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系统分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海洋中最丰富的后生动物 ,它属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永久性成员 ,即分选时 ,可通过 0 .5 mm或 1 mm网筛但被 0 .0 31 mm或 0 .0 4 2 mm孔径网筛蓄留的动物 ,本文讨论线虫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 ,与相近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 ,泄腺纲与泄管纲分类系统的由来和演变。海洋线虫属于泄腺纲 ,由 Bremerhaven种名录和 L orenzen确立的分类系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海洋线虫的分类系统仍处在发展和完善中 ,需要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共近裔性状用于物种水平和较高分类阶元的分析和鉴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西沙群岛棘皮动物研究报告的续编——海星纲。材料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集的标本,其中大部分标本是作者自己于1958年在该岛调查时所采获。海星纲标本共374个,经过研究鉴定,分隶于7科, 15属和17种。其中有一新种,有8种在我国属首次记录(下列名录中有*号者)。 我们在西沙群岛所采的海星纲种类不多,这是由于我们过去的采集工作局限于潮间带的缘故。如果能在潮下带进行采集调查,种数肯定会增加很多。  相似文献   

3.
基于静水池模型试验的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力相似准则,通过静水池模型试验研究下纲重量、放网速度和网衣材料对围网下纲沉降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金枪鱼围网网翼后部下纲沉降速度最快,其次为网翼中部和取渔部;(2)下纲重量和放网速度与下纲沉降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3)同等条件下,涤纶(PES)模型网下纲沉降性能显著优于聚酰胺纤维(PA)模型网,可能与涤纶材料密度较大有关;(4)放网速度1.5m/s和下纲重量47.5g/m条件下,PA材料模型网的网翼中部下纲沉降速度变化规律为先短暂上升,尔后呈快-慢-快趋势下降,平均沉降速度为0.12m/s。  相似文献   

4.
水母暴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母(Jellyfish)是一个泛称,主要包括腔肠动物门(Cnidaria)的水螅虫纲(Hydrozoa)、管水母亚纲(Siphonophorae)和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等具固着水螅型和浮游水母型的水母,以及终生营浮游性生活的栉水母门(Ctenophora)水母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西沙群岛棘皮动物研究报告的第三部分一海胆纲。根据的材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6-1958和1975年先后在我国西沙群岛采集的标本。研究了海胆纲标本共192个。鉴定为26种(包括3亚种),分隶于7目,13科,21属,内有一新种,有8种在我国动物区系中是增添的(下列名录中有*号者)。 本文所描述的海胆类,是依据 Mortensen(1928-1951)在“海胆专著”(A monograph of the Echinoidea)的分类系统排列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功能群及多元统计方法, 对山东荣成俚岛湾牡蛎壳人工增殖礁礁区与毗连非礁区底质中多毛纲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研究, 评估了牡蛎壳人工礁对多毛纲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人工礁区与非礁区共采集19科39种多毛纲动物, 按食性分为植食性、沉积食性和肉食性三大功能群。礁区肉食性多毛纲动物栖息密度高于非礁区, 可能与人工礁礁体底栖多毛纲动物引起的边缘效应有关。多维尺度分析MDS、相似度分析ANOSIM以及多因素方差分析(PERMANOVA)结果表明, 礁区同非礁区多毛纲动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 这可能与牡蛎壳人工礁单体体积较小, 对近底层水体及底质理化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关。综上所述, 牡蛎壳人工礁在较小时间尺度内(1—2年)对底栖环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多毛纲动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进  李新正 《海洋科学》2011,35(6):82-89
根据广泛收集的文献资料,结合作者近年来从事多毛纲动物研究所积累经验,综述了中国海多毛纲动物研究现状,旨在分析和总结其中所存在问题,推动中国海此门类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海多毛纲动物研究多集中在分类学领域,在此基础上其他领域研究也陆续开展;综合研究水平和国际相关研究对比,尚存差距。  相似文献   

8.
