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倾斜三维实景模型以其高空间精度、高分辨率、真纹理的优势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应用广泛;BIM技术包含丰富的建筑信息,是建筑管理功能的集大成者。本文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采用飞马D2000无人机获取测区影像并构建三维实景模型,采用飞马SLAM100手持激光扫描仪获取目标建筑的室内点云数据,并结合BIM技术构建室内BIM模型,选用易智瑞GeoScene Pro平台,实现模型的融合及室内外一体化场景的创建、模型属性查询及管理分析应用,以期为实景三维建设的相关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良超  李锋 《测绘科学》2019,44(10):152-157
针对倾斜摄影、建筑信息模型(BIM)、三维城市模型等室内外三维模型的多源数据融合问题,该文研究了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建库、组织和调度情况,分析了海量的多源细节层次(LOD)室内外三维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室内外三维模型编码结构,结合顾及模型大小及模型面数聚类的改进四叉树索引,实现了室内外三维模型组织和调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支持多源数据的统一组织和调度,顾及了多源数据间的差异,渲染效率高,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满足规划、建设和运维等不同阶段的三维数据组织和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BIM与实景三维模型融合过程中空间位置配准精度较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借助真实激光点云的BIM模型与实景三维模型融合的方法。研究选取大场景和小场景两种样例数据,首先基于BIM实体几何信息转换和三角化加密的方法生成了BIM模型建筑物点云,其次基于增量式SFM算法和立体像对密集匹配方法先后生成实景环境下的稀疏和稠密点云,最后基于ISS特征提取结合改进ICP算法的完成了不同模型下点云和真实激光点云的配准。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BIM模型与实景三维场景信息融合,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建设智慧化管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室内外一体化的建筑物模型是智慧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倾斜摄影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是当下两种主要的建筑物模型数据获取方式。针对单一数据采集方式受诸多因素制约,难以获取完整建筑物室内外三维数据的难题,本文提出了倾斜密集匹配点云与地面激光扫描点云融合的技术路线,利用地面激光扫描获取建筑物立面与室内点云,利用倾斜摄影获取建筑物顶部点云,并将两者结合构建室内外一体化的完整建筑物点云;以高密泥塑展馆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及融合精度,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GIS的集成被视为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集成BIM和GIS技术,实现三维数字城市中建筑物室内外一体化展示、管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建筑经济人口信息集成管理、户籍房产管理、应急疏散等面向公众的应用,拓展三维数字城市的应用外延。  相似文献   

6.
首先利用无人机测绘技术进行校园航拍,并通过摄影测量内业处理软件制作校园正射影像图和数字线划图;再利用测距仪精准量测建筑物室内结构和属性信息,结合SketchUp三维建模软件绘制精准建筑物室内平面图,并构建标志性室内外精细模型;然后采用场景建模软件CityEngine进行校园批量模型生产;最后集成SketchUp的标志性建筑物模型,实现校园三维模型室内外一体化制作,可提高学校对外宣传力度和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空-地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三维场景精细重建研究:以三维激光扫描激光点云为基础,获取地面可视地物的三维空间信息,以无人机航拍获得的正射影像为辅助,获取地物顶部三维空间信息,以3ds Max软件为建模工具对三维场景进行重建,系统研究了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三维模型构建、三维场景重建等关键技术。实例结果表明,重建的三维场景及模型精度能满足小范围场景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传统城市三维建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BIM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基于BIM技术的城市三维模型系统的设计模式。将BIM技术与传统三维建模技术、地理数据库等相结合,建立建筑BIM模型,促进城市三维建模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建筑BIM模型可嵌入城市规划项目BIM模型,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为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提供信息化的高效、便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王凯  刘鹏飞 《测绘通报》2022,(11):132-134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BIM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深入应用,城市级地下管网BIM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三维实景中国建设中的必要一环。本文结合新型基础测绘在地下空间测绘中的应用,提出利用地下管网测绘数据与BIM深度融合技术快速构建城市级地下管网BIM的技术流程和体系,构建了城市级别(GIS)场景下的精细化BIM模型,实现了测绘数据与设计数据的无缝融合,打通了多专业协同中与测绘数据融合的通道,为看不见的地下城市建设提供准确的三维空间数据底座。基于本文研究成果,以某城市为应用案例,在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智慧水务云平台建设、智慧管廊施工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应用,验证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室内三维导航的需求及个人移动平台资源、计算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在顾及三维模型渲染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从模型轻量化的角度,采用数据库技术,构建了针对三维实体模型数据的SLMATV数据组织和管理方案(场景-模型层-模型-外观-三角形-顶点),该方案通过合理的数据重构和数据优化,部分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有效降低了数据冗余,提升数据传输和绘制的效率,降低计算开销,为高逼真度的三维模型可视化绘制奠定了数据基础和数据保证。实例测试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实现三维实体的轻量化建模,可在保证渲染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为移动平台室内三维应用提供可视化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大庆市城市三维建模工作,在伟景行三维基础平台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了大庆市三维仿真系统,阐述了在建设中需要做好的其他事项。  相似文献   

12.
