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震映像数据的时频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地震映像数据的时频解释方法.采用短时傅立叶变换方法获得地震映像记录频谱的时间与空间分布,根据介质对地震波频谱影响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已知地质断面地震映像记录频谱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研究了综合利用频率域和时间域信息进行地震映像数据解释的效果.时频分析方法提取了地震波的频谱中关于地层岩性、构造方面的信息,为地震映像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实例证明,利用时频分析解释地震映像数据,有助于了解覆盖层下岩性变化、薄层的分布范围、探测隐伏土洞、确定混凝土构件中缺陷位置,提高地震映像数据的解释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6.1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位于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余震区北侧,引发了比较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基于现场调查与遥感解译,本文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坡度、岩性、断裂的关系,结合主余震空间分布及震源机制解结果,初步讨论了其发震构造与次生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东河河谷一带,类型多为中小型的岩质滑坡,坡度主要在30°~50°范围,岩性主要为闪长岩和花岗岩;②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与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不同,且并非双石—大川断裂;③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倾向SE的盲逆反冲断层,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发震断裂的上盘,且主要分布于沿东河河谷发育的五龙—盐井断裂分支断裂和双石—大川断裂之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勘探中地震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惠民凹陷岩性油藏勘探存在的难题,开展了岩性油藏勘探技术研究。以地震、地质资料为基础,采用井震联合及小波变换技术,完善了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建立方法,确定了各三角洲的时空展布规律。应用多元综合标定、地震相划分、正演模拟和测井约束反演一系列技术,实现了不同沉积类型有利砂体的描述。形成了适合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勘探的技术系列,可以指导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4.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地层岩性解释、构造解释、储层评价、油藏特征描述以及油藏流体动态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震属性技术能提取隐藏在地震资料中的有用信息,提高对储层有利区预测的准确度.因此,对地震属性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地震属性的发展历程、地震属性分类、地震属性提取和地震属性的优化及预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地震属性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埋藏深,地震资料在目的层分辨率较低、地震反射特征不清晰,制约了对该区的低幅构造、岩性圈闭的识别和评价.地震物理模拟提供认识复杂地震波场的直观手段.通过建立永进地区、莫西庄符合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藏实际的物理模型,进行地震物理波场模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含油气地层的地震属性特征,为有效识别侏罗系油藏提供有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肯吉亚克油田石炭系油藏属持低孔渗、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油藏,它除了具有埋深大,非均质性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复杂等特点外,其上还覆盖巨厚盐丘,造成盐下地震反射时间和振幅畸变严重,地震成像差、信噪比低和分辨率低,给储层预测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如何正确预测油藏高产带分布规律是高效开发这类油藏的关键,本文研究从分析形成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的主控因素入手,通过井震标定,优选反映碳酸盐岩岩相、岩溶、物性和裂缝的地震属性,结合地震、地质、测井、油藏工程和钻井资料,把盐下特低孔渗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预测问题分解成构造解释、岩相预测、岩溶预测、物性预测、裂缝预测和综合评价等六个环节。宏观上,通过建立断裂、岩相、岩溶模式,定性预测储层分布有利区带;微观上,通过多参数储层特征反演和多属性综合分析,定量、半定量预测有利储层分布,有效解决盐下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预测难题,基本搞清本区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分布规律,为优选有利勘探和开发目标提供依据。文中提出的方法和技术对解决国内外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预测和其他复杂储层预测问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松建  赵志伟 《地震研究》2011,34(4):447-452
整理和分析了1971~2009年发生在福建及邻区的46组地震序列.结果显示:福建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序列类型分区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以孤立型或主余震型地震活动为主,而西部内陆地区多发生震群型地震;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可能与福建地区地震动力作用、构造应力场及地震断层运动性质、地层岩性分布特征有关,同时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也...  相似文献   

8.
