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大型、超大型矿床和多金属矿集区的形成,均是由于地球内部在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所致,浅部矿产资源是深部空间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和多金属矿集区在其向上运移、伸展与聚集的结果,,要解决深部成矿机制问题必须有效地使用物探方法,吉林省勘查地球物理研究院在吉林省某铜镍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利用DHTEM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钻探验证结果与物探推断一致,异常见矿厚度150 m。  相似文献   

2.
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形成的深部物质组成和壳幔结构一直是地学研究中被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胶东地区发育很多(燕山期)的大型超大型的金矿,是我国著名的金矿集区。本文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揭示区域火成岩、致矿火成岩组合及其特征,探讨金矿发育时的深部物质组成和壳幔结构。区域上成矿前的侵入岩组合为含少量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TT)的花岗闪长岩+花岗岩(G1G2)组合;区域上发育的青山群为含有高镁安山岩(HMA)和镁安山岩(MA)的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以及粗安岩玄粗岩粗面岩组合;矿集区的致矿火成岩组合为含有高Mg闪长岩类(HMgδ)+Mg闪长岩类(Mgδ)的宽谱系岩墙群(WSDS),岩性从基性到酸性均有。上述火成岩组合,以及TTG1、HMA与MA系列火山岩、HMgδ和Mgδ的存在,指示弧火成岩的组合,其各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亦具有弧的特征,因此,上述火成岩及金矿形成于洋俯冲环境,具有俯冲带的壳幔结构和物质组成。各种不同的火成岩指示其可能分别来源于俯冲带不同部位的局部熔融,指示洋壳、上覆地幔楔以及上覆陆壳具有异常热的壳幔结构,即热的洋壳、热的上覆地幔(软流圈)、热的陆壳。致矿火成岩事件、成矿事件均在大规模的壳源(或壳幔)侵入岩浆活动之后。  相似文献   

3.
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骑田岭花岗岩体位于湖南省南部 ,在其东北部接触带有骑田岭大型夕卡岩型锡矿 ,南部接触带有新探明的芙蓉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本文采用ICP_AES和ICP_MS分析了骑田岭花岗岩全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其主量元素特征表明 ,骑田岭花岗岩具有富硅富碱富铝、贫镁铁的特点 ,经历了较大程度的结晶分异。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轻稀土元素富集 ,重稀土元素亏损。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特别是富集Rb、Th ,推测源岩可能来源于陆壳物质。与相邻的千里山花岗岩比较 ,虽然没有显著的四分组效应 ,但它们的地球化学性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另对岩体的成因、形成时代和成矿作用进行了讨论 ,认为骑田岭花岗岩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是侏罗纪岩石圈在伸展环境下引起地幔物质上涌使地壳物质发生重熔 ,同时在热液作用参与下金属元素重新富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及其成矿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 ,提出了全新的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概念。从大喜马拉雅构造域及其成矿效应出发 ,通过构造域对矿集区的控制作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深部过程与成矿效应的分析 ,从而较全面地评价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资源潜力和需要进一步工作的重要成矿带或矿集区。通过分析认为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内强烈的壳幔物质交换 ,下地壳翻天覆地的物质和流体交换 ,导致了在同一构造地质单元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超大型矿床的存在。并对多个重要矿床类型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观点 ,如西藏甲马铜钼银铅锌金多金属矿床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 ,云南羊拉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也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矿床等。在喜马拉雅构造域内形成的燕山晚期或喜马拉雅期矿床大多和大陆地壳深部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所形成的矿床矿物组合及成矿元素组合复杂 ,特别是矿石中钴、银元素含量较高 ,许多矿床中银、钴已经作为主要成矿元素。最后明确提出了青藏高原主体及东缘重要矿集区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5.
