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简称JICA计划项目),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俞纪新司长负责组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徐祥德研究员为项目执行负责人。3年多来,中日专家成功地开展了合作研究,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周边云、贵、川地区布点观测及其设计和野外现场考察调研等方面成绩显。2005年中日JICA项目取得如下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简称为中日JICA(Japan Internation Co-operation Agency)计划项目。长期以来,中日双方在青藏高原大气科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成功的合作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999年12月中日双方科学家一致同意继续开展青藏高原大气和水文领域的合作。2002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向中国科学技术部提出了JICA目申报,于2004年得到日方的正式批准。  相似文献   

3.
中日JICA计划项目于2006年初正式启动。在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科技发展司、预测减灾司等职能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JICA项目青藏高原及周边综合观测系统计划总体设计与工程实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项目中方执行负责人张人禾、徐祥德组织了观测系统方案实施。项目对青藏高原及周边综合观测设计重点体现了长江流域灾害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与区域水资源评估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4.
从2005年至2008年,项目工程立项、实施、建设、应用开发过程始终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领导的各方面指导与大力支持.郑国光局长多次亲自出席中日合作JICA项目实施协议签约仪式、项目计划启动与计划实施协调(JCC)会议.  相似文献   

5.
于淑秋  王继志  丁国安 《气象学报》2007,65(6):1011-1012
中日合作灾害研究中心项目(简称JICA计划)于2007年9月17—21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了第五届科学研讨会暨项目中期评估会会议。中日专家报告表明,项目的第一阶段工程建设———我国高原及周边新一代气象综合监测网已按计划建成,并在观测网管理、数据质量控制、资料处理、研究与业务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尤其是卫星资料与GPS水汽观测系统点面结合、陆面过程模式同化、高原及周边GPS水汽观测网资料模式同化等新技术开发等,已经取得具有重要的学术与业务应用价值的成果。2007年9月17日会议开幕式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预测减…  相似文献   

6.
JICA计划项目自2005年12月执行以来,在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及其他局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局监测网络司、科技发展司、预测减灾司与计划财务司都给予了各方面的有力支持,高原及周边新一代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网工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储凌  张乐坚  陈渭民 《气象科技》2012,40(3):474-480
感热通量计算方法的研究是边界层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基于中日JICA计划项目中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温江站的边界层铁塔观测资料初步研究了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计算边界层感热通量的方法,并将ANN和经验公式法计算得到的感热通量分别和真值作相关和误差分析。对2009年4月和5月的两个个例研究的结果表明:ANN计算结果和真值的相关性都高于经验公式法且趋势变化和真值更加吻合,ANN计算的2009年4月的感热通量与真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稍大于经验公式法,但2009年5月的RMSE明显小于经验公式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台站降水量资料、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GPS水汽观测站网大气可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2008年中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期间4次暴雪过程的动力、热力特征,水汽变化及其输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灾害发生期间,中国北方中低层大气盛行偏北气流,使较强的偏北冷空气"楔入"中国东南部低层大气,构成低层"冷垫",同时偏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将大量水汽输送到中国东南部,冷暖气流交汇及其垂直切变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构成了"冷垫"上空的"暖盖"及"南槽北脊"反位相环流汇合锋区的垂直环流结构.反位相环流的偏南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印度洋,两者在中南半岛和中国西南地区合并,构成经过云南及周边关键区的强西南水汽流,形成了长江流域特大雪灾发生的关键水汽通道.研究结果亦证实高原及周边地区JICA项目GPS水汽监测网信息可为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雪的发生提供具有预报实用意义的重要分析工具及数值模式同化初始信息源.云南及周边区域水汽含量的多少对下游地区后期降水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即水汽输送上游关键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可作为此次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期间降水发生的"前兆性"信号,而云南则是西南水汽输送通道中尤为重要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在今后两年将参加第四届国际极地年(2007—2009年),这是由63个国家的50 000多人组成的迄今最大的国际合作极地科学研究计划。自2007年3月1日至2009年3月9日,来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将在科学考察和研究项目中进行合作,以监测极地状态并评估极地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角色和影响。世界上许多大学、实验室和观测站将进行228个以上的项目,他们不仅处在严酷的极地环境中,而且要研究从太阳辐射对极地大气的影响直到极冰下外来的海洋生命等每一件事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省区(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的气象业务观测系统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并通过JICA项目国际合作计划的实施,在高原及其东缘区域初步组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气象监测系统。基于以往研究成果和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观测条件的改善,加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观测能力的提高,青藏高原东缘对流云和水汽观测试验得以实施,此次试验将重点关注这一区域对流云结构和水汽输送的变化及其对灾害性天气的可能影响,并将争取改进数值模式中高原及周边区域的云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提升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