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阐述了甘肃省礼县田家河一带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第四系地质、地貌条件与成矿特征,分析了各类型松散堆积物的成因、分布特征,对砂金的富集规律和成矿特征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混合砂含砾率、砾石度、含泥量等进行了测定,对矿体厚度、品位在纵向上、垂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砂金富集部位和补给方向及搬运距离。田家河砂金矿床产于第四系全新统河床相及河漫滩相中,成因类型属河流冲积型,形态类型属河床、河漫滩型,成矿时代为第四纪全新统;全新世开始,地壳上升幅度极小,河流侧蚀作用增强,使含金地质体和各级阶地的剥蚀物被搬运、分选,并在谷底堆积形成田家河砂金矿。该砂金矿的发现和评价为该区寻找相似类型的砂金矿床提供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川西高原砂金矿床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克倍 《地质科学》1989,(4):308-313
砂金富集规律可归纳为五条:(1)砂金比重大,体积小,一般下沉于砂砾层底部基岩之上,形成富矿带。(2)河流流速减缓处是砂金富集之场所,如河流内湾处;两河会流处;河谷由宽突变窄处;河谷由窄突变宽处。(3)河床起伏不平是砂金富集之主要条件。最理想的河床是软硬相间之岩层,如砂页岩互层,且走向横穿河谷,倾斜较陡,这样,便形成具有无数隔梁与隔槽的起伏不平的河床,砂金受阻,易于停积。(4)位于谷旁之古老河床沉积阶地是无水患的易采砂金矿床,不容忽视。(5)红黄杂色铁砂及石英碎屑常为砂金富集标志。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寒区的风化壳与砂金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小兴安岭北部寒区发育有3个砂金富集区.大量的找矿实践表明, 区内砂金矿床与内生成矿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 砂金矿床与区域发育的风化壳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 风化壳中的低温地球化学作用对区域砂金矿床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砂金的形成过程中寒冻气候条件至关重要, 寒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风化壳的保存, 同时, 冰冻条件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电化学作用也有利于金在其中的活化、迁移、富集和生长.  相似文献   

4.
龚德奎  徐强 《江苏地质》2013,37(2):248-251
马尼卡砂金矿区位于莫桑比克马尼卡省马尼卡矿田东侧古河道中。地处世界著名的马尼卡金矿成矿带区,属非洲新元古代基巴拉构造旋回(距今约1100Ma)巨型造山带中部弧形突出部位之东侧。依据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重砂矿物组合,认为该矿床属近源型砂金矿,其中砂金的物质来源于该古河道北、西、南侧3个方向山坡上的花岗岩-绿岩地体。砂金聚集于古河道河漫滩砂层、砂砾层和泥砂质填隙物内,特别富集于底部基岩之上的砾石层之中。矿体形状严格受河床底部基岩地貌控制。  相似文献   

5.
地貌环境对砂金矿床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有利的地貌条件,尽管砂金来源丰富也不能形成砂金矿床。 一、山岳地貌与砂金矿的形成 高山山岳地貌区多为流水的发源地,流水湍急,侵蚀作用强,碎屑物质不易停留,因此不易形成砂金矿床。中山和低山或丘陵区外生地质作用持续的时间较长,碎屑物质丰富,且易于沉积停留,是砂金富集的良好地貌区。平原地区河流丧失侵蚀能力,搬运和沉积的碎屑物粒度很细,砂金矿物难以达到富集,故不易形成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邵晓东 《地质与资源》2000,9(2):111-115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达拉松金矿床位于俄罗斯东亚地区,是世界驰名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形成具有经历过多个大地构造成矿阶段、多种成因成矿和多种金来源的特征。主成矿作用是中低温热液作用,成矿热液和成矿驱动力与中生代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化有密切关系。成矿热液中的金来自地槽阶段海西期花岗岩内的金再造和地洼阶段的深部金源。热液成矿后矿区地壳继续隆起,导致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发育,在达拉松河谷阶地内形成沉积砂金矿化。因而,该矿床的形成类似于层控金矿床原理,只是矿源层在该区应为矿源岩体。矿区内既有内生金成矿富集,又有外生砂金成矿富集,共同组成一个超大型金矿床。据此将该矿床列为多因复成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8.
张均 《地质与资源》2000,9(2):78-81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四川已知有砂金矿床约30处,矿点200余处,民采点数百处,是我国主要的砂金产区之一。凡有第四纪砂砾层分布的地方几乎都有砂金富集。造成这种成矿特点的因素有三:(1)川西大面积分布的微含金地质体是砂金最基本的初始源泉,其金含量普遍高出同类岩石丰度值一个数量级(全区平均32ppb)。它在砂金成矿中的作用远超过富含金地质体。(2)与第三纪时期准平原化相伴的红土化、类红土化作用,使基岩中的微量金富集到具有经济价值的程度。出现红土化的主要条件是炎热的气候环境。(3)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在四川表现强烈。地壳间歇性的上升或上升—稳定交替,导致四川有很多的含金层位,每抬升一次之后的稳定期,就是一次砂金成矿期。  相似文献   

