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丹丹  王强 《测绘工程》2008,17(3):77-80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在实践教学的内容改革方面,重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文中以研究哈市城区热力场分布并建立辐射温度查询系统为例,将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综合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实习中,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空间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空间关系自然语言描述中谓词、量词等的分类方法;然后,在分析空间查询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然语言空间查询的4类句法模式;最后,设计了一个基于自然语言空间关系的空间查询系统框架,并进行了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联合热红外与微波的作物辐射方向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红外遥感提供地表表层辐射信息为主,被动微波遥感可更好地提供植被和土壤背景垂直结构的辐射信息。结合热红外与被动微波遥感的优势协同反演植被和土壤组分温度是提高组分温度反演精度的一种思路。本文在对热红外辐射传输模型和微波辐射模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构建均匀作物的统一场景,将统一场景的参数分为直接参数和间接参数。基于统一场景,修改微波辐射模型的场景结构及叶倾角分布,并增加组分温度参数以计算辐射亮温,最终构建热红外与微波辐射联合模拟模型(UEasmmes模型)。针对均匀玉米作物,利用UEasmmes模型进行联合模拟,分析了组分温度、组分发射率、叶面积指数LAI及叶倾角分布LAD对热红外与微波的方向性亮温DBT的敏感性响应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协同热红外与被动微波遥感反演植被和土壤组分温度是可行的,但对于如何克服组分发射率、LAI及LAD对植被有效发射率的影响而导致的微波辐射亮温变化以及实现热红外表皮温度与微波等效温度之间的转化仍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反演出全天各个时刻的地表温度数据,在不考虑大气水汽含量和地表比辐射率的情况下,首先建立“风云2号”C星2个热红外通道数据相对于MODIS地表温度数据之间的回归方程,反演出各个时刻的5 km空间分辨率的地表辐射温度;然后根据地表温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将反演的地表辐射温度降尺度到1 km空间分辨率,在同时刻、同...  相似文献   

5.
简单论述了空间信息系统的自然语言查询问题;在应用范围受限的条件下,提出了主要以自然语言中的关键词构造模式库来映射查询语句的思想方法;建立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空间操作算子、空间查询语句、模式库的结构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将数据场聚类方法引入到遥感影像分类中,将数据集映射到光谱空间,让光谱点对聚类的贡献通过势能充分表现出来。通过特征空间的建立、势能的计算及势能图像的分割等步骤实现了对遥感影像的分类,并讨论了辐射因子及辐射半径等对聚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明确了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最大规模及适宜性空间.本文基于哈尔滨市"双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运用ArcGIS软件中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冲突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承载规模评价结果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对哈尔滨市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超载规模进行分级;针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突出问题和风险,分析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路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6-02-08的CBERS-04热红外数据,采用普适性单通道温度反演算法对田湾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海水温度进行反演。将CBERS-04星反演结果与同时过境的MODIS温度反演结果及相似条件下的Landsat-8和HJ-1B温度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依据温度反演结果,分析了海温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核电站对周围海域海水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BERS-04星热红外数据与同时过境的MODIS数据反演得到的海表温度空间分布一致,线性相关性显著;MODIS数据因空间分辨率小,无法对核电周边海域进行有效监测;CBERS-04星可监测核电周边9个级别的热影响区,与相似潮汐状态和气象条件下的Landsat-8和HJ-1B具有相似的热影响级别、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满足核电温排水的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9.