二维地籍模型到三维地籍模型的转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二维地籍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城市多元空间管理的需要,三维地籍模式逐渐成为城市地籍管理的主要方向。利用已有的二维地籍数据建立三维地籍模型,既可以避免原有数据的浪费,也可以保证管理的连续性,缩短三维地籍建立的时间。主要研究从二维地籍模型到三维地籍模型的转换方法和技术路线。在介绍二维地籍模型和三维地籍模型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二维地籍数据向CO3D三维地籍数据转换的流程与算法。实例验证表明,此方法可行,转换结果正确,可以应用于实际的地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3维地籍管理模式是现代地籍管理的必然趋势,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空间立体开发的需要。本文回顾了地籍管理发展的历程,探讨了3维地籍管理的必要性,总结了3维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成果,对OO3D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了一种面向地籍对象的3维数据模型CO3D,最后给出了CO3D模型结构与数据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3维城市模型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提出了拓扑关系、尺度及可视化等问题,讨论了3维城市模型的建设方法及关键技术,并对3维城市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三维激光扫描真三维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优化贴图纹理的制作与处理方法,提升真三维模型的展示效果,开拓了三维激光扫描成果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朱庆  李渊 《测绘学报》2007,36(4):414-420
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城市发展,立交桥、摩天大楼等日益复杂。传统基于道路中心线的道路网络模型在几何、时空语义属性、拓扑关系表达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立体化交通需求。本文引入物理车道、虚拟车道和车道带概念,提出面向实际车道的多层次3维道路网络模型,重点分析该模型的数据库实现方法和实际车道拓扑构建、离散化、面向实际车道的寻径导航等关键问题。试验总结了该模型的若干明显特点如路网的多层次表达、灵活准确的车道拓扑控制等。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悄然而至,人们已不再将可以定量表达的信息结果局限在2维空间上,逐步向3维空间信息表达深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3维信息模型,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进行提取、处理,实现了3维信息的虚拟可视化以及虚拟环境中数据交互查询和交互操作的全过程,并在3维虚拟环境中实现了相应的数据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GIS和3D打印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打印三维地形图已具备可行的条件。基于已有的3D产品(DLG、DOM、DEM),使用现有的专业GIS软件,可以快速地制作三维地形图数据模型,配以色彩丰富、样式美观的三维地图符号,即可输出3D打印格式的三维地形数据模型,并选择合适的打印材料和打印机进行制作,可以丰富测绘产品的形式,促进3D打印地形图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DWG三维模型作为一种成熟的三维模型格式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将其放置到多种三维设计平台中,而许多平台并不直接支持该格式,这限制了DWG格式三维模型的重复利用。本文首先分析了DWG三维模型格式,而后利用DWG.SDK二次开发包,实现了将DWG三维模型转换为X三维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拓宽了DWG三维模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从日本全国范围的砂防项目数据生产出发,研究生产、检查真3维数据的技术、软件,并提出我国的3维数据生产的方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