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结合本文研究的亚铊和硫氰酸根在不同pH时的络合反应,讨论了微溶盐M_nL_m在配位体A的水溶液中,在不同的pH值下,M能与A、L、OH分别作用而生成单核、多核和混合型络合物时,利用溶解度S的实验数据求络合物稳定常数的一般处理方法。 同时也讨论了由于将C_A代替(A)而引起的误差的校正方法。 2.在保持离子强度为2.50(NaClO_3为支持电解質),配位体最大浓度为2.0M,温度为18°、25°、30°±0.05℃,pH为7.50、8.50、9.50、10.50、11.50、12.00、12.30、12.48、12.60、12.70时,利用上述计算方法,重新研究了亚铊——硫氰酸根——氢氧根体系,结果得到TIOH、Tl(SCN)_n(n=1、2、3、4,5)和混合型络合物Tl(SCN)_n(OH)(n′=1、2、3,4)三类络合物,其稳定常数依次为:25℃:K_(1,0,1,0)=2.08;K_(1,0,2,0)=4.77;K_(1,0,3,0)=4.07; K_(1,0,4,0)=3.01;K_(1,0,5,0)=0.39。 K_(TIOH)=0.80;K_(1,0,1,1)=1.47;K_(1,0,2,1)=4.45; K_(1,0,3,1)=4.15;K_(1,0,4,1)=2.38。 同时也计算了此络合反应在不同pH值下,在不同配位休浓度时溶液中各种络离子的百分组成和(?)。  相似文献   

2.
早在1904年Euler用电位法对亚铊离子与硫代硫酸根体系作了研究,测得溶液中有Tl(S_2O_3)_2~(---)存在,并得其稳定常数为1.26×10~3。Brintzinger和Eckardt用渗析法证明溶液中有Tl_2(S_2O_3)_2~(--)存在,但未测定稳定常数。等先后用极谱法和溶解度法分别重新作了研究,结果皆证明溶液中只有TlS_2O_3存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潮波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σ坐标下的三维数值模式”来模拟杭州湾三维潮波运动,水平方向上以较小尺度的差分网格覆盖计算区,垂直方向上给予均匀的分层,对占本湾水位谱总能量80%的半日潮波M_2和半日潮波m_1((K_1+O_1)/2)两类进行了数值模拟。水平流动和潮位的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测值拟合良好。计算表明,水平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性质,主要呈东-西方向;流速自湾口向湾顶增加,M_2分潮流最大可达270cm/s左右,m_1分潮流最大可达24cm/s左右。在太阴时1和13时,于湾的中部偏南存在一个弱的逆时针向的大涡旋;在7和19时于上述位置存在一个弱的顺时针向的大涡旋。垂直流速振幅一般为10~(-2)—2×10~(-2)cm/s,最大可达2.5×10~(-2)cm/s,位于乍浦附近的底层水域中。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极谱技术(1.5次微分)的阳极溶出伏安滴定方法测定天然海水的铜络合容量和条件稳定常数。对测试条件、EDTA回收率和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青岛近岸水样的九次平行测定表明,铜的表现络合容量为3.01×10~(-7)mol/dm~3,条件稳定常数为7.34×10~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2%和13.8%。  相似文献   

5.
