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给出疏散星团NGC2286天区内2284颗恒星的相对自行、自行测定误差和成员概率。  相似文献   

2.
温文  赵君亮  陈力 《天文学报》2006,47(1):9-18
利用上海天文台40厘米折射望远镜照相观测资料所得出的恒星自行,按最大似然原理确定了疏散星团NGC6530天区内恒星的成员概率.分析表明星团成员确定是非常有效的,成员概率p≥0.9的恒星计有250颗.最后,确定了星团的空间运动,并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给出了疏散星团M11中心25′×25′天区内872颗恒星的相对自行、自行测定误差以及团中心距r≤25′范围内785颗恒星的成员概率,并对有关问题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王家骥 《天文学进展》1997,15(2):145-156
球状星团是银河系中最年老的天体之一,是储存着银河系早期演化珍贵信息的“化石”。球状星团的天体测量,主要包括球状星团天区内恒星相对自行的测定,并由这些相对自行数据采用适当方法定出星团的绝对自行,或者直接测定绝对自行。利用这些自行数据,或者进一步与测光和视向速度数据结合,可以开展与球状星团的距离、运动、动力学状况、质量、年龄、演化等等以及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等有关的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在本文中对本世纪70  相似文献   

5.
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底片资料,对球状星团M79中心附近15’×15’天区内106颗恒星和63颗Tycho-2星,以《Tycho-2星表》中M79附近1°×1°天区内上述63颗Ty cho-2星的位置和自行为参考,归算得到了所有169颗恒星的位置和自行,并估计了其成员概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疏散昨团NGC2286天区内250颗恒星的相对自行及成员概率判定资料,首次对该星团的半径、光度函数以及内部运动等做较深入的研究,分析表明对NGC2286这个中等年龄的星团,正处于动力学演化的初级阶段,在空间和速度上都没有表现出象年老疏散星团M67那样较为明显的分层效应。  相似文献   

7.
球状星团是银河系中最年老的天体之一,是储存着银河系早期演化珍贵信息的“化石”.球状星团的天体测量,主要包括球状星因天区内恒星相对自行的测定,并由这些相对自行数据采用适当方法定出星团的绝对自行,或者直接测定绝对自行.利用这些自行数据,或者进一步与测光和视向速度数据结合,可以开展与球状星团的距离、运动、动力学状况、质量、年龄、演化等等以及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等有关的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在本文中对本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球状星团相对自行测定和成员概率估计、内部运动检测、绝对自行测定和空间运动研究这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绝对自行资料,确定了年轻疏散星团NGC 2244天区恒星的运动学成员概率,并对星团成员概率以及自行矢量的分布、不同成员概率恒星的位置分布情况、径向数密度轮廓等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星团的特征尺度;进一步结合已知的星团距离和视向速度资料,计算了NGC 2244的三维空间运动速度,结果表明NGC 2244是一个典型的薄盘族星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天文台佘山40厘米折射望远镜于1958年拍摄的3张照相底片为第一期,印度Kavalur的234米VainuBappu望远镜于1996年用CCD拍摄的4幅图像为第二期,使用Brosche等1985年发表的球状星团NGC4147天区42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作为参考架,用中心重叠法进行天体测量归算,得到了这个星团中心附近11'×11'天区内到B=17.6为止115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利用这些自行对成员概率作了估计.本文还给出了用VainuBappu望远镜CCD测光结果得到的这个星因水平文和巨星支恒星V与B-V.V-R和V-I颜色星等图,并对这些颜色星等图和团自行作了讨论,得到这个星团的赤经方向绝对自行为-2.82±0.49mas/yr,赤纬方向绝对自行为2.37±0.43mas/yr.  相似文献   