开展适用于城市地区热红外遥感图像几何效应的辐射校正物理模型研究,对提升城区下垫面温度反演精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天空视域系数SVF(Sky View Factor,V)量化城区下垫面几何特征,并考虑几何特征对地物目标辐射传输的影响机理。将遥感传感器入瞳处的辐射亮度分解为地物目标发射辐射、地物目标反射辐射以及大气上行路径辐射3部分,并分析了各部分辐射在“城区—大气”界面的辐射传输过程,构建适用于城市下垫面的热辐射传输UTRT(Urban Thermal Radiation Transfer)模型,可应用于城区热红外遥感图像的几何效应辐射校正。基于Landsat 8 TIRS(Thermal Infrared Sensor)数据,将UTRT模型应用于北京市典型城区地表温度的反演,并对UTRT模型和不考虑下垫面几何特征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UTRT模型反演结果数值上整体低于不考虑下垫面几何特征的反演结果,差值范围为0—1.57 K,均值为0.44 K;(2)通过对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分析对比,模型结果差值较大的区域为建筑和裸地,其空间分布明显受V值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V值越大反演结果数值越低;(3)对UTRT模型天空视域系数和环境温度两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地表发射率较小的场景中V参数敏感性较强,由于环境温度与目标地物温度较为接近,其参数的敏感性较低。结论为:UTRT模型可为城市下垫面遥感图像几何效应的辐射校正提供解决方案,对比不考虑下垫面几何特征的模型,前者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城区地表温度遥感反演。该研究对推进城市高分辨率热红外定量遥感具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万维网日益增长的地图信息查询需求,利用对行政区划、地理要素分类及用户添加等地理要素的语义信息进行辅助地图分类查询。根据相关的标准建立了中国行政区划本体和基础地理要素分类本体,将这两个本体存储到Oracle语义库中,采用SPAQEL完成语义信息查询,以提高地理要素检索的智能性。最后,通过建立的原型系统进行查询试验,验证了语义信息辅助地图分类查询可以提高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哈尔滨市大地水准面精化所采用的基础资料、精化思路以及精度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初禹  侯建国  周向斌 《测绘工程》2014,(5):71-74,77
哈尔滨地区的地面沉降在中国东北地区具有典型性。目前,已采用精密水准监测、自动化测控、GPS监测、InSAR监测等技术方法,建立覆盖全市第四纪地层的地面沉降监测体系。为了更好地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基于GIS技术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管理系统,实现地面沉降信息自动查询、分析等功能,为城市规划建设及灾害预警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院承担的"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从"创新"的角度简要介绍了系统建设框架、数据组织以及系统建设重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组件式GIS技术,结合哈尔滨市基础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实施,阐述了利用组件式GIS平台进行GIS建设的方式、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优势、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用徕卡 2 0 0SGPS接收机建立哈尔滨市群力地区城市控制网的实践 ,着重讨论了网的布设方案和结果精度 ,并进行了精度评价和分析 ,最后介绍了建立城市GPS控制网 ,提高其测量精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GPS技术在呼兰地区城市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徕卡200GPS接收机建立哈尔滨市呼兰地区4等城市控制网的实践过程,主要介绍了网的布设、外业观测、平差计算及成果精度,阐述了提高GPS城市控制测量精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利用GPS遥感哈尔滨地区大气综合水汽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水汽的原理,并利用2004年6月哈尔滨GPS跟踪站的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哈尔滨地区的大气综合水汽含量进行了反演。  相似文献   

18.
结合"哈尔滨市大比例尺基础测绘"项目及"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调查"项目所获取的地名地址数据,通过研究该类数据的概念模型、基本属性项,以及几何表达规则,阐述"天地图"市级节点地名地址数据的建设、获取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计算洪水淹没区范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一直是灾害评估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以GIS技术为基础,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哈尔滨市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洪水所能淹没的范围进行预测。并结合历年的水文气象等统计资料,依据经验分析法与水深-损失曲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哈尔滨市洪泛区进行灾害评估,为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泉州市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 TM/ETM+ 热红外图像研究了泉州市1989~2000年间城市热岛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泉州市热岛面积随城市扩展而增大,并与城市扩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相同。对不同时相的热力场进行正规化处理以克服不同季节间的温度差异,便于进行比较,并采用景观分析方法对泉州市热力场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主要由热团、热环和碎片体组成,最后,提出了治理和改善泉州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