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建庄 《河南地质》1995,13(3):213-217
郑州市区的地下热水来自增温地层,在使用电法勘探确定热水层位和埋深时,用五极纵轴测深法与对称四极测深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地下热水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质背景 小泉宾馆所在的南温泉地下热水分布区,按地貌单元划分,属于川东平行岭谷地貌景观区之背斜山地。由于构造剥蚀和花溪河的切割,使三叠纪地层裸露地表,沿河谷地带出露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总厚度超过千米。除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陆相含煤碎屑沉积外,中、下三叠统均为海相碳酸盐沉积。其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第二段(以下简称“嘉二段”,余类推)是本区主要的含热水层位。  相似文献   

3.
运用地热地质理论,初步研究了邓州市城区地热地质背景、重力场特征、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条件,着重划分了区域地下热水(矿水)赋存层位,评价了地热流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黔东南排庭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和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特征的讨论,认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地层,成矿流体是建造水和大气水混合的地下热水。矿床为中低温地下热水渗滤成因,是燕山晚期成矿流体在构造应力及热动力的驱动下循环淀积所形成。  相似文献   

5.
牛驼镇凸起是冀中拗陷中一个显著的次级正向构造,其地理位置见图1。1973—1978年进行石油普查和勘探时,在该区相继发现了地下热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先后对热水的分布有过报道和论述[1,2]。鉴于牛驼镇凸起(包括容城凸起)地热异常在华北平原具有代表性,我们在石油部门的协助下,在本区较系统地开展了地温测量并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剖析这个典型地区地温场的特点,作为圈定和预测华北平原地热异常区以及分析地下热水分布规律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蓟县北部山区居燕山中段南翼,以我国北方震旦纪地层发育著称。本区地质屡经地质工作者调查研究,唯第四纪地质至今尚少人注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兴修水利工程,特别是山区寻找地下水源,都需要着重解决第四纪地质问题。 1974年春和1975年夏,我们先后两次在本区下营、小港等地进行调查,发现一些丘陵顶部黄土层之下埋藏着一种具有冰川作用痕迹的泥砾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沈显杰 《地质科学》1983,(2):165-176
在高温热田的井孔施工及测试实践中,通常由于高温热水在地层或井简内闪蒸汽化,形成复杂的两相流动而无法直接从单井放喷资料中计算地层参数。西藏羊八井属于高温热水型地热田,第四系热储内热液温度约介于140—155℃之间,埋藏深度大略为70—200米左右,井口闭井压力大多在2—4个大气压之间。热储流体在上述深度、温度和压力的配置下,在地层内处于单相液态,而在开发动态下则在大部分井筒上部达到饱和点而汽化,形成相对稳定的汽化面,构成双相流和单相流之间的界面。  相似文献   

8.
电法在地下热水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热水镇的地热资源,运用物探联合剖面法,结合区域地质和构造特征,分析、推断地下热水形成和运移的水文地质条件;推测出隐伏的断裂带;证实张性断裂对地下热水的控制作用;查明该区第四系中视电阻率<40 Ω·m的地层为含热水砂砾石层,圈定联剖曲线低阻带中视电阻率<100 Ω·m的范围为断裂构造脉状地下热水的中心部位。  相似文献   

9.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热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床地质储量3 302万t,属大型矿床类型。通过对矿床沉积结构、构造特征研究发现,矿床(体)中分布: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碎屑状构造、块状构造等,它们与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广西古潭热水沉积重晶石岩及北秦岭二郎坪群热水沉积重晶石岩类似,海底热水喷流形成的热水喷流通道相、单一热水沉积岩相及热水混合同生沉积相在镇宁重晶石矿层中广泛分布,共同构成了热水浊流沉积相,这与秦岭泥盆系热水沉积岩(矿)类似,矿层沉积结构、构造及岩相特征很好的记录了海底热水喷流、演化的信息,沉积韵律特征说明了热水喷流由弱-强-弱的变化过程。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的镇宁重晶石矿中热水沉积结构、构造及热水沉积岩相发育,是研究古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划分热水沉积岩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学》1959,2(12):383-384
全国地层会议在11月21日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地质界大团结、大会师。参加大会的六百多位代表和列席代表来自不同的生产、研究和教学岗位。他们共聚一堂研究讨论我国地层学上的重要问题,总结建国十年来地层工作中的丰硕成果。这是中国地质学界的盛举,它表明了党的领导在地质科学中的巨大胜利,它体现了全体地质、地层和古生物工作者,在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所获得的伟大成绩。  相似文献   

