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文序列一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频率计算方法受到挑战。针对石羊河流域8条河流年径流量序列,在基于水文变异诊断系统进行变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条件概率分布法和混合分布法进行了变化环境下的年径流频率计算。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年径流量序列以向下跳跃变异为主,变异年份多集中在1960年附近;变异序列的两种分布均通过K-S检验,最优分布的拟合效率系数均大于0.97;对比由考虑变异的理论分布与不考虑变异的一致性P-III型分布确定的设计年径流量,当设计频率高于90%时,大靖河与西营河的设计年径流量值相差较大。因此,石羊河流域新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应适当考虑水文资料的变异特性,选择合理的频率分析方法确定设计年径流量。  相似文献   

2.
宋中海  安波 《地下水》2012,(4):106-10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出现连续5年干淀现象,为解决白洋淀干淀,通过调用上游王快、西大洋、安格庄三座水库水量,以及通过"引岳济淀"、"引黄济淀"保证了白洋淀正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本文通过对引用水源地、引水沿途损失进行分析,提出化解白洋淀水源危机措施,为调水济淀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3.
李彤  胡国华  顾庆福  周慧 《水文》2018,38(6):54-58
为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南资水流域径流量变化的相对影响程度,采用累计距平法以及滑动t检验法对资水流域近55年的降水量、径流量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别计算降水及人类活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资水上游的罗家庙站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在资水中下游,变异期Ⅰ(1987~2001年),降水对流域径流的影响量大于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在变异期Ⅱ(2002~2014年),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大幅增加并逐步成为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马颊河上游南乐站径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胜  蒋蓉 《水文》2004,24(5):37-40
实测径流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通过对1956~2000年马颊河上游南乐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流域降水资料以及通过控制断面以上流域的用水和引水资料进行还原的径流序列的分析,揭示了天然径流的变化敏感地反映了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已远远超过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通过分析2个时段降雨径流关系,揭示了近20年来与1956~1979年相比,同样降水量条件下径流量的增大,反映了产汇流条件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入淀水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春霄 《地下水》2010,32(2):110-112
白洋淀入淀水量的多少是其存亡的重要因素。从70年代起,本流域入淀水量急剧减少.白洋淀开始出现干淀现象,到80年代初出现连续干涸达5年之久,使淀区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88年重新蓄水后,加强了调水、用水的宏观调控及微观管理,才避免了再次出现连续长年干涸现象。利用双累积曲线法对1960—2008年白洋淀入淀水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入淀水量主要受人类活动和天然降水的影响,且人类天然活动的影响程度在加剧;白洋淀自身调蓄能力很差,“引黄济淀”仍是当前保证白洋淀不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沁河流域近十几年来水资源量偏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红陈红莉  何宏谋 《水文》2004,24(1):32-34,21
对沁河流域各项人类活动影响的水资源量进行了还原计算,通过采用产流关系变化趋势分析、相似典型年(段)对比分析以及典型区域对比分析,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沁河流域水资源量偏枯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实测年径流量偏枯的原因除农业灌溉、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地下水开采等影响外,主要是降水持续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要江河径流变化成因定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化环境下中国主要江河实测径流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科学理清径流变化原因是流域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中国七大江河代表性水文站1956—2018年的实测径流量资料,诊断了变化环境下水文序列的变异性特征;采用水文模拟途径,定量评估了不同驱动要素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淮河、长江和珠江实测径流量变异性特征不明显,相比而言,北方主要江河实测年径流量系列存在较为明显的突变性,但最显著的变异点发生时间存在差异,变异前后降水径流关系发生较大变化。② RCCC-WBM模型能够较好模拟中国南方湿润区和北方干旱区江河天然径流量过程,该模型可以用来还原人类活动影响期间的天然径流量。③总体来看,人类活动对中国北方江河径流量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是中国淮河及其以南江河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渭河源区近30年径流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7,(4)
利用渭河源区渭源水文站和气象站1981—2010年气温、降水、蒸发以及径流实测资料,运用坎德尔秩次相关、斯波曼秩次相关、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对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进行检验,利用双累积曲线以及累积距平曲线找出年径流量突变年份,运用定量分析法计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异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渭河源区年均降水量与年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年均气温与年蒸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渭河源区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径流量均发生显著性突变;年均降水量与年径流量相关性最高,降水量是影响渭河源区年径流量衰减主要气象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3.2%和76.8%。人类活动是渭河源区流域径流量变异的关键驱动因素,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量持续衰减。以往水资源归因分析的研究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实测径流量衰减的贡献,对天然径流量衰减的原因关注不够,不利于支撑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基于黄河二元水循环模型评价不同时期黄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并采用多因素归因分析方法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对天然河川径流量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2016年水平年情景相比于1956—1979年水平年情景,花园口断面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减少114.6亿m3,其中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和社会经济取用水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24.4%、25.0%和50.6%。从分区来看,兰州以上气候变化是主导因素,兰州以下人类活动是主导因素。为遏制天然河川径流量衰减的趋势,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深度节水、刚性控水、适度增水、强化管水和立法护水。  相似文献   

