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海水对光的散射是比较复杂的,这是因为不仅海水本身对光产生散射,其中悬浮的粒子也引起散射.海水本身散射较有规律性,变化也不大,但各种粒子的散射规律复杂,且随粒子性质、大小、数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由于各海区的海水成分不同,所含有的悬浮粒子的组成、大小、浓度不同.并且随着时间而变化,因此海水对光的散射是随海区和时间而变化的。故有必要对各海区的光散射特性作调查测量.  相似文献   

2.
海水中Sr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环境意义与Sr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刚健 《海洋科学》1995,19(1):23-25
1海水中Sr同位素组成变化Sr是海水中的一种常量组分,现代海水中含量为7.9mg/kg,总量约为1.21×1017mol。海水中Sr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种:首要是河水来源,河水将其流域内岩石风化产生的大量溶解Sr2+带入海水中,这一部分的Sr通量约为3.0×1010mol/a,Sr/86Sr比值现代平均值为0.711;其次为海底水岩界面交换所带入,其中主要通过海底扩张导致热液输入以及海底玄武岩的风化作用而输入,这一部分Sr通量为1.2×1010mol/a,37Sr/36Sr平均为0.705;另外…  相似文献   

3.
深海沉积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是古海洋表层生产力的替代性标志之一。通过对南海南部ODP1143站第四纪沉积中超微化石分析,从绝对丰度和堆积速率、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及碳同位素三个方面探讨了该区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56Ma以来南海南部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呈现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一是随冰期-间冰期旋回而变化,间冰期时,表层海水生产力高,而冰期时则降低;另一种则是大约40万年的长周期变化,自1.56Ma以来,可以分成四个大的旋回,每个旋回内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又经历了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海水中214Bi水平分布变化的研究О.В.Gепанец等在解决海水动力学问题时,在很多情况下,同位素参数比标准水文学参数——温度和盐度更具有代表性。放射性“示踪剂”具有一定的半衰期,并载有一些特殊信息:水文物理过程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各种物质的迁移速...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2003年5月和8月对胶州湾进行的两次现场调查,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海域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并初步分析了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2003年5月胶州湾全湾表层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平均浓度为12.6μg/L,略高于8月份(10.3μg/L);各站位含量有变化,河口及邻近海域站位高于其他站位;表层海水含量高于底层海水。  相似文献   

6.
本文于2003年1月到2005年12月对罗源湾海区表层海水中的粪大肠菌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罗源湾表层海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数量在〈2~540个/100mL之间,3年中月平均高值出现在8到10月份,低值出现在1到4月份,且年平均值呈逐年递增。原因分析发现,影响湾内海水中FCB的月平均值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另外通过多点采样结果比较,发现罗源湾表层海水中FCB的空间分布呈现为:湾内腹海区〉湾中间海区〉湾口海区。通过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对本次的调查监测结果进行评价,从2003年到2005年罗源湾海区海水中粪大肠菌群的达标率分别为100%,98.0%和97.9%,表明罗源湾海区表层海水的FCB污染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7.
首次实验研究胶州湾海水中的硼,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硼的浓度为3.24 ~3 .87mgkg- 1 ,B/Ci比值为0 .181 ~0.215 ,平均值为0 .204 ±.0 .009 。B/S比值为0 .100~0 .120,平均值为0 .113 ±0.005。湾内硼的分布,低值区在李村河口沧口湾附近,而在湾的东西两侧、东北角及湾口区域海水中硼浓度则较高。湾内海水中的硼主要靠湾外海潮输入。因湾内无常年径流流入,盐度分布变化小,硼浓度随盐度及氯度变化不明显。相对于北黄海水,胶州湾海水硼平均迁出量8.65% ,胶州湾海水中的硼表现为非保守性质。  相似文献   

8.
用AVHRR资料计算月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百桥  王华 《海洋通报》1995,14(6):24-28
本文利用AVHRR资料反演海表面温度,并用台站及船舶观测资料进行订正计算月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场,结果表明,海水表层温度与AVHRR资料反演的海水表面温度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比例系数接近1.0,位移订正随季节变化较大;用AVHRR资料计算海水表层温度,可以很好地反映海水表层温度在较大尺度上的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9.
深海在悄悄变暖德国科学家首先发现,地中海深处的水流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是气候变化引起海洋变化的第一个有力的证据。不来梅大学的沃尔夫冈·罗塞去年冬季乘研究船在地中海东部调查,发现最深处海水的温度和含盐虽有明显变化,海水随着深度增加在变暖而不是变冷.他说...  相似文献   