10.
球状星团M3的绝对自行测定及其空间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振宇  王家骥 《天文学报》2000,41(2):163-171
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厘米折射望远镜拍摄的两期共14张球状星团M3底片的PDS扫描结果,以ACT星表中的24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为参考架,用中心重叠法进行天体测量归算,得到了这个星团中心附近1°5.5x1°.5天区内534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并利用这些自行对成员概率进行估算,得到这个星团的赤经方向绝对自行为-0.3±0.3mas/yr,赤纬方向绝对自行为-3.1±0.3mas/yr.使用该自行值,结合已知的M3的距离和视向速度,计算了其在给定的银河系引力势中的运动轨道.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天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于1958年拍摄的3张照相底片为第一期资料,印度Kavalur的2.34m Vainu Bappu望远镜于1996年用CCD拍摄的4幅图象为第二期资料,使用Brosche等人1985年发表的球状星团NGC4147天区42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作为参考架,用中心重叠法进行天体测量归算,得到了这个星团中心附近11'×11'天区内到B=17.6mag为止115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并利用这些自行对成员概率作了估计,同时,还用Vainu Bappu望远镜的CCD进行了BVRI四色测光。本给出了这115颗恒星的位置、绝对自行和成员概率数据,同时,还给出了用Vainu Bappu望远镜的CCD获得的这些恒星的BVRI测光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以《Hipparcos星表》体现的国际天球参考架为基础 ,对球状星团M3(NGC 5 2 72 )中心附近 10 0′×10 0′天区内 5 34颗恒星 ,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 4 0cm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底片资料 ,以 8颗《Hipparcos星表》中恒星和 4 9颗《Tycho - 2星表》中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为参考 ,归算得到了位置和绝对自行 ,并估计了成员概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上海天台和Bonn大学天台的照相底片资料及大视场CCD观测数据,测定了球状星团M10(NGC6254)天台中532颗恒星相对于依巴谷参考系和ACT星表的绝地自行,相对于Hipparcos参考星和ACT参考星分别得到的测定结果符合得很好,根据自行测定结果进行了星团成员判定,有两颗星族II父变星被证实为星团的成员,根据星团的绝对自行,结合其距离与视向速度观测结果,得了了M10的空间运动轨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40厘米双筒天体照相仪所拍摄得的10对底片(历元差16─70年),经PDS测量仪测量,共确定了疏散星团Mll天区872颗恒星的相对自行,其中85%以上恒星的自行测定精度好于±0″.1/百年.利用所测得的相对自行和新的数学模型,确定了不同星等组恒星的分布参数并计算了团中心距r≤25'内785颗恒星的成员概率,其中成员概率大于0.7的恒星共有541颗.详细的讨论表明,新方法不仅在理论上更为严格,实用上也是可行的,可以使星团成员确定取得更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上海天文台的照相底片资料,确定了疏散星团NGC6530天区364颗恒星的自行和成员概率,并对有关自行测定的方法、结果和精度等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讨论。使用的底片历元差为87年,全部恒星自行中误差的均方根值为1.09mas/a。  相似文献   

16.
金文敬  陈力 《天文学进展》2005,23(2):190-194
简述已有几个天体测量标准天区的大小、星数以及恒星位置和自行的精度;给出LAMOST天体测量标准天区选择的原则;介绍研究疏散星团和古德带附近星团观测的意义;列出13个LAMOST天体测量标准天区J2000.0历元的赤经和赤纬、银经和银纬,如果疏散星团位于这个标准天区,也给出它们的日心距、红化值、金属丰度和年龄。  相似文献   

17.
恒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恒星形成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天文学家正致力于理解与恒星形成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大质量恒星和星团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样的物理过程决定了恒星形成区域的物理性质?初始质量函数由什么确定?恒星形成率由什么决定?近年来,恒星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不断发展。主要介绍了辐射流体(磁流体)的数值研究在原恒星核坍缩、大质量恒星形成、星云破碎和坍缩、星团形成和初始质量函数等方面的模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极易误解的若干天文概念张明昌图1恒星的赫罗图,90%的恒星在主序上,上方是巨星,左下方是白矮星包含25颗恒星。这是一个年青的星团,在这个星团中恒星还在形成。M8礁湖星云是最有趣的天体之一,差不多用什么型号的望远镜都能观测,在最好的条件下细心观测能够...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上海天文台相隔35年的两期照相底片资料,测定了疏散星团NGC2244所在天区55’×55’范围内495颗恒星基于Tycho-2星表的位置和绝对自行,并对自行精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房敏  姚永强 《天文学报》2004,45(1):1-15
给出恒星形成区GGD12-15的宽波段JHK和窄波段H2v=1-0S(1)近红外成像观测.观测图像揭示了致密的年轻红外星团和与红外源成协的红外星云,并发现了以H2发射结表征的星团外流活动.大多数红外点源在光学波段不可见;对76颗红外点源的JHK′测光结果显示,有32颗具有红外超,其中5颗表现原恒星特征,表明分子云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很活跃.以B8光谱型作为大质量星分界,由色星等图估计出大质量星所占星团比例为-10%~26%.GGD12—15星团的K′星等分布的峰值位于15.0mag,并在13.0mag-16.0mag平坦分布;[H—K′]色分布的峰值出现在-0.7mag,在此以上更红的星团成分占70%.在GGD12-15区新发现的氢分子发射结集中在星团中心领域,其空间分布明显与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相关;有5个发射结位于分子外流的中心区域,暗示其激发可能与分子外流同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