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斑岩型Cu,Mo,Pb,Zn,Au,Ag和Pt等多金属矿床.由于分析技术条件的限制,前人所获得的含矿斑岩微量元素数据精度较低.采用先进的PEElan6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结果表明含矿斑岩和共生的钾质碱性深成岩、火山岩和煌斑岩在时空上具一致性,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w(K2O)+w(Na2O)>8%),高钾和w(K2O)/w(Na2O)比值远大于1,微量元素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等,均显示出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特征,暗示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的含矿斑岩属于典型的钾玄岩系列的斑岩  相似文献   

2.
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演化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 同期不同次的斑岩地质体构成的复式央体。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石化学成分具有钾玄岩系列的岩石富碱、高钾和K2O/Na2O比值大于1等特征。在复式斑岩,从早期到晚期的岩石,SiO2和K2O含量增加,TiO2、Al2O3、MgO、Ca、O和Na2O含量减少,以及Cu等矿化多伴随晚期斑  相似文献   

3.
浙江燕山期主要Cu(mo)矿化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研究了浙江省燕山期主要Cu(Mo)矿化岩体的稀土、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Cu(Mo)矿化岩体多属轻稀土富集型,一类铕异常不明显,多为矽卡岩型等矿床的成矿母岩;另一类负铕异常强烈,多为直接含矿斑岩体。Cu(Mo)矿化岩体多为I型,属火山弧和同造山碰撞形成。  相似文献   

4.
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及成岩系列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张玉泉  钟孙霖 《地球化学》1998,27(3):236-243
西藏东部新生代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均为同期不同阶段侵入地质体构成的复式岩体。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Na2O+k2O〉8%)、高钾和K2O/Na2O比值远大于1等,属于碱性钾质系列,即钾玄岩系列。  相似文献   

5.
西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最大的新生代斑岩铜矿带。玉龙斑岩铜矿床位于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北延,主要由5个含矿斑岩体组成,从NW往SE依次为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及马拉松多。玉龙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体锆石LA-ICP-MS U-Th-Pb年龄表明含矿斑岩体形成时代在41.2~36.9 Ma之间,含矿斑岩形成时代从NW往SE逐渐减少。含矿斑岩活动时代和红河-哀牢山及其北延的走滑断裂活动时代一致。含矿斑岩体年龄变化特征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含矿斑岩体形成受走滑俯冲构造控制。含矿斑岩体锆石Ce4+/Ce3+比值较高,表明含矿岩浆为高氧化性岩浆。岩浆阶段岩浆中的硫多为氧化硫,而成矿时则为还原硫占优势的还原环境,因此,岩浆演化晚期斑岩铜金矿床成矿系统从氧化硫占优势的氧化环境还原成还原硫占优势的还原环境,为斑岩铜金矿床形成提供充足的硫源,在成矿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冉红彦  甘先平 《地球化学》1996,25(5):520-528
云南墨江金矿和陕西煎茶岭金矿中Ag,Au和PGE的丰度和共生状况如下:(1)两矿床中的Ag-Au关系呈三种情况:硅质岩型矿石和其他类型低金矿石中Ag-Au基本上不具相关关系;石英脉型矿石中Ag-Au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氧化矿石中Ag-Au呈负相关关系。(2)所有样品中的PGE均低于71×10^-9,其PEG的特征是Pt≥Pd和Ru〉Os,Ir,Rh。(3)这些样品的地幔标准化PGE分布模式是以RH  相似文献   

7.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含矿斑岩,马牧普钾质碱性斑岩和总郭碱性火山岩等Sr、Nd、Pb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其数据点均分布在地幔演化区,接近EMI地幔端元,暗示其物质来源于交代地幔源区。  相似文献   

8.
云南墨江金矿和陕西煎茶岭金矿中Ag、Au和PGE(铂族元素)的丰度和共生状况如下:(1)两矿床中的Ag-Au关系呈三种情况:硅质岩型矿石和其他类型低品位金矿石中Ag-Au基本上不具相关关系;石英脉型矿石中Ag-Au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氧化矿石中Ag-Au呈负相关关系。(2)所有样品中的PGE均低于71×10(-6),其PGE的特征是Pt≥Pd和Ru>Os、Ir、Rh。(3)这些样品的地幔标准化PGE分布模式是以Rh为峰的上凸曲线,而墨江样品又具Ir的负异常。与一般超基性岩的情况不同,这些样品的模式曲线中Pd-Au部分呈陡弯折,它表明矿化元素金可能主要由区域成矿流体提供。  相似文献   

