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奖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举行后,瑞典便因这个学术最高奖而闻名天下。瑞典是世界上福利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典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实行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项目从父母带薪长期产假,到医疗保障病假补助,从失业保障和养老金到义务教育,内容广泛,被称  相似文献   

2.
瑞典地震学家巴特,1916年出生在瑞典卡特里内霍尔姆。他青年时代攻读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1939年毕业后任该校气象研究所助教,1949年获得该校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任该校地震学、气象学助教,并任该校地震研究所所长。1961年成为地震学副教授,1967年升为教授。巴特是瑞典地震学研究的创始人,早在四十年代就参与建立了瑞典第一个地震研究所——乌普萨拉大学地震研究所,1949年至1976年担任该研究所所长,在此期间他主持建成瑞典全国地震台网,并使之迅速达到世界第一流的观测水平。从  相似文献   

3.
瑞典的区域地震活动明显地与全球地震活动相关。该结果表明,瑞典区域地震活动通过板块内部构造与全球地震活动相联系,而不是仅仅由区域效应,如上次冰川作用后陆地隆起,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们认为,国际地震资料交换系统能促使监督核武器试验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天,他们与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典的地震学家一起,已开始检验国际地震资料交换系统各组成部分作用的国际试验。此项国际试验的技术负责人拉图什内向塔斯社记者说,“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已在奥布宁斯克建立了国际资料中心,该中心通过瑞典地震中心与华盛顿(美国)、斯德哥尔摩(瑞典)和堪培拉(澳大利亚)的此类地震中心保持联系。今天,此类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检验计算机的工作状态,这些计算机  相似文献   

5.
利用深钻研究大陆地壳的第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6—10日在瑞典的慕拉(Mypa)和奥尔萨(Opca)城举行。250多名学者、工程师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工业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一件重要的事是公布了瑞典国家公司《瓦琴法尔》的超深钻井格拉夫别尔戈1号的研究结果,该钻井位于瑞典乌布萨拉城以北的西里安的陨石坑,钻孔深度为6.6km。打钻井的目的是寻找具有工业价值的超深层无机碳  相似文献   

6.
刘丹 《地球》2012,(Z1):74-75
钨是稀有高熔点金属元素。原子序数74,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二长周期)的VIB族。钨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外形似钢。颜色呈钢灰色或银白色,硬度高,熔点高。钨称为——tungsten,wolfram,元素符号W。这个名字的来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1781年,瑞典化学家舍勒(c.W.scheele)发表了他在瑞典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佑一 《地球》2010,(6):53-53
110年前的那个3月,凤卷黄沙中,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站在中国新疆的罗布泊沙漠,向全世界大声宣告:楼兰古城再现!  相似文献   

8.
地壳上部的应力特征 1958年,瑞典学者哈斯特首次报道了采用套心法在瑞典等地测量地壳应力的成功试验。随后,他在欧洲、非洲等地进行了测量,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哈斯特对各地测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地壳中的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某些地区甚至大于垂直应力几倍到十几倍。这一结论与当时流行的传统观点恰恰相反。因此,学术界对这一发现产生了强烈反映。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方地震台阵和瑞典地震台网的记录,我们对1974年8-10月间瑞典中部格林基斯伯格(Grangesberg)铁矿山中总共469个事件的岩爆序列进行了调直研究,这些事件的震级在0.5到3.2之间(包括所有M_L≥1.1事件),因而已允许建立一个可靠的频度-震级关系,岩爆的时间历程、能量和应变释放都证明:反映岩爆本质的序列及一般的余震序列与区分得很清楚的活动性变化的四个阶段相似,主岩爆发生在1974年8月30日,震级M_L3.2,在间隔为38个月的调查研究期间,其余震序列实际上已趋于结束。本文讨论了震源机制(包括触发效应)。这是瑞典的第一个岩爆序列,已有可能对该余震序列的模拟进行详细的研究。除了所关心的该矿地震部分外,我们还希望所得结果对矿山规划和矿山开采具有实际意义,即该序列的分析结果也可以在瑞典的其他矿区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分析堆石坝下游坡的抗震稳定性仍采用瑞典圆弧法和简化毕肖普法,土体的抗剪强度多用莫尔-库仑准则。试验表明堆石材料的抗剪强度更符合非线性表达式。已有文献采用非线性抗剪强度分析堆石坝的抗震稳定性,但该方法的安全标准少见论证。本文对采用线性与非线性抗剪强度的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法分析堆石坝坝坡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毕肖普法安全系数比瑞典法高2%-10%,采用非线性抗剪强度计算的安全系数比采用线性抗剪强度高15%-25%。与毕肖普法容许安全系数比瑞典法高同理,用非线性抗剪强度准则进行堆石坝坝坡稳定计算,其容许安全系数也应在线性准则的基础上提高。提高的幅度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芒 《地球》2010,(1):110-112
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瑞典中部就出现了最早的滑雪板,而早期挪威北部的岩画里也出现过滑雪的猎人或是士兵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滑雪更贴近自然、贴近大地,所以更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瑞典地震台站记录的基础上,对瑞典中部的格林基斯伯格(Grangesberg)铁矿的岩爆序列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个岩爆序列总共包括340次岩爆,发生在1974年8月至1976年7月期间,其震级范围从从0.5到M_L3.2之间,且大部分在M_L1.0以上。从R波和S波振幅比求得的岩爆震深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第一个岩爆也是最大的岩爆,即1974年8月30日的岩爆深度最大,估计约1-2km,1975年夏天深度骤减,大约200m,之后深度逐渐增加。从岩石实际体积的减少得出结论,以上情况是与地震能量释放率的减少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联系不同的触发因素,对能量和应变的积累、释放曲线进行了研究,采矿作业可能对大规模突变有影响,而降雨似乎跟细节上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同时发现一天两次的月亮潮汐也有作用,并且半月一次的月亮潮汐和较大的岩爆之间呈现一定的关系。在瑞典的矿井中出现岩爆实属罕见,至于说在瑞典产生一系列震动这还是第一次。类似于这样一个余震序列,使我们有可能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09,(3):48-51
周口店遗址1918年被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并进行试掘。1927年开始大规模发掘。1929年12月2日,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掘出土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学术界,被誉为我国科学家在近代学术活动中夺得的一枚世界级金牌。  相似文献   