麻栗坝矿化区位于云南腾冲梁河-古永锡、铜多金属矿集区北部。矿化区中北部出露与闪长玢岩紧密共生的铜多金属矿化及绿泥石化,北部发育与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紧密共生的黄铁夕卡岩蚀变。为了分析矿化区内两类矿化蚀变及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本文分析了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主量元素组成、闪长玢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矿物组成、两矿化蚀变区域次生晕元素组合差异及工程验证其所揭示矿体成矿元素组合。闪长玢岩脉具角闪石-磁铁矿组合,显示氧化岩浆特征;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具高硅(72.93%~76.09%)、富碱(Na2O+K2O7.11%~9.52%,K2O/Na2O1)及过铝质(ANK1.24~1.45)特征;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副矿物含钛铁矿及其锆石Ce4+/Ce3+比值低(5.78~192,平均77),显示还原岩浆特征。中北部铜多金属矿化区次生晕显示Cu、Pb、Zn综合异常,而北部黄铁夕卡岩蚀变区显示Sn、Zn、Ag综合异常。次生晕异常区工程验证发现铜多金属矿化区深部发育与闪长玢岩脉密切共生的铜铅锌矿体,黄铁夕卡岩化深部发育锡锌铅矿体。上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麻栗坝矿化区内既发生了与氧化岩浆岩热液有关的铜多金属成矿,也发生了与还原岩浆热液有关的锡多金属成矿。梁河-古永矿集区既发育锡多金属矿床,也发育铜多金属矿床,可能与矿集区内经历氧化和还原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北祁连山中段超镁铁岩带金矿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建国 《西北地质》1992,13(3):24-31
北祁连早古生代蛇绿岩是我国规模较大的蛇绿岩带之一,超镁铁岩体极为发育。在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相继发现含金超镁铁岩体20余处,矿点两处。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超镁铁蚀变岩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毒砂、黄铁矿、黝铜矿等。根据砂金、岩金分布特征及矿物组合,超镁铁岩中金元素丰度、载金矿物硫同位素特征、石英气液包裹体测温及成分测定结果,以及区域成矿条件等特征分析,提出金矿物质主要来自超镁铁岩,金矿成因属中温变质热液型。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马关县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锡锌资源基地之一,夕卡岩化是矿床中最主要近矿围岩蚀变,近年的地质勘探与找矿过程中,发现了前人所忽视的符山石,该类夕卡岩矿物主要分布于无水夕卡岩与含水夕卡岩过渡部位,属于含水夕卡岩阶段的产物,并与Zn-Cu矿化关系密切,可以作为相关矿化找矿标志。本文通过LA-ICP-MS对该类矿物进行了原位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符山石中富集Zn、Sn、W和Bi等成矿元素,这些成矿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置换了符山石的晶格中的Mg2+和Fe2+,暗示在湿夕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中已经大量富集了这类成矿元素,有利于后期相关矿化的形成。此外,该类矿物稀土配分模式为中等向右倾斜曲线,Y/Ho比值在22.3~34.4之间,与矿区深部燕山期隐伏花岗岩较为相似,表明其形成与该岩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西坡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的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兴安岭西坡及邻区是一个有多种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密集区。研究表明燕山中晚期强烈的富碱质火山岩浆作用是这一地区众多金属矿床集中出现的根本原因和物质基础,它也反映了深部壳馒作用过程中物质分异、聚集和演化的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峨眉大火成岩省内带的攀西地区发现了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等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钒钛磁铁矿矿集区。与世界其他类似的钒钛磁铁矿矿床不同,攀西地区的这些矿床都呈层状赋存在大型层状镁铁-超镁铁岩体的下部和中部岩相带,而不是上部岩相带。最近十多年的系统研究表明,这些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有:①幔源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发生硅酸盐矿物的分离结晶形成了富钛铁岩浆;②富钛铁岩浆进入浅部含矿岩体后,钛铁氧化物成为近液相线矿物,较早结晶并经过流动分选,使得钛铁氧化物在下部和中部岩相带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10.
