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ERTS图象上观测渤海湾表层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的海流状况对研究黄河及其他沿海河流入海后的泥沙运动和塘沽新港洄淤以及渤海水产业都甚为重要。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研究海河、蓟运河排出污染物的扩散规律和环境容量的计算,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在渤海湾就不同课题进行过多次调查,都曾涉及过海流问题。特别是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及我所进行的渤海湾调查,也对渤海湾海流进行过相当细致和全面的研究。调查报告中阐述的很多现象和观点,在ERTS图象上得到证实,甚至某些细节在图象上也有反映,但常规的调查方法难以做到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所以对渤海湾海流及有关的一些问题,难以作出正确的回答。本文根据地球资源卫星(1—3  相似文献   

2.
渤海冬季三维环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冯士笮所给出的一种浅海环流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渤海冬季进行环流的数值模拟,给出了冬季三维风生环流和正压环流(含潮余流)。分析了潮致Lagrange余流对冬季环流的贡献及黄海暖流余脉对渤海冬季环流的影响。最后对风生环流和正压环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8年夏季和1989年冬季南沙群岛海区两个航次的温、盐度调查资料,运用β螺旋方法对调查海区的海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表、中层环流相对比较一致,深层流动状态与表、中层的差异较大,其中的局地环流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此外,在北康暗沙与南薇滩之间,夏季中、深层和冬季深层都明显反映出存在着一个迄今未见报道的局地反气旋式环流。文章对上述结果与该海区已有的一些海流分析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南沙群岛海区冬夏季中,深层海流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8年夏季和1989年冬季南沙群岛海区两个航次的温,盐度调查资料,运用β螺旋方法对调查海区的海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表,中层环流相对比较一致,深层流动状态与表,中层的差异较大,其中的局地环流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此外,在北康蝉沙与南薇滩之间,夏季中,深层和冬季深层都明显反映出存在着一个迄今未见报道的局地反气旋式环流。文章对上述结果与该海区已有的一些海流分析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海域海流特征及规模化养殖对其影响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皇岛海域是辽东湾与渤海中部及渤海湾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本文基于海床基观测平台获取的夏秋季海流连续观测资料,运用调和分析和滤波等方法对该海域的海流特征及其对规模化养殖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海域最显著的潮流是M2分潮流,其最大流速介于20.0~36.9 cm/s之间,远小于辽东湾东部海域M2分潮流最大流速;秋季秦皇岛海域余流流速介于0.2~2.5 cm/s之间,整体上较辽东湾东侧海域余流弱,辽东湾底层可能存在逆时针的弱环流系统;夏季秦皇岛海域M2和K1分潮流的最大流速均大于秋季;养殖活动对余流影响较大,养殖区中部A7、A8站余流的垂向平均流速比养殖区边缘A6站分别减小76%和18%左右。  相似文献   

6.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阐明渤海环流和潮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输运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80年代以来的实测海流资料得到: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黄河三角洲外海存在着一支流向东北偏北向流,与辽东湾西部的东北向海流相接;渤海湾内的环流北部为反时针向,南部为顺时针向回转的双环结构。上述环流趋势与渤海沉积物分布相一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的特征矿物分布正是上述环流存在的最好佐证。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潮余流分布特征及其对渤海环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渤海悬浮物浓度分布和水动力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引言在浅海 ,水动力条件 (包括海流、海浪等 )对悬浮颗粒物浓度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渤海 ,秦蕴珊等[1] 作了定性讨论 ;曹祖德等[2 ] 以波浪掀沙、潮流输沙为动力过程基础 ,建立了悬浮物输运数值模式 ,并对渤海湾作了模拟 ;而Jiang等[3 ,4] 则将 1个较全面考虑各种动力过程 ,尤其是海底界面处的沉积侵蚀过程的数值模式应用到渤海 ,进行了 1a的模拟 .这些结果均表明了水动力作用的重要性 .然而在渤海相应的现场观测较少 ,缺少对整个实际过程的感性认识 ,很不利于今后从动力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基于在渤海中的实际观测 ,分析水动力条件与悬浮物浓度分布之间的关系 ,以期从直观上给出一定描述 ,建立一种概念 .2 观测2 0 0 0年夏季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近海环流形成变异机理、数值预测方法及对环境影响的研究”0 4及 1 2课题在渤海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 ,其中对渤海悬浮物浓度、海流及海面风速作了观测 .整个观测分为两个阶段共 3部分 ,第 1个阶段是 2 0 0 0年 8月 1 2~ 2 1日在渤海湾、莱州湾及渤海海峡共设立了 4个连续站 ,进行了连续 7d的同步...  相似文献   

