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和郡县志·卷第三十》:"渭阳县,垂拱三年(687)析麻阳县置,在坡山西址。山甚高险,百姓食坡溪水。"治驻今凤凰县落潮井乡黄丝桥,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凤凰县大部分,属锦州。五代后废,因辖地及县治与今凤凰县密切相关,故应视为凤凰建县之始。清乾隆《凤凰厅志》:"地本唐渭阳县治,历宋、元、明或废或置,命名不一"。也持此看法。渭阳,得名当与渭溪,密切相关。渭,《说文》:"渭,水。出陇西首阳渭首亭南谷,东入河。  相似文献   

2.
有关典籍记:益阳“秦旧县,汉属长沙郡。”《汉书·地理志—F》:“长沙国。秦郡,高帝五年为国。莽日填(镇)蛮。属荆州……县十三:临湘,莽日抚睦。罗,连道,益阳,湘山在北。下隽,莽日闰隽。攸,酃,承阳,湘南……昭陵,荼陵……容陵、安成。”又云:秦“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稍复开置”,是言汉初沿袭秦制,因郡太大,故在此基础上立诸侯王国。至汉平帝元始二年,全国共设郡83,国20,谓之“百三郡国”。秦初定天下时,撤洞庭郡置长沙郡,郡辖县,益阳当属之。  相似文献   

3.
沅江地名考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析益阳县置药山县,治今沅江市三眼塘,亦为药山郡郡治。辖境相当于今年沅江市大部及益阳县北部。随开皇九年(589)废郡,合药山、重华二县为安乐县,属巴陵郡,治原药山县治,辖境与原药山县相当。随开皇十三年(593),治移今沅江市区。隋开皇十八年(593),改安乐县为沅江县,治驻原址。自此沅江称名于世。沅江县何以为名?历有二说,一说以沅水“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在鼎州设常德军,乾道元年(1165),升鼎州为常德府。《宋史·地理志》:“常德府,本鼎州,武陵郡,常德军节度……。政和七年,升为军。”自此,常德之名,始见国史、地志。  相似文献   

5.
这是目前辽阳地区最古老的地名。公元前284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燕国遣大将秦开进击东胡和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史记》谓“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设辽东郡及襄平县。襄平城为郡、县治所(今辽阳市老城区)。此为辽阳建城之始。此后虽经朝代更迭,但襄平的名称始终存而不废。直到公元404年,高句丽占据辽东,将襄平城改称为辽东城,襄平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称才结束了,但襄平一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刘英 《中国地名》2011,(7):6-11
一、源予汉代,始于元代,成名于明代 安县在西汉、东汉、三国时期,为涪县辖地。境内设县始于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侨置晋兴、益昌、西充国三县,属巴西郡。晋兴县治地今永安镇向阳村,益昌县治地今花菱镇联丰村观斗山,西充国县治地今沸水镇。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1,(4):18-21
任弼时故里——湖南湘阴 湘阴,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湘阴入岳阳县。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09,(2):34-35
蒙城县名源于东晋曾侨置蒙郡,县治所位于今蒙城县城关镇西北15千米处。梁、北魏或为侨置区划,或为军城,东魏复为蒙郡、县。唐代定名蒙城县。关于蒙城的名称由来主要有3种说法:一是商代此处属北冢,“北”与“冢”上下相合为“蒙”字。二是为纪念庄子而得名。旧《蒙城县定动说:“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宋·苏轼所撰《庄子祠记》也说:“庄子,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北宋王安石在他的《清燕堂诗》中有“清燕新豫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相似文献   

9.
辽阳得名考     
辽阳得名于唐代辽阳,古称襄平,曾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都邑,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关于今辽阳(1)的得名,一般认为是在辽代。这种说法系根据《辽史·地理志》中有“天显(辽太祖年号,太宗继位后沿用)十三年(公元938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的记载。但在笔者看来,这只能说是辽阳在历史上的正式命称,却不是辽阳得名之始。虽然唐辽东都督高藏反唐后建府易辽东郡故城为辽阳之说没有明证,但唐中宗时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及唐玄宗时契丹大贺氏联盟长吐于被封为辽阳郡王事则在《旧唐书·李多祚传》及《新唐书·契丹传》…  相似文献   