9.
德兴式斑岩型矿床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德隆  叶松 《地球科学》1997,22(3):252-256
论述了德兴式斑岩型矿床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德兴铜矿田是比较典型又独具特色的斑岩型Cu(Mo,Au)矿床,银山Cu,Au,Pb,Zn,Ag多金属矿区是比较典型的火山一次火山-斑岩成矿体系,三级断裂(裂隙)系统在不同尺度上控岩控矿、中酸性岩浆活动提供成矿元素、成矿热流体、成矿热驱动力和成矿空间,并合作围岩“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经转移参与成矿,德 斑放床是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三位一体统一的地  相似文献   

10.
各贡弄斑岩铜多金属矿区属藏东贡觉县管辖,位于玉龙成矿亚带南段。关于玉龙成矿带前人做了大量工作,认为玉龙铜矿岩体为钙碱性中酸性花岗斑岩,含矿岩体多在喜山期岛弧环境下侵入三叠系地层,本文认为各贡弄岩体与玉龙岩体产出构造背景基本相同,其岩体属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利用铂族元素(PGE)和挥发分来判别煌斑岩原生Au富集和次生Au富集的地球化学方法,对探索煌斑岩与Au矿化的共生关系、建立新的金矿成矿模式以及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岭卡林型金矿床金、砷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讨论了秦岭卡林型金矿床中Au 、As 的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特征。在含矿岩系中获得的Au、As 等成矿元素初始含量较高,且主要集中在成岩黄铁矿中。在矿石样品中对含砷硫化物矿物的研究表明,Au 、As 在矿物显微结构中具有强的正相关性。在大量金进入到硫化物结构之前,就已有[AsS]3 - 的存在。在含砷硫化物矿物中,金多半以一种带电类型(Au3 +) 存在, 它很可能替代铁位置上的过剩砷, 以固溶体方式沉淀于硫化物矿物中。此时, 黄铁矿构成(Au3 + ,Fe2 +)([AsS]3 - [S2]2 - ),毒砂构成(Au3 + ,Fe2 +)([AsS]3 - [AsS]3 -) 。通过电子探针(EMP) 和透射电镜(TEM) 对秦岭卡林型金矿含砷硫化物矿物中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表明,在金的成矿作用早期阶段, 金主要以固溶体形式优先富集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及砷黝铜矿之中,并且认为是以金的氧化和砷的还原的共沉淀方式发生的。在此之后的金成矿作用晚期阶段,由于热液蚀变和结晶作用程度的增高,寄主矿物耐熔性质相对降低,加之金本身的聚集能力,和因过量砷加入而造成的含砷硫化物矿物的晶格缺陷,致使已形成的固溶体金以“出溶”形式发生再分布,赋存于硫化物矿物晶粒  相似文献   

13.
在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岩体及围岩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关系。认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围岩的构造空间;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岩体及热力学条件,该期次火山岩浆的侵入并作用于不同的围岩、形成了由斑岩型Cu、Mo矿,浅成熟液型Ag、Pb、Zn矿等组成的一系列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14.
喇嘛苏铜矿床斑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区内广泛发育以斜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主的中酸性斑岩体。斑岩的结构特征反映出岩浆浅成侵位成因。研究表明该区斑岩具有相对富硅和富碱高钾的岩石化学特征,属钙碱性系列;具有Cu、Ag、Bi等成矿元素高丰度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低ΣREE与高δEu值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内铜矿化富集在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斑岩体深源浅成特点和富碱高钾岩石化学特征于铜矿化富集有利。Cu、Ag等成矿元素高丰度及其与矿化类型一致性说明成矿与岩浆活动有密切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5.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与玉龙斑岩铜矿成矿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继玉龙特大型斑岩铜矿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两处矿床的含矿斑岩体——花岗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矿时代等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认为纳日贡玛和玉龙斑岩铜矿的成矿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环境相似。  相似文献   