西南极海碘的早期成岩作用和生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4—1985年南极夏季(12—2月),对南极半岛西部海域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考察,获得27个表层(抓斗)沉积物和两个剖面样(箱式)的地球化学资料。从测区碘的成岩分布中,我们追索到某些与碘的早期成岩和生物地球化学有关的双向过程记录。碘的含量分布依赖于生源物质,生源碘的再生产主要发生在成岩早期,其再生产过程与沉积有机氮的释放密切相关。测区两个剖面样20cm以浅,碘含量降低幅度可达50%(M1)和36%(R2),M1站的平均再生产速率估算为2.3×10~(-2)μg/(g·a)。间隙水碘含量对埋藏时间作图的表观直线性,提出了上述沉积剖面早期成岩生源碘再生产中扩散释放的零级动力学方程: I~-=180+21T(M1),I~-=142+28T(R2)它们回归海水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体系的通量分别为: F_(M1)=-5.8×10~(-7)μg/(cm~2·s),F_(R2)=-8.3×10~(-7)μg/(cm~2·s)早期成岩环境的酸碱度、碳酸盐平衡体系和氧化还原条件对生源碘的再生产释放有较大影响,碱性和还原条件有利于碘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采用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研究海水中硫酸盐的直接测定法。在pH8的乙二胺—盐酸底液中,以标准K_2Cr_2O_7溶液滴定适当过量的钡,由微过量的Cr_2O_7~(2-)(或CrO_4~(2-))在交流示波极谱图上产生的切口指示滴定终点。方法准确快速.测定标准海水和卤水中的SO_4~(2-)的回收率分别为98.11±0.67和100.03±1.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潮汐潮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应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杭州湾的潮汐、潮流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全日((O_1+K_1)/2)、半日(M_2)和浅水(M_4,M_6)分潮的调和常数。计算结果与实测符合良好。文章根据计算结果描述了杭州湾的潮汐、潮流的分布及其特性。  相似文献   

8.
僧帽牡蛎碱性磷酸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从僧帽牡蛎分离纯化出一种碱性磷酸酶,采用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柱层析法测得该酶分子量为1.57×10~5.以对硝基苯磷酸为底物,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3℃,最适pH值为10.0.在37℃和pH值为10.0的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米氏常数(K_m)为9.68×10~(-4)mol/dm~3,活化能(E_a)为45.85kJ/mol,温度系数(Q_(10))为1.80(30~40℃).对该酶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其在45℃以下较为稳定,50℃以上明显失活,并测定了该酶的热失活速度常数.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Mg~(2+)、Mn~(2+)、Ca~(2+)、Co~(2+)对酶有激活作用,Ag~+、Hg~(2+)、Zn~(2+)表现为抑制作用,Cd~(2+)几乎没有影响.Mg~(2+)是较有效的激活剂,表现为部分非竞争性效应,激活常数(K_a)为2.48×10~(-4)mol/dm~3,有Mg~(2+)存在时该酶活性中心的转换数量是无Mg~(2+)时的4.0倍.几种效应物对酶的抑制机理研究表明:HPO_4~(2-)、HAsO_4~(2-)、Cys为竞争性,其抑制常数分别为1.61、1.18和0.15mmol/dm~3;L-Phe为反竞争性,抑制常数为3.26mmol/dm~3.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DTU10、TPXO8、GOT00.2和NAO.99b 4个全球大洋潮汐模式对北印度洋潮汐的预报能力,采用英国海洋资料中心提供的海区中部和沿岸站潮汐调和常数资料,检验了这些模式4个主要分潮(M_2、S_2、K_1、O_1)的准确度。它们的各分潮调和常数资料准确度都比较高,振幅绝均差的最大值仅5.61 cm,迟角绝均差的最大值仅9.13°。这些模式的调和常数给出潮波传播特征差别不大。基于这些模式提供的调和常数,分别建立了北印度洋4、8和16分潮潮汐预报模型,将预报结果与中国海事服务网提供的沿岸24个站潮汐表资料进行对比。各模式的8分潮(M_2、S_2、N_2、K_2、K_1、O_1、P_1、Q_1)潮汐预报模型均优于4分潮(M_2、S_2、K_1、O_1)潮汐预报模型,NAO.99b模式可以提供16分潮(M_2、S_2、N_2、K_2、K_1、O_1、P_1、Q_1、MU_2、NU_2、T_2、L_2、2N_2、J_1、M1、OO_1)潮汐预报模型,但是对预报结果改善不明显;在各模式中,GOT00.2模式的8分潮潮汐预报模型对北印度洋沿岸的预报效果最好,平均绝均差为14.97 cm。  相似文献   

10.
