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天柱县主山冲-磨山金矿田北东段剪切带构造进行野外剖面观测及镜下变形构造研究,初步认为所见构造岩类主要为碎裂岩系列的初碎裂岩、碎裂岩、超碎裂岩,仅个别地段(主山冲剖面南部、油麻坳剖面中部)见有糜棱岩系列的糜棱岩化岩石或初糜棱岩,得出结论:该剪切带构造主要为脆性剪切带,个别地段可称为脆韧性剪切带,而尚未见到韧性剪...  相似文献   

2.
利用剖面构造调查与显微构造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黔东南天柱一锦屏地区含金剪切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区剪切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平移断裂及背斜核部层间断裂部位;构造岩多属于碎裂化岩石、初碎裂岩及碎裂岩,极个别为超碎裂岩、糜棱岩化岩石和初糜棱岩;剪切带主要为脆性剪切带,极少数为脆韧性剪切带,没有见到韧性剪切带.本区目前所见...  相似文献   

3.
变质核杂岩中伸展剪切带的特征是外来未变质盖层系或上部岩板叠覆在高级变质的中部地壳岩石或下部岩板之上。这与碰撞带的典型构造型式,即上老下新的外来体堆叠构造明显不同。伸展剪切带(沿着这些带中地壳岩石受到拉伸并同时抬升),其标志为由韧性晶质塑性经韧性流动与颗粒破裂作用至纯碎裂变形,这反映了抬升过程中流动机制对温度与围压的依赖关系。在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中,上部岩板与下部岩板的不同流动体制中有一条系统的分界沿伸展韧性剪切带或拆离断层出现。下部岩板角闪岩相韧性糜棱岩约550℃,由顺应(Compliance)全岩δ~(18)O值及糜棱岩与其母岩间矿物对δ~(18)O分馏显示出它是一个封闭体系。糜棱岩与其母岩的主元素与痕量元素丰度值也是等化学的。  相似文献   

4.
扬子地块东南缘板岩带中剪切带金矿床主要有三种成因类型,即糜棱岩型、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剪切带对其形成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矿体主要受控于如下构造:1-4级多级构造,是由韧性剪切带和脆-韧性剪切带或脆性断层所组成,构造形态变化地段,包括弧形剪切带顶部扩容区及剪切带交汇部位;构造强应变及其叠加部位,这些地段系由超糜棱岩、糜棱岩、碎裂岩所组成;构造多期变形地段。本文还建立了板岩带剪切带型金矿床的动力成矿模式;划分了金矿形成四个阶段,即背景岩石形成;成矿物质运移;主期动力成矿及矿床改造、再造阶段。  相似文献   

5.
古元古代是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中部带的性质是近年来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文中根据古元古代韧性剪切带重新划分了中部带北段构造格架,即由近EW向朱家坊韧性剪切带、NEE向王家会韧性剪切带和NE向龙泉关韧性剪切带分割恒山、繁峙、五台和阜平地块。这些地块基底具有不同的前寒武纪变质杂岩组成、构造变形特征和构造演化历史,一般都具多期变质变形叠加的特征。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北段在古元古代末发生3次重要的构造变形事件:繁峙地块由SW向NE方向的构造挤入,挤入过程中导致五台地块变形并向南东方向逆冲(D1);以阜平地块为核部的大规模伸展抬升,阜平变质杂岩抬升至近地表,阜平地块与五台地块之间形成一系列低角度伸展型韧性剪切带(D2);最后一次构造事件是NE向拉伸导致的大量NW向基性岩墙群侵位(D3)。  相似文献   

