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地球动力学是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它在研究地球内部化学组成和演化时,把地球视为一个完整的动力学系统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地质集合体。它通过研究地球各层圈内部的化学结构和过程以及不同层圈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从而从本质上研究和认识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简述了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在固体地球科学中的重要性,概括了化学地球动力学的特点和突出成果,分析了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科学意义,并对在中国开展壳幔相互作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谢洪源 《地球化学》1985,(2):181-181
本书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系统、完整地论述元素地球化学的专著,也是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中最系统的新著。其内容相当广泛,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1)元素的原子结构、同位素、化合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半径、离子类型、极化性质、电负性、能量系数以及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所构成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和类质同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大陆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李曙光 《地学前缘》1998,5(4):211-234
碰撞造山带陆壳岩石中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发现证明在碰撞造山过程中,一侧陆壳可俯冲到地幔深度。在这一俯冲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俯冲陆壳岩石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地球化学变化,并会与周围的地幔物质发生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相互作用。认识这些地球化学变化及相互作用,并以此制约大陆壳俯冲的动力学过程是陆壳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文中以大别山陆壳俯冲为例,总结了陆壳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大别山造山带,扬子陆块是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开始向华北陆块下俯冲,并在230~218Ma达到峰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该俯冲板块可能在200~190Ma断离,从而使陆壳俯冲终止。伴有超高压变质作用的陆壳深俯冲作用可能仅在两个较大陆块碰撞时才发生。超高压岩石的折返至少经历了两次快速抬升。最初一次是在陆壳俯冲时期(228~210Ma),超高压岩石由逆冲构造推至中地壳并构造就位于角闪岩相围岩中;第二次是在俯冲板块断离之后(200~190Ma)由浮力推动超高压岩石与其围岩一起快速抬升。在俯冲过程中,俯冲陆壳可以析出流体交代改造上覆楔形地幔。该富集地幔在俯冲陆壳断离之后可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具有Nb,Zr,Ti亏损及?  相似文献   

4.
大陆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详细介绍了本世纪60年代以来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度测量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有代表性的三个研究小组(德国Christian Albrechts大学Kern领导的研究小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hristensen领导的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谢鸿森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的实验方法,举例说明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测量在推测深部地质过程和构筑区域岩石圈结构及物质组成模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经过近八年的系统取样分析,西德联邦地学与自然资源调查所(BGR)于1985年出版了西德第一部地球化学图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地球化学图集》(Geochemischer Atlas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当前我国正在开展以比例尺1:200000为主、大体相当国外“reconnaissance survey”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这本图集所反映的西德同行的工作经验和主要成果,以及资料提供方式,无疑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化学地球动力学中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4,自引:13,他引:34  
储雪蕾  孙敏等 《岩石学报》2001,17(1):112-122
对球粒陨石和地幔样品来讲,Ru,Rh,Pd,Os,Ir和Pt等贵金属元素的含量比值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但是在地幔样品中它们的含量实际上比球粒陨石低大约2个数量级,因此提出了核幔分离之后地球增生过程的“后增薄层”假说。数百公里尺度地幔橄榄岩的PEG分布的不均一性除被认为由于增生阶段的不均一造成外,更可能是由于地幔形成之后的地幔过程、核-幔及壳-幔相互作用造成。部分熔融、岩浆结晶分异(特别是硫化物、金属相析离)、流体(包括岩浆)/岩石相互作用等造成了大型俯冲带、造山带中地幔橄榄岩、蛇绿岩和杂岩体的PGE分异,也是形成铬铁矿,大型贵金属矿床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同位素到板块构造:化学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地球动力学是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它在研究地球内部化学组成和演化时,把地球视为一个完整的动力学系统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地质集合体。通过研究地球各层圈内部的化学结构和过程以及不同层圈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从本质上研究和认识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文中概括了化学地球动力学的特点和突出成果,分析了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科学意义,并对在中国开展壳幔相互作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胡四一 《水科学进展》2000,11(1):111-111
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国工程院和浙江科技出版社联手隆重推出了由著名水利专家严恺院士和刘国纬教授主编并撰稿的《中国南水北调》一书。该书既浓墨重彩地展示了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论证的现有成就和宏伟前景,也契合了当前社会各界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问题热切关注的深层次阅读需求。该书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和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向读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来龙去脉、背景知识、变化发展、宏伟规划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沉积作用和岩浆作用为主要内容的“海洋地质学”,作为海洋学丛书之一,于1979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П.Л.别兹鲁柯夫(Беэруков)负责编辑的,全书共分八章,计415  相似文献   

12.
地质出版社于2010年2月出版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庆祝翟裕生院士80华诞,而编辑的<翟裕生文集>.翟裕生先生是著名的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质学史专家、地质教育家.1930年生于河北成安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以后,一直在北京地质学院及相继的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曾任副系主任、系主任、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顾问,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兼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地学前缘>主编等.  相似文献   

