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九江-瑞昌5.7级地震定点潮汐形变的异常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形态法、矢量图和潮汐分析方法,利用EIS2000软件,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距震中200km范围内的黄梅、麻城地震台2003~2005年的倾斜、应变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上述台站的倾斜、应变资料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应用潮汐偏角法对山东泰安、马陵山、烟台 3个台的石英摆倾斜仪、自记水管倾斜仪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 ,结果显示 :泰安、马陵山分点潮汐偏角在华北各次 5.0级以上地震、特别是黄海地震前 1年 7个月至 1个月时段内出现了高值或低值异常 ,表明潮汐偏角可应用于地震中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3.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地倾斜观测台站2002~2017年EW和NS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获取潮汐因子异常与动态组合的3种特征量(扩容膨胀、剪切应变、介质的各向异性)时间序列,并分析其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中等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断裂带上地倾斜潮汐因子受海潮负荷影响较小,潮汐因子并未因纬度的改变而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其差异可能是因为受地壳横向不均匀变化的影响;2)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动态组合特征量与观测站点周边350 km范围内发生的ML4.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2020-07-12唐山古冶5.1级地震为例,探讨流体固体潮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孕震的关系。收集2017-01~2020-07唐山古冶周边16口井水位整点值资料,通过Baytap-G程序计算分析M2波与O1波潮汐参数,研究M2波潮汐因子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唐山古冶地震前,震中附近井水位潮汐因子具有上升趋势,表现为应力积累;2)结合本次地震震源机制解可知,震中周边16口井潮汐因子的震时变化形态主要受主应力方向影响,东西向压缩,潮汐因子减小;南北向拉张,潮汐因子增大。  相似文献   

5.
昆仑山口西8.1级强震前宁夏的地倾斜异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详细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宁夏地倾斜资料出现的异常,虽然这次地震距离宁夏较远,但卣于震级大,资料详实可靠,异常项次又多,故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大姚6级双震前的地震前兆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连续形变观测资料中除了存在于整个时间域的短周期潮汐信息(固体潮)外,还有出现在某个时间段的长周期非潮汐信息.如何从时间或空间上认识和提取这些信息.成为认识地震过程和进行地震预报关键和迫切的问题之一。利用小波分析的时一频特性和奇异性检测特性,对大姚6级双震前的连续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提取潮汐资料中的非潮汐信息。发现在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形变台站都接收到了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周期为几天到十几天,出现在各个台站的时间也大致相同。这些在震前具有一定时、空分布的信息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小参数扰动法,首先研究了地壳弹性局部变化对潮汐倾斜、应变的调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和计算了地震形成过程中,潮汐倾斜和应变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地壳弹性局部变化对潮汐倾斜和应变的调制作用是显著的。基于扩容理论计算得到的地震形成过程中,潮汐倾斜与应变变化的动态特征是“异常—恢复—发震”,此特征与荷泽地震(M=5.9)前后,泰安台潮汐因子异常的动态特征基本一致。本文所得结果,为目前用潮汐观测手段捕捉地震信息及对一些观测资料的解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为例,探讨重力固体潮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地震孕育的关系。收集分析芦山震区附近17个台站震前2 a的连续重力观测数据,采用VAV调和分析方法分析计算日波和半日波潮汐参数,主要研究半日波M 2波潮汐因子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芦山地震前M 2波潮汐因子趋势变化空间分布大体呈现上升与下降趋势的四象限分布,芦山地震处于四象限中心部位,可能是由震前存在的“闭锁剪力”引起的区域介质变形或密度扰动所致。  相似文献   

9.
民乐6.1级、岷县5.2级地震前区域重力场变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6.1及5.8级地震和11月13日甘肃岷县5.2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重力场演化特征.得到如下结论:①从统一起算基准获得的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较完整地反映了2003年10月25日发生的民乐6.1级、5.8级地震和11月13日发生的岷县5.2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前兆信息;②小波分解的重力场图像能较清晰地反映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区域性重力趋势变化和震中地区深部物质密度变化引起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识别地震前兆信息的新途径。使衙“机器发现”方法,即利用计算机技术,运用递归函数理论处理前兆观测资料,建立其解析函数表达式,并以解析表达式的外推值作为识别异常的标准,实现了对地震前兆信息的定量分析。对倾斜固体潮M2波潮汐因子γ值进行实际处理,与平静期或有强震异常的时段进行映震分析,其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前成都台重力的高频扰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48小时,距震中约37千米的成都地震台GS15型重力仪记录到了附有高频扰动的潮汐观测数据。对该仪器不同时段观测数据的比较表明:这种高频扰动主要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对2008年32个热带气旋,以及5.0—7.0级地震的统计分析表明:与热带气旋对应出现的高频扰动比例高于地震震前出现的扰动,而且低等级的相似距离的热带气旋也能够产生类似扰动现象。由此判定,汶川地震前48小时成都地震台出现的重力高频扰动主要来自热带气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青藏块体北部构造形变与玉门5.9级地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依据GPS观测的青藏块体内部的水平运动以及跨断层形变观测结果的总体异常特征,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引起的近期地壳运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西部的受力环境,讨论了青藏块体内部不同断裂带力学上的相互关联。认为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之间存在着构造和力学上的内在联系,它可能是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影响下,青藏块体北缘地区相关构造局部应力场适应性调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昆仑8.1级地震前青藏块体东北缘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和2001年的GPS观测资料和1980年以来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资料,分析了昆仑8.1级地震前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水平运动演变与断层异常活动的一些特征。结果显示:震前水平运动与变形强度减弱,断层形变异常发育。结合块体和构造研究认为,青藏块体内部8.1级大震的蕴育和发生,对块体边界构造区域影响显著;震后调整和应力转移可能加速块体东北部某些构造部位应变能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预报计算机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每一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 ,利用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表明 ,在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 ,信息熵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15.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区重力变化与伽师6.8级地震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分析了新疆地区1998~2002年重力变化,研究了重力变化与伽师6.8级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重力场动态图像对伽师6.8级地震有较好的反映,重力测量可以较好地反映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形变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17.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高台钻孔应变异常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总结了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高台RZB-2钻孔应变资料的前兆异常。发现震前该台的钻孔应变资料有明显的大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8.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地壳变形特征   总被引:33,自引:15,他引:18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1991-2001年及震后4期GPS观测数据。获得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Ms8.1)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运动图像,跨破裂带GPS网最近两点测得的最大同震形变为1.9m左右,而震后4个月断层蠕滑引起的变形约为80mm,破裂带两侧震后变形幅度具有非对称性。南侧震后变形基本是北侧的2-3倍。研究结果显示破裂带南盘在震后向偏东方向有明显移动,预示本次地震后能量的重新分配与积累,根据近几十年以来东昆仑断裂带的大地震由西向东扩展的特点,未来地震有向东迁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国内外及三峡工程邻区的水库震例研究表明,诱发地震的形成及其诱震地点、强度是受水库区地质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因而水库地震危险性预测主要是依据库区的诱发地震环境条件。在研究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环境和概率分析两种方法对库首区蓄水后的诱发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估,认为本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地点是九湾溪断裂和仙女山断裂北端,诱发地震的震级上限为5.5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