10.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2):63-65
《宋史·卷四九三》:“初,北江蛮酋最大者曰彭氏,世有溪州。州有三,曰上、中、下溪……总二十州,皆置刺史。”国史始载“下溪州”。古丈县域,战国属酉阳邑地,汉为酉阳县地,隋唐为大乡县地。五代晋天福五年(940)溪州治所从老司城迁今会溪坪,改名下溪州,又称誓下州。元为保靖州和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地,治今永顺县王林(芙蓉镇)。明置田家润长官司,治今田家洞,属永顺宣慰司。清初为永顺县地,道光二年(1822)析古丈坪厅,治今古丈坪(古阳镇),属永顺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古丈县。县治古丈坪。民国二十三年古丈坪改为古阳镇。  相似文献   

11.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3,(12):58-61
汉寿,古名索,与鲁国索氏封国有渊源关系。秦置索县,县治驻崆城。汉袭秦制。东汉阳嘉三年(134),改索县为汉寿县,以“汉祚绵长”为名。三国后,历为吴寿、龙阳、辰阳县域。后沿袭东汉旧县名,复称汉寿县。县名累改,皆有历史文化渊源。置县后县域数改,县治四迁,终治今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11,(12):14-15
“沈阳”一名源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设置的沈阳路。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水北为阳”)得名。春秋战国时期,沈阳成为燕国的属地,为肃慎氏所有。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在此屯兵戍边,设立候城,为沈阳建城之始。秦代,沈阳属辽东郡境。西汉时,沈阳为中部都尉治所,已初具县邑规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11,(12):32-33
铁岭一名源于铁岭卫。据《离句丽·辛祸传》载:“明代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大明立铁岭卫”。又据《明实录》载:“洪武二十六年四月迁卫于古银州(今铁岭市)地,仍为铁岭卫。”后来一直沿袭“铁岭”其名。  相似文献   

14.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1,(10):43-43
株洲市,湖南省辖市,简称株。地处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邻江西省,西南与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相连,北界长沙市。今株洲境域,上古属三苗辖地,春秋战国时,属黔中郡。秦和西汉属长沙郡湘南县。东汉湘江之东岸属醴陵县,湘江之西岸为湘南县。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与刘备分湘江而治。三国吴孙权在此设建宁县,取“建安宁边境”之意,故名“建宁”。  相似文献   

15.
商伟凡 《中国地名》2011,(11):26-27
矩、贵、竹(筑) 贵阳,乃至贵州,是许多人不大熟悉的地方。初学者探寻贵州方域变迁的奥秘,总要从梳理古今沿革开始,令其脉络化作“曲径通幽”的向导与锁钥。设于东晋咸和八年(333年)、延续至南朝的“晋乐县”,本为今贵阳一带设立县级行政区域的开端,遗憾的是治所不详——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只有县名、没有县治符号,以致经常被贵阳方域沿革省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近读陈平先生《平谷置县岁月考》,据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五《畿辅杂记》“平谷县:平谷在盘山西,故称盘阴,本古渔阳郡地。汉初封卢绾于此,绾亡始置县”这段话,联系《史记》和《汉书》有关记载,考证平谷建县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至今(公元2005年)已有2200年的历史。清代雍正年间刊本《平谷县志》、民国时修的《平谷县志》、今人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北京市》、《北京百科全书·平谷卷》等书也持此观点。①平谷建县历史悠久,很有纪念意义。陈平先生在文章中进一步建议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作为置县的节日。2005年的农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2011,(12):30-31
辽阳古称襄平。辽阳名称始于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载:“大梁水(太子河)西南至辽阳入辽(指辽河)曰辽阳,(小辽)水(即现在的浑河)出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会。”“水北曰阳”,汉代的辽阳(今辽中县茨榆坨公社偏堡子古城址)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曰辽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2,(4):10-10
乌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称为乌江始于元代。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洽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务”,元代发音为vu,但蒙古语没有辅音v,所以用一个读音相近的qu来代替,后来转写成“乌”,这便是乌江名称的来历。  相似文献   

19.
三、宁新中更名安阳之所在1、安阳城和宁新中今焦作市东北17公里处有一村庄,名叫安阳城。曾是安阳城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此名称的历史,至少在北魏时就有了。《魏书·地形志》载北修武县已有安阳城。《修武县志》载南阳城曰:“春秋南阳城在县北三十里,又名安阳城。”《水经注·清水》云:“修武,故宁邑,亦曰南阳矣。”这里说明“修武”、“南阳”、“宁”和“安阳”似乎是一地。又《括地志》云:“怀州获嘉即古之南阳。”清吴作信撰《汉书地理志补注》载获嘉县条云:“环宇通志:获嘉县在卫辉府西南百里。本殷之宁邑,周之修武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1,(2):21-22
李达的故乡——湖南零陵零陵,位于湖南省西南潇水湘江汇合处,雅称“潇湘”,系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故乡。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零陵迁至泉陵侯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