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震后,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迅速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简要介绍了当雄6.6级地震的应急行动和灾害特征,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要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海灵  蒋通  李文艺 《地震》2005,25(3):115-122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是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进行应急处置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综合分析国外部分地区的防灾规划中地震应急处置的内容与特点, 研究了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中防御水准的制定、 灾害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辅助决策保障、 应急救灾反应以及对人文和环境的考虑等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为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或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应急预案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对该工作的数字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十分重要。本文对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过程进行了技术回顾,介绍了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案,并简要说明了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使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宁洱6.4级地震应急行动及灾害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宁洱6.4级地震是近年来距离城市较近的一次地震事件,造成了较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震后,地方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都迅速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本文简要介绍了宁洱6.4级地震的应急行动和灾害情况及特征。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日本和美国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指出了它们的核心特征,借鉴国外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的管理和模式,详细提出了完善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的若干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地震应急预案执行辅助系统以数字化地震应急预案为基础,可加强地震应急信息共享,提高地震应急响应速度和改进地震应急指挥决策的合理性。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预案执行辅助系统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案,从系统构建与业务流程、总体框架与功能设计到基于GIS技术的系统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介绍了下一步工作展望与设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昭通市、鲁甸县地震局及其他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的实地调研、访谈,详细了解了地震应急预案在鲁甸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同时根据当事人对本次地震应急救援响应过程中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的介绍进行了总结归纳,结论可以作为市县级地震应急预案修改完善的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安5.1级地震距离北京、天津市区较近,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震后,地方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都迅速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取得了圆满的抗震减灾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文安5.1级地震的灾害情况和地震应急行动措施,总结了地震应急行动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地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体系性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五”计划以来,国家级的地震应急预案经历了2次修订,许多地方政府(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也经历了多次修订。本文就近年来编制或修订地震应急预杂工作反映出来的若干应当坚持的原则和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张祯  王建军  陈虹 《华南地震》2011,31(4):108-115
一个高效、实用和可操作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体系,需要在灾害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及灾后恢复四个阶段有足够的建设指导和标准规范,而我国地震应急预案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分析大震现场救援暴露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讨论了制定地震紧急救援标准工作程序的必要性,并提出9条标准工作程序的制定建议.  相似文献   

11.
哈辉 《高原地震》2002,14(1):11-16
从震害损失评估、震后监测预报、初步科学考察、震后社会对策等几方面,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应急工作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加强青藏构造块体及其边缘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测及防震减灾工作紧迫性、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震后工作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震前灾情难以预估,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灾情评估误差较大,决策支持不到位,灾情服务缺位等科学问题,综合考虑震前应急准备和灾后应急处置场景,重点研究全时程灾情与决策信息获取和分析手段,震后灾情信息实时汇聚与融合技术,震后基于致死性和易损性相结合的损失综合分析技术,不同区域辅助决策支持要点,面向多用户灾情信息服务产品可视化生成技术,建立灾情推送与信息准实时服务平台及终端,构建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化、可视化地震应急信息全流程服务平台,开展应急协同服务示范,实现7级以上大地震灾情信息全时程服务。该项目将丰富地震灾情信息获取手段,形成涵盖灾情收集、信息速报、监测预警、分析评估、智能协同和动态发布等地震应急全过程技术平台,提升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对快速、科学施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苏及其邻区地震应急宣传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江苏及其邻区10 多年来发生的典型地震事件及地震谣传的社会反应和各地应急宣传方案的对比, 研究防震减灾宣传的效果及应急宣传措施, 提出防震减灾应急宣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实现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切实做好地震应急工作,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件》(以下简称《条例》)。文章宣传了贯彻《条例》的意义和目的,并从制定防灾预案,强化政府防震减灾职能作用;加强震情应急研究,做好防震救灾基础工作;加强地震应急宣传,提高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山东枣庄市地震办公室在贯彻《条例》时所做的实际工作和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四川省域内的地震活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3方面因素把四川省划分为东部盆地及盆缘地区、西部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3个地震应急分区,分析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的主要背景要素,总结并给出了四川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依据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开展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相关工作,可使其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四川地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随社会发展而加重。经济迅速发展的我国新世纪防震减灾应采取新措施;需要提高地震设防标准,鼓励部分建筑先坚固起来,使我国建设的抗震能力在几十年内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在全国范围内抑制虚报,科学地确定地震预报的震级下限,通过清理地震预报方法提高报准率,从总体上提高地震预报效益;应重视震时应急行动的研究;应加强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并通过立法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7.
孙国学  孙晶岩 《山西地震》2007,(4):34-36,39
文章从如何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和抢险救灾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想法和建议。对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的能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九寨沟7.0级地震震后72小时内的灾情应急快报,提炼并分类出不同种类的灾情信息,并以时间为进程轴,采用多维度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信息数量、信息内容、信息描述等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梳理出不同时间节点中的灾情信息、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和地震灾害现场动态变化特征,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月17日美国加州北岭地震现场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国家地震局地震专家代表团于北岭地震后赴美进行实地考察的简要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地震序列特征、地震地质背景、震害和预防以及应急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