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属地球科学复杂性理论和成矿系统理论的前沿研究。本文在总结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和应用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的构造岩相学研究内容和方法。在研究内容上从物质域-时间域-空间域,厘定构造岩相学格架、基本填图单位和独立填图单元,对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物质-时间-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圈定。在研究层次上,遵循大地构造岩相学与成矿带构造、区域构造岩相学与矿集区构造、矿田构造岩相学与矿田构造、矿床构造岩相学与矿床构造、矿体构造岩相学与矿体构造等五个研究尺度,对岩浆侵入构造系统与成矿系统进行研究,探索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与金属超常富集规律。研究方法包括三维构造岩相学综合填图技术系列、构造岩相学专题研究方法和深部隐伏构造岩相学填图专题方法。以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智利月亮山IOCG矿集区和海南丰收钨铯多金属矿床为例,论述了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和新技术方法、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和找矿预测应用效果。在研究智利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和侵入岩的构造岩相学特征基础上,认为白垩纪富磷灰石铁质超基性岩-铁质安山岩-铁质粗安岩等岩石组合,为IOCG成矿系统根部相和寻找IOCG矿集区的勘查标志。在月亮山IOCG矿床深部,新圈定了深部隐蔽岩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认为电气石岩浆热液角砾岩筒为岩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中心相,赤铁矿电气石化蚀变岩属岩浆叠加热液蚀变中心相,为IOCG成矿系统的热液叠加成矿中心相标志。将云南东川和邻区新太古界-元古宙火山喷发-岩浆侵入事件序列划分为7个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旋回,建立了三大类元古宙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和构造岩相学分带样式,包括中元古代因民期-落雪期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系统、格林威尔期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和晋宁期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等。通过大比例尺地面和矿山井巷工程的系列构造岩相学填图,揭示了东川铁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内成矿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东川铁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内成矿模型为"9层立交地铁式",探索了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为东川铁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深部(5000 m以浅)构造岩相学填图和找矿预测、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熊耳山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金银铅锌钼多金属矿产地,现已查明各类矿床(点)121个。通过研究发现,该区多金属矿产的形成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现有矿床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深部都有隐伏岩体赋存。通过对熊耳山地区重磁场特征的分析,建立了熊耳山地区隐伏岩体侵入模型。熊耳山西段主要是寨凹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10 km2,分3个阶梯深度:0~0.8 km、0.8~2 km、2~4 km;熊耳山中段铁炉坪-花山隐伏岩体位于寨凹隐伏岩体和花山岩体之间,赋存面积约184 km2,深度3~5 km;熊耳山东段旧县-花山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38 km2,北部深度0~1.5km,向南逐步加深至1.5~3 km。根据区域矿产分布分带特征,结合隐伏岩体侵入模型,预测了深部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在熊耳山西段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钼钨铜矿和大型金矿的潜力;中段隐伏岩体深度较大,以寻找中低温矿产为主;东段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深部仍有寻找斑岩型钼金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南泥湖钼多金属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已探明超大型钼(钨)矿床3处,大型钼(钨)矿床3处,中、大型铅锌银(金)矿床10余处。矿田具有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现有矿产勘查深度主要是500 m以浅范围,深部(500~2000 m)找矿工作基本为空白,需要使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成矿规律,预测新的矿产资源。文章通过研究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从南至北分为3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00 m,分布面积约125 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1.5 km,分布面积约158 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1.5~3 km,分布面积约233 km~2。(2)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根据成矿空间位置的不同从地表向下分为4个空间成矿区)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和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标志)。(3)指出隐伏岩体顶上带及其上方的岩钟、岩脉、岩枝和小斑岩体等是成矿有利部位。(4)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寻找钼钨铅锌银金矿产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研究成果对在该区和类似矿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移动平均法对五台—恒山地区7幅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进行重新处理,并结合本区1∶20万重力数据和1∶5万航磁数据,发现所获得的综合异常与燕山期岩体相关矿床具有很好的吻合性。