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本文提出的坝基岩体质量分级定义是,坝基岩体质量分级应从工程的实际要求出发、对坝基范围内的岩体依其对工程的适宜程度进行分级,赋于它必不可少的计算参数,以便于工程的设计,保证工程的安全、经济、合理. 文中依上述定义对岩体的工程地质分类、岩体风化程度分带同坝基岩体质量分级之间关系进行了探讨。文中还从坝基岩体与坝体系统的整体性原则讨论了坝基岩体的结构与功能,建立了坝基岩体质量的功能—因素模型,提出了坝基岩体质量分级工作程序框图,并阐述了确定坝基岩体利用标准的原则和坝基岩体质量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2.
坝基岩体质量分级关系到大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对坝基岩体质量分级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得出岩体分级各要素界限指标的对应值.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本工程坝基岩体质量分级的单因素和双因素标准.并应用此标准对该坝基进行岩体质量分级.  相似文献   

3.
施工期隧道岩体质量动态分级,是评价隧道工作面围岩质量最直接的方法,也是预防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决定施工开挖工法与支护措施的重要依据。由于传统的Q值法和国标BQ岩体质量分级评价方法需要进行现场和室内试验及分析,岩体质量评价时间滞后,常常降低施工效率,或错过预防突发性施工地质灾害的窗口时间,快速准确地对隧道工作面进行岩体质量分级,成为施工期公路隧道岩体质量动态分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算法为解决隧道岩体质量实时快速准确评价提供了方法和手段。以北京冬奥会延庆—崇礼高速公路为例,提出了工作面采用隧道掌子面图片人工智能岩体结构参数辨识,建立7个指标参数体系,采用KNN智能算法对隧道岩体质量进行评价,选取8条隧道40个工作面150个样本进行训练学习,另外选取50个样本进行岩体质量评价校验,与BQ岩体质量评价结果相比,准确率达到了90%,得出如下结论:(1)公路隧道岩体质量智能动态分级KNN方法—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高效进行岩体质量动态分级的方法,能够在现场实时获得岩体质量评价结果;(2)KNN分级方法中选用了7个判定指标,综合考虑了隧道围岩体的赋存环境、岩体构造、地质结构等特性,并体现了这些指标在实际工程评判中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3)KNN分级方法误判率很低,在判别分类中排除了评分时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为TBM围岩实时分级做方法储备。  相似文献   

4.
采用BQ和Q两种岩体质量分级系统对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岩体质量进行分级,并指明了岩体质量较差部位,结果表明,该地下洞室围岩岩体质量等级以Ⅱ级、Ⅲ级为主。根据勘探平洞洞壁波速测试结果发现:Ⅱ级、Ⅲ级围岩岩体波速为4200~5300 ms-1,相应平洞岩体自稳性好,Ⅳ级、Ⅴ级围岩波速一般小于4000 ms-1,特别是Ⅴ级围岩波速一般小于2200ms-1。根据对不同分级法得到的岩体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分级法得到的岩体质量指标之间呈指数关系,波速-呈线性关系。对同一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的两种分级方法所得的分级结果不同,但是它们的分级基础是相似的,即都以地质因素为主导,因此各种分级方法之间是可以换算和对比的。  相似文献   

5.
西南某水电站坝肩岩体质量分级方法选取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Q系统,RMR和BQ三种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对西南某水电站坝肩部分岩体进行了分级,然后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认为三种方法的分级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选择这三种方法进行分级,可以得到正确的岩体质量分级。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更好的岩体质量分级系统,改进传统岩体质量分级方法以及其它数学评价方法,结合红岩水库通航隧洞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可拓学理论岩体质量分级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改进可拓学理论中求取各评价指标权重主客观因素考虑不充分的缺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充分考虑了岩体质量评价的主客观因素,计算出的各指...  相似文献   