8.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阐明渤海环流和潮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输运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80年代以来的实测海流资料得到: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黄河三角洲外海存在着一支流向东北偏北向流,与辽东湾西部的东北向海流相接;渤海湾内的环流北部为反时针向,南部为顺时针向回转的双环结构。上述环流趋势与渤海沉积物分布相一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的特征矿物分布正在上述环流存在的最好佐证。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潮余流分布特征及其对渤海环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水文和海流观测资料,从水团相互作用去研究东海高密水及其环流的演变。获得如下一些结果:东海高密水冬季形成于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中,入春以后水团挤压,高密水显得更为突出,入秋后高密水变性,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重新形成;东海高密水核心区可形成气旋环流,从冬到秋经历了一个弱—强—弱的演变过程。海流观测结果证实这个环流是存在的;在东海高密水南侧存在较明显的密度锋,从冬到秋它也经历了一个弱—强—弱的演变过程;水团分析发现,各种与主体分离的混合水从春到夏可在高密水核心周围组合成一个环,从而进一步印证了这个高密水环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海洋观测费用高昂,设计科学高效的观测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观测的效能。本文以泰国湾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系统为例,利用数据同化方法对观测系统进行了最优布局。首先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泰国湾海域高分辨率三维斜压水动力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一种改进的高效集合卡曼滤波同化方法对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表层海流观测系统开展观测效能评估数值实验。通过观测区域的不同组合方式将3个区域的雷达表层海流数据同化到数值模式中,实验结果表明,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表层海流观测系统可有效降低高分辨数值模式的海流模拟误差。但不同观测区域的组合提供的观测数据对改善海流模拟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别,泰国湾现有观测系统雷达站位布设方式应进一步优化。本文最后给出了研究区域最优观测站位的布局方案,可作为下一步观测系统进行布局调整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关于海洋中的正压流和斜坛流的概念,目前存在着3种不同的提法.本文首先分别简述它们在定义上的差别,然后对3种定义在理解海流性质问题上的长、短处加以评述。一些理论物理海洋学家依据地转关系式,把与海面倾斜相连系的流视为正压流部分,而与密度不均匀性有关的视为斜压流部分。笔者认为这种定义在物理概念上是清楚,在实际应用中是方便,因此在讨论海流性质时最好采用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 TheBeringStraitactsasashallowchannelbe- tweenthePacificandtheArcticOcean(seeFig.1). TheBeringStraitislessthan60mdeepandconnects theChukchiSeatothenorthandtheBeringSeatothe south.TheChukchiSeaisamarginalseaoftheArctic Oceanwithsome50mdeep(Woodgateetal.,2004). TheBeringStraitthroughflowplaysanimportantrole inthestratificationoftheArcticOcean,especiallyin theprimarywaterpropertiesoftheChukchiSea. Aagaardetal.(1985)arguedthatbecauseofthe coastalgeometry,therewerewind-driven…  相似文献   

13.
东太平洋我国开辟区底层海流锚泊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洋四号”在执行DY95-7和DY95-9航次调查任务期间,在东太平洋我国开辟区做了2个测站的底层海流观测。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底层流的流速在1.2~12.0cm/s之间;底层流有月际和日际变化,并发现底层流存在“不活动”期。  相似文献   