16.
藏东喜马拉雅期A型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东喜马拉雅期A型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玉龙斑岩铜(钼) 矿带西侧。众多碱钙性小斑岩体构成一个走向NNW的花岗岩带。主要岩性有碱长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和碱长正长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侵位时代为喜马拉雅期(KAr 年龄值为36~45 Ma) ,侵位时的构造环境为造山后板内走滑变形环境。  相似文献   

17.
川西呷村超大黑矿型矿床成矿流体烯土元素组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别风雷  李胜荣 《岩石学报》2000,16(4):575-580
本文用ICP-MS首次测定了呷村银多金属黑矿型矿床矿石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研究表明,主成矿期流体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Eu具明显正异常,通过初步对比,本区主成矿期流体与东太平洋脊、大西洋脊等现代高温酸性地热系统热液具有相似的稀土模式,反映了它们物化条件的相似性;但前者∑PEE高于后者,且两者Eu/Eu^*值不同,经过分析,本区成矿流体Eu正异常主要为T、pH、fo2控制,另外,围  相似文献   

18.
上盘围岩是矿床钻探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围岩,研究其蚀变特征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对胶东西北部露天开采的仓上金矿床的详细研究表明,上盘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为主,蚀变分带自远矿端到近矿端依次为方解石绿泥石化带、赤铁矿绿泥石化带、绿帘石化带和绢英岩化带。黄铁矿的形态、成分和热电性标型显示,成矿过程中上盘围岩提供了丰富的Fe、Co、Ni、Cu、Pb、Zn和Au、Pt等。上盘围岩的近矿标志是绢英岩化增强,黄铁矿的{100}+{210}增多,S、Cu、Pb、Zn和Au、Pt增高,S/Fe离子比和w(Co+Ni)/w(As+Sb)降低,P型黄铁矿出现率增高,蚀变岩的金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南缘斑岩铜矿成岩成矿研究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梁华英 《矿床地质》2002,21(4):365-36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课题组(G19990 4 32 0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沿金沙江—红河走滑断裂分布的近 30个高钾岩体和藏南林芝_波密一带变质岩的锆石年龄精确测定以及系统的岩石主成分和微量元素分析,初步取得了下列创新性成果:1.沿金沙江—红河左行走滑断裂分布的富钾岩体形成于 34~ 36Ma之间,表明该走滑断裂在 36Ma左右开始活动。2.精确测定了玉龙铜矿田 5个赋矿斑岩体中的 30 0多颗锆石年龄,获得玉龙斑岩体年龄为(4 0.9± 0.1)Ma,扎拉尕岩体(38.5± 0.2)Ma,莽总岩体(37.6± 0.2)Ma,多霞松多岩…  相似文献   

20.
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重要的产于碰撞造山环境下的斑岩铜矿带,其全长约300千米,主要由1个超大型、2个大型、2个中型斑岩铜矿床及一系列斑岩型矿床(点)组成。玉龙斑岩铜矿带大规模矿化主要位于矿带北段,南段矿化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发现的多为小型矿床(点)。为了深入了解玉龙斑岩铜矿带时空演化及南北段矿化规模差异的控制因素,本文分析了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色礼、马牧普和总郭这3个矿化点矿化斑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组成及色礼矿化斑岩体锆石Hf同位素。色礼、马牧普和总郭含矿斑岩分别为二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三者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39.4±0.2Ma(MSWD=1.10)、38.5±0.3Ma(MSWD=1.79)和39.4±0.2Ma(MSWD=1.05)。矿化斑岩体为偏铝质,具有富碱、高钾(K_2O/Na_2O=1.2~2.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弱Eu负异常特征。3个矿化斑岩具有较高的Sr/Y比值,且都发育角闪石斑晶,呈现富水岩浆特征。色礼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t)为-2.7~2.8,平均值为-0.4,显示壳幔混合源区特征,并且其明显小于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体锆石εHf(t)值(4.2)。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含矿斑岩体形成时代相近,都形成于碰撞造山走滑构造背景。玉龙超大型矿床矿化斑岩锆石εHf(t)值明显大于色礼矿化点斑岩体锆石εHf(t)的值,表明矿床规模和岩浆源区物质含幔源物质多少有关,更多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更有利于形成大型斑岩矿床。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成矿规模差异可能为北段斑岩体含更多地幔或新生地壳物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