辽河东部凹陷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东部凹陷火山岩油藏为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为此根据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岩心描述与薄片分析、铸体、压汞及物性测定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本区火山岩的分布、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特点及油气成藏特征,深入研究了这种特殊岩性油藏的开发特征及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方案.应用水平井技术对火山岩油藏进行高效开发实践,具体分析了水平井技术在火山岩油藏开发中可以发挥的技术优势及局限性,认为在适合的条件下水平井技术是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变形过程中岩石P波速度场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yong  杨咸武 《地震学报》1990,12(1):54-59
在一次地震之前,在不同观测点测量岩石中弹性波速度,经常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岩石破坏前,其物理性质的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破坏前兆的获得应该建立在对岩石性质的空间分布,即对物理场分析的基础上. 本实验观测了岩石样品在单轴压缩下,P波走时空间分布变化的全过程.实验表明:在岩石的破坏过程中,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同步性变化的中长期前兆和差异性变化的短期前兆的特点.在岩石接近破坏时,岩性的变化表现出严重的不均匀性.岩石的整个破坏过程可以看成岩石的物性分布是由无序向有序的演化,即是一个熵减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地震滑坡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一般认为岩性、地形地貌、坡度、地震烈度、震中距等因素对滑坡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忽视了发震断裂的运动方式对滑坡分布所起作用.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大量滑坡崩塌灾害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发育,但在断裂带两侧呈不对称分布,80%以上的滑坡、特大型滑坡主要分布于断裂带的上盘.这一现象在汶川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准噶尔盆地腹部及准东地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也变得复杂,已往古凸起上的断块和低幅度背斜为主的勘探目标变得越来越少,勘探目标转向斜坡区和深凹陷的岩性油气藏成为必然趋势,此类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圈闭幅度较低,砂层厚度较小,横向变化快,地震识别、落实评价困难.本文针对地质难点,以准噶尔盆地准东阜11井区岩性油气藏为研究对象,逐步形成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应用效果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利用地质、地震、测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准东阜11井区岩性油气藏特征,建立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开发和自研出了一套适合准噶尔盆地碎屑岩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的技术系列,主要包括精细的井震标定技术、精细的全三维自动追踪技术、断裂识别技术、动态构造演化分析技术、沉积微相分析技术、储层预测技术、流体预测技术及有利目标区块选择评价技术;利用此技术系列对准东地区阜11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J1s)发育的岩性圈闭进行了综合预测,识别了三个可供钻探的断层-岩性圈闭,其沉积微相为扇三角洲前缘的席状砂,圈闭面积在1.75 km2~6.1 km2之间,砂岩厚度在10 m~25 m之间,油气检测处于有利位置,累计圈闭面积达12.39km2,从而扩大了该区岩性圈闭识别的数量和精度,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南美西北部前陆盆地斜坡带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油藏边界难以准确描述等技术难点,开展了围绕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地震资料精细处理和解释的综合勘探方法研究.在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的研究成功指导了中方区块的勘探实践,并在开发区加密井的优选和部署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南美前陆盆地斜坡带复合型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法和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3.
沉积相研究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有效识别构造、岩性或沉积相差异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前提.本文基于重力、航磁、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重磁异常正演剥离和剖面正反演拟合技术研究了华南桂中地区海相地层的密度分布特征,预测了岩相、沉积相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本区中、下泥盆统海相地层存在横向的岩性、岩相变化,研究区西北、东南部的台地相区重力异常高、岩石拟合密度值高;中部“X”型台地边缘相区重力异常杂乱、岩石拟合密度变化范围大;东部台沟相区重力异常低、岩石拟合密度值低.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预测沉积相为盆地岩性圈闭油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已得到初步检验,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实现从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阶段的转变,是煤田地震勘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地震反演技术是岩性勘探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规避常规反演方法的固有限制,利用概率神经网络技术预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到密度数据体和速度数据体,并获得相应的波阻抗数据体。对某矿区的实际地震资料采用该技术进行岩性反演,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波阻抗数据体,为岩性解释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的岩性识别方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震反演数据识别岩性,是地震反演的一项基本任务.由于不同岩性的弹性参数范围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所以给岩性识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以叠前反演的弹性参数为基础,通过马尔科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简写为MRF)建立先验模型,按照解释好的测井资料,对不同岩性的弹性参数进行统计,得到计算所需的参数,在贝叶斯(Bayesian)框架下建立岩性分类的目标函数,达到岩性识别的目的.通过马尔科夫随机场建立先验模型,能够建立相邻点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横向上延续的岩性剖面.本文使用一个楔形模型和Marmousi Ⅱ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同时,本文通过加入误差的方法,检验了反演存在误差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RY坳陷M井区位于浅水三角洲前缘斜坡带,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岩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且同一时期的砂体在平面上表现为多套油水系统,容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利用常规手段进行储层预测的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引入地震相控制,利用纵向及横向上的构造起伏、岩性变化、沉积环境变迁等先验信息降低了反演的多解性;同时将混沌理论与反演算法结合,根据反演迭代的实时状态自适应地修改正则化算子,调节反演稳定性和分辨率达到最佳平衡,既避免了混沌现象的出现,又最大限度地揭示薄层信息。M井区的实际应用显示,相控混沌反演可以突出地震波形的细节变化,准确刻画储层尖灭和分叉点位置,达到精准预测岩性油气藏的目的,对后续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发展岩性地震勘探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性地震勘探法是相对于构造地震勘探法而言的。过去的地震勘探法只是研究地下构造,七十年代以来,逐步发展了亮点法和虚测井等研究地层岩性的方法,包括直接找油气。这些都还只是间接对比岩性的方法,从地震剖面直接提取各种弹性波参数的直接对比方法,还有待于发展。文中评述了间接对比方法的各个步骤的要点及直接对比方法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山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山东省及其邻区14个地震的37条等震线拟合山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公式.I=2.419+1.429M-1.286ln(R+9)σ=0.43认为此公式可以在今后山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和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应用.同时还简单地讨论了不同震级、不同岩性地区地震烈度衰减的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波阻抗反演预测奥陶系灰岩顶部含隔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反演技术是岩性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地震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是利用钻孔测井数据高的纵向分辨率,对井旁地震资料进行井约束反演,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断地层岩性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本文根据新驿煤矿首采区的三维地震和测井资料,利用波阻抗反演技术预测该区奥陶系灰岩顶部的含隔水性,并依据波阻抗值的大小圈定含水层中的可能富水区.  相似文献   

20.
多项式拟合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讨论了三种多项式拟合方法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情况 .它们可以消除动校拉伸对波形的影响以及普通叠加的低通滤波效应 ,保持了振幅的真实形态和较高的频率信息 ,能得到较高分辨率的零炮检距剖面 ,有利于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岩性研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