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保山卧牛寺组玄武岩为低钛拉斑玄武岩,具有大陆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总体与蛾眉山玄武岩中的低钛玄武岩相似。其分异程度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Zr和Hf正异常,Eu无异常或弱负异常。该玄武岩由3个大喷发旋回形成3个岩石单元,其中下部早期第1单元由致密块状玄武岩、斜斑玄武岩、杏仁玄武岩和凝灰岩组成,第2和第3单元中见少量橄榄玄武岩和粒玄岩以及辉绿岩脉。有较高的^86Sr/^87Sr值(0.705966—0.706657)、较低的^143Nd/^144Nd值(0.512212—0.512283),εNd(t)多为负值,源区为介于EMI和EMⅡ端员之间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上述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均可与蛾眉山玄武岩下部低钛拉斑玄武岩对比,表明该期岩浆作用可能同为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并暗示蛾眉山大火成岩省向西有很大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粤西阳春地区马山二长闪长岩强烈富集K、Sr和LREE,(^87Sr/^86Sr)i =0.7046,εNd(t)≈ 1;岗尾-轮水岩体较富集K、Rb、Th和LREE,(^87Sr/^86Sr)i= 0.7063,εNd(t)≈-2;石录岩体较富集Sr,K、Rb、Th和LREE相对较低,(^87Sr/^86Sr)i=0.7084-0.7089,εNd(t)≈-6。马山岩体来源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LREE富集的交代地幔;岗尾-轮水岩体来自于放射成因Sr、Nd同位素组成略高或交代时间略早的富集交代地幔,并且经历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石录岩体则很可能是前存下地壳底垫基性岩重熔形成的。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南岭西部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区域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拉张-减薄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西天山阿吾拉勒埃达克质岩石成因:Nd和Sr同位素组成的限制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28  
西天山阿吾拉勒二叠纪钠质英安岩和钠长斑岩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高Sr,低Y、Yb和Eu正异常等独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的Nd和Sr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其(^143Nd/^144Nd)i为0.512384-0.512470,εNd(t)为正值(+1.57-+3.26);(^87Sr/^86Sr)i为0.0751-0.7054,与本区同时代幔源玄武岩的Nd和Sr同位素组成特征相似,但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成因埃达克岩的Nd和Sr同位素组成有显著区别。结合这些埃达克质岩石形成二叠纪后碰撞阶段构造背景,认为本区埃达克质岩浆最有可能由新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在角闪岩相向榴辉岩相过渡或榴辉岩相的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是西天山晚古生代后碰撞阶段地幔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和地壳垂向增生的重要岩石标志。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花岗岩Sr、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本文报道青藏高原西部中新生代代表性花岗岩的Sr,Nd同位素测定结果,结合前人已发表的东部地区花岗岩同位素资料,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物质来源与成因。研究表明,分布于冈底斯地块北南边界(即冈底斯花岗岩北带和南带)与洋壳俯冲有关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具有低^87Sr/^86Sr初始值(小于0.706)、正εNd(t)值和年轻的t2DM模式年龄的特征,岩浆来源于俯冲洋壳的熔融;与陆-陆碰撞及碰撞后有关的冈底斯花岗岩^87Sr/^86Sr初始值变化大(0.706~0719),而εNd(t)值和t2DM都在很小范围变化,Sr、Nd同位素组成似乎与时代、岩性无关,说明壳幔混合花岗岩的同位素源区长时期保持相对均一。无洋壳物质参与的通过陆内俯冲作用形成的喜马拉雅区花岗岩,具有高^87Sr/^86Sr初始值(大于0.720)、古老模式t2DM年龄(1792~2206Ma)和低εNd(t)值(-10.3~-16.3)特征,并与基底岩石的Sr,Nd组成一致,岩浆源区为壳源。由此说明花岗岩类及其岩石组合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深部部分熔融物质的成分,不同火成岩组合的差异反映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和演化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5.
