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根据对高青-平南断裂带两侧的气藏进行气体组分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两侧分布的是不同的气体类型,南侧主要是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藏,其CH4含量在88.83%-99.26%之间,碳同位素值为-55.17‰~ -35.00‰之间,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CH4气藏为混合气藏,其来源主要有3种:油型伴生气、幔源岩浆脱气以及CO2还原气。而北侧主要是以CO2为主的非烃类气藏,其CO2含量在60.72%-99.99%之间,碳同位素值为:9.8‰-3.41‰,3He/4He值主要在4.45×10^-6~6.35×10^-6之间,主要是幔源-岩石化学成因的混合气。通过分析两侧气体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初步判断高青-平南断裂带两侧烃类气体形成于同一时期,主要可能是早期强烈的岩浆喷发后形成,而高青地区的二氧化碳气藏主要是由后期的岩浆脱气形成。两类气藏组分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后期的岩浆活动影响造成。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CO2气藏主要发育在高青-平南深断裂中南段和阳信次级凹陷西北缘及商店火山岩穹隆构造内.气藏中CO2气体浓度为69%~97%,δ13CCO2值为-5.67‰~-3.35‰,CH4/3He值为(1.01~5.65)×108,3He/4He值为(2.80~4.49)×10-6,即R/Ra为2.00~3.21,40Ar/36Ar值为317~1791,CO2/3He值为(0.25~2.61)×109.以上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济阳坳陷气藏中CO2主要来源于地幔,且幔源CO2在成藏过程中有损失,或者有壳源CO2的加入,特别是部分碳酸盐岩变质成因CO2的加入.在对CO2气来源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各来源的定量区分和CO2气藏的成藏及其与岩浆活动的时空匹配关系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认识商都地区CO2气的成因、指导CO2气勘查,分析了气体组分、碳同位素、氦同位素、氢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商都地区CO2气体积分数为97.23%~97.85%,δ13C值为-6.5‰~-5.2‰;伴生气体He同位素3He/4He为(1.69~3.35)×10-6,δD(H2)值为-760‰~-860‰,计算幔源氦的份额可达69.7%~84.8%。以上特征显示,CO2气具有明显的无机成因特征。同时,该区深大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及汉诺坝组玄武岩包裹体中CO2广泛分布的地质特点,表明该区具有幔源CO2形成、运聚的地质条件和过程。商都地区幔源岩浆成因的CO2气为无机成因气。商都地区地质条件及已有勘探成果,预示本地区具有良好的CO2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松南气田营城组与登楼库组火山岩天然气的组成、碳同位素及惰性气体同位素特征分析,天然气烃类组成以甲烷为主,含极少量重烃,干燥系数均在0.99左右,为干气;天然气中CO2含量高,在-20.74%~-25.75%之间,为高含CO2的天然气藏;天然气甲烷同位素偏重为-18.3‰~-26.5‰,并且有δ13C1δ13C2δ13C3负碳同位素序列,表明有无机成因烃类气体混合的特征,营城组的CO2同位素表明为幔源无机成因气,3He/4He的比值高,介于壳源成因与幔源成因之间,也表明有幔源3He/4He的输入,多种参数表明松南地区天然气的有幔源成因的甲烷,也有煤系地层生成的煤型气,营城组的CO2为幔源成因,为煤幔混合气。通过模拟计算,松南气田深层天然气幔源成因的烃类气体占40.62%~100%。煤系成因来源为0~59.38%,加之20%左右的CO2气体均为无机幔源成因,因此该区天然气主要为无机幔源成因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CO2气藏主要发育在高青-平南深断裂中南段和阳信次级凹陷西北缘及商店火山岩穹隆构造内。气藏中CO2气体浓度为69%~97%,δ13CCO2值为-5.67‰~-3.35‰,CH4/3He值为(1.01~5.65)×108,3He/4He值为(2.80~4.49)×10-6,即R/Ra为2.00~3.21,40Ar/36Ar值为317~1791,CO2/3He值为(0.25~2.61)×109。以上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济阳坳陷气藏中CO2主要来源于地幔,且幔源CO2在成藏过程中有损失,或者有壳源CO2的加入,特别是部分碳酸盐岩变质成因CO2的加入。在对CO2气来源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各来源的定量区分和CO2气藏的成藏及其与岩浆活动的时空匹配关系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川西坳陷南段天然气来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坳陷南段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前人对该区天然气的来源有多种见解。为了更清楚地认识此地区天然气的来源与运移,本文分析了平落坝、大兴西和白马庙气田16件天然气样品的C1-C4烃及CO2组份的碳同位素组成。所获得的同位素数据结合化学成份和地质资料表明,3个气田的烃类完全是热解成因的,都来源于气田下面的上三叠统烃源岩。这些气田的甲、乙烷碳同位素组成随深度呈不同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归因于烃源岩生烃的热解过程和烃类运移的动力学过程。平落坝气田中侏罗统气藏的烃类大部份形成于烃源岩低成熟和成熟的早期阶段并受到晚期成熟气体的不断补给。平落坝和大兴西气田多数气藏的烃类被认为是从源区垂直向上运移通过上伏地层而进入气藏的,白马庙气田的烃类被认为是沿断裂通道向上侏罗统气藏聚集的。平落坝和大兴西气田的δ^13Cco2值有很宽的分布范围(-10.7‰~-0.7‰),这表明气田的CO2由来自基底的海洋碳酸盐岩无机碳成份和沉积地层的有机碳成份混合而成。这些气田的[He/CH4]-[N2/CH4]值之间和δ^13Cco2-δ^13Cc1值之间的相关性表明,非烃气体在进入气藏前已同烃类很好地混合,并被CH4为主流相的气流携带着向气藏运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勘探进展迅速,除早期在琼东南盆地发现YC13-1气田以外,陆续在莺歌海盆地发现了DF气田群和LD气田群,在珠江口盆地发现了WC气田群及PY气田群,近期在珠江口盆地南部深水区则发现了LW-LH气田群。这些气田群气藏天然气组成,主要以烃类气为主,但莺歌海盆地气田群部分区块及层段亦含有丰富的CO2(二氧化碳)和N2(氮气)等非烃气。根据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借鉴国内外通用判识划分方法及指标,该区烃类气可综合判识与划分为生物气及亚生物气、成熟油型气、成熟-高熟煤型气及高熟-过熟气等成因类型;该区非烃气CO2可划分为壳源型(有机/无机)、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等三大成因类型。非烃气N2则可划分为大气成因、壳源型有机成因和壳源型有机-无机混合成因等3种主要成因类型。对于不同气藏烃类气形成及成藏时间判识与厘定,主要依据其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动力学、同位素动力学模拟实验和含烃盐水包裹体及自生伊利石Ar-Ar同位素定年,并结合具体成藏地质条件分析而综合判识与确定;对于非烃气形成及成藏时间,则主要根据伴生烃类气形成时间,并结合温压双控热模实验结果及地质条件综合判识与确定。  相似文献   

