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适用于长弧段的初轨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陆本魁  马静远  夏益  张晹 《天文学报》2003,44(4):369-374
根据单位矢量法测轨原理,在人造卫星初轨计算的单位矢量法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适用于长弧段的初轨计算方法.该方法既适用于长弧段,也适用于短弧段;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观测资料和任意偏心率、任意轨道倾角的人造地球卫星;有利于提高初轨测定精度;并改善整个计算收敛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与有摄初轨计算的单位矢量法相结合,为单位矢量法从初轨计算推广到轨道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光学测角资料的初轨计算在空间目标搜索发现中具有重要作用,当观测资料存在野值时,基于最小二乘的经典初轨计算方法不够稳健.采用最小一乘方法建立了一种初轨计算的稳健方法,方法将初轨计算问题转换为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并通过bootstrap方法给出估计精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方法稳健有效,并具有较高的崩溃点.  相似文献   

3.
单站单圈测距资料初轨计算的单位矢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单位矢量法测轨原理,在已知轨道面参数i,Ω的前提下,给出了一种适用于单站单圈测距资料的初轨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方法是有效的.在没有测角资料或测角资料精度显著低于测距精度的情况下,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考虑地球扁率摄动影响的初轨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林  王歆 《天文学报》2003,44(2):175-179
在二体问题意义下的短弧定轨,Laplace型方法是最主要最典型的一种初轨计算方法。若测角资料达到10^-4-10^-5精度(相当于2″—20″之间),那么要使定轨精度达到与其相应的程度,地球非球形引力位中的扁率项摄动应该考虑,在此前提下,同样可以采用相应的Laplace型定轨方法。即给出这种严格包含扁率摄动的初轨计算方法的原理和具体计算过程以及计算实例,除采用多资料定轨方法外,这种方法也是提高初轨计算精度的一种途径,它同样可用于多资料的情况,这种方法对于大扁率主天体(即中心天体)的卫星定轨将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歆 《天文学报》2013,54(1):73-78
从非参数统计角度,在仅有观测资料而没有其它信息的情况下,分别给出了初轨计算的精度和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bootstrap方法,仅依赖于观测资料,不需要精密定轨结果作为参考,也无需假设观测资料误差呈正态分布,并且对各种初轨计算方法均适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简便,可作为初轨的评估和后续应用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单位矢量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常数系统误差修正方法.大量的数据验算结果表明,当测量数据中含有显著常数系统误差时,在初轨计算中修正常数系统差是有效的,可以提高测轨精度.  相似文献   

7.
已知e或a的先验值的初轨迭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由短弧测角资料,已知偏心率e 或半长轴a 的先验值时,初轨的迭代算法。某根数的先验值可看作是对该根数的具有一定精度的观测量,在加权残差平方和达到极小意义下,本文导出了最小二乘估计的迭代算法。仿真结果显示,周期的估计精度主要取决于偏心率先验值的精度;当e 足够小时,可用园轨道计算的a′作为a 的先验值,定出的初轨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探讨了初轨确定问题。测角观测误差看作为参数的微摄动,而非线性规划的灵敏性分析模型(fhp) 建立在无摄动的情况下。由此,得出了在一阶近似下轨道根数计算值和测角观测误差值间关系的分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转发器式卫星测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转发器式卫星测轨方法。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模式的转发器式卫星测轨方法,并给出了不同模式下归算转发器式卫星测轨的公式。自发自收模式下的转发器式卫星测轨方法的观测和计算结果表明,定轨观测残差小于9cm。用转发器式卫星测轨方法,不但能给出高精度时间比对结果,而且能给出高精度卫星轨道和卫星预报轨道。  相似文献   

10.
初轨的稳健估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沛璋  吴连大 《天文学报》2000,41(2):123-128
讨论单测角资料(数据中包含异常值)初轨的稳健估计算法.该算法既可用于提供可靠的初轨,又可用作资料预处理,剔除异常值.稳健估计算法的崩溃点为16%至25%,可剔除6σ以上的异常值.  相似文献   