地质、岩相学特征表明胶东晚中生代金矿区矿田体系产出的富钾暗色脉岩是由煌斑岩、安山玢岩和英安玢岩等组成,以富钾高碱、贫钛为特征,属超钾质-钾玄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岩浆具较高的(^87Sr/^86Sr)i(0.7033-0.7087)、较低的(^143Nd/^144Nd)i(0.5108-0.5125)和δ^18OSMOW,全岩在5.8‰-10.6‰之间、均值为7.1‰的特征,揭示源区性质具洋壳为主的板块俯冲过程提供的以H2O为主流体交代大陆岩石圈地幔而形成的富集地幔楔特征,初始岩浆为弧后拉张环境、富集地幔进入成熟期的低程度部分熔融产生,岩浆演化过程存在分离结晶(石英脉岩型矿田体系)和混合作用或被古地壳源物质或变质岩强烈混染作用(蚀变岩型矿田体系)的两种趋势。这一结论对于深入研究该区中生代幔-壳交换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济阳拗陷第三纪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报道了济阳拗陷29个第三纪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该区早、晚第三纪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变化且具有一定的区别:早经三纪玄武岩的εNd值为0.70481-0.70830;晚第三纪玄武央的εNd值为0.1-2.3,^87Sr/^86Sr比值为0.70421-0.70530。鉴于εNd与1/Nd有^87Sr/^86Sr与1/Sr之间不存在相关特征,Nb正异常以及SiO2与MgO,Fe2O3 FeO,P2O5呈负相关,与Al2O3呈正相关,但与K2I为不存在相关特征,因此,地壳混染作用并不是第三纪玄武岩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玄武岩^87Sr/^86Sr比值的升高是由热液蚀变造成的,而εNd值的变化而归因于源区混合。如果热液蚀变作用没有发生,这些玄武岩的所有数据点在Nd-Sr相关图上将可能位于地幔系列内部。这表明第三纪玄武岩主要是由DMM和EMI两个端员组分不同程度混合形成,EMII的贡献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7.
赣中早第三纪镁铁质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赣中吉安-泰和白垩纪红盆中发育有大量的镁铁质岩石,呈岩墙、岩瘤等多种产状,野外穿插关系和全岩K-Ar法年龄(为49—65Ma,相当于古新世)均表明它们形成于早第三纪,微量元素以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中度富集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无明显的Nb和Ta负异常,同位素具有相对较低^87Sr/^86Sr(0.7041~0.7064)和较高^143Nd/^144Nd(εNd(T)= 0.8- 6.2)的特征。赣中古新世镁铁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与岛弧玄武岩明显不同,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结合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发展史,认为赣中古新世镁铁质岩石的源区是EMⅡ型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DMM)混合,暗示古新世时太平洋板块对中国东南部的影响很弱,中国东南部自古新世初期进入大陆边缘的板内岩石圈伸展环境,岩石圈伸展与软流圈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8.
山东蓬莱、临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钕、锶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报道了鲁东和鲁西新生代碱性玄武岩13个样品的Nd、Sr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0.512967—0.512744,~(87)Sr/(86)Sr=0.70349—0.70450。它们在地质剖面上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与其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的层状分带有关。鲁西地幔源区具有较鲁东更加亏损的组份。两地地幔源区在演化中都曾发生过地幔交代(或富集)作用,根据玄武岩Nd同位素模式年龄估计地幔交代作用发生的时间为0.45Ga。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具有强烈富集LILE和LREE的特征,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分配模式与OIB十分相似。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87Sr/^86Sr)i分别在0.70381~0.70940和0.70529~0.71332之间,^144Nd/^143Nd分别介于0.512404~0.512924和0.512210~0.512928之间。经计算获得多数样品的εNd落在-3.4~5.58范围内,与OIB的εNd值一致。这两类岩石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为37.613~39.330和38.060~38.995,15.842~16.441和15.545~15.677,以及18.418~22.4和18.149~19.062。采用主量元素MgO—Ni和ε(Nd)-(^87Sr/^86Sr)相关图,以及高场强元素比值Zr/Nb—La/Nb和Ba/La—Ba/Nb相关图以及。^208Pb/^204Pb-^206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相关图,一致证明本区火山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且源区具有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混合。但是本区火山岩高的Nb/Ta比和强烈富集Nb等高场强元素,以及较高的^144Nd/^143Nd值,表明该火山岩地球化学具有某种特殊性。结合对西秦岭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及地质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的分析,提出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成因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源区包含了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组分。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成因与地幔柱/软流圈流体的作用有关,也与大洋板片的脱水作用和大陆岩石圈的拆层作用有关。该区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为上述几种作用的联合提供了可能。