研究选取Au、Ag、Cu、Pb、Zn等综合异常以及高磁、低重异常作为预测准则,在本区共预测出13处与岩体成矿作用有关的多金属矿远景区。已有资料显示,本区共存在9条NW向断裂构造带,岩体侵位受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交叉部位控制,已知出露岩体与本次预测的11处远景区绝大部分分布在断裂构造带上,构成多条构造岩浆岩带,多金属矿床与燕山期岩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北部是河北省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富集区.区内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和控矿因素相似,矿化形成均与燕山期酸性小岩体侵入变质结晶基底有关.区域多金属矿床化探异常具可对比性.化探异常图显示区内多金属矿床与化探异常在地表总体呈现无偏性空间分布特征,化探数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元素相关性在水系沉积物中未发生改变.据此可将原生晕中依据不同元素组合识别矿体剥蚀程度的思路运用于1:20万化探数据,以此识别区域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本文以张家口研究程度较高的蔡家营多金属矿床为例,选用可有效识别矿体剥蚀程度的(Bi+V+Ba)/(B+Sb+U)、(U/Th)元素比值,将区域化探数据用于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多金属矿床均出露于剥蚀强度较高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累加NAP值方法显示兰闫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最高,蔡家营、青羊沟矿床剥蚀程度明显降低.区内多金属矿床多分布于岩石风化程度较高的变质结晶基底出露区域及其周边.火山岩盖层下伏变质岩中多金属矿床多呈隐伏-半隐伏状态分布,应是区内下步多金属矿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Geochemistry of Subvolcanic-Type Copper-Silver Deposits in Easter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etallogenesis of subvolcanic deposits is controlled by subvolcanic activities. The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intermediate-acid rocks, and the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ar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acid rocks. The abundance of Cu i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intermediate-acid rocks and subvolcanic rocks, whereas the abundances of Pb, An and Ag are high in acid rocks, indicating rich ore-forming elements in original magmas. The study of REEs shows that the magmatic type related to copper deposits is the syntectic type, and that related to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s mainly the re-melting type. The deposits were formed under medium-low temperatures and low salinity. The metallogenic times were the late stage of the early Yanshanian or the late Yanshanian, dating 78-147 Ma.  相似文献   

16.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田深部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国勇 《地质与勘探》2015,51(5):859-869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田发育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断层,分别平行于区域性安顺-贵阳、纳雍-息烽及水城-紫云深大断裂,控制了寒武纪-泥盆纪时期的沉积相和石炭纪前的地层剥蚀程度,以及沉积盆地中成矿流体活动。矿田中的那雍枝矿床的矿体产状、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具有海底喷流沉积矿床成因。矿田深部地球物理场显示,矿田及附近存在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深大断裂,在几组断裂交汇处及附近的深部存在岩浆岩体及大型岩基,具备深部流体上升的条件。推测那润断层北盘那雍枝矿床深部灯影组内,F9、F10与F1断层相交,灯影组和清虚洞组层位及对应的物化探异常变异区的深部应存在大型层状铅锌矿体,具有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黎心远  曲晓明  马旭东  陈伟  孙渺 《地质学报》2020,94(4):1264-1281
雄梅地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申扎县,区内分布有舍索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雄梅斑岩型铜钼矿,以及桑日、苦嘎矽卡岩铜矿点,相应地发育多套含铜岩浆岩。本文通过系统的锆石U- Pb年龄、全岩Pb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厘定了这些含铜岩浆岩的时代和成因类型。初步查明它们先后形成于约110Ma(舍索,雄梅,苦嘎)和80Ma(桑日)两个岩浆活动阶段。雄梅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及源区具有明显的后碰撞阶段特征,其中雄梅矿区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具高铝、钙碱性特征,为由泥砂质沉积岩生成的S型花岗岩。舍索、桑日、苦嘎矿区的含矿岩体均为I型,显示原岩为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这些含矿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出俯冲沉积物组分对岩浆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早白垩世时期,俯冲板片断离,大量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参与岩浆活动,促使上地壳组分熔融,携带大量成矿元素形成含矿岩浆岩,在近地表形成雄梅、舍索及桑日矿床;晚白垩世时期,加厚的岩石圈在重力作用下拆沉,减薄的岩石圈在上涌地幔的底侵作用下发生熔融,形成桑日矿床。  相似文献   

18.
