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作者对新疆伊宁地区早二叠世地层的古地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早二叠世时,伊犁地块已增生到欧亚大陆之上并同塔里木地块连在一起;2)早二叠世后伊犁地块相对欧亚大陆北部稳定区发生过大规模顺时针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2.
新疆西天山达鲁巴依蛇绿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杨海波  高鹏  李兵  张勤军 《新疆地质》2005,23(2):123-126
新疆西天山达鲁巴依达坂一带发现的震旦系蛇绿岩,位于塔里木板块北部大陆边缘与伊犁地块的缝合线上,被命名为达鲁巴依蛇绿岩,呈残块状分布于那拉提南缘断裂南侧的构造混杂带中,剖面出露较好,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大洋岛屿环境,是震旦纪晚期伊犁地块从塔里木板块裂解时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塔里木地块及其以南的昆仑、羌塘和拉萨地块晚中生代特别是晚白垩世古地磁数据,提出青藏高原自晚白垩世后北向移动两千余公里,主要并不是通过它本身的大规模地壳缩短来完成,而是与塔里木地块一起作大规模整体北移的结果。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欧亚大陆北部稳定区和塔里木地块之间广大的中亚构造带,自晚白垩世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缩短。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准噶尔地块的岩脉采样的古地磁研究以及大量地质资料,确认了准噶尔地块在早二叠世位于北纬35°,与塔里木地块、哈萨克斯坦地块及西伯利亚基本上在同一纬度带中,作为劳亚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并对该区自早二叠世以来的构造变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由稳定地块和造山带2类大地构造单元构成。前者主要包括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以及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块,东北地区的佳木斯地块、额尔古纳地块、松嫩地块,中部地区的松潘-甘孜地块、西南地区的西藏和羌塘地块等小型的地块。稳定地块之间是褶皱造山带,涵盖了3个全球性的造山带,即中亚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泥盆系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自芳 《沉积学报》1993,11(3):88-92
塔里木古地磁资料表明泥盆纪期间西南缘的古纬度低于西北缘(约12°),前者是在泥盆纪~石炭纪期间塔里木地块快速北移的过程中才在石炭纪与后者拼接在一起的。次级构造单元之间的这种差异运动对塔里木西部的构造演化与油气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古地磁研究看中国大陆形成与演化过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古地磁学是进行大陆板块或微板块(地块)运动演化过程和古地理重建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中外学者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中国大陆上积累了大量的古地磁数据,为中国大陆各主要块体的起源、构造演化和碰撞拼合过程等提供了定量约束。文中根据现代古地磁数据可靠性判别标准,对扬子、华北及塔里木地块显生宙古地磁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和筛选,结合拉萨和喜马拉雅地块的古地磁数据,对中国大陆的形成和演化提出了几点认识:(1)古生代中国大陆各主要块体基本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早古生代扬子、华北及塔里木地块与东冈瓦纳大陆关系密切;(2)中生代是中国大陆各主要块体发生碰撞和拼合的主要时期;(3)中国大陆主要块体间的碰撞和拼合具有局部首先碰撞、相互旋转、完全拼合、陆内挤压造山和伸展反弹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西天山伊犁地块记录着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方面的关键信息,前人多认为伊犁地块是一个单独块体,但其西延境外部分对应着多个块体.这些块体在奥陶纪末期完成拼贴,它们之间的缝合带在西天山的延伸部分被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层覆盖,但通过境内外地质对比,认为其很可能沿着伊犁地块中部向东延伸,并将伊犁地块划分为南、北伊犁两个块体.目前,对于南、北伊犁地块的拼贴时限缺少精确限定,其是否类似于境外部分于奥陶纪末期完成拼贴仍不清楚.为此,本项研究选取北伊犁地块志留系库茹尔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约束南、北伊犁两个块体的拼贴时限.结果显示,库茹尔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早古生代(422~519 Ma),其最年轻峰值432 Ma约束了库茹尔组的最大沉积时代.在对比南北伊犁地块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发现库茹尔组沉积地层同时接收到了南北伊犁地块的物源供给,表明南北伊犁地块已在库茹尔组沉积前完成拼贴.通过综合解析碎屑锆石及区域岩浆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发现其在奥陶纪末期同时向富集和亏损的方向演化,与显生宙以来东亚多块体拼贴过程中的Hf同位素演化趋势相似,因而我们将这种εHf(t)值扇形演化样式归因于南北伊犁地块的碰撞拼贴,进而约束伊犁地块的拼贴时限在奥陶纪末期.  相似文献   

9.
