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鳍笛鲷、紫红笛鲷和白斑笛鲷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白斑笛鲷(Lutjanus bohar)为材料,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姬姆萨染液染色,观察分析获得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2N=48,染色总臂数为48。  相似文献   

2.
黄鳍鲷结节病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嘉 《海洋与湖沼》1991,22(6):561-565
于1989年,以鲜活组织压片和组织切片镜检的方法对采自海水网箱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 Houttuyn)所患的结节病作出了确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黄鳍鲷结节病是由分枝杆菌(Mycobacteriuta sp.)感染引起的。病原体系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型的抗酸杆菌,其长短悬殊,约为4—12μm,平均9.4μm;直径则较一致,约为0.4—0.5μm。2.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产生由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构成的局灶性肉芽肿结节;根据结节的结构特点,可将这些结节区分为四个类型,即无包膜的Ⅰ型、有包膜的Ⅱ型、有干酩样坏死中心和包膜的Ⅲ型和有空洞和包膜的Ⅳ型。3.四类型结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巨噬细胞杀灭和局限病菌,而病菌要求增殖、播散的炎症过程。4.黄鳍鲷结节病的巨细胞与哺乳类动物结核病的巨细胞差别在于其核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巨细胞内黑素颗粒的形态与结节上皮样细胞的坏死有关。结节的结缔组织包膜的形态变化与病原菌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抵抗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笛鲷属三种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液染色,观察了笛鲷属的约氏笛鲷(Lutjanus johni)、勒氏笛鲷(L.russelli bleeker)、画眉笛鲷(LLutjanus vitta)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2n=48,染色体总臂数(NF)为48,核型公式为48t.  相似文献   

4.
刘丽  刘楚吾  许强 《海洋科学》2003,27(10):59-62
应用RAPD技术,对笛鲷属的金焰笛鲷(Lutjanus fulviflamma)、金带笛鲷(Lutjanus vaigiensis)进行种群内及种群间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鱼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金带笛鲷0.1107;金焰笛鲷0.1673。二者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47.8%和59.0%。2种笛鲷种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640,遗传距离Dpd为0.5360。2种鱼共检出6个可作为种的特异性鉴定的条带。  相似文献   

5.
5种常见养殖鱼类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测定了真鲷、平鲷、黑鲷、斜带髭鲷和勒氏微鲷等5种常见养殖鱼类肌肉的生化成分,氨基酸组成和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计算了其能值和氨基酸的种类及比例,并对它们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定的5种鱼类肌肉都具有含高蛋白质低脂类的特征,氨基酸和常见营养元素的种类齐全,含量较高,是人类理想的优质蛋白源。  相似文献   

6.
鲷科Sparidae鱼类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为温带和热带近海的习见鱼类,通常栖息在海底多岩礁和底质粗杂的水域,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虽种类不多,但由于本科鱼类肉质鲜美,数量可观,因此,在经济上有着特殊意义,在海洋渔业中居重要地位。 本文是总结了近百余年来有关中国鲷科鱼类研究的文献资料,根据多年来在我国沿海各地采集的标本,对鲷科鱼类的头骨脑颅形态特征和牙齿等进行比较,并结合地理分布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共记述中国沿海所产鲷科鱼类8属10种。  相似文献   

7.
应用RAPD技术对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和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子一代3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并对杂交子代F1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5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190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其中有176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2.6%.红鳍笛鲷、F1、千年笛鲷3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31 9,0.726 3,0.916 8;Nei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74 5,0.264 0,0.118 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56 4,0.384 5,0.171 2.红鳍笛鲷(♀)-F1,F1一千年笛鲷(♂),红鳍笛鲷(♀)一千年笛鲷(♂)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97 2,0.317 0,0.854 1.从相似性指数、Nei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均显示F1代有杂种优势,并找到了种间特异性标记.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继挪威、苏格兰鲑、鳟鱼类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之后,意大利、希腊等国又发展了鲷鱼和鲈鱼类的养殖,从而以南欧各国形成了地中海周边国家的养殖热。 一、地中海水域养殖业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半封闭的福建东山岛西埔湾港养黄鳍鲷的卵膜和退化卵母细胞的形态.结果表明,卵膜由透明带、外放射带和内放射带组成.内放射带有5~6层纤维状片层.许多孔道横穿各层卵膜.排列呈蜂窝状.孔道口无“(?)子”阻塞.第4时相微绒毛在孔道内弯曲呈螺旋形.随着卵细胞发育.滤泡形成颗粒细胞层和鞘膜细胞层.卵母细胞退化时,滤泡细胞(颗粒细胞)变成吞噬细胞.研究结果证实了港养黄鳍鲷的雌性性腺不能在西(?)湾内发育到生理成熟.  相似文献   

10.
应用RAPD技术对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和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子一代3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并对杂交子代F1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5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190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其中有176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2.6%。红鳍笛鲷、F1、千年笛鲷3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31 9,0.726 3,0.916 8;Nei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74 5,0.264 0,0.118 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56 4,0.384 5,0.171 2。红鳍笛鲷(♀)-F1,F1-千年笛鲷(♂),红鳍笛鲷(♀)-千年笛鲷(♂)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97 2,0.317 0,0.854 1。从相似性指数、Nei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均显示F1代有杂种优势,并找到了种间特异性标记。  相似文献   