8.
广东三水盆地非烃天然气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广东省三水盆地天然气中He,Ar,CO_2和N_2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区非烃天然气组分的成因以及大地热流。天然气中~3He/~4He值为(1.60—6.39)×10~(-6),~(40)Ar/~(36)Ar值为450—841,δ~(13)C_(Co_2)的变化范围为-20—-2‰,δ~(15)N在-58—+95‰之间。天然气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三水盆地有较强的地球深部流体(物质和热)向上溢出。富含非烃组分的气藏中,大部分He,Ar,N_2来自地球深部,CO_2则主要由岩石化学反应生成。烃类天然气藏中非烃组分主要来自地壳中放射性成因的~4He、~(40)Ar和有机质热分解产生的CO_2、N_(20)根据~3He/~4He值估算大地热流值(Q)为72—82mWm~(-2),其中一半以上可能来自上地幔。  相似文献   

9.
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油伴生气和含片钠铝石砂岩为对象,研究松南伴生CO2气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幔源-岩浆CO2混入对油气动态成藏的影响。通过对伴生气组分,碳、氧及氦同位素数据的分析,发现松南油伴生CO2气的体积分数为1.57%~75.25%,主体在20%以上,δ13 CCO2值为-9.90‰~-4.00‰,R/Ra为0.95~4.46,说明松南油伴生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很高,伴生CO2气主体为幔源-岩浆成因。如果幔源-岩浆CO2气大量混入油藏,将发生CO2驱油,形成次生油气藏。由松南油气藏的典型剖面特征及片钠铝石中原生烃类包裹体的发现,证实松南存在幔源-岩浆CO2驱油的事实。在幔源-岩浆CO2与油气混合成藏地区,寻找幔源-岩浆CO2充注驱油成因的次生油气藏已成为新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10.
魏立春  鲁雪松  宋岩  柳少波  洪峰 《地质学报》2012,86(8):1241-1248
在详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均一温度特征、气体组分特征以及碳同位素特征等,确定了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中包裹体的类型、期次和成分特征,并对火山岩高含CO2气藏的成藏期次进行了分析。综合各种地质地化证据,确定松辽盆地火山岩高含CO2气藏中烃类气成藏特征是连续充注基础上的两期成藏,即泉头组—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和嫩江组沉积中后期;CO2充注发生在喜山期,CO2的充注晚于烃类气的充注。  相似文献   

