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裘善文 《地理科学》2007,27(5):736-736
施雅风院士主编,崔之久、苏珍副主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的学术专著,全书共19章、91万字,另附有李炳元等编制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图》,已在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3月出版。这部杰出的综合性专著,无疑是继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院士的“冰期之庐山”、世界级的第四纪大师刘东生院士的《黄土与环境》的专著之后,中国第四纪研究的又一项新的重大成果,无疑是对中国第四纪研究的一大重要贡献,它将推动中国新的高水平的第四纪冰川和环境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演变与荒漠化的成因   总被引:47,自引:12,他引:47  
林年丰  汤洁 《地理科学》2001,21(1):24-29
近40年来,中国北方荒漠化的发展速率为0.81%-1.64%/a,以往人们多侧重于对当代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研究,而忽视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了20000年来气候,风沙,黄土和第四纪环境的演变过程,采用GIS对干冷-温湿-干冷三个气候时段的荒漠化进行了定量的对比研究,并指出10000年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促使北方干旱和荒漠化的重要原因,自然因素导致荒漠化的时间尺度为万年或千年,人为因素导致荒漠化的尺度为百年或10年,第四纪环境是形成荒漠化的基础,植被,土被被破坏是当代荒漠化发展的直接原因,近50年来,中国北方的气候有向干,热方向演变的趋势,因此,荒漠化的防治将是21世纪中国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兰生和方修琦教授主编的《中国古地理——中国自然环境的形成》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一,于201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12章,共63万字。该书全面阐述了我国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形成演化的主要古地理过程,是继已故周廷儒院士1984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古地理》之后又一部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中  相似文献   

4.
香山科学会议"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全胜  张雪芹 《地理研究》2005,24(3):487-487
2005年4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了以“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52次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由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CNC—WCRP)、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DIVERSITAS)共同组织发起。会议共设有4个中心议题: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战略。这次香山会议,得到了徐冠华院士、叶笃正院士和孙鸿烈院士的大力指导,得到了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叶笃正院士、施雅风院士等60多位活跃在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报》2008,63(3):F0002
"地理学与环境演变、环境教育-庆贺张兰生先生80寿诞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董奇副校长、史培军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王梓坤院士、张新时院士、陆大道院士、李小文院士、王颖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原副书记范国英、原副校长郝允祥到会祝贺。来自30多个科  相似文献   

6.
《南沙群岛自然地理》专著,系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赵焕庭主编,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赵焕庭、温孝胜、孙宗勋、林锡贵、徐锡祯、邱章、龙小敏、冯世英、陈真然、宋朝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邢福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龚子同、周瑞荣,中山大学地质系袁家义,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曾昭近,广州青年干部培训学院曾宪珊等执笔.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作序。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开本:787X10921/16.字数622000.书号ISBN7—03—005343—5/P·gll.全书分14章:地理位置与考察史、历史自然地理、…  相似文献   

7.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5,28(3):287-287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主编和总纂的《干旱荒漠区生态产业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已于2004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57.5万字,共388页。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李文华院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刘怡为此书作序。  相似文献   

8.
最近三十年来,我国先后出版了三本中国气候。五十年代初出版了陈世训著的《中国的气候》,全书28万字,这是一本概论性的中国气候,适合于大学地理系作教材。196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朱炳海所著的《中国气候》,全书48万字,这是内容比较全面的中国气  相似文献   

9.
由新疆水利厅邓铭江总工程师撰著的《中国塔里木河治水理论与实践》于2009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雷志栋分别为此书作序,并对专著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简评《干旱荒漠区生态产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主编和总纂的《干旱荒漠区生态产业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已于2004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57.5万字,共388页。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李文华院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刘怡为此书作序。《干旱荒漠区生态产业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是一部集科学性、系统性、基础性、前沿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学术专著。该书特点在于以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材料为依托,针对中国西部干旱区特点,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特色的生物种质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构造…  相似文献   