7.
刘帝旭  曹平 《岩土力学》2015,36(Z1):408-412
综合灰色系统理论与传统的边坡岩体质量分级方法(SMR法),提出改进SMR法。传统的岩体质量分级方法中定量指标取值离散性很大,造成质量分级结果阶梯变化。灰色系统理论的灰度特征对解决这类小样本、离散性的问题有很好的适用性。首先对传统质量分级方法的评价指标进行灰类划分,确定各指标所占权重,再构建评价指标的三角白化权函数,并基于最大隶属度准则对边坡岩体进行质量分级。最后结合工程边坡实例,与一般工程RMR(岩体质量分级)与SMR法比较,改进SMR法的评价结果更加吻合工程现状,且质量分级稳定性高,表明其应用于边坡岩体质量分级是科学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的模糊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是一个涉及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开挖条件、岩石力学等诸多因素的复杂地质问题。本文把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应用于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利用层次分析法划分影响边坡岩体质量各因素的层次结构,用模糊分析法来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同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各因素评分准则与边坡岩体质量评分准则。按照研究的成果,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的成果有效性,拓展了岩体质量分级理论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岩体质量两步分级的基本思想及其数学原理.将此新方法用于小湾电站PDl4#硐岩体分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某电站钙质砂(砾)岩溶蚀对岩体质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建电站位于金沙江上。其坝址区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分布侏罗系中统河湖相沉积的厚层砂(砾)岩。其下部钙质砂(砾)岩在地下水作用下产生溶蚀现象。这些溶蚀岩体的发育使得岩体强度降低,影响坝基的抗滑稳定和压缩变形。论文在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利用岩体弹性波速的变化,深入研究了钙质砂(砾)岩溶蚀对岩体质量的控制作用,提出初步的岩体质量分级修正标准,得到坝区的岩体质量分级体系。其结果可直接为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
喻望  卢书强 《矿产与地质》2004,18(3):282-286
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数据与统计工作结果,采用了多种岩体质量分级评价方案,对澜沧江某水电站左岸地下式厂房岩体质量进行了精细的评价,最后将各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一个合理、科学的综合岩体质量综合评价分级。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了研究区坝址左岸地下式厂房岩体在不同高程的岩体质量分区图,为下一步的参数选取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对澜沧某电站右岸坝肩复杂岩体的成因进行分析,采用岩体质量指数Z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围岩分级和RMR分级等岩体分类方法对电站右岸坝肩的复杂岩体进行了综合分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的岩体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尽管岩体结构面具有空间上的不规则性和结构网络上的复杂性,但由于它又具有自相似的特征,可以运用分形理论来对其进行研究。运用盒计维数法对某矿山巷道围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进行计算,验证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特征。通过对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值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分形维数越大、结构面分布越密集,结构面迹线越长,岩体质量越差,表明可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作为岩体质量评价的指标。将计算所得的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与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相应岩体分级所得的岩体质量等级进行对比,提出了一个以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作为分级指标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旧国标GB 50218-94、GB/T 50218-201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新国标的改进。在国标GB/T 50218-201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的简化计算方法,并绘制了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与岩石完整程度系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BQ与Rc、Kv之间的关系表,通过图表结合可以较快地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结论可为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维地层模型的岩体质量可视化分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岩体质量分级是岩石力学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对岩级分类方法进行大量研究之后,工程人员对岩级结果的表达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空间分析的需要,研究岩体质量可视化分级十分必要。首先,利用NURBS工具以一种新的数据结构和方法重建三维地层模型,然后,基于岩体质量分级结果,按照空间图形集合运算算法生成相应的三维岩级模型。将上述理论方法应用到锦屏一级水电工程岩体质量分级评价中,并进行了一系列与工程相关的岩级可视化分析,获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为双曲拱坝,设计坝高305m,拱坝建基岩体以Ⅱ、Ⅲ1级岩体为主,开挖过程中岩体质量受爆破开挖影响发生程度不等的损伤。为定量评价岩体质量损伤等级,利用开挖爆破检测成果,采用开挖后岩体松弛深度、松弛岩体开挖前后单孔声波衰减率作为岩体质量损伤分级评价的指标,探索一种快速检测、评价岩体质量损伤等级的划分标准,完成坝基开挖后岩体质量损伤的分级分区评价,提出不同损伤等级处理的建议,并评价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岩体分级考虑因素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臧秀平  阮含婷  李萍  方朋凯  张建 《岩土力学》2007,28(10):2245-2248
在对国内外岩体分级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岩体分级方法中所考虑的岩体分级因素及对各因素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从岩体分级方法的现状来看,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岩体分级标准,但在岩体分级中应根据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地下水条件、地应力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岩体综合分级上达成了共识,并且国内规范中的岩体分级标准有趋于统一和向国际标准接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岩体质量随其赋存条件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因而坝基岩体质量的动态评价对于大坝工程的安全运营意义重大。本文以小湾水电站坝基岩体的大量测试、监测资料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岩体质量的动态特征,提出了岩体质量劣化、恢复的评价指标,在常规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引入BQ系统、RMR系统动态评价岩体质量随四维空间的变化特征,建立了Vp-E0关系,并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各特征点的岩体强度指标。同时,以岩体松弛程度系数为指标,探讨了一种简易的岩体质量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岩体质量Q系统分类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以下简称Q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之一。该方法是1974年挪威的巴顿(Barton)等人建立起来的,并且在长期工程实践中进行过多次修正。论文详细介绍了巴顿于2002年最新修正后的Q系统,并成功应用于西南某水电站坝址区岩体质量分级研究中。最后与其他分级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了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岩体完整性是进行巷道顶板稳定性分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分级方法均是从一维角度对岩体结构进行描述,不能全面刻画出三维空间上顶板围岩的完整性。针对这一缺陷,引入裂隙岩体块体化程度理论,以块体化程度代替常规标准中表征岩体完整性的岩体质量RQD值和节理间距两项子指标,开展裂隙岩体巷道顶板稳定性分级研究,创新形成了一种适用于裂隙岩体顶板稳定性分级的BT分级方法。以块体百分比和块体体积曲线为基本依据,构建出裂隙岩体巷道顶板围岩块体化程度的解算流程;运用AHP法对稳定性影响因素权重进行了排序,制定出稳定性分级方法与标准。以铜坑矿92号矿体裂隙岩体试验区巷道顶板结构面调查数据和岩石力学参数为基础,运用传统分级方法RMR法和BT法分别对各试验区巷道顶板稳定性进行评价,对两种分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RMR法相比,BT法在稳定性描述、分级准确性和安全管理指导作用等方面更为优越,更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裂隙岩体巷道顶板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复杂裂隙岩体条件下的巷道顶板安全分级与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