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生产污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宇  王伯铎  蒋立荣 《地下水》2010,32(2):58-60
太阳电池是一种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其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最常见。就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环节进行分析,得出其生产污水的特征,随之对其污水的处理工艺进行讨论,通过类比法得出,可使之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郭慧  李亚萍  王学明 《中国地质》2018,45(1):205-206
正晶体硅和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是全球光伏市场的两大主流技术。随着全球光伏市场高速发展带来的产能过剩,光电转换效率较高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在众多的薄膜电池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受到工业界的重视,相应的矿产资源也愈发受到高度关注。工业界在铟镓硒布局2017年底,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凯盛集团宣布其位于安徽蚌埠的300 MW的铜铟镓硒薄膜组件产线正式投产;同期,同煤集团、大同市经济发展投资有  相似文献   

3.
贵州务川一正安一道真(务一正一道)铝土矿属于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床,是黔中一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铝土矿产于中下志留系韩家店组(S1-2hj)泥页岩或上石炭统黄龙组(C2h)灰岩的侵蚀面上,含矿层位为中二叠统梁山组(P21)。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分析表明,Ti、zr、Nb、cr、Th、Ga、Hf、Ta及V在铝土矿矿化过程中均为不活动元素。特别是Ti在铝土矿矿化过程中性质最稳定,故可对其用于质量平衡的计算。铝土矿化过程中一些元素的质量变化可以通过不活动元素在铝土矿(岩)和中下志留系韩家店组(s1-2。hj)泥页岩中的含量变化来估算。计算结果显示,大多数活动元素从铝土矿体系中移走,部分Si、Mg、K、Fe以及少量的弱活动性AJ向下渗透,并沉淀为伊利石(绢云母、绿泥石)、赤铁矿和石英或非晶体硅。通过系统研究和质量平衡计算,可初步确定SI1-2hj泥页岩为务一正一道铝土矿主要的成矿原岩。  相似文献   

4.
张向东  张树光  易富 《岩土力学》2005,26(Z2):79-82
针对辽西地区的风积土进行了单向冻结试验,研究了土样在冻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和温度梯度对冻胀的影响;分别针对封闭系统和开敞系统进行了有外加荷载和无外加荷载作用下的冻融试验,对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荷载和水分对风积土冻融性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温度、外荷载和水分对冻融影响及其冻融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温度梯度是影响土体冻胀的主要因素,而外荷载主要对融沉的演化过程和最终冻胀量产生影响,水分的迁移则主要对冻胀的演化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冻融作用对黑土和棕壤中Pb、Cd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了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和环境效应。通过实验模拟研究了冻融作用对黑土和棕壤中Pb、Cd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对Pb和Cd的吸附能力大于棕壤;冻融作用降低了土壤对Pb和Cd的吸附能力,这与冻融作用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随着Pb和Cd吸附量的增大,黑土和棕壤中Pb和Cd的解吸量和解吸率也相应增大;冻融作用促进了黑土和棕壤中Pb和Cd的解吸,并且在同一冻融条件下黑土的解吸能力小于棕壤;冻融作用使得黑土和棕壤对Pb和Cd的解吸量大于未冻融土壤,这与冻融作用使解吸溶液pH的下降幅度增大有关。冻融作用降低了土壤对Pb和Cd的固持能力,增加了土壤中Pb和Cd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岩体工程地质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并对一些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试从12个方面,在定性的意义上阐述了岩体中间断面对其力学性能和行为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分别作了简要的论证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戴绍斌  黄俊  夏林 《岩土力学》2005,26(Z1):296-299
首先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鄂北膨胀土中的不同矿物组成进行了鉴定,并根据衍射峰的强度和半高宽定量分析了各成分的含量,然后利用X射线能谱(EDX)对膨胀土中的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最后对膨胀土的结核现象进行了分析。其研究成果对评价膨胀土的潮解特性,揭示了膨胀土和改性膨胀土特性以及强度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今后膨胀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已往对气泡射流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半经验和积分模型方面,对流动结构揭示很少。给出了气-液两相流两方程湍流模型。为了加深对气泡射流规律的理解和为数值计算建立对比基础,提出了一组参考量,对Sun和Faeth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9.