6.
变质核杂岩是伸展构造的主要类型之一。本文从宏,微观结构研究入手,将大别造山带的大磊山变质核杂岩自下而上划分深变质核体,韧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和流变滑脱盖层4个基本构造部分,并分别论述了各构造部分的变形,变质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变质核杂岩是大别造山带在晋宁期造山过程中,南北,淮阳地区早期裂解,晚期碰撞拼合形成的古变质核杂岩构造。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庐山东南麓中深变质岩系的顶部发育以糜棱岩、构造片岩为主体的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其上为滑脱断层和固态流动构造群落带及独具特征我多层滑脱构造形迹群。它们反映了前印支造山期伸展构造作用体制下形成的局部隆起-分层滑脱构造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庐山变质核杂岩东侧的星子牛屎墩地区出露与西侧拆离带相似的伸展拆离滑脱、韧性流变的构造现象, 岩层整体呈现上盘向南东滑脱的正断层性质, 推测庐山变质核杂岩东侧的拆离带就在此处, 而并非五里正断层。东侧拆离带内岩石以糜棱岩、糜棱状岩石及混合岩为主, 并发育大量的长英质脉体, 形成温压较高, 埋深较大, 其糜棱岩带、构造片岩带保留完好。运动学涡度分析得到涡度Wk>0.75, 表明该拆离系为以单剪为主的一般剪切带。根据糜棱岩中长石的变形特征估算东侧拆离带的形成温度为650 ℃~700 ℃, 与西侧拆离带近于一致。锆石U-Pb年龄测定得到东侧拆离带的伸展年龄为140~135 Ma, 也代表了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9.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的构造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增球  索书田 《地质学报》1996,70(4):315-323,T001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经受长期的应变软化、应变局部化和变形分解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岩,包括糜棱岩、变晶糜棱岩、半塑性糜棱岩和面理化碎裂岩等。糜棱岩普遍具二相糜棱结构或由相连的弱相基质或层分离强相残斑或布丁所形成的IWL结构。构造岩中显微构造各式各样,并具一定的组合形式和演化规律,反映了不同环境下主导变形机制的多样性及变形机制间转换的规律性。代表性剪切带岩化学成分变异的研究表明,除流体流动外,  相似文献   

10.
萨勒巴斯推覆体中发育一套深层次变形构造组合和倒转递增变质带,其中糜棱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的成因关系对研究挤压造山背景下,地壳深层次变形作用和成岩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表明:在大型滑脱推覆系统中,存在糜棱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成岩系列;成岩过程为:韧性变形—剪切加热—部分熔融;控制成岩过程的主导因素为构造动力条件。这一成岩过程能导致稀土元素发生分异,出现重稀土元素有规律地亏损,变质作用pTt轨迹显示造山过程中逆冲推覆作用导致的地壳叠置加厚和剪切加热的典型热演化模式,变形、变质高峰期后,高角度逆冲作用导致变形岩石经历减压、降温的退变质作用,形成由南向北的倒转递增变质带。  相似文献   

11.
山东蒙阴常马走滑式韧性剪切带控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蒙阴县常马韧性剪切带构造岩具有明显的分带 ,由中心向两侧依次为超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初糜棱岩带和糜棱岩化片麻岩带。构造岩中的韧性变形显微组构极为发育。糜棱叶理产状为 2 0 8°∠ 74°,线理产状为 115°∠ 2°,显示了该韧性剪切带具走滑剪切的特征。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 ,差应力值为 5 2 .6 7MPa ,形成时古应力方位为σ1=73°∠ 2°。位于该韧性剪切带中心的超糜棱岩带 ,金元素明显富集 ,构成金矿体。综合研究表明 ,韧性剪切作用控制了金矿体的形成与分布 ,因此常马金矿床是一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萍乐坳陷带西段存在一伸展构造体系,它由变质核杂岩、固态流变构造群落、浅层次的顺层正滑拆离断层以及晚期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组成。变质核杂岩外缘由以多条大环状分布外倾的花岗质糜棱岩带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组成,带中的矿物拉伸线理显示韧性剪切作用是沿隆起两翼近南北向进行的。顺层固态流变群落最突出的表现为浅变质岩中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部分泥盆系-二叠系亦卷入顺层固态流变群落,表现为带内动力片岩及碳酸岩糜棱岩带。浅层次顺层正滑拆离断层多沿已存界面或岩性软弱面由南向北多层次滑移,并可分为后缘拉张、中部递进滑脱及前缘挤压三个构造分带。晚期重力滑脱体系主要发育于武功山北麓,由众多滑块组成。依据法国奥尔良大学所获变质核杂岩中糜棱岩同位素年龄可知,该伸展构造体系始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依据卷入的地层,至少是燕山末期、甚至喜山期才结束.  相似文献   