范禃松 《海洋学报》1988,10(1):16-30
本文在如下两个条件下对Müller理论[1-2]进行了改进和修正:(1)在内波场的方程组中考虑科氏力的水平分量;(2)考虑接近惯性频率的低频内波所起的作用.我们求得的粘性系数和扩散系数的量值为:νh=8×104厘米2/秒,νe=-1.8×104厘米2/秒.νe=4.3×103厘米2/秒,dc=1.2×106厘米2/秒,dc'=2.5×104厘米2/秒,交叉动量扩散(vc)的出现是水平科氏力作用的结果,此时,平均流的水平剪切和铅直剪切的作用已不能绝然分开.以住对Müller理论的验证工作中普遍使用了由Ruddick和joyce[3]提出的有效波应力的近似表达式,而该式在本文的条件下应加以修正,由修正后的结果可看出,接近惯性频率的低频内波对有效波应力产生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过去,声学界一直通过式(1)计算海洋沉积物的声特性阻抗。 Z=p C (1)式中:Z——沉积物声特性阻抗,g/(cm~2·s); p——沉积物容积重量,g/cm~3; C——沉积物声速,m/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库中12个围隔两次取样的叶绿素a浓度(单位:μg/L)、化学耗氧量(单位:mg·O_2/L)和塞克透明度(单位:m)的实验数据分析,求得如下回归方程: (1)[Chla]=17.60·[SD]~(-1·86) r=-0.87 (2)[Chla]=-28.85+7.32·[COD] r=0.89 (3)[COD]=6.88·[SD]~(-0·68) r=0.91本文还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选择抑制剂技术,对法国罗斯科弗(Roscoff)近岸表层水中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被异养微型浮游生物的摄食率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近岸表层水中聚球藻细胞生长系数(K)和被摄食系数(G)基本相当,分别为0.18~0.66 d~(-1)和0.09~0.98 d~(-1),呈动态平衡。结果显示两个特点:1.表层海水中聚球藻被摄食率呈昼夜变化,白天被摄食率高,夜间被摄食率低;2.海水中聚球藻细胞浓度(10~3个/cm~3)低于Landary等报道的摄食界限(60×10~3个/cm~3)一个数量级,仍有摄食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提取浙江近海的潮汐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Topex/Poseidon(T/P)、Jason-1和Jason-2卫星24a的原始轨道及6a的变轨轨道高度计资料,对浙江近海区域内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得到8个主要分潮(Q_1、O_1、P_1、K_1、N_2、M_2、S_2和K_2)的调和常数.比较卫星轨道交叉点处潮汐调和常数结果显示,8个分潮总体综合误差在原始轨道,变轨轨道及原始轨道与变轨轨道交叉点处的和方根RSS值分别为3.16、7.02、5.54cm;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及31个近岸验潮站得到的潮汐分布与21个验潮站资料结果进行比较,M_2、S_2、N_2、K_1和O_1主要分潮的多点向量均方根偏差分别为4.32、3.64、1.97、2.61、1.83 cm;本研究结果与前人数值模拟结果比较显示M2、S2分潮在对比点处的多点向量均方根偏差在11、8 cm左右,最后给出了浙江近岸及近海区域更为精确的5个主要分潮(M_2、S_2、N_2、K_1和O_1)的同潮图.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南极中山站外普里兹湾捞取的锚底样品(76°26′E,69°22′S)进行了矿物谱学和硅藻类研究。 1 矿物组成特点 样品全样X 荧光定量分析表明,其SiO_2=69.12%,TiO_2=0.05%,Al_2O_3=6.02%,FeO(全铁)=3.33%,MnO=0.02%,MgO=1.83%,CaO=6.60%,Na_2O=1.99%,K_2O=1.12%,S=1.25%。 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底泥样品进行定性分析表明,胶体SiO_2(蛋白石类)超过70%,碳酸盐及长英质矿物30%左右。  相似文献   

16.