TEM中心回线法计算考虑关断时间的全区视电阻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推导了TEM法中心回线装置发射电流为斜阶跃波形条件下全区视电阻率迭代反演计算方法。对正演过程中对关断时间的积分采用了解析表示。对反演过程中求导运算,通过变量变换,将对电阻率的求导变换为对时间的求导,从而也给出简单的解析关系。避开了数值积分运算和差分替代导数的近似,提高了计算精度和速度。为克服迭代反演过程中要多次计算概率积分的耗时问题,采用标准数据库的方法一劳永逸地加以解决,也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和速度。对实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并通过算例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南部地区为新生界广泛覆盖,长期以来,对盖层下地质构造的认识相当模糊。我们对以往大量重力、磁法、电测深和地震等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进行了编图和综合分析,并结合地质和钻探资料对本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隐伏或半隐伏断裂进行了识别,划分出4个主要地球物理-地质界面和5套地球物理-地质层组合,探讨了本区地质构造分区,基本搞清了本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与性质,并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对今后北京地区地质构造研究将起促进作用,对首都的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卫星传感器波段平均太阳辐照度(solar exoatmospheric spectral irradiances,简称ESUN)是反演地表温度、大气顶部反射率的重要参数。目前,Landsat 8卫星的传感器ESUN值美国地质调查局仍未公布。采用ChKur、WRC、Thuillier、ASTM和Wehrli太阳光谱数据,结合Landsat 8卫星的相对光谱响应数据,使用代入计算的方法分别计算了OLI传感器各波段的ESUN值。与ChKur数据计算的结果相比,应用Wehrli数据计算的结果均方根误差最小,使用WRC数据计算的结果均方根误差最大。为验证结果,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了基于ChKur太阳光谱数据的Landsat 7卫星ETM+传感器的ESUN值,并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官方推荐的结果做对比,结果表明,基于ChKur太阳光谱数据采用该方法计算结果较为符合官方数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近300a来古里雅冰芯δ18O值和长江下游温度变化与太阳活动、火山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在年际尺度,还是在10a尺度上,西昆仑山的古里雅冰芯和中国东部的长江下游地区的温度与以太阳辐照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为代用指标的太阳活动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火山活动对古里雅、合肥冬温和杭州春温有明显的降温作用.1810’s—1830’s时段不仅合肥冬温和杭州春温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且处于高亚洲中西部的古里雅冰芯δ18O值也急剧下降,同时在北半球温度重建曲线上这一时段也是一个冷谷,表明该时段的气候变化可能具有全球性,而强烈的火山活动和微弱的太阳活动可能对温度的快速降低起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保广裕  张静  周丹  马守存  刘玮 《冰川冻土》2017,39(3):563-571
利用西宁、刚察、格尔木、玉树和玛沁5站的1971-2014年逐日总辐射资料和青海省50个气象台站的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太阳辐射量与气象要素的内在关系,建立了无辐射观测资料地区的太阳辐射推算方法,并根据推算出的各气象站点太阳辐射量,分析了青海省全境太阳辐射量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年太阳总辐射量在5 668~7 091 MJ·m-2之间,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全省年太阳总辐射量超过6 000 MJ·m-2的有42个站点,占全省总站点的84%。太阳总辐射量在春、夏季自东南向西北部逐渐增加,在秋季自西北向东南部逐渐减小,冬季全省各地差异较小。青海省4-8月的太阳辐射量最强,旬太阳辐射量主要集中在3月上旬-10月上旬,周太阳辐射量主要集中在第12周-第43周。青海省太阳日辐射变化趋势均呈抛物线型,早晨和傍晚辐射值较低,日出后开始呈上升趋势,北京时间13:00左右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日辐射持续时间从3月开始增加,9月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14.
