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水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对皂郊地热田采用地面物探、地热钻探、采样测试等多种勘查方法进行勘查,通过较为完整的地质资料分析,对地热田地热赋存特征、水化学特征及地热田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论述,认为该地热田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Ⅱ-2型地热田,属低温地热资源,热流体属于温热水级别,地热田规模为小型,为下一步在天水及周边地区断裂带寻找地热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物探方法勘查地热田的研究成果.在米测温同时取土样化验钋、汞,在有条件的地方取个样测量氦、氡是勘查地热田的行之有效的组合物化探方法.电阻率法、水化学方法及井中测温方法是研究热田地温场分布规律的重要方法.区域重磁资料及大地电磁测深可用于研究热田深部构造.本文还介绍了在漳州热田上应用物探方法研究热源、通道与储集空间的成果,并得出了漳州热田应属于隆起断裂型热田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化探方法是勘查地热系统的有效而重要的手段。地热储与构造的关系十分密切,查明各种控制地热水的构造,是热田勘查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总结了目前用于勘查地热系统构造的化探方法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最近几年利用气体地化测量方法探测热田构造的成果,表明壤中Hg气、210Po、静电α卡和现场累积CO2气体测量方法等均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而且事实证明,在勘查地热系统构造方面,多参数综合指标较单一指标效果更好,结果更可靠。它不仅可反映已知断裂,还可揭示隐伏构造。  相似文献   

4.
笔者针对综合物探方法在嘉兴地区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结合地热2号井的钻探验证情况,分析了物探方法的有效性,认为嘉善惠民地区有望形成地热田。嘉兴地热2号井打出热水,对杭嘉湖平原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武宁汤里发育温泉。为了查清该区温泉的控矿因素和地热特征,进行了物探、钻探等勘查和系统的水温测试工作。结果表明武宁汤里地热主要受构造控制,由区域性断裂F1和导水构造F2及阻水构造F3共同影响。地温场平面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与断层走向一致,测温显示平面温度最高处沿断裂带分布;地温垂向变化随着孔深增加,井内温度逐渐增高,钻孔揭露断裂时,温度明显增加,水温与导热裂隙构造成正比,即揭露构造部位越多,水温越高,最高达75℃。上述研究为合理开发该区地热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传统地热化探技术(以土壤微量元素为主)在隆起山地型地热田勘查中的应用较多,用以圈定地热异常区和勘查隐伏断裂构造,但在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查中应用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热水埋藏较深,保存条件较好,抑制了地热水中无机元素等伴生物向地表扩散的强度,影响了化探技术对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的预测效果。考虑到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热水富含的伴生气体(甲烷、二氧化碳等),因其穿透力较强,易于在地表聚集而得以检测,因此采用壤中气方法在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冀中坳陷河北雄县地热田开展试验,进行近地表地球化学特征与地热响应关系解剖。结果表明,壤中气甲烷、氢气是圈定雄县地热田地热最有利富集区的有效指标,该结果为相似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平原区北部孙河断裂的地热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北京孙河断裂区的重力、电阻率测深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等勘查资料的推断解释,结合多眼地热井钻探揭露的地热地质成果,认为孙河断裂是一条宽3 km左右的断裂带。地热地质构造剖面揭示孙河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晚侏罗世以来至少发生过两期先逆后张性质的构造活动。剖析了孙河断裂对后沙峪地热田侏罗系火山岩构造裂隙热储地热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了孙河断裂带区域的地热地质条件,认为后沙峪地热田西南部是构造凸起型储热构造,北西向延伸的孙河断裂带区域是后沙峪地热田的地热资源富集区。  相似文献   

8.
西藏谷露地热田于2020年成功揭露到189.2℃的高温地热资源,研究谷露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对西藏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和揭示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与指导意义.本文以构造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最新物探、钻探、水文资料,通过解析构造-水-热循环系统内在联系,总结构造控热规律,并建立了谷露地热田地热系统概念模型.谷露地热田内主要发育N-S向(F1、F3)、E-W向(F2、F4)和NE向3组断裂.大气降水与冰山融水沿盆地西侧九子拉-桑雄断裂下渗,经深循环加热以盆地西缘F1断裂为导热通道向上运移,由于受到南北两侧F2、F4断裂的阻隔作用,热水在F1和F3断裂组成的“Y”字型断裂系统内汇聚集中,形成热储,并在地表沿NE向和N-S向断裂构成的通道系统中运移排泄;盆地基底花岗岩之上覆盖的泉胶砾岩层对热储起到了良好的隔水保温作用;热田内第四系沉积很薄,热储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为基岩裂隙型热储.F1与F3构成的“Y”字型断裂系统是热储赋存的主要场所,谷露地热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要以这两条断裂为重点勘查目标.  相似文献   