11.
比较分析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线粒体基因组COI、Cyt b基因以及D-loop片段总长度为1 948 bp的核苷酸序列,探讨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的遗传分化程度.两种间共检测到314个多态位点,蛋白质编码基因上的核苷酸替代主要是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上的同义替换.核苷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目的片段的鸟嘌呤(G)含量普遍较低,在两...  相似文献   

12.
黄鳍鲷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林加涵  刘丽莎 《台湾海峡》1989,8(2):162-166
  相似文献   

13.
黑鲷音响驯化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音响对鱼进行驯化,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但在国外早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其研究鱼类听觉的结果表明,大多数鱼对低频声感觉较敏感。鲷科的可听音域为36—1250Hz其中真鲷在低频段的最高敏感频率为200Hz而线笛鲷在低频段的最高敏感频率为400—600Hz。本试验采用低频段的100—600Hz的纯音对黑鲷做了音响驯化试验。试图从中找出黑鲷对音响反应的频率范围、音响驯化的音敏频率和记忆时间等有关要素。  相似文献   

14.
黄鳍鲷视网膜结构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83—1984年,作者以光镜和电镜对采集于厦门海区的黄鳍鲷(Sparus latusHouttuyn)视网膜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视网膜中存在大量视锥和视杆细胞,其视锥细胞可分为单锥(SC)和双锥(TC)两种;视网膜颞侧边缘区为视锥、双极、无长突和神经节细胞的高密度区,该区单位面积(0.01mm~2)有双锥169—177个,单锥80—86个;双锥与单锥之比约为2:1。视网膜中央区到背-鼻侧边缘区为视杆细胞高密度区,该区单位面积(0.0lmm~2)有视杆细胞5017—4883个。水平细胞四层,最外一层水平细胞与单锥有一对一对应联系。 视锥细胞中,微管存在于椭圆体边缘区和肌样体;微丝分布于细胞内向突起中。视锥带状突触,在明适应视网膜中数量增加;在暗适应视网膜中数量减少。突触小泡密度在明、暗适应视网膜中未见有明显差异。色素上皮细胞中存在多种形态的溶酶体,黑色素颗粒与微丝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紫红笛鲷的养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红笛鲷(Lutianus argeatimacutatus)也称红细,属笛鲷科、笛鲷属。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部及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及东海南部。80年代末,台湾人工繁殖紫红笛鲷取得成功。海水网箱养殖紫红笛鲷也相应开展。但大陆对紫红笛鲷的池塘养殖尚未见完整报道。作者1987年曾从海南省文昌市冯家湾引进天然紫红笛鲷鱼苗进行海水网箱养殖,取得初步成功后,1992~1993年将其进行池塘集约化养殖,并于1993年在国内首次将其驯化到淡水池塘集约化养殖,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几年来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材…  相似文献   

16.
17.
花尾胡椒鲷与胡椒鲷5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和胡椒鲷(Plectorhynchus pictus)7种组织中的5种同工敏(EST,LDH,MDH,ME,POD)进行比较研究,对所研究的5种同工酶在2种鱼的组织分布、位点表达及活性作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2种鱼的ME同工酶谱非常相似,只在活性上略有差异;EST,LDH,MDH和POD酶谱存在不同程度的种间差异。可作为花尾胡椒鲷和胡椒鲷的遗传鉴定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盐度对花尾胡椒鲷胚胎和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进行孵化。结果表明,当盐度≤26.47时,花尾胡椒鲷受精卵沉于水底;当盐度≥30.12时,花尾胡椒鲷受精卵浮于水面。以孵化率和畸形率为指标,花尾胡相应 鲷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1.20~45.17,最适盐度范围为26.47~37.95。初孵仔鱼在盐度≤20.99的水中沉入水底,盐度≥26.47则上浮。本文还报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SEAFDEC)早在80年代就草食性鱼类褐蓝子鱼、鲻鱼养殖及其种苗生产进行研究,近年来,又发展了海产鱼类的遮目鱼、石斑鱼、星点笛鲷、尖吻鲈及观赏热带鱼类的养殖研究。 一、遮目鱼的养殖 遮目鱼在菲律宾养殖最盛行,最高年产量达24万吨。现在,在东南亚各国采用咸淡水养殖,并与鲫鱼类、真鲷、银鲑鱼等进行混养,也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分子标记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部分序列分析了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的胡椒鲷属及少棘胡椒鲷属共16种胡椒鲷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采用最大简约法及最大似然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进化树上,16种胡椒鲷鱼类共形成两个形态特征截然不同的类群,其中类群一的种类体表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与多变的斑纹,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区;类群二的种类颜色灰暗单一,少数体表具有暗色斑点与条纹,大多数分布在印度洋地区。此外,进化树上,少棘胡椒鲷属的种类都位于胡椒鲷属的类群一内部,与斑胡椒鲷,暗点胡椒鲷形成的姐妹种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基于遗传距离的数据,少棘胡椒鲷属与胡椒鲷属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小于胡椒鲷属内部种间的遗传距离,显示出少棘胡椒鲷属与胡椒鲷属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少棘胡椒鲷归类于胡椒鲷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