10.
小兴安岭砂金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工作基础上,对研究区内60余个砂金矿床、矿点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本区砂金的富集规律和砂金矿的形成条件。砂金矿床是物源和地貌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构成了砂金矿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本区有金丰度较高的老变质岩系,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使其内的分散金多次迁移再富集,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含金地质体。这些地质体构成了本区砂金的物质基础,地貌及地貌形成过程使这些含金地质体不断遭受风化、剥蚀  相似文献   

11.
孙德君 《地质与资源》1992,1(4):228-234
梧桐河-都鲁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砂金富集区之一.区内以流水成因河漫滩砂金矿和阶地砂金矿为主.砂金矿的分布,明显地受矿质来源、新构造运动、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的控制.砂金矿体多呈带状、条带状赋存于河谷堆积物的底部,在矿体中经常出现一至几个富矿地段.砂金粒度为0.03-3.5mm.区内砂金矿的找矿前景好,主要找矿标志是旧采金迹、金矿化异常区和老变质岩分布区.根据砂金矿的分布和富集规律,可在五号山、小梧桐河北支沟、西梧桐河二支沟一带寻找岩金矿.  相似文献   

12.
宋群  杨翼 《吉林地质》1990,9(3):34-41
金仓砂金矿是吉林省延边地区著名的第四纪砂金矿床。其砂金含矿层中砾岩多呈棱角状,砂金粒度及形态沿河流流向分异现象不明显,砂金的连生矿物、伴生重砂矿物、成色、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及硫同位素、气液包裹体成分特征均可和矿区内原生金矿化对比。据此,初步从为金仓河砂金主要来源于金仓河谷中、上游底部基岩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原生金。  相似文献   

13.
14.
周江羽  刘常青 《沉积学报》1997,15(1):123-127
研究区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具有丰富的岩金和砂金资源,是我国目前重要的黄金产地。作者应用沉积学和水动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研究了该地区现代河流的沉积学特征、砂金聚集规律及其形成的水动力条件,认为河流砂金的聚集是一个与机械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动态过程,与特定的河流水动力条件有关,其中横向环境的底流对于形成河谷台阶状缓坡倾斜面及砂金聚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盟北部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含金地质体长期风化剥蚀,促使金的活化。河流及其2-3级支流发育,流域广,水流充足,有利于砂金矿的迁移、富集。现代的乐山丘陵、宽阔沟谷有利于砂金的保存。该区已发现数十个砂金矿,多为河谷型,主要含金层为含粘土砂层或砂砾层。砂金富集与河谷地貌关系密切,河床弯曲的凸岸、变异部位、关门咀、迎门山等地貌是砂金富集有利部位。该区金直接来源于加里东和华力西花岗岩。结合金的来源、矿床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指出了该区今后砂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辽东半岛自晚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抬升剥蚀阶段,地形向准平原化,自晚更新世起发生多次海侵、海退作用,在黄海沿岸形成断续的滨海平原;数个滨海平原中以东沟滨海平原准平原化最好。其第四纪沉积物最全,厚度大,砂金成矿条件最好,对辽东半岛黄海沿岸砂金的供源条件、成矿环境的研究,并与国外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东沟滨海平原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此外,东沟平原从丘陵到浅海具有沟谷砂金、河床砂金、滨海砂金、浅海砂金的成矿条件,砂金潜在远景较大。  相似文献   

17.
罗明纪 《地质与资源》1994,3(2):107-113
砂金成矿地质条件:砂金物质来源于含金丰度较高的建平群以及具金矿化的构造破碎带和火山岩型金矿床(点);有利的新构造运动,地壳缓慢差异上升,剥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使含金地质体长期处于地表氧化带遭受充分地风化破碎作用,使金容易从含金地质体中解离出来;本区为干燥、多风、少雨气候条件,不易形成冲积型大型砂金矿。建平群出露区、凌源-北票-阜新断裂带两侧、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的氧化带、原生金矿床(点)分布区以及山前、山间、洪积扇、支谷的中上游或源头是寻找残积、坡积、洪积和细各砂金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辽南碧流河中上游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  林世敏 《地球科学》1992,17(6):668-676
辽南碧流河中上游砂金矿位于营口—宽甸台拱与复州台陷的交接部位。砂金主要赋存于碧流河及其支谷水系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层的底部,砂金矿体平行河谷呈层状分布;矿体埋藏浅,砂金粒度中粗,易采选;属冲洪积型谷底砂金矿。本区砂金主要来源于岩金矿和含金地层,成矿物质丰沛,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辽南砂金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