11.
薛冰 《地理学报》2006,61(9):1007-1008
中国地理学会首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于2006年8月18日在兰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会、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34所高校和研究所协办。陆大道院士、李吉均院士、程国栋院士等42位著名地理学者担任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张国友秘书长、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重点实验室陈发虎主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石培基教授担任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生王开泳、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生薛冰、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李一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地理专业博士生钟艳霞担任组委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地理》2005,28(1):106-106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王让会博士所著《遥感及GIS的理论与实践——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脆弱生态环境研究》一书,于2004年10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发行。全书14.3万字,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作序。《遥感及GIS的理论与实践——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脆弱生态环境研究》一书,是一部集科学性、系统性、基础性、前沿性、实用性与一体的学术专著,是王让会研究员从事多年干旱区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干旱区脆弱生态环境研究的新进展与新发展。《遥感及GIS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13.
中国黄土地环境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景波 《干旱区地理》2000,23(2):186-190
概述了中国黄土气候旋回划分、气候变化周期、黄土地层气候划分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传统第四纪冰期划分与黄土地层气候旋回差异的原因,介绍了红褐色古土壤演积层和古土壤类型研究的新成果,黄土形成与演变的新模型,评述了黄土古植被研究的新成果,黄土形成与演变的新模型,评述了黄土古植被研究的新进展和今后黄土环境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地理》2002,25(3):193-193
20 0 2年 6月 2 0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施雅风 ,在新疆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论坛上 ,作了《新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与前景》的学术讲演。施雅风院士指出 :“从 19世纪末寒湿的小冰期结束以来 10 0年左右时间 ,新疆处于变暖变干气候环境下 ,变暖和全球一致。中国西部以 0 .2℃ / 10年趋势升温 ,近 5 0年北疆升温达 1.4℃ ,远高于近百年全球升温 0 .4 - 0 .8℃ ,但降水量有所下降。乌鲁木齐冰川区比小冰期降水减少了 5 0mm ,树木年轮研究指示 192 0 - 1978年间降水负距平…  相似文献   

15.
正在论述中国海洋的科学著作中,同时兼顾海洋地学与社会发展的专著屈指可数,可谓翘首期盼。由王颖院士主编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海洋地理》,填补了这一缺憾。该书的面世,使我们有了一次站在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海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状况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深化了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的海疆管理的内涵。此次出版的《中国海洋地理》不仅全景式展示了近30年来我国海洋地理各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分册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多年从事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张荣祖编著。它是近期我国出版的一部重要的动物地理学专著。全书共分六章,根据陆栖脊椎动物的资料,前四章论述了中国动物区系概貌,历史演变,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并对中国动物地理区划进行了讨论。第五章从动物生态地理学的观点,阐述了中国各生态地理动物群的特  相似文献   

17.
晚更新世晚期北疆内陆型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取具有干旱区特征的内陆湖泊纹泥沉积,采用多种分析手段进行综合研究,本文探索北疆地区3.5万年以来的环境演变中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状况,建立内陆型气候的环境演变模式,提出本区属冷湿暖干型气候,且以冷湿环境为主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地理学界必须关注的一个大事件是2011-2015年陆续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包括《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中国地貌》、《中国气候》、《中国水文地理》、《中国土壤地理》、《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中国动物地理》、《中国古地理》、《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和《中国海洋地理》10部专著。该系列专著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形成演化、基本特征、类型划分、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做了全面系统地揭示和阐述,并结合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新近出版的《山地学概论与中国山地研究》一书,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著的学术专著。该书已于2000年6月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山地学概论,依据国内外山地研究历史和现状,对山地属性、山地学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目标进行了系统论述,勾划出山地学基本理论框架,指出加强山地研究、建立和发展山地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下篇为中国山地研究,对中国山地形成的地质背景、山地地貌特征及其利用、山地气候与水文、山地生态系统、山地自然资源、山地土地与人口承载力、山地灾害与防治、山地城镇建设与规划,以及山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其中既有反映中国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的大量的翔实的资料,又有对中国山地研究面临的一些重大课题的深入分析,并对现状同题解决的途径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本书对中国山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促进山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全书50余万字,定价55.00元,适合从事地理、生态、环境、资源、国土等学科的科技人员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阅,欲订购的单位和个人请与《山地学报》编辑部联系。 地址:成都人民南路四段9号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山地学报》编辑部联系人:冯海燕邮编:0041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沙漠》2022,(5):258-258
《中国沙漠》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沙漠学与相邻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沙漠科学论文。设置的栏目有沙漠与沙漠化、古气候与环境演变、生物与土壤、天气与气候、水文与水资源、生态与经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