它不仅较好地解释了该火山岩地球化学方面的特殊性,及钾霞橄黄长岩与碳酸岩共生的事实,同时也证明新生代火山岩的成因是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赣南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底部的玄武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72.6~175.6Ma),其Pb,Nd,Sr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h/^206Ph)i=17.872~18.653,(^207Pb/^204Pb)i=15.434~16.131,(^208pb/^204pb)i=37.837~39.194),中等的εNd(t)(-0.4~+1.1,平均值为0.1)及较高的ISr(0.70835~0.71115)。玄武岩在Ph-Ph图解上均投影于NHRL上方,A7/4Pb值为0.19—61.7(平均值为22.1),AS/4Pb值为59.2~101.5(平均值为71.03),△Sr值为80.0~111.5(平均值为91.5),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同位素异常。根据Sr-Nd,Sr-Ph,Nd-Pb和Pb-Pb相关特征,判明赣南玄武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DMM)和EMⅡ型富集地幔端元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EMⅡ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分别为58%~64%和42%~36%。赣南地区呈东西向展布的中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带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早期发生的一起重要伸展构造事件。根据Ph-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推测赣南中生代地幔源区中的EMⅡ富集地幔端元组分可能源自冈瓦纳古陆。  相似文献   

11.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硅质岩和层状矿体氧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晓梅  丁悌平 《地球学报》1994,15(Z1):124-130
作者对大厂地区泥盆纪地层中的不同成历的硅质岩进行了系统的硅氧同位素研究。其中一种是与矿化无关的浅海放射虫硅质岩,其硅质来自海水的溶解硅,表现出低的负δ30Si值和变化较大的δ18O值;另一种岩石可能属海底喷气成因,表现出你的负δ30Si值和均一的δ18O值,与硫化物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对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进行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铜矿石中沥青艿δ^13CPDB为-33.1‰~-30.9‰,炭质δ^13CPDB为-23.2‰~-20.2‰;方解石的δ^13CPDB一般为-13.5‰~-19.4‰,δ^13CPDB一般为19.0‰~23.5‰;石英流体包裹体水泐为-69‰~-89‰,δ^18O石英SMOW为15.7‰~17.4‰,与其平衡的流体的δ^18O水SMOW为2.2‰~3.9‰;各种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一般为^206Pb/^204 17.855~18.923,^207Pb/^204 Pb 15.503~15.694,^208Pb/^204Pb 38.293~39.036;辉铜矿δ^34SCDT为19.2‰和20.7‰。这些特征综合显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成矿作用与盆地流体的对流循环及从玄武岩中萃取成矿物质有关,有机质对成矿流体的还原和对成矿物质的吸附作用可能是成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Rb-Sr和Sm-Nd的有效分离是精确测定这些同位素的关键。传统的分离方法以盐酸为介质,虽然能够有效地分离这些元素,但是需要耗用大量的酸,并且无法将Sr和Ca、Mg等元素分离,对于Sm、Nd含量低的样品,回收率较低。后来有一些实验室建立了用混合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DCTA、EDTA等)来分离Sr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分离时间,减少了试剂用量,从而降低了过程空白并能够将Ca和Mg与Sr分离。本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Rb-Sr,Sm-Nd化学分离方法,以用于地质样品的同位素测试。该方法选用AG50W×8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先后采用不同的淋洗剂进行分离提纯。首先用常规方法使用盐酸作为淋洗剂将Rb-Sr和REE分开并与其他大部分元素分离,然后使用DCTA和嗜咙的混合溶液(D. P. E.)作为淋洗剂分离Rb和Sr,使用HIBA作为淋洗剂在很小体积(0.6 mI.)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分离Sm和Nd。使用这样的分离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一些干扰离子(如Mg、Ca、Ba)和Sr分离,同时使用该分离方法可以提高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过程空白。用该方法分离国际玄武岩标样BCR-2后的Sr同位素测试结果(87Sr/86Sr= 0.705018±3)与Brian等测定的0.705024±5基本一致,Nd同位素测试结果(143 Nd/144Nd = 0.512616±9 )与本实验室以前使用HCI介质分离测定的0.512624±3基本一致,与其他研究者最近报道的BCR-1的0.512644±11和0.512650也基本一致。说明本次研究采用的新分离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河北平原地下水氦氩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河北平原地下水氦同位素进行分析比较,根据过剩He(4He exc)、3He/4He比值、δ3He和36Ar/38Ar及40Ar/36Ar值分析认为,河北平源地下水氦氩同位素有7个特征;①地下水中过剩He浓度沿地下水的流向而增高;②地下水中过剩He浓度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而增高;③满城-沧州剖面上过剩He浓度大于石家庄-衡水剖面上的过剩He浓度;④河北平原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隆重水补给的;⑤衡水热水过剩He浓度很高(>674.83×10-8cm3STPg-1水);⑥地下水的36Ar/38Ar比值平均值为5.37,非常接近地球大气的比值(5.35);⑦地下水的40Ar/36Ar比值从296-412,均比大气氩的40Ar/36Ar比值(295.6)大,这表明40Ar都是放射成因的,且具有“年代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5.