对华南地块、塔里木地块和基墨里大陆(包括保山、缅泰和羌塘地块)进行了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的对比分析,以确定古特提斯洋盆的闭合时代。结果表明:①保山与华南地块于晚二叠世碰撞,然后继续和华南地块、缅泰地块一起向北漂移,直到晚三叠世,并导致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形成;②羌塘地块与塔里木地块碰撞发生在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沿着保山地块东缘和羌塘地块北缘的闭合是不同时的,东早西晚;③华南地块向北漂移,可能引起了华南地块西部和东昆仑—柴达木地块南部的古特提斯洋北岸的凹入,这为松潘—甘孜海底扇的发育提供了空间;古特提斯洋闭合引起的俯冲造成了华南地块西部大陆边缘的裂离,也共同为海底扇的发育提供了空间。包括塔里木地块、华南地块、东昆仑—柴达木地块和羌塘地块在内的几个地块的合围,导致了松潘—甘孜地块三角形的构造形状。支持以前的假设:松潘—甘孜三叠纪复理石杂岩的物源来自华北地块南缘或秦岭—大别造山带。  相似文献   

10.
中亚造山带内分布有众多的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其构造起源一直是中亚造山带地质演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天山造山带呈东西向展布于中亚造山带的南部,发育伊犁和中天山两个古老微陆块。已有成果认为,伊犁地块和中天山地块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其古老陆核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ca.1.4~1.3Ga),并在新元古代早期(0.97~0.85Ga)发生强烈的地壳改造作用而固结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底。笔者最新的碎屑锆石研究表明,伊犁地块在1.8~1.7Ga和1.6~1.3Ga期间发生同时期的地壳生长和改造作用,此后主要以地壳改造为主(1.0~0.78Ga)。基于最近的岩浆研究认为中天山地块在中元古代(1.6~1.3Ga)经历了一期地壳生长事件,随后在新元古代早期开始以地壳的改造作用为主。在中-新元古代时期,伊犁和中天山地块可能都处于大陆地壳伸展环境(0.76~0.71Ga)。与塔里木克拉通及周缘其他主要古老块体的综合对比研究揭示,伊犁地块和中天山地块在前寒武纪时期具有相似的地壳演化过程,但不同于塔里木克拉通及其他古老块体。由此认为,伊犁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与塔里木克拉通不具有亲缘性,其构造起源于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地块。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地块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体系的对接   总被引:32,自引:15,他引:17  
塔里木盆地为环形山链所环绕,北缘为古亚洲体系的天山弧形山链,南缘为特提斯体系的西昆仑-阿尔金弧形山链。自新元古代晚期以来,塔里木地块及周缘地区经历了古亚洲洋盆和特提斯洋盆的开启、俯冲、闭合以及微陆块多次碰撞造山,发生多期的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特别是受印度/亚洲碰撞(60~50Ma)以来的近程效应和远程效应影响,使塔里木盆地周缘发生强烈的隆升、缩短及走滑变形,形成了现今复杂的环型造山系,完成了古亚洲体系和特提斯体系与塔里木地块的最终对接。塔里木地块与周缘两大构造体系的焊接是从早古生代开始的。研究表明,早古生代末期塔里木已与西昆仑-阿尔金始特提斯造山系链接一起。此时,塔里木地块东段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而西段在晚古生代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塔里木盆地周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存在早古生代中期和早古生代晚期的两次造山事件,致使塔里木盆地内映现两个早古生代构造不整合面:晚奥陶世-志留纪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和中晚泥盆世与早古生代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的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构造研究表明,塔里木早古生代台地位于盆地的中西部,盆地东部为陆缘斜坡和深海/半深海沉积盆地,与南天山早古生代被动陆缘链接。印度/亚洲碰撞导致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与不断推进,使特提斯构造体系与古亚洲构造体系在西构造结处靠拢及对接,终使塔里木盆地最后定型。  相似文献   

12.
