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仪器标定是一项严格、细致的工作。以前台站仪器标定都是人工测量和计算的。而大量繁锁的人工计算即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根据目前一般台站多具有PC-1500微机的情况。编制了用于PC-1500微机的《DD-1、DK-1型地震仪标定计算程序》。本程序可以对DD-1型、DK-1型地震仪的拾震器和放大器——记录笔系统,分别将测量结果进行综合计算。使用前只须把程序输进机器,计算时调出,然后依次输入振幅,  相似文献   

2.
引言 合肥地震台1999年12月开始安装CTS-1型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并投入试运行,2000年12月正式通过验收。合肥地震台为半地下室结构的摆房,由于台基为砂岩地层,无基岩出露,故摆墩采取深挖,剥离风化层,整体浇灌,加隔震槽,提高了台基的抗干扰能力,增大了仪器的放大倍数。数字记录仪的拾震器与DD-1模拟记录仪的拾震器在同一个台墩上,与DK-1,763模拟记录仪拾震器相距5 m左右。我台现有763,DK-1和DD-1等3种模拟记录仪器。数字地震记录系统的数字采集器为EDAS-C24型,前台实时记录机使用NNVS-RTS实时软件,后台分析机的交互分析软件在2000年4…  相似文献   

3.
英国Sensonics公司生产的DTR—700型磁带记录地震仪与我国通用的电子放大地震仪器相比有一个不同点,就是拾震器的阻尼是由放大器对拾震器的反馈电流所提供的,即拾震器具有所谓“反馈阻尼”(Feedback Damping)。具有反馈阻尼的拾震器,其阻尼的调节不是象一般地震仪那样,通过改变拾震器和放大器之间网络电阻的阻值来进行,而是通过反馈电流大小的控制来进行。这种接法的好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换能器的输出(因为没有信号消耗在阻尼匹配网络电阻上),增加了换能器的工作稳定性。过去我们的地震仪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了KJ—1记录器对拾震器输出电压灵敏度的要求,并对SK拾震器与KJ—1记录器的连接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只需对SK拾震器和KJ—1记录器进行改造,就能实现两者的完美配接,而其性能优于DK—1地震仪和基式地震仪。  相似文献   

5.
一个地震仪,每天在不停运转,它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呢?靠什么来监视它呢,我们来介绍一种监视地震仪工作的方法——脉冲标定。什么脉冲标定?脉冲标定就在向拾震器的标定线圈里送一电脉冲,让拾震器在电脉冲冲击下运动,在地震记录图上就记录出一个电脉冲的响应。根据这个响应,我们就可以判断地震仪的放大倍数变了没变,工作状态正常与不正常。向拾震器送的脉冲可以是阶跃脉冲,也可以是方波脉冲,还可以是δ脉冲等等。我们向大  相似文献   

6.
地震台站使用自动标定器的标定计算问题张伟清(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前言目前,全国基本台站使用的DD-1、DK-1等笔绘记录地震仅的常数,一般采用“分段标定”法,即将拾震器和放大器-记录笔系统分成两部分来测定。首先测定拾震器的有...  相似文献   

7.
地震仪的报警器大都安装在U—D向放大器的输出端.这存在两个问题:1.因报警器在U—D向上接着,当水平向放大器或拾震器出现故障引起记录笔尖大幅度摆动时,报警器不能发出警报;2.如果U—D向放大器或拾震器出现故障(指拾震器卡缸,放大器无输出或输出很小),在  相似文献   

8.
人工值守台数字化地震仪标定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  张艺 《四川地震》2002,(3):45-48
推导了人工台数字化地震仪的分段标定公式,提出数字化记录系统的微分近似标定和拾震器阻尼衰减法标定的方法,并提供了不同短周期地震仪与数字化地震仪并行的藕合方式和标定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前言温州数字台为国家数字台 ,是中国地震局 95-0 1 -0 1重点建设项目 ,承担着地震分析和大震速报任务。于 1 999年 1 2月开始安装 CTS-1型宽频带数字地震仪 ,并投入试运行 ,2 0 0 0年 1 2月正式通过验收。我台为地面摆房 ,花岗岩台基 ,数字记录的拾震器与模拟记录的拾震器并放在同一个房间。我台现有 763、DK-1、DD-1 3种模拟记录仪器 ,数字地震记录系统的数据采集器为 EDAS-C2 4型 ,前台机使用 NNVS-RTS实时软件 ,后台机交互分析软件在 2 0 0 0年 4~ 6月使用 NNVS—IAS软件 ,2 0 0 0年 7月以后 ,改用 SSDP单台分析软件 ,2 0 …  相似文献   

