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树荣 《天文学报》1999,40(2):149-155
统计分析了太阳质子事件与微波爆发和软X射线(SXR)耀斑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子事件的峰值流量与微波爆发和SXR耀斑的峰值流量、能通量间呈正的对数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0.8.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和观测的微波爆发、SXR耀斑的有关物理量,可以估算伴随的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太阳质子辐射、SXR耀斑和微波爆发三者间的共生关系,可以用磁环中耀斑产生的磁流体动力学过程来解释.大约33%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Ⅱ型爆发,这表明高能质子的加速有随机MHD湍流加速(有Ⅱ型暴)和低频快磁声波湍动加速(无Ⅱ型暴,但有γ射线耀斑)2种不同的加速机制  相似文献   

2.
提供一个基于光变曲线的长γ暴光度的估计量.对BASTE记录到的12个已知红移的γ暴,利用时域上的时变分析方法计算了各暴的功率密度谱,用功率密度的峰值P表征光变曲线变化的剧烈程度.通过拟合发现在共动坐标系P与γ暴的各向同性峰值光度L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这是继Norris等和Reichart等发现时间延迟与光度、变化率与光度的相关性之后又一个γ暴时变特征量与其光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CGRO)上的BATSE仪器观测到的γ暴光变曲线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并提出时间分辨的谱硬度比定义,用包含有599个暴的样本研究谱硬度比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样本中77%暴的谱硬度比随时间按"硬到软"规律演化,而23%暴谱硬度比随时间按"软到硬"规律演化,尤其是3%暴在整个暴中呈现单调的"软到硬"趋势。(2)平均谱硬度比随时间单调地以"硬到软"规律演化。(3)持续时间不同的暴,其谱硬度比演化曲线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硬到软"演化趋势最显著的是持续时间在23~35s之间的那些暴;持续时间在1~10s的暴的演化特征跟其它组差异最显著,呈现比较明显的"软到硬"演化规律;持续时间在35~53s之间的暴平均谱硬度比几乎没有随时间演化。(4)不同辐射强度的暴平均谱硬度比的演化特征不同,随着峰值流量的增大,谱硬度比演化由"硬-软-硬"逐渐转变为"软-硬-软":峰值流量越大,"软-硬-软"的趋势越显著,而峰值流量越小,其峰值流量"硬-软-硬"的趋势越显著。我们对这些结果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CGRO)上的BATSE仪器观测到的γ暴光变曲线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并提出时间分辨的谱硬度比定义,用包含有599个暴的样本研究谱硬度比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样本中77%暴的谱硬度比随时间按“硬到软”规律演化,而23%暴谱硬度比随时间按“软到硬”规律演化,尤其是3%暴在整个暴中呈现单调的“软到硬”趋势。(2)平均谱硬度比随时间单调地以“硬到软”规律演化。(3)持续时间不同的暴,其谱硬度比演化曲线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硬到软”演化趋势最显著的是持续时间在23-35s之间的那些暴;持续时间在l-10s的暴的演化特征跟其它组差异最显著,呈现比较明显的“软到硬”演化规律;持续时间在35—53s之间的暴平均谱硬度比几乎没有随时间演化。(4)不同辐射强度的暴平均谱硬度比的演化特征不同,随着峰值流量的增大,谱硬度比演化由“硬-软-硬”逐渐转变为“软-硬-软”:峰值流量越大,“软-硬-软”的趋势越显著,而峰值流量越小,其峰值流量“硬-软-硬”的趋势越显著。我们对这些结果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最近的研究表明:短γ射线暴(γ暴)的辐射特性和长γ暴的前两秒的辐射特征相似,这引发了对以前争论的问题,即:这两类暴是否是本质上相同的暴?本文主要对和γ暴谱形和光变曲线有关的两个量的分布进行了K—S检验。分析表明:这两类暴的分布是不同的,这和广为接受的两类γ暴事件产生于不同机制的观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80年2月至1989年11月期间SMM卫星的硬X射线(HXR)暴观测和GOES卫星的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观测,证认出48个共同样品,统计发现HXR暴的寿命Td(s)、峰值记数率Fx(c/s)和爆发期间发射的总光子数c的对数值,与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被归一到耀斑本地)值Fp的对数值之间,均具有特别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以logFp与logC的线性关系为最好,其拟合方程是logFp(>10MeV)=一0.604+0.538logC,相关系数r为0.70,相对标准误差为0.28.文中对质子积分流量的预测精度也作了讨论,并给出了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7.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γ暴的新品种宇宙γ射线爆发(cosmicCamma-rayBurst,简称γ暴)是一种短时标、突发性的高能γ射线爆发现象。首例γ暴是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Vela卫星于1967年突然发现的。1991年4月7日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ComptonGa...  相似文献   

8.
申荣锋  宋黎明 《天文学报》2002,43(4):341-346
分析了Balastegui等(2001)应用神经网络划分出的两类长γ暴的平均傅里叶功率谱(PDS),两类暴的平均PDS都具有明显的幂律谱结构,对两类暴分别按亮度和能谱硬度分组,计算各组的平均功率谱,两类暴都具有平均功率谱随亮度和能谱硬度的增加而变平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持续时标较长的γ射线暴(Gamama-Ray Burst)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塌缩,这是目前对γ射线暴能源机制的流行看法。在大质量恒星周围的星风环境又是不可避免,而现在普遍认为γ射线暴存在着喷流。在这两点基础之一,详细地计算了喷流在星风环境下的演化。在计算时,由于传统的描述喷流的动力学公式在跨相对论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利用了修正过的公式。由于传统的描述喷流的动力学公式在跨相对论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利  相似文献   

10.
γ射线暴是宇宙中恒星尺度的最剧烈爆发现象。γ射线暴瞬时辐射结束后,进入余辉辐射阶段。X射线耀发是γ射线暴X射线辐射衰减过程中出现的短时标闪耀现象。X射线耀发的脉冲轮廓具有不对称性,其上升时标小于下降时标。在部分γ射线暴中,X射线耀发的亮度达到瞬时辐射的亮度。X射线耀发的持续时间与峰值时间具有线性关系。X射线耀发的光谱比X射线余辉的光谱硬。早期X射线耀发与晚期X射线耀发相比,其脉冲轮廓较窄,光谱较硬。X射线耀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类似于γ射线暴瞬时辐射的物理过程。在火球(fireball)模型中,内部壳层之间发生碰撞,产生的内激波加速电子,电子的同步辐射产生X射线耀发。当火球扫过星际介质,外激波加速电子时,电子的同步辐射也可产生X射线耀发。在光球(photospere)模型中,能量耗散发生在光学厚的区域,热辐射的光谱峰值落在X射线能段附近,γ射线暴的喷流在光球半径处会产生X射线耀发。如果射线暴喷流由坡印亭能流主导,喷流就会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磁场的不稳定性使磁场发生耗散,产生的能量形成X射线耀发。γ射线暴的喷流具有几何效应。一部分同步辐射可能发生在喷流辐射面的高纬度处。由于曲率效应(curvature effect),各向异性辐射与各向同性辐射相比,X射线耀发的峰值出现较晚。此外,在γ射线暴发生后,黑洞会间歇性地吸积外部介质。在吸积过程中,黑洞周围的磁场会调节吸积的速率和喷流中的能量,这是出现多个X射线耀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