10.
张微微 《地下水》2020,(1):182-184
通过对辽河流域干流水文情势年际变化、年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表明:2000年以来辽河干流径流量大幅度缩减,且河流沿程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一致,主要是干流上游入境断面来水量急剧减少影响。总体来说,辽河干流径流量主要来源于辽宁省境内的区间产流,由于辽宁省近年来用水基本保持稳定,且区间大型水库多位于支流、调节能力有限,流域的水文情势的年际和年内变化主要受上游境外来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丁毅 《地质学报》2020,94(9):2763-2771
20世纪90年代初,加拿大地质学家Charles E Fipke先生在加拿大高寒的Lac De Gras地区发现的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把加拿大带入了寻找金刚石矿的高潮,相继在Lac De Gras地区发现金伯利岩管群和在加拿大中部的Fort à la Corne发现的金伯利岩群,使得加拿大金刚石产量位居世界第三。本文综述这两个地区金刚石矿的发现和分析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的存在的特征,指出太古宙地台环境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存在的基础,厚度大的太古宙地台底部是金刚石晶体缓慢生长的天然高温高压培育仓、沿冰碛或沿水系沉积物追踪金伯利岩指示矿物是溯源金刚石母岩的手段、认识金伯利质火山地貌形态能起到在寻找金伯利质火山位置过程中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理解金伯利质火山口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DRASTIC评价模型,不考虑地形与土壤两个因素,将人类活动(抽取地下水)与其他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对石家庄地区的地下水进行评价,由结果可以看出在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人类活动是地下水脆弱性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粘土地基中的水浮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模型试验方法,对粘土层中深基础上的地下水浮力的力学效应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不同水位下地下水浮力的变化规律和地下水浮力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实测的地下水浮力始终比按阿基米德定律计算的理论水浮力要小,具体的变化规律可用折减系数来表示,不同水位下地下水浮力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在水位刚达到时的折减系数达到0.3~0.4。随着时间的增长,折减系数逐步增大,最终达到0.65~0.7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六十多年的积累,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中国陆域的航磁覆盖,为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地球物理资料。航磁异常主要反映了岩石圈中磁性物质的分布情况,尤其是构造 岩浆活动能够产生明显的磁异常,为隐伏岩浆岩的预测研究奠定了基础。镁铁—超镁铁质岩通常具有较强的磁性,可以通过航磁异常进行识别。本文基于全国1100万航磁数据及其岩性 构造解释结果,阐述了通过航磁异常识别镁铁—超镁铁质岩的标志和圈定方法,分析了推断镁铁—超镁铁质岩与蛇绿岩带的关系。研究表明,蛇绿岩带通常都具有形态规则、宽度窄、异常幅值大的线性或串珠状磁异常特征,主要与蛇绿岩的保存情况密切相关。蛇绿岩带通常是不同板块的拼接带,呈现出区域磁异常边界的特征,代表不同陆块的基底性质的差异。但是,部分蛇绿岩带,如弧后盆地拉张等形成的蛇绿岩,因两侧地块基底性质相似,通常不具有分割区域磁场的特点。基于航磁推断镁铁—超镁铁质岩分布,在全国划分了22个蛇绿岩型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并对岩带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例如,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呈现出双磁异常带的特征,北带磁异常的规模较大、延伸长,推断深部存在镁铁—超镁铁质岩。南带磁异常规模较小,仅在日喀则地区连续分布,其余为串珠状磁异常,且不具有分割区域磁场的特点。通过磁异常三维反演,构建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深部结构模型。本文旨在通过磁异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蛇绿岩带(缝合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隐伏蛇绿岩,以指导铬铁矿找矿。目前航磁测量以中小比例尺为主,对于蛇绿岩带研究及铬铁矿找矿勘查是不足的,精细的分析和深部结构建模需要15万或更大比例尺航磁数据。  相似文献   

16.
17.
水文地质井水位潮汐效应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横县02号井水位和气压近9个月的观测数据采用小波变换进行长趋势变化和短周期变化的分离,然后利用Clark气压估计方法和固体潮估计方法,对其气压效应和固体潮效应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该井水位微动态信息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井孔具有较高灵敏度,能够观测到井水位的微动态变化。(2)该井气压效率为14.898mm/hPa、固体潮影响系数为-0.1511mm/μGal。本研究计算处理方法对井水位、气压观测数据的长趋势变化和短周期变化的分离效果明显,而且与单纯采用Clark方法相比,可以将气压和固体潮影响系数计算精度提高10%左右,在实际操作性上优于传统回归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成矿预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芳  邢怀学 《江苏地质》2009,33(1):48-50
在前人研究结果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成矿预测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矿产地质数据处理、专家的知识经验、成矿预测数学方法的选取、数字化的成矿预测数据在不同GIS软件间的转换等,对其中一些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思路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采煤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焦作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磊  陈立  江胜国  贾超 《地下水》2014,(1):45-47
大规模煤炭开采导致了地下水环境演化轨迹严重偏离天然状态的演化方向,引发了诸如地下水位下降、降落漏斗形成和扩展、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并反作用于矿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使矿区陷于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迟缓的境地。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规模煤炭开采造成了矿区含水层结构变异,进而导致了区域含水介质发生非均质性变化,最终影响了地下水循环演化态势。因此,开展含水层变异研究,揭示采煤对区域地下水环境演化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以焦作矿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等工作,研究了采煤前后含水层环境的变化,阐明了采煤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铀源条件、构造条件、含矿主岩、围岩蚀变等热液型铀矿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研究内容,较详细地总结和分析了大桥坞矿床(671)、白虎岩矿床(670)和杨梅湾矿床(621)及部分铀矿化点的成矿特征和控矿规律。发现各矿床(点)的含矿围岩虽然不尽相同,但围岩蚀变类型相近且构造控矿特征尤为显著,以此为依据构建了研究区典型铀矿床成矿模式(热液型),为后期借助模式找矿、预测评价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