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2012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建筑节能,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开展供热计量专项检查。对具备供热计量收费条件,但不按照用热量计价收费的供热企业,将公布所在城市和企业名单,并进行通报批评。  相似文献   

2.
新闻资讯     
关键词供热计量改革电视电话会议2012年北方采暖地区热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了2012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实施供热计量改革以来的工作成果和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作了题为《坚定信心,创新机制,全面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报告,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讲话。会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细化政策,从5个方面扎实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城市政府要充分发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主导作用,设立专门的领  相似文献   

3.
北方集中供热系统气象风险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李帅 《冰川冻土》2018,40(6):1285-1290
供热管网爆裂、跑冒滴漏是北方集中供热城市面临的常见问题,供热管网出现大型故障往往是在室外寒冷的隆冬时节,如果间断或限额供热时间过长,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同时在极端低温情况下,可能会造成热源供应不足,出现限额供热现象,不能保证室内舒适度,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提出了能源供应气象风险评估和热网维修寒冷风险评估方法,并进行了案例评估,以期为未来进行相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了2012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实施供热计量改革以来的工作成果和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作了题为《坚定信心,创新机制,全面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报告,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讲话。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介绍城市供热热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出一些城市供热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则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一九八五年一月成立,近15年来为天津市的集中供热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院现有职工4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2人,高级经济师2人,工程师15人,经济师2人。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总数的80%,是一个以热力,制冷空调专业为主的专业化设计单位,是天津市热化事业的骨干设计队伍。 近15年来,我院无论在技术力量、技术水平、设计能力及技术装备上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天津第一热电厂供热工程开始到陈塘庄热电厂和杨柳青电厂供热工程先后陆续完成了覆盖天津市大部分地区的三大热力管网及供热系统的设计。供热主干线管径DN1000~3000mm,长度100余公里,供热介质有过热蒸  相似文献   