14.
Internal tide is one of the major oceanic phenomena. Determination of internal tide is important for theoretical study and for ocean engineering research. As an inverse problem, extraction of internal tidal currenls from sea currents is diffi-cult. In this paper, a method is developed to extract internal tidal currents from a portion of the sea current profile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directions of internal tidal currents above and below the thermocline are inverse. Sea current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is processed with this method. The internal tidal currents and the depth of the thermocline are successfully extracted. The depth of the thermocline determined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measured in 1959.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海南中东部近海海域高频地波雷达观测得到的2019年4月—2020年3月表层海流资料进行潮流调和分析和余流分析。结果表明: 海南中东部近海海域以不规则半日潮流为主, 半日分潮M2和S2以往复流为主, 全日分潮O1、K1以顺时针旋转流为主, M2、S2、O1、K1分潮最大潮流流速的比为1 : 0.51 : 0.60 : 0.65, M2为最主要分潮。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分布从西南方向向东北方向逐步增大, 最大值为35cm·s-1。余流受东亚季风影响较大, 季节变化特征显著, 呈夏季形态(6月—8月)、冬季形态(9月—次年2月)和过渡形态(3月—5月)。夏季形态流向东北, 平均流速29cm·s-1; 冬季形态持续时间最长, 流向西南, 平均流速36cm·s-1, 大于夏季形态; 过渡形态为冬季形态向夏季形态的转变期, 流向分布较复杂, 平均流速13cm·s-1, 明显小于夏季和冬季形态。从全年来看, 西南向流动的时间最长、流速最大, 海南中东部表层海水物质输运自东北向西南。  相似文献   

16.
Extraction of Internal Tidal Currents from A Portion of Sea Current Profil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N  Chunming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2):249-256
Internal tide is one of the major oceanic phenomena. Determination of internal tide is important for theoretical studyand for ocean engineering research. As an inverse problem, extraction of internal tidal currents from sea currents is diffi-cult. In this paper, a method is developed to extract internal tidal currents from a portion of the sea current profile basedon the fact that the directions of internal tidal currents above and below the thermocline are inverse. Sea current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is processed with this method. The internal tidal currents and the depth of the thermo-cline are successfully extracted. The depth of the thermocline determined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measured in 1959.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洋测流仪器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建国以来海洋测流仪器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以翔实的背景资料,论述了我国海洋测流仪器的发展与现状,肯定了我国的海洋测流仪器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找出了差距,并提出了今后我国海洋测流仪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用南海东部 1 997年 1 1月实测的高密度海流资料 ,分析了海流的形态。发现了海洋激流现象 ,它具有流速特别大、持续时间短暂和突然发生以及随机现象等复杂性质  相似文献   

19.
粤西水东单点系泊海域潮流和低频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东单点系泊海洋浮标站,设置在水东港附近,水深25m。利用波浪自记仪、ADCP流速剖面仪(座底)和CTD等,对水文(浪、流、潮、温、盐)和气象(海面风速和风向)进行综合观测,历时一年。其潮流特征为:表、中层流向出现最多的频率是:WSW。低频流出现频率最多的方向和潮流基本一致。10月~第二年4月的这7个月中,WSW出现率最高:表层平均出现频率52.1%,中层平均出现频率52.6%;而5~9月这5个月中,表层平均出现频率25.5%,中层平均出现频率21.3%。  相似文献   

20.
根据Taylor的湍流扩散理论和Hay、Pasquill提出的拉格朗日流和欧拉流的相关函数的相似性,用黄河三角洲埕北海域的实测资料,按四种不同方案计算出该海域的水平扩散系数和谱密度分布。指出:该海区潮流扩散系数主要受潮流的影响,其分布特征与潮流的分布基本一致,所求的水平扩散系数主要是由周期性的潮运动给予潮流扰动所致。方案4是通过富氏变换滤波消去了周期性潮流扰动,本方案计算的水平扩散系数是由周期为6h以下的小尺度涡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