初论环准噶尔斑岩铜矿带的地质构造背景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34,自引:17,他引:17  
准噶尔地区构造-岩浆-成矿带具环准噶尔地块分布的特征,这一格局是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结果。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在北侧古亚洲洋与南侧南天山洋的俯冲下不断侧向增生,并形成与岩浆作用伴生的火山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带、斑岩铜钼金矿带与浅成低温金矿带。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碰撞发生了强烈挤压-剪切变形,并导致准噶尔地块发生逆时针旋转,从而造成构造-岩浆-成矿带发生位移、呈环状分布于准噶尔地块周边。环准噶尔斑岩铜矿形成于俯冲成因的大陆岛弧、大洋岛弧与弧后盆地及后碰撞阶段板内4种构造背景,晚古生代是成矿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3.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阿尔金-昆仑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夹杂有一些前寒武纪大陆块体,这些地块的组成、性质和演化既蕴含有超大陆聚散的重要信息,也对原特提斯体系的洋陆格局、造山类型和造山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综合近年来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的研究进展,结合我们所获得的新的研究资料,梳理了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变质基底的岩石组成、构造热事件及年代格架,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普遍遭受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的改造并发生再活化。它们或者作为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的活动大陆边缘,被洋壳俯冲有关的弧岩浆和变质作用改造,以早古生代大陆弧的形式存在;或者被早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的陆内变形、增厚地壳及相关的区域变质作用、深熔作用和碰撞型花岗岩所改造。(2)在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中,仅仅欧龙布鲁克地块保存有早前寒武纪的变质基底,具有克拉通性质。中元古代以前,欧龙布鲁克地块的变质基底与华北克拉通(特别是阿拉善地块)和塔里木克拉通具有相似的岩石组成和年代格架;而晚中元古代到新元古代,所有的前寒武纪微陆块与华南陆块和塔里木陆块的亲缘性更强。(3)青藏高原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的大部分前寒武纪微陆块可能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时已从冈瓦纳大陆北部分离,而柴达木地块记录了泛非期造山作用的构造热事件,可能在泛非造山期(530Ma)以后才从冈瓦纳大陆分开;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并不存在统一的原特提斯洋,原特提斯洋的打开是穿时的。  相似文献   

14.
甘肃北山地区基本构造格局和成矿系列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北山地区并不存在具分割洋-陆板块构造意义的缝合带或蛇绿岩带,主体由东天山和塔里木两大古陆系统构成。两大古陆系统的碰撞拼合带或界线大体位于方山口—黑山—碱泉子一线,以北归属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归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按其内的地层时代、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地壳结构等特征,可将东天山古陆系统从北往南划分为北山岛弧带、北山(白山)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裂陷(谷)带和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3个Ⅱ级结构单元,空间上三者构成一个从岛弧—弧后盆地—前陆基底带的洋-陆过渡性的地壳结构。南侧的塔里木古陆系统则经历了初始陆核向成熟陆壳发展演化的地史过程,按不同地段的地壳结构和构造作用特征将其划分为(从北往南)塔里木古陆陆缘早古生代裂陷带、红柳园-大奇山-天仓古生代多旋回裂谷带和塔里木前陆基底带3个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成矿响应特征综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5.
甘肃北山地区并不存在具分割洋-陆板块构造意义的缝合带或蛇绿岩带,主体由东天山和塔里木两大古陆系统构成。两大古陆系统的碰撞拼合带或界线大体位于方山口—黑山—碱泉子一线,以北归属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归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按其内的地层时代、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地壳结构等特征,可将东天山古陆系统从北往南划分为北山岛弧带、北山(白山)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裂陷(谷)带和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3个Ⅱ级结构单元,空间上三者构成一个从岛弧—弧后盆地—前陆基底带的洋-陆过渡性的地壳结构。南侧的塔里木古陆系统则经历了初始陆核向成熟陆壳发展演化的地史过程,按不同地段的地壳结构和构造作用特征将其划分为(从北往南)塔里木古陆陆缘早古生代裂陷带、红柳园-大奇山-天仓古生代多旋回裂谷带和塔里木前陆基底带3个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成矿响应特征综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6.