10.
海洋蛋白质荧光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海洋中浮游植物、细菌及海水溶解态蛋白质的荧光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着重阐明了荧光光谱法分析海洋浮游植物、细菌和海水溶解态蛋白质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可行性和优势,讨论了海水中溶解蛋白质的来源、分布变化及地球化学行为,最后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海水观赏水族缸中不同挂膜法对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生态平衡的海水水族缸闭合循环系统,笔者设置了4种海水水族缸挂膜实验缸,缸内分别加入虾肉(腐尸法)、虾肉和硝化细菌(综合法)、硝化细菌(生物制剂法)、自然海水(对照空白缸),定期测定缸内三态氮的含量,通过三态氮含量的变化来判断缸内生物膜的成熟程度.腐尸法和综合法在15d后就能达到氨氮含量稳定,但硝酸盐含量较高;硝化细菌法氨氮含量达到稳定需要28d,而空白对照缸氨氮达到稳定需要35d.在生物膜挂膜后,加入观赏鱼进行实验,发现硝化细菌法和自然海水法所构建的水族缸氨氮含量变化较小,而腐尸法处理的水族缸易引起藻类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2.
陈春华 《海洋学报》1997,19(5):69-75
本文对用半微分极谱阳极溶出技术与预平衡络合滴定的方法测定海水表现络合容量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数据处理改进的方法。在理论和实验上对表观络合容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对Cu、Pb、Cd表现络合容量的测定,分析确定铜作为测定表观络合容量时络合滴定参考金属的合理性。海口湾海域海水的表现铜络合容量变化范围为166.4~320.0nmol/dm3,平均值为240.9nmol/dm3,最高值出现在生活污水排污口,其他各站平面分布较为均匀;条件形成常数变化范围为3.46×10 ̄7~4.76×10 ̄8,平均值为1.7×10 ̄8.根据铜离子与海水中的有机络合剂的1:1络合模型及生物致毒游离态铜离子浓度的限制值,估算了海口湾海域海水对铜的自净容量,指出海口湾海水陆源排入铜浓度达7.43μg/dm3,仍对生物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厦门西港海域硅酸盐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7年厦门西港赤潮调查表层海水硅酸盐等资料的研究表明,该海区表层海水中硅酸盐浓度的分布一般呈由湾口朝湾内降低的趋势,这在浮游植物繁盛的春季更为明显,硅酸盐浓度的日较差值春季明显高于冬季的。受浮游植物活动和咸淡水消长的综合影响,硅酸盐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介于13.9-72.4μmol/dm^3之间,春季为低值期,冬季为高值期,春夏季大,小潮时硅酸盐浓度呈显著变化,一般为小潮时的高于大潮时,文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东北部表层水体水平涡动扩散的^228Ra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994年8-9月南海东北部表层海水中^228Ra的分布特征。采用Mn-纤维富集海水中的Ra同位素,通过其子体^228Ac的β计数法来测量^228Ra。表层海水中^228Ra的放射性比活率从2.48Bq;m^-3变化到4.47Bq;m^-3,平均值为3.24Bq;m^-3。^228Ra的水平分布表现为调查海区东北部比活度较高,这与该航次的^226Ra扮布特征个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北部海域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给渤海湾北部海域重金属铜环境容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该海域12个站位表层海水样品的表观铜络合容量(ACuCC)和条件稳定常数(K)以及络合容量指数(CCI)进行了测定和计钟:。得到该海区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228.0~673.4nmol/L之间,平均值为437.5nmol/L,条件稳定常数对数值(IgK)变化范围在7.41~8.84之间,平均值为7.89,络合容量指数在72.69%~92、92%之间,平均值为82.93%。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对重金属铜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厦门港浮游植物对磷酸盐吸收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无载体32P同位素示踪测定海水中浮游植物和细菌吸收磷酸盐速率的方法,对厦门港浮游植物和细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港海水中吸收磷酸盐的主体是浮游植物(几乎占100%),平均吸收速率为4.28×10-5μmol/(L·s),并且存在着晚秋<冬<初春的季节变化,培养实验的结果表明吸收速率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种类更替和温度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7.
于1986年1月-11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胶州湾10个站位表层和底层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的组成、含量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7个站位的表层海水中月平均总溶解游离氨基酸(TDFAA)含量范围为1.24-2.28umol/L。多数站位在2月份处于最低值(0.4umol/L),11月份达最高值(5.0umol/L)。所测氨基酸中,Glu,Gly、Arg、Leu,Orn,Ser等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1.5 Ma以来南海南北上部水体温度变化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游有孔虫表层海水古温度转换函数、表层暖水种属种含量比值,以及次表层暖水种含量的变化,表明南海北部1.5Ma以来表层、次表层海水温度逐渐降低,其主要变化阶段为0.86~0.94Ma和0.64~0.68Ma。与南海南部西太平洋暖池区的17957站研究结果对比.发现南海南部1.5Ma以来表层、次表层海水温度逐渐增加.发生的主要时间为1.23~1.3Ma和0.64~0.68Ma。南海北部的上部海水结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影响,而南海南部则主要受西太平洋暖池影响,因此,南海南、北上部海水温度的变化说明0.9Ma后尤其是0.68Ma以来东亚冬季风强化,西太平洋暖池加强。  相似文献   

19.
晚第三纪海水 ̄(87)Sr/ ̄(86)Sr比值:更好的年代地层学参考曲线J.W.Farrell等据印度洋中ODP758孔455个浮游有孔虫样品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过去7Ma海水 ̄(87)Sr/ ̄(86)Sr比值变化的参考曲线,该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转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松  廖文卓 《台湾海峡》1994,13(3):230-235
以3种不同混合体系模拟研究了城市污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转移。在“污水颗粒物-过滤海水”体系中,颗粒态有机物有一定的释放,释放率约在0.02-0.04d-1之间。释放过程可用交换平衡动力学模式描述。在“天然海水-过滤污水”和“海水-污水”给 体系中,未发现有机污染和有明显的吸附或释放。在这3种混合体系中均发现化学耗氧量(COD)的降解现象,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速率常数在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