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高战朝 《海洋信息》2002,17(4):19-21
废弃海洋石油平台处置是近年来各沿海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国际上业已制定了有关的法规政策,对废弃海洋石油平台处置的原则和标准作了具体的规定。有关发达国家也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海洋废弃石油平台进行了立法管理。废弃海洋石油平台拆除的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种:全部拆除、部分拆除和改作它用。拆除的技术很复杂,特别是切割技术。废弃平台改作为人工渔礁在美国已有成功的经验。把废弃海洋石油平台拆除后全部运回岸上处置可能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乃是20世纪末的技术奇迹,仅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三个海域就有钻井平台1000多座,目前钻探深度可达到12km,能够沉入海底或水中的钻井平台已经投入使用,80年代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总投资已达7500亿美元,海上石油开采总量已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总开采量的1/3。重要的是海上石油开采比陆上石油开采更经济,可为人们提供更廉的石油,但是海上石油设施增多,钻井平台,油井等造成的石油泛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渤海湾石油平台污损生物的群落种类组成及其演变规律,分析了污损生物对石油平台的危害,并总结了石油平台污损生物防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石油及其各种产品已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就海洋而言,由于海上石油的开发、运输及工业污水的排放等,石油对海洋的污染日趋严重。海水中具有较大生物毒性的苯系物含量日益增加,在近岸海区尤为显著。这对海洋生物生长及其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能否准确地测定海上石油污染物之一的苯系物,这对了解石油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是我们用气相色谱法研究海洋石油污染物的继续。  相似文献   

5.
在对南海石油平台所处的南海北部海域海底地形、平均海平面、风浪时空分布等进行分析基础上,利用南海石油平台水位计对Jason-2卫星高度计进行了测高绝对定标,定标结果为30.9 cm±7.8 cm,分析发现南海北部中尺度涡可能对定标结果产生影响;利用南海石油平台测波雷达对Jason-1高度计有效波高进行了精度检验,Jason-1高度计Ku波段和C波段有效波高测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3 m和0.45 m。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南海石油平台所处海洋环境条件、平台上装载的水位计和测波雷达均满足卫星雷达高度计定标与检验要求。南海石油平台定标场预期可用于中国海洋二号卫星和其他卫星高度计的定标与检验。  相似文献   

6.
保护海洋环境、防止造成污染,这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中,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原油生产中向海洋排放含油污水;二是采油平台、钻井平台和各种船只在作业中因意外事故向海洋溢漏油。国家对此都实行了严格的管理,于1983年和1985年先后颁布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规定钻井平台应设油水分离设备、排油监控装置、残油、废油回收设施;采油平台应设置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并规定在渤海  相似文献   

7.
石油污染来源的鉴别主要是借助于石油的性质及其组成的特点,以其固有成分进行直接的比较(passive tagging),或是以其包含的一些可鉴别标记物进行鉴别(active tagging)。石油的特性和化学分析在石油工业中早已做过详细的研究。但是,石油工业以及海上石油运输漏泄在海洋环境中的石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溶解、蒸发、阳光曝晒、氧化以及生物降解作用等等,都不可避免地导致石油成份的改变。常规的物性测定与石油成份的分析,作为对环境样品的鉴别(fingerprint)就不起作用了。因此,石油污染来源的鉴别应当依据那些既是石油所具有的特性,而在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又不易改变的参数。如石油的残留部分的气液色谱图,镍、钒的含量及其比值,碳、硫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对比等,均可作为石抽污染来源鉴别的参数。 E.R.Adlard研究了石油的正构烷烃气液色谱的FID(氢火焰离子鉴定器)色谱图和FPD(火焰光度鉴定器)有机硫色谱图,用于石油污染来源的鉴别。M. E. Garze应用气液色谱FID,FPD 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环境油样,直接比较其色谱图,并对比其典型的相应峰强度比值以鉴别环境的污染油样。最近,Alanp Bentz对环境中溢油的鉴别及使用的各种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并对石油在环境中的风化影响,萤光光谱在石油天然萤光成份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气液色谱、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应用于石油污染来源鉴别,亦作了论述。 对于用来鉴别海洋环境中溢袖来源的各项参数,实际上不可能认为其中某一个参数优越于另一个参数,而必须进行多参数的综合分析对比。本文只是对取自调查区的海上溢油及一些岸边污染抽样和取自可疑来源区油田的原抽样品进行气液色谱分析,对样品中的正构烷烃、有机硫化合物的色谱图作了对比,绘制了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曲线,并以(C21+C22)/(C28+C29)的比值作为鉴别南黄海北部石油污染来源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一种适用于石油平台的有缆潜标系统的设计与布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油平台上的海洋环境动力检测,设计一套有缆潜标系统,并进行现场布放.该设计采用从海底到石油平台垂直布放一根受力钢缆,测量设备和通讯电缆依附于受力钢缆上.布放时采用船舶布放有缆潜标水下部分,平台布放有缆潜标水面以上部分,两部分在水面附近进行连接,调整受力.该设计可以大大降低布放成本,避免有缆潜标系统缠绕平台桩腿等问题,有一定的工程施工参考价值,可以应用于石油平台的有缆潜标布放设计.  相似文献   