多板纲软体动物统称石鳖,是软体动物门较为低等的一个类群,在软体动物的系统进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有关我国沿海多板纲软体动物的调查研究十分欠缺,而且对中国沿海多板纲的分布状况和区系特点尚不明确,并存在着一些鉴定错误和分类混乱现象。本研究利用10%Na OH溶液处理齿舌部获取齿舌带和壳板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和显微镜观察拍照,对我国沿岸常见多板纲软体动物中5科7属13种的齿舌和壳板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并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双壳纲贝类在深海特殊生境——热液、冷泉及有机沉落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并且在其体内常含有化能共生细菌为贝类提供营养物质。双壳纲贝类与化能共生菌形成的共生体系对于其适应深海还原性生境至关重要。近40 a来随着海洋科考力度加大,深海化能生境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越来越多的深海物种被发现,双壳纲贝类无疑是这些化能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物种。在此,我们对常见的深海化能共生双壳纲贝类与其内共生菌的互作研究进行总结,主要双壳纲门类包含贻贝科(Mytilidae)、囊螂科(Vesicomyidae)、蛏螂科(Solemyidae)、索足蛤科(Thyasiridae)和满月蛤科(Lucinidae),梳理归纳的内容包括深海化能生态系统的发现、“双壳纲贝类—内共生菌”共生体系的组成、共生体系的营养互作、共生体系的建立与维持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对这些研究内容的总结有利于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深海特殊生命系统中共生互作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广义上说,水母是多种生物的统称,包括水母、海葵、珊瑚、水螅等。水母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早,大约6.5亿万年前就存在了,不过现在它们仍然属于较低等的生物,目前地球上被称为"水母"的生物大约有200多种。在分类上有些属于水螅纲,有些属于钵水母纲,其生活史中,几乎所有种类都有两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并有两型在有性生殖与无性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西沙群岛棘皮动物研究报告的最后部分,包括海百合纲和总结。研究材料和以前一样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集的标本。西沙群岛珊瑚礁海百合种类不多,数量也很贫乏。共采56个标本,通过研究鉴定,仅包括3种海羊齿(Comatulids),其中有一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2.
7个海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及基因变异位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美  申欣  孟学平  程汉良 《台湾海峡》2012,31(2):189-194
与单基因相比,线粒体基因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信息量丰富等优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被广泛地应用于后生动物关键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本论文综合分析了海星纲7个物种(多棘海盘车、赭色豆海星、多棘槭海星、砂海星、长棘海星、棘冠海星和海燕)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面揭示了海星纲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海星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标准的37个基因.7个海星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完全一致;与海胆纲及海参纲楯手目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相比,海星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存在4.6 kb长片段的倒位.长棘海星属13个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的非同义替换率(Ka)与同义替换率(Ks)比值都低于1.000 0(为0.006 0~0.221 9),显示出较强的负(纯化)选择.对海星纲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变异位点分析结果表明,nad5、nad4基因可作为备选的分子标记,应用于海星纲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中.同时,在长棘海星属线粒体基因组变异位点分析中,nad5、nad4基因仍然可作为备选的分子标记,用于分析长棘海星不同群体及物种之间的生物多样性,为合理利用其生物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三沙湾网箱养殖对多毛纲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盟  周进 《海洋与湖沼》2017,48(3):543-552