13.
新开岭-科洛杂岩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嫩江-黑河构造带中,其变形规律与成因一直是制约东北地区乃至邻区构造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据详尽的野外调查,系统分析了岩石宏观糜棱面理、矿物拉伸线理、“A”型褶皱、不对称褶皱、眼球状旋转构造和显微书斜式、眼球状旋转等构造样式.构造解析及运动学分析反映杂岩带两侧整体分别向NW及SE向的伸展滑脱特征;杂岩带内黑云斜长片麻岩及侵入糜棱岩中的闪长玢岩锆石U-Pb(LA-ICP-MS)定年及区域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其韧性变形变质作用时代为中侏罗世(167 Ma),变质峰期时限为170~163 Ma,中侏罗世晚期(163 Ma)暴露于地表.新开岭-科洛杂岩具上盘盖层、拆离韧性剪切带及下盘核杂岩3层式结构特征.核内为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类,地层时代远比核外地层偏新,并无“古老”的变质岩;拆离韧性剪切带变形温度约400~500℃,其变质强度达绿片岩相,后期发生明显退变质作用.新开岭-科洛岩浆核杂岩主要是在岩浆底侵、花岗岩岩体强力侵位引起地壳隆升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   相似文献   

14.
褚耀君  佟匡胤  刘智明 《吉林地质》2006,25(2):16-18,41
兴隆金矿区韧性剪切带受兴隆沟深断裂影响,其韧性剪切变质变形控制着本区金矿(化)体的空间分布。韧性剪切带由片麻岩、糜棱岩化岩、糜棱岩及超糜棱岩组成,矿物组分和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促使金的活化带出,在适当温压条件下充填并沉淀于叶理构造中而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地壳不同构造层次岩石变形机制及其构造岩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岩记录地壳构造变形演化重要信息,其成因、分类与命名一直没有统一认识。本文对构造岩变形机制、控制因素和构造岩分类进行系统总结。认为构造岩形成受物质成分、变形机制、应变速率、流体、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是物质成分与物理化学条件、变形机制等众多变量的函数。变形机制包括破裂作用、碎裂流动、晶质塑性、物质扩散、重结晶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不同变形机制出现在不同地壳构造层次中,形成不同的显微组构。依据成因机制、物质组成和组构等标志对构造岩分类与命名进行重新修订,将构造岩划分为碎裂岩系列和变质构造岩系列,前者发育在地壳浅构造层次上,以破裂作用和碎裂流动变形机制为主;后者发育在中深部构造层次上,以晶质塑性、重结晶作用、物质扩散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作用为主。碎裂岩系列划分碎裂岩、角砾岩、微角砾岩、超碎裂岩、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变质构造岩系列划分为构造片岩、糜棱岩和构造片麻岩。依据岩石流变性质、变形机制和构造岩分布,地壳构造层次划分为:脆性域,变形机制以碎裂作用和碎裂流动为主,发育碎裂岩系列;脆-韧性转换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并伴随有碎裂作用,形成糜棱岩、千糜岩和构造片岩;低温韧性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为主,发育糜棱岩与构造片岩;高温韧性域,以超塑性蠕变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形成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16.
江西德兴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德兴─铜厂岩块地层属怀玉地体构造沉积区的地层序列。金矿赋存于中元古界韩源组。控矿构造为北东东向韧性剪切带及顺层滑脱碎裂岩带。矿床类型为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韧性剪切强应变带且叠加碎裂岩化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7.
庐山变质核杂岩具有典型的3层结构。拆离带是核部隆升过程中盖层滑脱、剪切变形而形成的,该拆离面是在北东向褶皱基础上叠加杂岩核部隆升作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面。拆离带在核部以西发育倾向西向、南西向、北西向的面理和矿物生长线理,显示向西滑脱形成剪切拉伸变形的特征。拆离带岩石以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为主,辅以碎裂岩和构造角砾岩。岩石变形特征表明其既具有韧性变形,也具有脆-韧性变形及脆性变形的特点。核部隆升引起的拆离变形作用,不仅形成了拆离带,还影响了拆离带以上盖层岩石,形成一个由拆离带向上由强变弱的变形域。这种规律性递变现象使庐山变质核杂岩具有垂向变形分层、水平变形分带的特点。拆离带中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对计算得出的变质温度为653 ℃~694 ℃,压力为0.56~0.67 GPa。  相似文献   