14.
芬诺罗拉(FENNOLORA)计划—1979年的芬诺斯堪的亚长测线地震计划,它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在芬诺斯堪的亚地盾下方400多公里深度下的下部岩石圈和上地幔的结构。本研究中,瑞典南部各台站记录的三个爆炸点的资料被用来导出延伸600多公里的一个二维岩石圈结构模型。这三个爆炸点,一个在德国北部(剖面WN),两个在瑞典南部,相距300km(剖面BN和CS)。从北到南,这个剖面通过瑞芬构造(Svecofennides)、斯玛兰德-伐姆兰德(Smaland-Varmland)花岗岩带、不整合地覆盖在芬诺斯堪的亚地盾上的古生代岩石,经波罗的海(这里没有台站)进入德国北部的加里东构造区,在德国北部有一个爆炸点,但没有台站。这三个记录剖面图的解释是基于二维射线跟踪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渐近射线理论综合地震图的计算。由于没有从德国的爆炸点到瑞典南部台站0~150km内的数据,因此,得不到这一地区详细的地壳结构图。测得地壳的厚度为32km。在大约50km深处,速度从8.00km/s迅速增大到8.35km/s,而下边是一个一直延伸到70km深度的低速带。对瑞典南部的相遇剖面BN和CS,情况完全不同,解释结果表明,地壳厚度与剖面北段相差大约12km。此段的莫霍面比较深,下地壳较厚,且有一个壳-幔过渡带,而不是速度的迅速增大。在这个相遇剖面的南段,有一个范围有限的地壳低速区。这一解释结果最重要的方面,是指出了瑞典南部两个爆炸点之间,地壳结构的变化出现在小于几十公里的、横向宽度有限的一个过渡区内。我们认为,模型的这个过渡区是一个主要的岩石圈边界,它与斯玛兰德-伐姆兰德花岗岩带与瑞芬构造的交接有关。  相似文献   

15.
据德新社斯德哥尔摩1980年1月20日电:据掌握定期地震记录的瑞典地震学教授巴特说:过去十年内地震造成了四十万人死亡。最糟糕的是1976年中国唐山近里氏8.2级大地震,官方公布的死亡数字是二十四万二千人;第二  相似文献   

16.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EGS)于4月份在法国尼斯(Nice)举办的第27届会议上颁发了多项地球物理学奖。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赫尔特奎斯特(Bengt Hultqvist)因“对极光和磁层物理学的重大贡献和在国内、国际上开创  相似文献   

17.
拥抱北极     
温越岭 《地球》2013,(6):46-50
正北极冰盖正在缓慢消融,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同样在上升的是全球对北极事务的关注。人类合作开发北极的历史正开启新的篇章。5月15日,北极理事会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会议通过并签署了《基律纳宣言》,同时,决定接纳中国、印度、日本、意大利、韩国和新加坡等六国,成为  相似文献   

18.
章西焕 《地球》2009,(4):104-105
沸石.英文名称为zeolite,在希腊语中就是“沸腾”的意思.1756年.瑞典矿物学家克朗斯特德把产在冰岛玄式岩杏仁孔内的形态美好、白色透明的晶体拿到了实验室。在进行吹管分析加热时,有明显的泡沸现象,因此取名为Zeolite这种美丽的岛体矿物很快引起世界上许多地质学家和矿物学家的兴趣,极大地吸引了矿物收集者,并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所收藏。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7,(1)
<正>在全球大力倡导低碳、节能的时代背景下,自行车的风潮正在席卷世界。在国外,很多城市从节能环保角度出发,都积极推广使用自行车。自行车专用道在荷兰、丹麦、德国、法国和瑞典等欧洲国家的多个城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越来越常见。  相似文献   

20.
马尔库斯·巴特(Markus Bath)是国际上知名的地震学家,他今年64岁,于1916年生于瑞典的卡特里内霍尔姆。他于1949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39~1949年在该校的气象研究所担任助教,1949~1961年在该校任地震学和气象学助理教授,1961~1967年为地震学副教授,从1967年起升为地震学正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