10.
引言 1986年7月10日和8月12日盐源县城附近发生Ms=5.1和Ms=5.4两次地震,余震特多。盐源地震台记录了许多震相清晰、可辩的地震。盐源台使用熏烟式地震记录仪,拾震器是DD-1型(DS-1、DH-1)。换能器线圈是改型线圈(由四川省地震局工厂生产),放大器是67-1型放大器,记录笔为63A型摆式记录笔。这种记录仪器的特点是记录初动清楚可辩,特  相似文献   

11.
针对烟记录地震仪存在的问题,采取仅改动其放大器、电源与记录部分,利用现有拾震器和大滚筒记录器,投入少量资金,即可改造成适合台站使用的新型DYJ-1型短周期墨水记录地震仪。  相似文献   

12.
严旭东 《华南地震》1996,16(1):66-70
广州台DK-1型地震仪的技术改造包括对拾震器摆的检查与校正;对摆的不同固有周期常数的测定及试记。利用763型仪器的垂直向拾震器代替DK-1仪器垂直向拾震器等。一年来的试验表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安徽灵壁地震台的测震摆房在距记录室300m 的山脚下。300m 摆线为8芯电缆。1984年10月以后在标定时发现拾震器空气阻尼 D_(10)的值在不断增大,历次仪器标定时 D_(10)的值见表1,无阻尼状态自由振荡的记录波形见图1。脉冲检查也发现仪器放大倍率相对变化多次超过15%。1985年10月进行仪器标定时发现拾震器 D_(10)的 EW 分向最大达到0.08198,好象在回路中并连了一个300kΩ的阻尼电阻在起阻尼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家地震局分析中心研制成功DZB-I型地震仪自动标定器,可对地震仪进行脉冲标定和对放大器—记录笔系统的幅频特性作分段标定。 该仪器自动化程度高,在地震仪正常运转过程中,只要输入一个指令或启动按钮即可完成脉冲标定和从4秒—0.02秒25种不同周期的分段标定。该机设有  相似文献   

15.
改进DD-1型地震仪标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2年9月17日正值我台DD—1地震仪标定期间,国家局地震所九室的夏恩山同志为了修改规范,提高地震观测质量,来我台主持DD—1的标定工作.标定过程中,使用了国家局分析预报中心最新研制的DZB—1型自动标定仪,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为探讨进一步完善地震仪的标定工作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一、DZB—1型自动标定仪DZB—1型自动标定仪是国家局82年上半年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的新仪器.该仪器的用途是对地震仪放大器—记录笔系统的幅频特性作分段标定和对地震仪系统进行脉冲标定.该仪器具有以下特  相似文献   

16.
现在通用的几种电子笔绘地震仪中,拾震器的标定问题以及它的误差问题,值得讨论研究。本文就此发表些粗浅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将全套电子笔绘地震仪分成两部分来标定这就是通常的“分段标定法”。此法中,摆(拾震器)作为一部分单独标定。摆在使用时常需要标定的常数有周期T_1,空气(机械)阻尼D_(10)电流常数P_1(或电动常数G_1),中肯电阻a_1,电压灵敏度S_(10)等。上述常数中较重要也较难标定的要算P_1,G_1和a_1了。下面就谈谈它们的标定方法和误差问题,从而涉及到方法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改制后DD-1型地震仪放大器、稳频器、稳压器的工作原理,简述了其主要技术指标,并给出了仪器的标定和试验结果.DD-1型短周期地震仪改制。是为了使仪器更好地适应地震预报与基础研究的观测需要而进行的。将改制后的仪器经室内测试标定和实际观测,并与沈阳地震基准台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改制后的DD-1型短周期地震仪主要技术指标与工作性能已达到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拾震器(摆)本身是台很精密的传感器,常期工作在野外地震台站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仪器本身的老化使仪器输出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地震信息的质量.依中国地震局遥测地震台网观测技术规范的要求,遥测台网子台所用拾震器输出电压灵敏度每两年测量一次.目前遥测地震台用的拾震器有两类:转动型拾震器如768中长周期型、DS-1型、DK-1型.直线型拾震器如768短周期型.介绍北京遥测台网关于这两类拾震器输出电压灵敏度的简便测量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测震学是一门有关地震地面运动的侦查与测量的技术学科。它包括地震仪的设计、标定、安装以及根据地面运动对地震图的定量解释。一套地震仪由一个或几个拾震器、一个时钟或时间信号接收器和记录器组成。本章集中在拾震器的理论和使用方面。对设计技术不作详细描述,但要谈到一些一般性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改制后DD-1型地震仪放大器,稳频器,稳压器的工作原理,简述了其主要技术指标,并给出了仪器标定和试验结果,DD-1型短周期地震仪改制,是为了使仪器更好地适应地震预报与基础研究的观测需要而进行的,将改制后的仪器经室内测试标定和实际观测,并与沈阳地震基准台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改制后的DD-1型短周期地震仪主要技术指标与工作性能已达到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