18.
德兴-铜厂岩块地层序列属怀玉地体构造沉积区.金矿赋存于中元古界韩源组.控矿构造为北东东向韧性剪切带及顺层滑脱碎裂岩带.矿石类型为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韧性剪切强应变岩带且叠加碎裂化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9.
庐山变质核杂岩发育的拆离带分为东、西两条,伸展拆离和韧性流变构造发育,且具有伸展对称性。西侧拆离带内断层岩序列完整,上部为一固态流变构造带,以主拆离带为分界形成一个伸展构造变形的垂向分层变形域,主拆离带处变形最强。东侧拆离带主要发育糜棱岩带和构造片岩(片麻岩)带,其他构造层未见出露,其伸展拆离构造是叠加和改造早期左行剪切构造发育的。东侧拆离带内矿物的显微变形特征估算变形温度为500~580℃和580~700℃,又利用黑云母Ti温度计得到613~698℃的变质温度。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度计和角闪石全铝压力计计算西侧拆离带内斜长角闪片岩的变质温度为666~691℃,压力为0.65~0.75GPa,说明西侧拆离带形成时的温压条件较高,埋深较大,与东侧拆离带一样达到了高角闪岩相。通过锆石年代学的研究得到东侧拆离带的伸展年龄为138.9Ma,与西侧拆离带一致,伸展早于岩浆,推测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原始拆离带是西侧拆离带,东侧拆离带是在重力均衡调节产生的底辟、褶皱作用下形成的次级拆离带。  相似文献   

20.
刘鹤  颜丹平  魏国庆 《地质学报》2008,82(4):464-474
碧口地块位于秦岭—大别、松潘—甘孜造山带与扬子板块的交汇部位。根据碧口地区各套地层构造变形样式的不同,将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单元:①新元古界基底杂岩,主要由新元古界碧口群火山岩系和横丹群浊积岩系组成,杂岩体核部变形较弱,边部发育韧性剪切变形,并以一条由超糜棱岩带组成的基底拆离断层为顶界,与上覆地层分隔。基底杂岩经历了蓝片岩相到硬柱石-钠长石-绿泥石相的变质作用。②古生界中间韧性流变层,由志留系—泥盆系的糜棱岩或千糜岩组成,岩层中发育多期构造面理(S1、S2、S3)和典型的固态流变构造,变质程度普遍达中绿片岩相。③中生界沉积盖层,包括碧口地块以北的三叠系关家沟组和小面积出露的侏罗系—白垩系,以脆性破碎带和小型脆性断层构造为主。拆离断层与各套构造地层中的韧性剪切和流变构造一同反映了区域性上盘向SSE剪切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证实了碧口地区中生代206~154Ma伸展垮塌事件的存在,从而建立了碧口地块的隆升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松潘—甘孜在中生代造山作用后的区域伸展作用下形成了拆离断层和中地壳韧性流变层,造成了地层缺失和地壳减薄,基底杂岩在造山带的腹陆隆升并露出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