀成矿受晚期岩浆旋回的超浅成酸性斑岩体控制;(3)与铀成矿密切的斑岩体表现为壳幔作用的成因特点;(4)成矿火山岩表现出高硅和高钾的化学成分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浙东南地区分布巨厚的中生代磨石山群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系。在云知-景宁地区,该套火山岩稀土元素具明显旋回性变化,系岩浆两幕演化的结果,这从微观方面给火旋回的划分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化二密地区中生代火山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欧祥喜 《吉林地质》2001,20(1):19-26,34
通过对二密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规律,岩浆演化序列、火山喷发期次与成矿作用的研究,对控制火山活动的基底断裂构造的调查,以及松顶山石英闪长岩(次火山岩)岩石单位的划分,认为:该地区成矿与中生代侏罗纪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成矿时间长、期次多、矿体类型复杂;区内尚存在很好的找矿远景,按照新的找矿方向,在火山活动中心成矿条件有利于段采用有效的找矿手段,有望找到新的矿产基地或隐伏的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浙闽边界区晚中生代火山作用时序与过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浙闽边界区是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研究较薄弱的地区.本文对该区代表性晚中生代火山岩地层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了它们的岩性岩相特征,在此基础上解剖了火山作用过程.该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为143~ 111Ma(高峰期143~ 126Ma),时代属早白垩世,其间存在较长的火山活动沉寂期(126~ 116Ma),火山作用过程可明显划分为5个阶段.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时空演化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多伦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伦地区的晚侏罗世火山岩地层,可划分为满克头鄂博、玛尼吐、白音高老三个火山活动小旋回,通过对其岩石组成、岩相、结构构造及其变化的研究,从地球历史演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和不可逆性的角度,探讨了该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节律特征,进而从时空尺度对火山活动节律的级别和特征进行了划分和厘定,并探讨了不同级别节律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