11.
宋谢炎 《矿物岩石》1991,11(1):102-106
本文通过岩浆粘度、密度、不混溶分离速度及岩浆沿裂隙上升速度等的计算,论证了黄山杂岩体第二侵入期岩浆发生液态不混溶的流体动力学条件,从而推断存在一个次级岩浆房,并认为这个次级岩浆房为液态不混溶分离提供了稳定空间。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幔中硫化物的分布特点和地幔岩块底辟上升模式,提出了第二侵入期岩浆的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玄武岩母岩浆的性质及其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通过对峨眉山玄武岩的研究工作,对峨眉山玄岩浆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它是一种过渡类型的临界面岩浆。  相似文献   

13.
梅山铁矿富铁熔浆运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增青 《地质科学》1987,(3):276-281
梅山铁矿床是产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一个大型富铁矿,属矿浆成因。本文通过对矿体中的V2O5/TFe比值的变化,V2O5/TFe与铁、磷组分的关系,成矿构造,矿体中的晶洞构造,成矿温度,围岩蚀变及硫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形成梅山铁矿富铁矿体的富铁熔浆是在矿床的南端汇集并形成,并向北从相对高处向相对低处侧向流动。形成这样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是岩浆侵入作用导致上覆火山岩的褶皱构造、侵入体的岩穹构造及接触破碎带构造等。  相似文献   

14.
安徽长龙山矽卡岩浆型铁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许国建  林新多 《地球科学》1990,15(6):649-656
  相似文献   

15.
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八卦庙金矿床经历了长期、复杂的非线性成矿过程,着重分析了:含矿建造为与同生伸展断裂伴生的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岩、热水浊积碎屑岩;脆-韧性剪切构造控制着主成矿过程;后期幔源岩浆气液叠加富集使其成为超大型金矿床。指出矿床成因为热水同生沉积细碎屑岩-剪切蚀变岩-幔源岩浆气液叠加富集型。八卦庙金矿床外围仍有巨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袁万明 《现代地质》1992,6(1):63-71
岩石动力学是一门刚刚兴起的边缘学科。本文是岩浆动力学理论的应用。文中基于岩石化学成分,计算了河南维摩寺—草庙A型花岗岩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和密度,阐述了岩浆上升通道和上侵时的温度,继之依据粘性流体力学理论,通过各种计算探讨了岩浆上升速度,岩浆冷凝速度和钾长石斑晶的沉浮行为及其分布机理,对有关地质问题做出定量化解释。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最主要脉状金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A)、辽南丹东(B)、吉林桦甸(C)、冀东(D)和小秦岭(E)等五个金矿集中区,是中国最主要的脉状金矿床产区,已探明的金矿储量约占中国已知内生金矿床储量的40%。脉状金矿床的地质和同位素地质标型特征,说明它属中深岩浆热液成因。与脉状金矿床有时间、空间静成因关联的花岗岩类不是成矿“母岩”,而是成矿同源岩。脉状金矿床形成过程中有少量围岩的矿质铅、硫的加入,介质水中有天水渗合,但它们的真正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辽吉东部层状混合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启 《吉林地质》1990,9(1):42-49
辽吉东部的层状混合岩与上、下围岩始终保持整合接触,反映它的体系基本上是封闭的,没有外来组份的加入。其组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资料等表明层状混合岩不足岩浆型的,而是重熔岩浆型的,其原岩是沉积变质岩。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洋中脊玄武岩浆、岛弧岩浆、地幔热柱成因的玄武质岩浆、俯冲带岩浆、长英质岩浆、的生成问题;岩浆运移的理论及制约因素;混合岩浆的成因机制及其有关标志。  相似文献   

20.
对主要岩浆作用过程中痕量元素协变方程和实例的分析表明,正确选择元素做图是应用协交图形判别岩浆作用类型的前提,并非任意元素-元素、比值-元素和比值-比值协变图形都能有效判别岩浆作用过程。文中给出了不同形式的协交图形中元素的选择标准,指出强相容元素与强不相容元素的元素-元素协变图形对判别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更为有效和实用,同时也是判别岩浆同化混染作用的重要图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