阿尔金断裂两侧地质体能否对比,是中国西部地质领域里的重大科学问题,长期存在争议。以沉积建造和地质构造为基础,结合古生物和古地磁资料,对比分析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两侧地质特点,认为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两侧的岩相古地理及其他地质特征都具有很大差别:1)早寒武世塔里木陆块主要是伸展环境,缺少火山活动,祁连地区主要是收缩环境,发育火山活动;中寒武世塔里木北缘深水盆地里普遍出现含磷钒铀沉积,祁连地区主要形成火山岩及蛇绿岩;寒武纪中晚期柴达木北缘出现红色泥岩建造,而塔里木无论是盆地区还是盆地边缘,均缺少这套沉积;奥陶纪,祁连地区继承寒武纪构造特点,塔里木则转化为收缩环境;志留纪,塔里木南北两侧形成弧后扩张盆地,祁连地区俯冲作用基本消失,南祁连形成弧后海相前陆盆地。2)寒武纪至奥陶纪塔里木、柴达木、祁连地区生物分别具有亚—奥生物区、华北生物区和华北与华南型混生特点;中晚志留世塔里木和祁连地区分别为温带和亚热带—温带生物特点。3)寒武纪塔里木、柴达木—中祁连及阿拉善等陆块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奥陶纪塔里木明显南移,阿拉善、柴达木徘徊在赤道附近;志留纪到泥盆纪,塔里木北移大于33°,柴达木与阿拉善分别北移约5°和10°;各陆块有明显不同的运动轨迹。4)寒武纪阿尔金地块漂浮于阿尔金洋中,寒武纪晚期开始阿尔金洋向两侧陆块俯冲后消亡。因此,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两侧具有完全不同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应当使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资源勘查。  相似文献   

17.
再论塔里木板块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长期以来,对塔里木板块属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还是一个独立的板块?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塔里木板前寒武纪基底的性质,古生代沉积建造序列,生物古地理区系的面貌和古地磁资料认为:(1)塔里木是属于前寒武纪陆壳基底的独立板块,与周边板块之间的存在不同规模的洋盆;(2)早古生代时,塔里木位于南半球,更接近于扬子板块,而远离华北板块(3)在古生代一中生代时,塔里木板块与周边坡板块先后碰撞,直到三叠纪末,塔里  相似文献   

18.
西昆仑造山带复式增生楔的构造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西昆仑古生代主剪切带和早中生代增生楔杂岩剖面中的组成与构造等特征,西昆仑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两次向南的增生造山作用及其增生楔的组成与构造演化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增生楔杂岩在大陆造山带及其对大陆侧向增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阿尔金山各边界断裂的归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研究阿尔金山南缘断裂、西北缘断裂、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断裂的构造属性, 对重新认识中国大陆西部构造格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卫星遥感图像宏观解译和野外调查基础上, 充分参考了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 分析了阿尔金山各边界断裂特征, 结果表明南缘断裂形成于元古宙, 早古生代中晚期是一条具有右行走滑性质的巨型陆内转换断层, 中新生代分段差异复活; 西北缘断裂系形成较晚, 中新生代以来发生强烈的左行走滑, 应属于亚洲共轭滑移系的组成部分; 红柳沟-拉配泉断裂属于塔里木地块中央构造带系统, 是一条蛇绿构造混杂带, 早古生代属于陆缘或陆间裂谷.它们三者分属于不同的断裂系统, 具有不同的形成演化史, 其活动形式和构造意义各有不同, 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20.
新疆及周边古地磁研究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新疆古地磁研究始于1979年,20年来通过对塔里木、准噶尔、昆仑山等地区的古地磁研究,获得了古生代—新生代塔里木板块、准噶尔板块和青藏板块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资料。震旦纪以前塔里木板块尚未形成,晚震旦世在赤道附近各地块才联合成塔里木板块的主体部分。后经历了两次快速北移,一次快速南移。准噶尔板块早古生代为一个独立的微板块,在晚古生代与哈萨克斯坦板块联合成一体,组成了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塔里木板块震旦纪时还属冈瓦纳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古生代逐渐脱离了冈瓦纳大陆,快速向北漂移,晚古生代早期与准噶尔板块首次在东部碰撞,成为劳亚大陆南缘的一个增生体。将介于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古陆体,称之谓华夏古陆群。晚古生代末—中生代早期,华夏古陆群先后增生到劳亚大陆南缘;早古生代早期古特提斯洋尚未形成,诸地块处于冈瓦纳大陆范围内,位于南半球的赤道附近。在中-晚志留世,这些地(板)块才快速向北漂移,由于洋扩张,形成了古特提斯洋,构成了三大陆块群夹两个大洋的古地理格局;二叠纪是特提斯构造演化关键时期,晚侏罗-早白垩世昆仑地块与柴达木地块和塔里木地块发生碰撞,联合成一体。早侏罗世早期柴达木地块等与塔里木地块发生碰撞联合,造成了古特提斯洋消亡。早侏罗世中期,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