利用东海近海典型网箱养殖海湾三沙湾9个航次数据,基于群落结构时空差异,阐释网箱养殖活动对多毛纲(Polychaeta)动物群落的影响。就群落组成而言,网箱养殖和非网箱养殖水域多毛纲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丝鳃虫科(Cirratulidae)和多鳞虫科(Polynoidae)分别是两种水域最占优势的类群;网箱养殖水域多毛纲优势物种的丰度及丰度比值略高于非网箱养殖区(104.06ind./m248.29ind./m2,57.59%46.96%)。双因素方差分析(采样时间和养殖方式)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物种数(S)、丰度(N)、生物量(B)、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等典型群落参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考虑两种因素独立效应时,群落参数均无显著空间差异(P0.05),但存在极显著时间差异(P0.01)。双因素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two-way ANOSIM analysis)表明群落结构无显著空间差异(P0.05),但存在极显著时间差异(P0.01)。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显示pH、水深和溶解氧是影响三沙湾多毛纲动物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结论显示,三沙湾网箱养殖活动对多毛纲动物群落结构已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群落组成方面,群落结构和部分典型底栖环境因子具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广东徐闻县西部沿岸海域的珊瑚虫纲物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东省徐闻县西部沿岸海域分布着珊瑚礁,现生珊瑚虫纲物种较丰富,本文将2004年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文献记录的资料,综合整理,统计有石珊瑚目12科29属56种和5未定种,其它珊瑚虫纲物种有6目15科31种和12未定种.如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还会有本区新的记录.本区石珊瑚目比处于更低纬度的海南岛种属少,但比处于更高纬度的涠洲岛种属多,符合喜热的物种依自然带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螅水母纲新种和新记录记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螅水母纲有49种,隶属于26科,34属,其中有2个新种:瓣高手水母(Bougainvillia lamellata n.sp.)、单管玛拉水母(Malagazzia monocanalis n.sp.)和2种我国新记录:橙黄高手水母(Bougainvillia aurantiaca Bouillon,1980)、玫瑰太阳水母[Solmaris rhodolma(Brandt,1838)],此外,我国记载的束状高手水母[Bougainvillia ramosa(van Beneden,1844)]订正为鳞茎高手水母(B.muscus(Allman,1863)).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多次到我国西沙群岛进行海洋生物的采集工作;作者参加过一次考察,并对该岛的棘皮动物进行过专门的采集与观察。 富饶的西沙群岛,盛产海参,有的地方,可谓俯拾皆是。全世界约40种海参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岛即产有20种。世界上一些名贵的种类,例如梅花参、黑乳海参、蛇目白尼参和辐肛参等,该岛均有出产。 本文报道了经济意义较大的海参纲动物的研究结果,共检查了标本425个,鉴定为41种,分隶于3目,5科,16属,内有一新种,有14种在我国系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7.
2015年5月,我们从天津近海分离出一株黄绿色具鞭毛的单细胞藻。这珠藻细胞形态不规则,从圆形到细长型都有出现。绝大多数细胞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一些细胞也可以形成静止的群体。结合形态学、超显微结构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我们将这株藻鉴定为定鞭藻门,巴夫藻纲的膨胀巴夫藻。在此之前,中国近海只有绿色巴夫藻的记录,绿色巴夫藻对于水产养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巴夫藻纲的其他物种尚无中国海记录。这是膨胀巴夫藻在中国海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8.
海参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竹兰  李霞 《海洋科学》2006,30(5):78-82
海参(sea cucumber,Holothurians)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分布世界各地不同深度的海底。全世界约有900多种海参,可供食用的约有40种。中国海域约有100多种海参,可供食用的约有20种,其中有10种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1975-1995年对云南省的51个市、县,15个湖泊的淡水软体动物作了较全面的调查,并查阅、收集了有关云南淡水软体动物的文献。本文整理腹足纲部分,共计2亚纲,2目,10科,34属,124种,并分别说明各个种类可作食用、药用、饵料、饲料的不同经济意义;叙述了危害农业、经济作物和传播人类、家畜、家禽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的种类,为防治害虫和寄生虫病的流行提供了动物学依据。还讨论了贝类种类的区系组成及其特点、分布等;并筛选出经济价值较高、可作为开发利用对象的一些种类,为富民兴滇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海星皂甙及其他活性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星又名海盘车 ,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海星纲(Asteroidea)。包括显带目(Phanerozonia) ,有棘目(Spinulosa) ,钳棘目(Forcipulata)等。海星为海生底栖动物 ,在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我国沿海有100多种 ,黄、渤海常见种类有多棘海盘车、罗氏海盘车、陶氏太阳海星等。海星为肉食性动物 ,吞食各种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 ,日吞食量很大。另外 ,海星的繁殖能力和再生能力很强 ,对沿海扇贝、牡蛎、贻贝、鲍鱼等贝类养殖业具有较大危害。近年来 ,有关海星活性成分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