7.
中深层套管式换热器的热提取具有“取热不取水”的特点,是我国北方地区稳妥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的重要技术之一。针对当前中深层套管式换热器在长期热提取期间供热性能不明的问题,本文基于可持续供热的运行特点,建立数值换热模型分析换热器水温、性能系数随运行年份的变化规律,并针对性地开展设计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可持续供热过程中,换热器水温在前5年的下降程度较为明显,运行至20年以后,基本不发生变化。换热器季节性能系数的下降程度受岩土体导热系数的影响较大,在1.5 W/(m·K)条件下的SPF1、SPF2分别下降11.50%和10.56%,在3.0 W/(m·K)条件下的SPF1、SPF2则分别下降4.73%和4.23%。岩土体导热系数越小,换热器供热性能的下降程度越明显。基于可持续供热性能的变化规律,提出以“准稳态特征年”的供热性能为基准进行设计,并综合考虑运行要求与节能性要求优化换热器的运行条件,明确了在不同地热特征参数、埋管深度下的最优运行流速与最佳供热负荷的分布情况,对中深层套管式换热器的高效可持续供热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工程实例,指出了该项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太阳能供热采暖今后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9.
水源热泵技术作为供热供冷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水井工程的参数需根据具体的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气象条件和地质地层等进行设计。在对第四系大口径水源热泵水井工程设计技术参数、施工工艺流程、成井质量控制、抽水与注水、渗水试验综合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源热泵供热供冷中央空调技术设计的第四系土层大口径水源热泵水井,作为供冷供热水源达到了各项技术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天津市召开2010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也是一次经验交流的现场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战略部署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质检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城[2010]14号)文件精神,加大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力度,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刚才有七个单位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热质流体输运动力学模型与石英溶解、沉淀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以及多孔介质的本构关系建立了一个组分浓度、热质输运、反应动力学耦合模型.针对银山多金属矿床成因有关成矿模型,假设银山多金属矿床形成除与浅部次火山岩岩枝的侵入有关外,在其底部可能还存在一个大的隐伏岩体,并模拟了成矿系统的温度场、孔隙流体组分(硅酸)浓度场、流场(流函数)和二氧化硅沉淀量.初步结论是:对于银山多金属矿床这样大型、特大型矿床,一种合理的情况是下部可能存在隐伏的大岩基,其所提供的巨大热能和矿质驱使整个热液成矿系统的长期活动,并使得大矿量聚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在实测地表大地热流、岩石放射性元素含量以及生热率的基础上,作者计算了攀西古裂谷地区的深部热流值(q_r)及地壳上部放射性元素富集层厚度(D),即分别为38.4mw/m~2和15.7km。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具有较高的深部热流值和较大的D值。笔者进一步阐明,较大的D值是攀西古裂谷地区地壳分异程度差在地热上的反映,而较高的q_r值表明本区来自地壳深处上地幔的热量比较大,这与攀西古裂谷地区的整个地质发展历史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确定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大地热流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墨香 《地质科学》1989,(2):151-161
用传统的方法于年青的沉积盆地测试大地热流,存在的问题多且难度大,因而这些盆地一直是世界热流测试研究最薄弱的地区之一。本文在符合热流测试原理的前提下,尝试用一种较容易确定热流值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获得的数据是近似值,但是可以接受的,并有地质、地球物理意义。也简要论述在新生界盖层地温梯度图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合理的系数,即盖层的平均热导率值,将地温梯度图转换为热流图,用以反映盆地地热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热流场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鄂尔多斯盆地系统U、K、Th含量和地壳结构分层的综合研究表明,盆地莫霍面的热流平均值为0.37HFU,比华北地洼型活化盆地(0.64~0.97HFU)要低得多,尚有稳定构造区的热流特点。盆地地表平均热流值为1.446HFU,与全球大陆中生代地洼型造山区(1.45HFU)很接近,说明鄂尔多斯残留地台型盆地,从大地构造性质角度上看,正趋于向活化的方向发展。从地表到莫霍面,各界面现今热流的分布形式一致,热流的变化梯度和趋势也一致,表明研究区热流场的表现形式,受上地幔热场格局的控制。盆地各界面现今热流北西低、南东高,在吴旗-靖边及其往两端延伸一线,存在一个明显的NEE向梯度带,是油气在热动力驱使下而分散或富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6.
关健  方石 《地质与资源》2021,30(2):207-213,206
地热能作为一种安全、稳定、成本低廉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备受推崇.地热系统是开展地热资源成因研究的基本单元,国际上按地质环境和热量的传递方式可将其分为热传导和热对流两大类型,据此进一步细分为沉积盆地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岩浆侵入型、深循环型等5个亚类.本文回顾了地热系统的概念及发展史,并讨论了地热系统主控因素以及两大类型地热系统的传热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劣与大地热流的高低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大地热流较高的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优良,孕育了我国最好的生物多样性;而大地热流较低的西北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荒漠化严重。大地热流的脉动影响区域大气系统下垫面的热力背景和气流运动,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区域气候的干湿程度;大地热流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地区地表生态系统能量供给的下限,是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物种限制因子,制约了一些地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健性。对大地热流影响生态系统发育和演变机理的研究将为人类科学干预地表生态系统的演化、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方案。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整治的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大陆壳体的放射性生热元素丰度的大地热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据《中国大陆壳体的区域元素丰度》一文给出的壳体放射性生热元素铀、钍、钾的丰度,计算出中国大陆三个主要壳体的平均热流值,将其与实测大地热流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不满足实测大地热流值的约束,这意味着该文给出的铀、钍、钾的丰度值偏高。我们认为,根据区域地震剖面地震波速推断岩性,再利用出露地表的相应岩石的成分估计地壳或地幔放射性生热元素丰度的方法,缺乏十分可靠的理论或实验基础。同时该文给出的中国大陆壳体的其他强不相容元素的丰度值是否可靠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相山铀矿田放射性元素衰变热量的研究,阐述了矿田热的性质;计算了放射性元素衰变热对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及地温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射性元素的集中富集,改变了矿田的地热结构,但是对地温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地幔热流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根据松辽盆地沉积岩层中的放射性元素(U、Th、40K)含量以及地震波速,计算了盆地各岩层放射性生热率,然后,采用"剥层法"从地表开始,自上而下,由浅入深地扣除盆地在不同演化阶段各岩层提供的热量,从而得出地质年代地幔的热流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幔热流演化与盆地构造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