9.
洛阳盆地地热资源形成条件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现国  董永志  杨现国  杜春彦 《地下水》2007,29(4):74-76,85
洛阳盆地地热田位于河南省西部,根据边山地热田和洛阳盆地近年来地热勘查情况,经对洛阳盆地地热背景及控热构造条件分析认为:洛阳盆地为NW向断裂(F1 、F2)和 NE 向断裂(首阳山断裂、洛河断裂、伊河断裂 F3)挟持的地热储存体.延伸并隐伏于洛阳盆地中的边山地热田控热构造 F1、F2 断层,仍具有导热、导水性质;F3、F41断层与 F1、F2 断层相交,被 F1、F2 错开,使 F3、F41也具有导热、导水性.洛阳盆地热储层为下第三系砂、砾岩层,局部为∈3 灰岩含水层.  相似文献   

10.
“~(210)Po法”是近几年来引进的一种探测 a 粒子的铀矿普查的放射性方法。现在已有不少单位把这种方法也应用到地热区的勘探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九八三年我们与浙江水文地质队一起应用这种方法对浙江西部的湍口地热区进行工作,从所测出的结果经过分析整理后可以看出,这一方法对搞清地热区的构造情况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综合物探方法在天津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常用物探方法分析天津地热勘查的基础上, 建立了适宜天津地区地热勘查的物探方法组合: 对砂岩孔隙型热储层, 宜采用重力勘探、人工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测深的物探方法组合; 对基岩岩溶裂隙型热储层, 宜采用重力勘探、磁法勘探、人工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测深的物探方法组合, 建立的物探方法组合在天津周良庄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探讨了深部地热勘查的有效物探方法, 大地面波(微动) 测深在深层基岩地层勘探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滩地热田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裂隙型地热田,属低温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水质良好。本文通过对大量勘查资料的分析总结,阐述了地热赋存特征,分析了地热成因,目的是为后期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青海甘子河地区,利用遥感解译分析研究区域构造和控热地质背景,配合使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直流电测深、中梯测量和联合剖面测量等多种物探方法,所获结果相互验证,从地表到深部立体勘查逐步深入,避免了单一方法的片面性和物探的多解性,在地热勘查中探明了隐伏控热断裂构造带的部位和形态特征,为钻探提供了依据,有效降低了地热勘探风限,在青海地热勘查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榆中盆地通过重、电、微动等综合物探方法点面配合在不同地段勘查,结合岩性测深和钻探验证以及与相邻兰州地热田对比,提出榆中盆地南部坳陷基底埋深大、储盖层厚、水源、热源具备,是地热赋存有利部位,城区附近是地热开发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15.
姜涛  李伟林 《铀矿地质》2021,(1):120-130
为扩大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成果,以青嶂山矿集区1:5万210Po测量数据为依据,研究了210Po法在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异常特征及应用效果。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应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趋势面分析消除了不同铀含量的地质背景对提取210Po异常的影响;210Po法与地面伽马能谱、氡气测量、 AMT组合应用对寻找花岗岩区深部隐伏矿体具有良好的效果,多种测量方法均出现峰值的部位,为含矿构造带或铀矿体产出部位;经钻探工程验证,在210Po法及相关方法异常区揭露到铀矿工业矿段,210Po法在粤北花岗岩型铀矿勘查中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我国地热田勘查经验,在湖北省科委和英山县科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地热物探科研室1981年—1983年结合教学、生产在湖北省英山(县)地热区进行地热物化探方法的试验研究,获得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成果。在85年8月22—31日召开的“湖北省2000年地质”学术研讨会议上获得论文奖。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采用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等综合方法,勘查发现了三坑地热田,该地热田的热储类型为岩溶裂隙型,其地热流体储存量丰富,质量良好,综合规模达到中型,并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综合利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中高温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春艳 《地下水》2012,(4):61-63
广东省境内已发现的中温地热资源主要以水热型为主。从地热发电角度看,水温较高(大于90℃)、储量较大、具有发电潜力的地热田有新洲地热田、东山湖地热田、虎池围地热田、邓屋地热田和丰良地热田。根据地热田地热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地热发电角度分析,初步提出了中高温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隐伏地热资源勘查一直是地热勘查的难点。为提高隐伏对流型地热资源勘查的“选区定位”精度,以安徽省太湖县花亭湖风景区为研究区,在充分了解地热田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地热地质调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和水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先后确定了重点区、地热靶区和验证孔位,最终发现水温为22 ℃,涌水量为780.4 m3/d(降深S=20.62 m)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化学特征与地热流体非常接近,含水段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推断含水构造位置吻合;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隐伏地热资源“选区定位”的工作流程,分析了勘查方法的应用效果,认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能够有效识别含水构造,系统的水化学分析是寻找地热资源线索的有效方法,寻找隐伏地热资源的关键是对控制地热形成的断裂体系的识别。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土壤层中~(210)Po 含量找铀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找矿方法,它引起了国内有关方面的注意。本文作者在川东北砂岩地区进行了两年的试验工作,对~(210)Po 法找矿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试图从研究~(210)Po 在土壤层中的分布入手,对土壤层~(210)Po 法找矿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