9.
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工程海域环境现状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测资料采用《中国近海水质评价方法》对工程海域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工程海域水体主要污染为有机污染和石油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铅、海域为三类海水。靠近采油平台、油井组的站位水质差,远离平台、井组水质较好,说明海上石油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工程海域内的底质尚未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0.
浮式石油平台作为一种海上石油生产基地,在海上服役过程中,受到各种恶劣多变的海况影响,易导致模块支墩结构发生失效破坏,使上部模块存在整体倾覆的风险。因此,本文以我国浮式石油平台作业较多的南海海域为例,开展在不同海况下浮式石油平台模块支墩动态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上部模块三维模型,开展支墩结构动态力学分析,根据仿真云图找到了支墩危险部位,并用六自由度平台模拟多种海况进行模型试验,验证仿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模块支墩进行安全校核和结构优化。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支墩危险部位为筋板、肘板处,通过加厚、倒角可有效减小危险部位的应力集中及最大应力值,文中提出的六自由度平台模拟海况的试验方法可用于单模块模型的动态力学分析,研究结果为浮式石油平台上部模块支墩的力学分析和设计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洋地质译丛》2011,(1):104-104
美国内政部1月3日称,13家石油公司已经获准恢复在墨西哥湾深海采油并且无须提交新的环境评估计划,但要求这些企业必须遵守2010年生效的更严格的海上石油开采安全规定,避免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钻井平台石油泄漏事故重演。  相似文献   

12.
河北黄骅近岸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河北黄骅沿海1995年2次调查所捕获的鱼、虾、贝类等18种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受测海洋生物均检出石油烃,双壳类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高于甲壳类和鱼类,该海域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水平远低于国内外污染严重的水域。从分析结果看,该海域目前石油污染特点主要以慢性污梁为主。  相似文献   

13.
埕岛油田海上石油平台基础冲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海洋石油平台的建立会改变平台周围的水动力条件,其中平台的基础及与之连接的海底管缆(输油管道、注水管道、海底电缆等)附近产生冲刷现象,对平台和海底管缆的安全造成威胁。根据对研究区典型平台的4次实洲水深并结合以往资料,分析了埕岛油田海上石油平台基础冲刷的过程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黄骅沿海1995年2次调查所捕获的鱼、虾、贝类等18种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受测海洋生物均检出石油烃,双壳类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高于甲壳类和鱼类.该海域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水平远低于国内外污染严重的水域.从分析结果看,该海域目前石油污染特点主要以慢性油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溢油事故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致使大量的原油(~500万桶)在深海(~1 500m)泄露,这场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也对石油开采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文中综述了此次事故溢出石油的总量,泄露速率以及测量相关数据中所涉及的技术及方法,对进一步研究溢油转移的趋势和转化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喷洒了6.6×106 L的消油剂,消油剂可以促使溢油的快速分散,同时也会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该事故对墨西哥湾的植被和海洋生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沼泽植被、海水中的浮游动/植物、鱼类、贝类、珊瑚虫、迁徙鸟类,甚至是墨西哥湾大型底栖生物。此次溢油事故涉及各种不同的环境情况,为研究石油烃降解菌在溢油转移和降解过程中种群和群落的变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消油剂处理过的溢油转化机理以及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与生物标志物以及微生物菌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洋石油平台传统维修方式依赖经验的缺陷,从可靠性分析角度来制定维修策略,包括确定最佳维修周期和制定设备的检修顺序。以胜利油田埕岛中心一号海洋石油动力平台电力系统为例,采用基于最小割集的数值仿真方法进行故障树分析,通过任务可靠度推出任务时间,实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最佳预防性维修周期的确定。此外,对系统进行重要度分析,按关键重要度大小进行排序,从而制定设备的检修顺序。  相似文献   

17.
任荣珠 《海洋通报》1994,13(2):40-49
根据1990-1992年莱州湾部分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利用模糊综合海水水质级数法,对该海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分布、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分析,评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的综合水质符合二类水质标准;湾内主要污染源是来自小清河、虞河、弥河、白浪河及三山岛的工业与生活污水,其中以小清河、弥河及三山岛为重;该海域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无机氮、COD;水质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较明显,而年际变化则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8.
余平  张裕芳  易宏  王鸿东 《海洋工程》2015,33(4):94-100
海洋石油平台系统由于其复杂和工作环境恶劣的特点,无论哪一个工作环节出现故障导致维修都可能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环境灾难,故而进行测试性工作以实现预防性维修,制定诊断策略以快速定位故障完成维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海洋石油平台故障诊断与测试性工作主要集中在设备/零部件层面,并未以系统为出发点合理设置测试点和建立诊断策略。根据海洋石油平台系统复杂和可维修的特点,定义最小割集关键重要度,提出基于相当故障树并结合Mont-Carlo仿真的分析方法,输出最小割集重要度及单元重要度。按最小割集的重要度排序输出最小割集的诊断策略,按单元重要度结合平均故障检测时间输出最小割集内底事件诊断顺序。另一方面,将单元重要度、平均故障检测时间和测试费用结合起来作为系统安装在线测试装置的依据。最后以胜利油田埕岛中心一号海洋石油动力平台电力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相当故障树的方法能够方便、有效地进行系统测试点布置和诊断策略设计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微生物的大家族中,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习性。科学家们发现,有不少微生物的成员喜爱“吃”石油,它们的“吃”法很特别,通常是吸取石油中的碳作为自己的繁殖养料,然后再使石油降解氧化掉;其中三分之一的石油被微生物“吃”进了  相似文献   

20.
大亚湾大鹏澳水体石油烃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该水体中石油烃及各种环境因子DO、COD、BOD5、DIP、DIN、Chl-a含量的测定结果,描述了石油烃的分布特征讨论了环境因子和石油烃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烃的含量在海域中呈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环境因子和石油烃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