作为目前我国规模第一的冈底斯巨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东段斑岩铜多金属找矿已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发现了驱龙、甲玛等一系列大-超大型矿床。而西段由于复杂的构造背景、不便的交通条件、极低的地质研究和矿产工作程度,相对于东段具有不同的地壳结构和性质,不均一的地幔属性及壳幔作用方式,以及大面积的火山岩覆盖,使得冈底斯西段的成矿类型、找矿潜力等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争议。在科学技术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大力支持下,通过应用赵鹏大院士的“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理论”及开展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创新、靶区优选与应用示范,在厘清区域成矿规律、发现新矿种、新类型、新矿床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或突破,新发现了帮布勒铅锌银铜、拔隆银铅锌锡、打加错银铅锌、诺仓铅锌银钨、桑莫拉锡金等一批具有中-大型以上找矿前景的银锡金铜铅锌钨矿床,而且还发现冈底斯东、西段成矿存在极大差异:西段除了传统的斑岩型铜钼金、夕卡岩型铁铅锌铜(银)等矿床外,与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锡(金)多金属矿床、特别是银锡或独立银矿床,是冈底斯西段最有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类似于东段的斑岩型),主要受古老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火山机构及次火山岩、晚古生代地体建造等的耦合控制。化探异常元素主要为Ag、Pb、Zn、Sn、Cu、Au、As、Sb、Mn等,其中高强度的Ag、Sn、Au是特征性异常元素,从而可以与单纯的夕卡岩型、岩浆热液型矿床相区别。这些矿床主要分布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和弧背断隆带,与不同期次和成因的火山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据此划分出与晚三叠世弧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与早白垩世弧岩浆作用有关的夕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铁银铅锌(锡)、与晚白垩世岩浆作用有关的夕卡岩型铁铜铅锌(银)、与古新世—始新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夕卡岩型铁铜钼铅锌(银)、与古新世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锡金)、与中新世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夕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钼金铅锌银6大成矿系列,明确了冈底斯西段的矿种、找矿类型及找矿方向,并客观评价了其资源潜力。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已知矿床的分布以及找矿前景等要素,在冈底斯西段进一步划分出隆格尔铅锌铁铜、尼雄—日阿铁铜、朱诺—罗布真铜钼金、查个勒—诺仓银锡铅锌铜钼、热布喀银锡铅锌等5个矿集区,特别是朱诺—罗布真、查个勒—诺仓2个矿集区呈现出巨大的找矿前景,将会成为冈底斯西段最重要、最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铜多金属、银锡多金属勘查基地,为该带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及目标。  相似文献   

19.
韩润生  赵冻 《地学前缘》2022,29(5):420-437
热液矿床深部控岩控矿构造展布格局与深部矿床(体)空间定位格局等关键问题一直是制约深部勘查部署和实现找矿突破的焦点和难点。在阐述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矿田(床)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主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成矿构造体系控制多金属成矿系统、物化探异常信息系统映射多金属成矿系统的研究思路,以湘南地区黄沙坪—宝山铜锡多金属矿田(简称坪宝矿田)为例,构建了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指示控矿构造深延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的方法框架。据此,通过坪宝矿田控岩控矿构造解析与斑岩型热液成矿系统矿化蚀变分带等综合研究,提出了矿田内黄沙坪、宝山两个典型矿床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及深部找矿有利构造部位,为该矿田(床)深部勘查部署和找矿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该方法无疑对深化其他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岩控矿理论及有效开展深部找矿勘查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位于西秦岭西段夏河—合作金成矿带的德乌鲁岩体内外接触带金多金属成矿区,主要包括以地南、老豆、下看木仓、吉利及老虎山―阿什加等金矿床(点),其中以地南是德乌鲁岩体近年新探明的一处大型金矿。它们的成矿地质特征基本相似,矿床均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矿体呈脉(板)状、透镜状,严格受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矿床的S-H-O-B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活动。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德乌鲁石英闪长岩和老豆石英闪长斑岩的锆石加权年龄分别为(238.6±1.3)Ma和(247.6±1.3)Ma;与金矿化紧密共生的绢云母40 Ar/39 Ar坪年龄为(248±3~249.9±2.7)Ma,成岩与成矿时代接近。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两类岩石地球化学性质相似,均为富碱、偏铝质、轻稀土元素富集、Eu中等到弱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于较典型的Ⅰ型花岗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地球化学属性。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87 Sr/86 Sr)=0.702~0.704,暗示其源区主要为富钾的基性下地壳,并有幔源物质加入。研究结果表明,成岩和成矿作用均发生于印支期,成矿作用可能与区域逆冲-推覆作用及相伴生的酸性岩浆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成因。区域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金多金属矿床(点)分布广泛,金资源潜力大,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