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暴之成因,为气象学上最重要而最有兴味之问题,自极面学说出,气象学之面目顿然为之一新。惟风暴虽常於二种气团之不连续面上形成,天气之变化可以极面寒暖气流之激荡解释。然风暴发生之初期,究竟如何肇始,殊不甚明了。有时虽有极面之存在,但并无低气压发生。可知低气压之发生,亦非极面学说所可完全解释。在变性寒流之中,亦每可见低气压产生。盖寒流移南,性质渐变,每因下层之 相似文献
2.
3.
寒潮研究及四川盆地寒潮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潮是影响我国冬半年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广大气象工作者在业务预报和科研总结中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对象。过去几十年,寒潮被广泛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并统计了1951~2009年四川盆地寒潮概况,以期对寒潮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国寒潮冷高压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文中分析了影响中国的寒潮冷高压的活动情况,对冷高压活动的天气气候特征有了较明确的了解。冷高压次数有明显的年、月、季变化。冷高压主要出现在亚洲大陆中部,有两个中心:主中心在50~55° N,95~100° E,次中心在鄂木斯克南方。强高压分布与上述高压中心位置一致;弱高压在中国东部和沿海以及欧洲地区。迅速增强的高压分布与强高压相似,迅速减弱的高压位于中国中部。高压移动路径以自西向东为主,北方有4 条路径补充,寒潮爆发时向东偏南和东南方各有一条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5.
6.
利用全国840个站点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过去63 a(1960—2022年)冬半年(前一年10月—当年4月)全国性寒潮频次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统计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寒潮频次的下降趋势在2012年发生了转折,2012—2022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2012—2022年,乌拉尔山阻塞频率与全国性寒潮发生频次呈显著负相关。乌拉尔山阻高会抑制高空急流发生发展,大气经向环流减弱,北极内冷气团南下受阻,从而减少寒潮发生的频次。同时乌拉尔山阻高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地面2 m温度经向分布联系紧密,乌拉尔山阻塞的频繁发生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北极增温、中纬度地区降温的天气尺度现象。此外,北极增暖效应本身也与我国寒潮频次有显著的负相关,北极增暖会减小中高纬温度差,西风带减弱,进而减弱冷空气的输送。近11 a,乌拉尔山阻塞频率呈显著减少趋势,相应地,等熵面位涡经向梯度具有线性增加趋势,不利于阻塞高压的维持,伴随北极增暖效应也呈现出减弱态势,这样的大气环流配置有利于近年来我国寒潮频次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河池市1955-2004年间出现的寒潮个例和寒潮预警信号个例从评定标准、时空分布、天气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异同点,并找出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抚州地区1980年~1994年12月~3月出现的寒潮作样本,用日本数值预报图FXFE782和地面。高空实况作出区域寒潮预报和寒潮分片预报。在区域寒潮预报基础上,用14点地面单站要素作出分县寒潮预报。1预报思路经多年的预报实践发现,日本数值预报图FXFE782对850hPa温度场的预报效果较好。图1FXFE782图上选点图1中的C、D、B、E四点包围的区域为冷空气影响我区所必经过的区域,A点代表我区。B、C、D、E的温度越低,表明冷空气越强,它们与A点的温差越大,说明高空锋区越强。在寒潮影响我区前24-48小时,温度场的特征很明显,我们… 相似文献
9.
10.
11.
STUDY OF PHYSICAL PROCESSES AFFEC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D AIR OVER LAND AFTER OUTBREAK OF COLD WAVES IN EAST ASIA 下载免费PDF全文
Authors have studied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of cold air over land in East Asia for eight cases which occurredin different months of 1981.First,the surface eddy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and drag coefficient were estimatedaccording to the approach of similarity theory.Then,the apparent heat source,the apparent moisture sink,and solarand long-wave radiative heating(or cooling)were further calculated through the budget method and physicalparameterization algorithm.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old air immediately start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ver landonce it moves away from its region of origin.In winter,the degree of transformation of cold air mass gradually intensi-fied as it travelled southeastward;while arriving in the ocean,the cold air mass underwent the most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process.In summer,the most vigor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rmal and moisture fields was observed in NorthChina and Mongolian region,with much greater intensity than that in winter. 相似文献
12.
东亚冷空气爆发后陆地变性的物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对1981年不同月份8次东亚冷空气活动的陆地变性过程进行了分析。首先,用相似理论方法,直接计算了地面的感热和潜热的湍流交换及拖曳系数,又利用收支法和物理参数化方法计算了视热源视水汽汇的收支以及长短波辐射的加热和冷却作用。发现南下冷空气一经离开源地就开始了明显的变性过程。在冬季,变性强度随冷性气团向东南移动而逐渐增强,到达海上时变性最剧烈;在夏季,温湿变性最大区出现在我国北方,并且在陆上的变性强度比冬季要强得多。 相似文献
13.
14.
东北冷涡中尺度天气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的个例分析,统计得出东北冷涡造成中尺度天气系统和天气背景的条件,结论可供分析和预报东北冷涡中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和落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冬季风期间南海地区冷涌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个部分非线性的二维经向重力内波动力模式,通过求行波解,对冬季风期间南海冷涌的传播形式,传播特征和传播速度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大尺度经向环流及其垂直结构、热力作用、层结稳定状况和初始扰动条件对冷涌传播的作用。主要结论是:冷涌的传播表现为具有非线性效应的无频散或弱频散的重力行波,其向南传播速度远大于平流速度而接近于重力内波波速;不同流场和位温的初始扰动状况决定了冷涌将以周期重力行波或者以孤立重力 相似文献
16.
东北冷涡诱发的一次MCS结构特征数值模拟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应用MM5模式对2002年7月12日东北冷涡诱发的强风暴进行了数值模拟,较成功地模拟出了MCS强对流风暴结构。东北冷涡南部锋区斜压扰动及有利的潜在不稳定层结为MCS产生提供了环境条件。MCS在发展阶段,天气尺度抬升使不稳定能量积累,低层中尺度能量锋区及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加强使中尺度辐合加强,产生中尺度强上升气流冲破中层稳定层结,倾斜上升逐渐发展为垂直上升。MCS强风暴成熟阶段地面气压场表现为强的雷暴高压,并有弱的前导低压和尾随低压配合。对应于雷暴高压的边界层冷丘与南部的暖湿气流形成的θe不连续线加强了低层气流的辐合抬升。前导低压与800~700hPa暖心低压扰动合并在一起,是由地面辐合、上升气流抽吸、潜热增温共同形成的低压扰动,对对流系统的维持和移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东北地区冷夏、热夏长期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使用1951—1978年北半球海平面气压、500毫巴、100毫巴月平均环流资料和太乎洋海水表面温度资料,讨论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冷夏、热夏的环流和海温特征及其演变,得出了一些制作长期天气予报的着眼点和予报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东北冷涡过程的能量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一次较典型的东北冷涡过程作了能量学分析。结果表明,冷涡涡动动能的主要收入来自涡动位能的转换(Ae→Ke)。在冷涡发展期,由外边界强气流入侵所产生的动能输入也十分重要。涡动动能的支出主要是转换为纬向气流的动能,即Ke→Kz,其次是消耗项和成熟期以后的边界动能输出。冷涡过程涡动动能变化的绝对值以中、高空为大,但相对变率却远小于低空。Ae→Ke主要发生在700—300hPa中空,高空则为Ke→Ae的转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