The food consumption and ecolog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species marine pelagic andsmall size fish, Hyporhamphus sajori,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in situ stomach content method presented by Egg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fish was taken in food all day, so empty-stomach rate was very low, taking up about 4.5% of the total determined fish number. However, the fish still has significant daily feeding rhythm. A feeding peak was found 0:00 o'clock at night, but feeding level was always high in the daytim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antaneous food content in stomach and corresponding time could be described as S_t = a ·e ~(-b ·t).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stantaneous gastric evacuation rate between two determinations, with average value being 0.13 × 10~(-2)g/ (g·d) (wet weight); (3) the daily food consumption tended to change in irregular waving form, with average value being (10.16×l0~(-2)±1.19×l0~(-2) g/ (g·d) (wet weight) or (55.56 × 10~(-2) ±6.51 × 10~(-2) kJ/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日本“长风丸”调查船在2000年5个航次水文资料及同时期QuikSCAT风场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计算了东海黑潮的流速与流量等,获得了这5个航次期间的主要结果:(1)在东海海区风速1~2月比其他月份时大,风海流也最强.只在7月表层风海流为北向,加强了黑潮流速.(2)表层最低盐度值夏季时最小,1~2月时最大.这再次表明,夏季时长江冲淡水向东北方向扩散,冬季时基本上向南,其他季节在上述两者之间.(3)PN断面流速结构及其变化:黑潮流核在1~2,10和11月时有两个,在4和7月皆只有1个.黑潮主流核在1月位于计算点9,在4,7,10与11月都位于计算点8,即向陆架方向移动.(4)黑潮在TK断面出现多流核结构特性.11月主流核出现在TK断面中部,存在于水深大于1 200 m区域,其余月份主流核皆出现在TK断面北部,存在于深度400m以浅水层.(5)通过PN断面的净东北向流量在11月最大,为28.1×106m3/s,7月时其次,10月时最小,为24.6×106m3/s.通过PN断面的净东北向流量年平均值为26.4×106m3/s.(6)1~2,4,7与10月在PN断面以东都出现暖的、反气旋式涡,10月份时,反气旋式涡最强.只在11月时出现弱的、气旋式涡.黑潮以东反气旋涡加强时,黑潮流量似乎减小(例如10月);相反,当黑潮以东反气旋涡减弱(例如7月)或者代之出现气旋涡时(例如11月),黑潮流量似乎增大.10和11月在PN断面附近流态的比较,揭示了环流变化较大,这进一步表明,黑潮和其附近中尺度涡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7)通过TK断面的净东向流量,11月最大,7月其次,10与1~2月最小.通过TK断面净东向流量年平均值为21.9×106m3/s.(8)通过A断面的北向流量在1~2与4月较大,分别为3.5×106与3.1×106m3/s,7月最小.通过A断面的年平均北向流量约为2.7×106m3/s,这表明,在2000年1~2与4月通过对马暖流的流量最大,7月时最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了一次培养实验和连续培养实验中三角褐指藻胞外产物的变化及其与汞的络合性能。28天的培养过程中测得胞外产物与汞的络合容量C_L为2.6×10~(-5)mol/dm~3;表观稳定常数K′为6.1×10~(10)。该结果解释了细胞培养过程中胞外有机物的释放对汞的解毒机理及对介质中汞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杂色鲍碱性磷酸酶(ALP)在甲醇、乙醇、丙醇、甲醛、丙酮等溶液中的失 活动力学.结果表明:酶的剩余活力随着有机溶剂浓度的增大而迅速下降.测得上述 5种有机溶剂对该酶的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5.41、3.07、1.80、31.0×10-3、2.30 mol/dm3.在这些有机溶剂溶液中酶的失活过程都是可逆反应.检测醇、醛、酮对该酶 的失活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甲醇、乙醇、丙醇对杂色鲍ALP的失活作用均为非竞争性 机制,其抑制常数分别为5.36、3.02、1.80mol/dm3.甲醛、丙酮对杂色鲍ALP的失活 作用都呈现为混合型抑制,其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1)分别为24.7×10-3、1.66 mol/dm3;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分别为56.2×10-3、5.40mol/dm3.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报告了丙烯腈(AN)与甲壳质膜的接枝聚合。在水溶液25±1℃,硝酸铈铵(CAN)引发下得到接枝聚合物。结果表明最适宜条件是在AN1.50molL~(-1)CAN6×10~(-3)molL~(-1),通N_2情况下进行。接枝膜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张力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