13.
天文地球动力学郑大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0030)关键词 地球自转,极移,天文地球动力学天文地球动力学是用天文手段测定和研究地球各种运动状态及其力学机制的一门学科。它所研究的运动主要是地球整体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以及地球内部、地壳、水圈、大气...  相似文献   

14.
特提斯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吴福元  万博  赵亮  肖文交  朱日祥 《岩石学报》2020,36(6):1627-1674
特提斯是地球显生宙期间位于北方劳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巨型海洋,它在新生代期间的闭合形成现今东西向展布的欧洲阿尔卑斯山、土耳其-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根据演化历史,特提斯可划分为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个阶段,分别代表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期间的大洋。大约在500Ma左右,冈瓦纳大陆北缘发生张裂,裂解的块体向北漂移,并使其与塔里木-华北之间的原特提斯洋在420~440Ma左右关闭,产生原特提斯造山作用,与北美-西欧地区Avalonia地体与劳伦大陆之间的阿巴拉契亚-加里东造山作用基本相当。原特提斯造山带之南、早古生代即已存在的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在380Ma向北俯冲,使早期闭合的康西瓦-阿尼玛卿洋重新张开,并由于弧后扩张形成金沙江-哀牢山洋。330~360Ma左右,特提斯西部大洋由于南侧非洲板块和北侧欧洲板块的碰撞而关闭,形成欧洲华力西造山带。而特提斯东段的上述三条古特提斯洋在250Ma左右基本同时关闭,华北、华南、印支等块体聚合形成华夏大陆。该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劳亚大陆和华力西造山带一起围限形成封闭的古特提斯残留洋,并一直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水才全部退出。此后,南侧冈瓦纳大陆在三叠纪晚期重新裂解形成新特提斯洋,该洋盆在新生代初期由于印度和亚洲的碰撞而关闭。原、古、新特提斯三次造山作用基本代表了中国大陆显生宙期间的地质演化历史,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色的特提斯域金属成矿作用。广布的被动陆缘和赤道附近的古地理位置,以及后期的造山作用同时也成就了特提斯域内巨量油气资源的形成;塑就的地貌与海陆分布格局,也对当时的古气候与古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与原、古、新特提斯洋消亡相关的三次弧岩浆活动与显生宙地球历史上三次温室地球向冰室地球的转变,在时间上高度吻合。上述演化历史同时还表明,特提斯地质演化以南侧冈瓦纳大陆不断裂解、块体向北漂移并与劳亚大陆持续聚合为特征,其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俯冲板片的拖拽力,而地幔柱是否对大陆的裂解与漂移有所贡献,则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来大陆动力学研究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对超高压变质岩和大陆深俯冲作用的认识.按照传统的板块构造学说,大陆地壳由于其密度低,不可能俯冲到高密度的地幔中.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两位法国科学家分别在西阿尔卑斯和挪威西部的变质表壳岩中,发现了超高压变质矿物柯石英,证明大陆地壳曾俯冲到至少80 km深,然后折返回地表.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论评》1992,38(5):482-484
《旅游地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旅游地学的理论著作,也是《中国旅游地学丛书》的首册;它初步地,但比较详细地总结了我国有关旅游地学方面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旅游地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运用地学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17.
高林志 《地质论评》2019,65(4):6504992-6504992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系列科普读物"编委会策划的其中一书《地球与环境》,2012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林景星和施倪承编著含33万字、740余幅插图的科普书,是目前难得一见的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阐释了地球的发生、发展和成长史,用通俗的文字、简明的插图勾画了地学科技界几百年对地球探索所获的地学成果。这些成果,深远的影响了200年来地球上人类快速迈进现代化。现代化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质量在迅速提高,同时也明显极大影响了美丽的蓝色星球的演变。第四纪,地球经历太多的重大改变。如,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新构造造山运动与地质风化作用联合  相似文献   

19.
近代金刚石钻探始于1862年,至今已有124年的历史,其可以久胜不衰,仍在继续发展可归结为:金刚石至今仍然是矿物中硬度最高、抗研磨性最好的钻探磨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金刚石钻头制造工艺等仍在继续完善和提高。低价天然金刚石早已为人们用于镶制孕镶金刚石钻头,扩大了金刚石钻探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花岗岩类岩浆活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宣华 《地质学报》2011,85(2):157-171
柴达木盆地东部是连接秦岭、祁连、昆仑三大造山带的关键构造部位,发育了以晚二叠世-中三叠世(P-T)花岗岩类为主的古特提斯域深成岩浆活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P-T花岗岩类形成于大洋环境,主要为I型花岗岩类.该期花岗岩类可分为两个时间演化系列,早期为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闪长岩系列,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