凡口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礼明  徐文忻  李蘅  彭省临 《地球学报》2005,26(Z1):164-167
对凡口铅锌矿床不同成矿阶段进行矿物包裹体温度、硫和铅同位素测定,获得成矿第Ⅰ阶段温度为300±50℃,第Ⅱ、Ⅲ阶段温度为250±50℃;并获得矿床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为2.1‰~26.5‰,具有δ34SPy>δ34SSp>δ34SGn;第Ⅰ阶段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随赋存层位由老到新硫同位素有逐渐减小趋势;第Ⅱ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14.3‰~23.8‰;第Ⅲ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5.7%~15.7‰,具有从早阶段至晚阶段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从大至小的减小趋势。分析获得68件铅同位素数据,其中硫化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023~18.847;207Pb/204Pb比值为15.700~15.820;208Pb/204Pb比值为38.056~39.796。灰岩全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230~18.860;207Pb/204Pb比值为15.640~16.000;208Pb/204Pb比值为38.714~39.960。辉绿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570~18.650;207Pb/204Pb比值为15.260~15.620;208Pb/204Pb比值为38.650~38.960。第Ⅰ阶段δ34OH2O为13.3‰~13.1‰,δD为-50.2‰~-61.5‰;第Ⅱ阶段δ18OH2O为-2.4‰~+10.8‰,δD为-50.2‰~-63.2‰;第Ⅲ阶段δ18OH2O为-4.9‰~-14.3‰,δD为-59.0‰~-61.0‰。  相似文献   

16.
寒武纪是生命的开端,化石则是生命开始的直接证据,因寒武纪地层对揭示生命的成因具有重大意义,多年来寒武纪地层是众多学科领域关注的热点。对寒武纪的研究,在古生物学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是对于这些生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研究还仅停留在定性阶段,仅限于利用环境指标反应环境的变化。而且,经过成岩作用过程,沉积岩可能已经改变了与海洋所达成的化学平衡。Longinelli等(1973)提出了利用沉积磷酸盐与水的氧同位素平衡的方法计算沉积阶段的古水温,这一温度计为利用小壳化石壳同位素组成计算古水温提供可能。但是,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前提条件是:小壳化石的磷酸盐壳质是原生的。小壳化石在存在于寒武纪底部白云岩层,在华南分布广泛。采样点位于云南省会泽县大海乡乡村公路旁。化石形体上呈圆锥型,具有坚硬的磷酸钙壳体,体腔常被石英充填。化石含量高的地层可富集成矿,例如贵州织金磷矿属于这种矿床类型。经过磷酸的浸泡,化石壳饰已被破坏,扫描电镜下呈现不规则的溶蚀坑。偏光镜下化石的横截面上可以看到石英填充物晶形完好。对采集样品进行了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小壳化石的磷酸盐部分比碳酸盐部分含有更高的REE;Mn/Sr 按 SSF2<FB<SSF1<DH-23 递增,体现了小壳化石中的磷酸盐部分后期成岩作用的影响最小,其可能能够反应古海水特征。小壳化石与颗粒磷的磷酸根氧同位素δ18Ophos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根据公式 Longinelli 等(1973)计算出来的古海洋温度为28.4~29.4℃。化石中的碳酸盐部分与基质白云岩在碳同位素δ13Ccarb上基本一致。另外,本项研究首次采用硅同位素方法探讨小壳化石中的石英的来源,结果表明化石与基质石英的Si同位素相当[(-0.6+0.1)‰],体现了热液特征,与寒武纪底部硅质岩硅同位素特征 0.4‰~1.4‰ 完全不同。化石的磷酸盐成分(SSF)与颗粒状磷矿(FB)成分具有较低的 Mn/Sr比值(0.12,0.23),壳体的碳酸盐成分的 Mn/Sr比值为8.5,基质白云岩 Mn/Sr比值高达200。小壳化石与颗粒状磷矿的磷酸盐氧同位素相近[(16.8+0.2)‰],高于相近磷块岩地层(13.3‰~15.9‰)。成岩作用对磷酸盐氧同位素的影响是使氧同位素降低,从这点意义上说小壳化石受成岩作用或后期矿化作用的影响更小。这些分析数据表明,小壳化石中壳体的磷酸盐成分是原生成分。经酸分离的小壳化石表面的溶蚀坑表明,磷酸盐并不是化石壳体的唯一成分,碳酸盐也可能是壳体的组成成分。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壳质中碳酸盐部分与基质白云岩具有相近的δ13C,而且壳体中碳酸盐成分的 Mn/Sr 比值也不高。所以,碳酸盐部分也可能是原生的。