过去1000年气候模拟比较和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星  徐韵 《第四纪研究》2009,29(6):1115-1124
利用中等复杂程度模式MPM­2进行的多情景1000年气候模拟试验和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进行的1000年长时间积分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过去1000年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各强迫因子变化的关系,并与部分温度重建资料作了对比,探讨了近千年气候变化的原因和驱动因子。模拟和重建结果均反映出了大约出现在1000~1300年的中世纪暖期、1300~1850年的小冰期和1860年之后的全球升温期。对于1300~1850年的小冰期和1860年之后的升温期,模拟和重建的趋势基本一致,尤其是1670~1710年Maunder太阳黑子最小期时,模拟和重建结果吻合很好。各因子及其组合的强迫试验表明,在不同典型气候时期,强迫因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1000~1300年的中世纪暖期,模拟与重建资料存在一定的位相差异和幅度差异。从整体上来看,模式得出的温度距平值要小于重建温度距平值。在1000年尺度上,太阳辐射、火山活动和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度变化都有重要意义,但表现的时间不同。在最近百年尺度上,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对温度的变化起着相对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太阳辐射对青藏铁路路基表面热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不考虑大气影响的情况下,铁路路基和左右边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日总量随铁路走向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利用实测资料,计算了青藏铁路梯形路基不同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差异,分析研究了青藏铁路路基及左右边坡表面的热状况及其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有关高原铁路建设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利用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反演了青藏铁路路基和边坡表面温度,并进行了验证,从而得出了一个计算路基和边坡表面温度的简单参数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雄威  王爱军  王勇  王继果 《岩土力学》2013,34(10):2821-2826
利用长弧氙灯模拟太阳辐射,通过调节灯罩与土样间的高度产生不同的辐射强度,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模仿自然环境中的日照状态,通过设定恒温、恒湿环境获得单因素的控制条件,对阳光辐射下原状膨胀土的湿-热耦合性状及降雨蒸发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太阳辐射、降雨等气象现象发生后,膨胀土水分迁移和温度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随着土体水分的往复迁移,浅层土体趋于破碎,疏松,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土体含水率变化幅度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土体裂隙的拓展。对于膨胀土,裂隙性和膨胀性是它内在的秉性,而大气作用是诱因,在大气与土壤之间的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中,膨胀土的工程性质逐渐发生改变。采用自制的太阳辐射模拟装置,针对大气作用下原状膨胀土的湿热耦合性状以及降雨蒸发效应展开分析,相关经验也可应用到其他土类的研究。针对膨胀土工程性质,可进一步开展太阳辐射对膨胀土水分迁移机制影响的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7.
深海温度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太平洋、大西洋深海温度场谱分析发现,地球海洋温度变化广泛盛行着22年尺度的年代际周期性变化,这种22年变化周期在深层海洋中更为清楚。分析认为,这是地球海洋温度场对太阳磁场周期性变化的响应。世界海洋不同海域深海温度对于太阳磁场磁性22年周期响应的相位存在显著不同,南北大西洋海温变化相位相差115度,即变化趋势接近相反;南北太平洋海温变化相位相差19度,南太平洋变化超前。另外,太阳活动所激发的海温变化的振荡幅度在不同海域也有显著差异,北大西洋海温22年周期振幅为0.07℃,而南大西洋则高达018℃,是北大西洋的2.5倍之多!在太平洋中,北太平洋深海温度22年周期振幅最大,南太平洋次之,赤道中太平洋最小  相似文献   

18.
洪业汤 《第四纪研究》2002,22(6):524-532
本文试图介绍发生在非冰期,主要是全新世的突然气候变化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包括山地冰川和深海沉积物所记录的全新世突然气候变化,季风和干旱气候突然变化,以及突然气候变化与太阳变化的关系。太阳变化对整个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影响似乎正愈来愈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19.
王道德  王桂琴 《矿物学报》2012,32(3):321-340
陨石是来自含气体-尘粒的太阳早期星云盘凝聚和吸积的原始物质,大多数原始物质因吸积后的作用过程而改变(如月球、地球及火星样品),但有一些却完整的保存下来(如球粒陨石或球粒陨石中的难熔包体)。这些原始的物质通常依据同位素丰度特征来识别,依据其矿物-岩石学特征和成因可将已知的陨石划分许多更小的类型。陨石学及天体化学的新近进展包括:新近识别的陨石群;发现新类型球粒陨石及行星际尘粒中发现前太阳和星云组分;利用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完善了早期太阳系年代学;洞察宇宙化学丰度、分馏作用及星云源区及通过次生母体的作用过程阐释星云和前星云的记录。本文概述了早期太阳系内从星云到陨石的演化过程。依据这些资料,对早期太阳系所经历的多种核合成的输入、瞬时加热事件与星云动力学有一些新的认识,以及认识到小星子和行星体系的演化比以前预期的更快速。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杨学祥 《世界地质》2003,22(4):380-384
对南极气温资料、环南极海冰资料、太平洋海温资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资料的模拟验证,发现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与德雷克海峡海冰减少在时间上有对应关系。南极半岛海冰减少是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德雷克海峡的海冰起重要作用。这一综合检验结果给出以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两年周期的太平洋海温振荡使日食与厄尔尼诺之间存在12~24个月的位相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