11.
王秀兰 《地质科学》1983,(2):188-194
氟是磷灰石的重要化学组成之一[1]。磷块岩和磷灰石中氟的测定,对磷灰石类型的鉴定和磷块岩的成因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氟的测定方法广泛地采用酸、碱溶(融)样,用蒸馏法进行元素分离[2,3,4]。近十几年来,由于离子选择电极法操作方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物质中氟的测定[5]。离子交换剂可以用来分解某些难溶性的天然和合成材料,但是至今这个方法还未得到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别婉琳 《地质科学》1986,(4):415-418
地质样品中氟、氯、硫的测定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由于氟是矿化作用的可靠标志,而且氟、氯、硫也被认为是不同类型沉积矿物的指示元素。地质样品中氟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别婉琳等,1980),氯的测定一般采用碱熔-硫氰酸汞比色法或碱熔硝酸汞滴定法等。  相似文献   

13.
湖南花垣渔塘地区层控型铅锌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国忠 《地质科学》1986,(2):179-186
有关本区矿床成因先后有同生沉积、低温超低温热液、沉积改造等不同看法。本文根据宏观、微观资料的初步分析认为,本区铅锌矿床属于后成深循环热卤水成因——后成层控矿床。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沸石是岩石圈上部分布最广的硅酸盐矿物之一,它普遍地见于各种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中。沸石不仅在岩浆期后热液阶段生成,而且在沉积-成岩作用阶段、表生作用(风化)阶段、低级变质阶段都可以生成。由于沸石对周围的物理化学条件和热、动力变质作用反应灵敏,因此,它是了解地质体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化的良好的指示矿物。本文概述了我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分布、时代、产出的地层岩性剖面、原岩类型、矿物组合及其生成顺序,并探讨了它的形成条件和成因类型,其中主要涉及具有工业意义的斜发沸石岩和丝光沸石岩。  相似文献   

15.
中国震旦纪至二叠纪古气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恢复古气候应考虑到极地游移和大陆漂移,因为气候指示物必须与古纬度对比符合。通过古今纬度对比,可清楚地了解到极地游移,再通过不同大陆的古纬度对比,便可了解大陆漂移。这是一个确定大规模板块运动的方法[4]。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油田水的D函数规律及其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金来 《地质科学》1983,(1):93-100
化学成分变化大是我国油田水突出的特点。如何采用新的原理对我国油田水进行研究,以适应其特征和形成规律,是促进我国油田水理论臻于完善的重要环节。我们应用D函数原理研究我国油田水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兰州市主城区勘查发现地热异常以来,先后实施了6眼热水井。根据热水水化学特征分析,兰州市城区地下热水以温热水和热水为主,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热储层中可能含有石膏夹层;热水中多种微量组分均达到具有医疗价值的浓度,部分地热水井可作为锶型饮用矿泉水开发利用;地下热水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以溶滤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保持原始的水—岩平衡状态,水质较好,人类对该区域地下热水基本无开采扰动。  相似文献   

18.
室温常压下 Ca2+-Mg2+-HCO31--H2O 体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上很多海域中的现代碳酸盐沉积正在形成,如巴哈马滩、美国的佛罗里达湾、古巴的巴塔诺湾、中东的波斯湾等地,以及丹麦的某些近海地区。产于这些海域中的现代碳酸盐沉积物,其矿物组成主要是文石,其次为镁方解石,纯方解石较少,现代白云石沉积更为少见。我国的现代碳酸盐沉积见于南海诸岛及海南岛的沿海地带。作者曾利用粉晶照相鉴定了采自我国南海二十余种珊瑚、瓣鳃类、腹足类、有孔虫等现代海相生物壳体的物相,发现除有孔虫和海胆壳是由镁方解石构成外,其余生物壳体皆由文石构成。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测定岩石、矿物中的H2O-和H2O+[1]是将气相色谱技术引入岩矿分析中一次成功尝试,它为岩矿分析仪器化自动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是测定H2O-和H2O+的新方法。它的优点是明显的,灵敏、简便、快速、用样量少,极适宜于微量单矿物中水的测定。但此法用峰高定量,水峰拖尾又较严重,影响方法的精度和准确度;一次称样同时测定H2O-和H2O+,温度忽上忽下,颇费时间;为了确定稳定空白值,对器皿的处理和放置时间的要求苛刻。由于这些问题,使方法的推广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