11.
空间目标的巡天观测获取了海量的极短弧观测数据,而经典初轨计算方法对于极短弧几乎不能获得合理的结果.将初轨计算问题转换为两个三变量的分层优化问题,采用遗传算法,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了优化变量以及相应的遗传操作,建立了一种极短弧初轨计算方法.基于实测资料的数值实验表明,方法可为后续工作提供有效的初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光学测角资料给出了一种多点高斯定轨方法,该方法公式简单,容易推广使用。经实测计算表明,观测资料分布较好,该方法对于较大的偏心率和小偏心率轨道计算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论初轨计算的最佳精度及二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沛璋  吴连大 《天文学报》1998,39(4):337-343
从最优估计的角度,研究短弧测角资料初轨计算的最佳精度及准最佳精度算法.按照统计理论,对一般的参数估计问题,其估计误差的方差存在Cram’e4-Rao下界,这就是初轨理论的最佳精度;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表明,文[1]中提出参考矢量法,其精度已充分接近C·R下界,且模拟计算轨道统计精度与观测误差成正比,可以认为是一种初轨计算的准最佳精度算法;对于小偏心率情况,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初轨计算有二重解,更准确地说,在M0的左右两个半平面内有真假两个解,偏心率愈小,平近点角M0愈接近±π/2,给出的假解的概率愈大.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一种算法,可以给出2个解,其中必定有一个是真解,它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布估计算法,通过建立解空间的概率模型,实现了一种测角资料的极短弧初轨计算方法.在概率模型建立中,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无需对分布进行任何假设.不同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进化算法,方法不仅考虑解的适值优劣,同时考虑了解的整体特性.根据基于实测数据的数值计算表明:方法在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情况下对于一般观测精度仍可获得有效解.  相似文献   

15.
转发式卫星测定轨传统上一直使用气象站数据和Saastamonien模型,计算天顶对流层延迟,精度约为4 cm。为了提高对流层延迟改正精度,并进一步提高卫星测定轨精度,在转发式测轨站上并址配置测地型GPS/BDS多系统接收机,基于IGS/iGMAS产品计算得到各站高精度的对流层天顶延迟,精度约为5 mm。将此新的对流层延迟改正应用于定轨软件,开展了GEO卫星转发式测定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方法的对流层延迟后,定轨精度有较为明显提高,平均重叠弧段轨道差由1.402 m,减小到1.268 m,改善约为10%。  相似文献   

16.
由改进的Laplace和Gauss方法分别给出小行星初轨计算的程序,通过两程序的比较测试得出结论——两方法适用于三次长时间间隔的角观测资料。为实现一天内角观测资料的小行星初轨计算与位置预报,对改进的Laplace方法流程进行了调整。通过增加迭代方程右矩阵的调整,预报结果可用于指导小行星的跟踪观测,文中给出调整后的流程图及预报效果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17.
关于星—星跟踪与地面跟踪的联合定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航天器测轨问题,由天基网部分地代替地基网是目前航天测控的一个发展趋势,现已实现的利用全球导航系统(GPS)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对低轨用户星的测轨手段就是如此。本文将阐述另一种类型的测轨模型和具体定轨方法,即一个中低轨卫星星座中的卫星与地面站的组合对星座中其它卫星进行定轨。  相似文献   

18.
星载GPS精密测轨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星载GPS定轨系统由于其全天侯、价格低、不受卫星高度的影响可达到米级、分米级乃至厘米级的测轨精度等特点已成为低轨道卫星精密定轨的要求,概述了星载GPS系统的组成和定轨原理,给出了星载GPS测轨的几种主要方法和数学模型,同时根据TOPEX卫星星载GPS实测数据分析了各种定轨方法的测轨精度以及影响定轨精度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探测器DOR信号与射电源信号频谱特征不同引起的接收设备相位波动误差是月球和深空探测VLBI测轨的重要误差源之一。新型PN-DOR信标通过使用伪随机序列对现有DOR信标扩频调制生成,实现与射电源信号相似的频谱特征,可有效降低相位波动误差。研究PN-DOR信标在VLBI测轨应用中相位误差与带宽综合群时延误差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相同发射功率条件下PN-DOR与DOR信标总时延误差,分析PN-DOR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面预警雷达捕获跟踪空间目标和实时测轨获取的目标轨道根数,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轨道运动特征识别自由飞行导弹及推算发点、落点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分为二体模型求解初交点和摄动修正两部分,分别进行迭代计算.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处理方法计算收敛速度快,每次仅需6~8次迭代,能够满足导弹预警的高时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