根据公式 Longinelli 等(1973)计算出来的古海洋温度为 28.4~29.4℃,Ling等(2004)发表了关于前寒武纪古海水温度的数据,建议 32~34℃ 为前寒武纪古海水温度的上限,但是他所研究分析的磷块岩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很大,所以计算的温度较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越小的计算值越接近真正的古海水温度。华南早寒武纪有没有热液这一问题对于发育于早寒武世黑色页岩系中的 Ni-Mo-PGE 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成因问题尤其重要。热液与沉积成矿观点一直在争论着,从某种意义上说,笔者的Si同位素结果支持了热液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17.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氢氧同位素分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会造成氢、氧同位素的分馏.在实验室合成研究中,利用天然海水 [(含 0.03%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与甲烷气体反应,通过对水合物生成前后溶液中的 Cl-的质量浓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过程中氢、氧同位素的分馏情况.实验证明氢、氧的重同位素易于富集在水合物中,其在天然海水-甲烷体系中的分馏系数分别为 1.018~ 1.036和 1.003 4~ 1.006 3,这一分馏系数稍大于前人在纯水和 NaCl溶液中所测得的分馏系数.  相似文献   

18.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地质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延河 《地学前缘》1998,5(2):275-281
文中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回顾了利用氢氧同位素示踪成矿溶液来源,研究水岩反应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最新进展;提出水岩相互作用是一个连续的演化过程,可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交换温度、水/岩比及体系的平衡、封闭情况是不一样的。以太古宙条带状硅铁建造为例,介绍了硅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新进展,证明了太古宙条带状硅铁建造为海底喷气成因,条带状构造与海底热液的周期性喷发有关。文中还介绍了氦同位素在示踪幔源组份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我国东部油气区天然气中的氦、氩、二氧化碳等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地幔;根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氦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特征,提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活动,结核的一个圈层可能代表了一次大的海底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19.
定量恢复高大地形的古高程是地质学家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将自生矿物中氢氧同位素用作古高程计的历史不长,这种方法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用到比新生代更古老的时期。根据与气团上升和水汽凝结的热动力学性质相关的瑞利平衡分馏原理,建立了这种古高程计的热动力模型,这个模型应用简便,适用于纬度小于35°的地区。区域性经验关系的方法误差较小,但也有计算繁琐、适用区域有限的不足。以上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均有待于提高。研究中使用方解石作为样品最普遍,在方解石、高岭石、蒙脱石和针铁石等矿物中,究竟使用哪种推算古高程产生的误差更小,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疆小热泉子铜(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申态 《地质与勘探》2011,47(4):624-632
热泉子铜(锌)矿床位于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对接带北侧的哈尔力克-大南湖晚古生代陆源岛弧带。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石英中δ^18O在6.5‰~10‰之间,校正后石英和闪锌矿中流体的δ^18OH2o为-2.95‰~1.73‰,包裹体中δDH2o为-105‰— -66‰;结合矿区基本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很有可能为次火山热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