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欧北地区深层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辽河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以往采集的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都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为了彻底摆脱地震资料品质对勘探工作的束缚,努力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辽河油田首先选择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欧利坨子北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最佳岩性激发、有效弱信号保护和变观测系统施工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北黄海盆地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前期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信噪比低,中深层反射波组不明显,难以清晰反映盆地的构造形态。为了取得品质高的地震资料,采集参数的选择是关键,笔者利用Nucleus模拟系统,对气枪容量、沉放深度,电缆沉放深度等采集参数进行模拟、分析,结合海上地震采集参数试验,最终确定了北黄海盆地的采集参数,并获得较好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3.
地震数据采集新概念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随着地震勘探目标的越来越复杂化,地震勘探已经从经验化、定性化的过程,发展到准确化、定量化。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为地震勘探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这里就地震数据采集方面的科学化分析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思路,即由采集参数系统分析可获得最佳的地震观测参数;地质模型分析可帮助用户在复杂地质结构下设计曩有利的接收排列;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可定量地评价地震采集到的单炮资料的品质。它既可以用于采集参数试验过程中参数的优先,也可以用于施工过程中资料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4.
裴全理 《物探与化探》2012,36(3):409-413
也门71区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基岩裸露,激发条件差。提高山地资料品质,是改善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分析旧地震资料,确定了山地激发技术的优化方向,进行了全面的激发参数试验,分别优选出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激发因素,在开阔处采用可控震源激发,空炮段较大时用炸药震源补充。施工时首先详细踏勘,进行精细单线设计,采用弯线施工和变观等方法,多设可控震源激发点。采用优化的激发技术,地震资料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气云区由于地震波能量被吸收造成地震资料品质极差,受影响地震剖面会出现弱振幅、弱连续性特征和杂乱反射的模糊带,严重影响构造的落实以及进一步的钻探评价。目标采集设计技术是以地质目的为导向,对目标体在地震和地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论证的综合方法,包括基于地球物理模型的观测系统参数分析设计技术和基于地下模型的正演模拟照明技术。这里以渤海A区块气云区为实例,通过目标体采集优化设计,得到的地震资料信噪比高、波组特征丰富、成像清晰,地震资料品质大幅提升。应用效果分析表明,目标采集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复杂气云区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6.
野外地震资料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震勘探的成败。保证野外资料采集质量的关键是采集参数的选择。参数选择得当,就能有效地拓宽有效波频带范围,提高有效波的主频。以松辽盆地北部太平屯—宋芳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区块的实际地质参数及相应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从地震波运动学的角度,确定了该地区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的参数,并分析了它对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三维地震勘探解释精度,提高对小构造的勘探能力,根据三维地震勘探面元选择的基本原理,采用5m×5m的CDP小面元采集技术进行精细勘探.结合试验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在资料采集过程中,基岩裸露区采用风钻成孔,黄土覆盖区利用人工钻机成井,以进入高速层激发为原则.资料处理通过插值、扩大面元及抽线处理,提高了横向及纵向分辨率,减小了散射的影响,并通过精细的地质解释,获得准确的地质资料.该技术在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屯兰矿的实际应用验证了其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碳酸盐岩古潜山以前地震资料存在信噪比低、速度陷阱、分辨率低、施工过程中缺炮、空道、内幕反射品质差或无反射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除了野外施工工艺、室内处理流程和参数的影响外,在采集参数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有覆盖次数低、炮检距与方位角不均匀、面元太大等。针对济阳坳陷古潜山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应以目标设计为指导思想,以基于模型分析的三维采集参数论证为主线,最终优化各种采集参数。建立了拱张褶皱型、断裂块断型和风化残丘型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古潜山地质理论模型。使用先进的“绿山”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软件,采用“块”来描述任意复杂地质模型结构,分别设计出各自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以林樊家潜山为例,采用12线18炮束状新观测系统模拟单炮发射接收,对各主要目的层能追踪的地层信息比原始6线9炮束状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信息丰富,能准确反映地下构造形态与地质体的物理属性。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羌塘盆地地表、地质条件复杂,资料信噪比极低,地层褶皱严重,地震成像差。目前勘探程度低,资料有限,地震勘探施工参数选择困难,对于地震资料处理参数选取难度大。为了更加有效地认识该地区资料干扰波特点,选择合适的地震勘探采集参数,提出了合适的盒子波调查方法。通过盒子波分析,发现该区产生规律性很强的规则干扰波,其速度、振幅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室内组合分析,认为该地区接收组合方式对资料影响较大,接收组合个数、基距和组合图形等参数均影响着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10.
南方海相勘探区地表普遍存在着碳酸盐岩裸露区的问题,而碳酸盐岩自身的物性条件严格限制了激发有效能量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致使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地震资料品质大都很差。虽然影响碳酸盐岩出露区地震资料品质的因素很多,但激发能量的下传问题应该是碳酸盐岩出露区资料采集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在研究碳酸盐岩激发原理的基础上,在地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选可控震源激发及多井组合激发,可获取较高信噪比资料,这些采集方法均在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地震采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土塬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是地震勘探中的困难区域。宁夏南部六盘山盆地属于典型黄土塬地貌的沉积盆地。该区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但该区表层沉积了巨厚黄土层、深层不同构造单元差异大,在采集上需克服地表和地下的双重影响。笔者详细分析了该区地质条件以及勘探难点,并结合该区的攻关实际资料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总结出一套针对该区的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可以指导该区后期地震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2.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西部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晋城成庄和潞安五阳两个采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为依托,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中西部复杂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即:以合理得当的观测系统、行之有效的成孔工具、严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基础,采用高密度采集技术、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岩性反演解释技术来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准确率。其中高密度采集技术具有小采样间隔、高覆盖次数、宽方位角、均匀的炮检距道集等优点,在提高横向分辨率的同时,也有效提高其纵向分辨能力,有利于小断层、小陷落柱或其它小地质异常的识别及解释;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特别适用于山地复杂地表条件,是解决山地资料静校正的一种有效方法;叠前时间偏移技术适用于速度纵向发生变化,而横向速度变化不大的地区,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具有较好的构造成像效果和保幅性;岩性反演解释技术是将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与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进行关联实行优势互补,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和对地下地质情况的勘探研究程度高。二个采区的的应用效果表明,上述技术极大提高了煤炭地质勘探的精度、准确率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也门71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裴全理 《物探与化探》2009,33(2):181-185
也门71区地表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给地震采集带来施工和技术上的难题。通过分析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质任务、以往资料质量等因素,对 71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进行研究,以2006年二维地震采集项目为例,说明采用混合震源采集、弯直线施工、观测系统、激发因素等措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非背斜圈闭的勘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塔里木盆地可能存在的非背斜圈闭的类型和地质特点,提出了勘探非背斜圈闭油气藏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依据异常高点验证圈闭的新思路。对其勘探的四个步骤和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常规精细处理、AVO技术、反演技术、目标化解释技术、非背斜圈闭的表征及非背斜圈闭的评价方法等作了具体论述。寻找非背斜圈闭油气藏在于地震运动学与动力学信息的充分应用,在于地震资料的特殊处理和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西部煤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信 《物探与化探》2005,29(5):404-408
阐述了西部地区煤炭三维地震勘探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 对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条件选择、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了讨论, 通过几个地区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实践, 说明在西部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下, 煤炭三维地震勘探同样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惠俊刚 《物探与化探》2008,32(3):279-282
针对新疆塔城地区某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区戈壁地表复杂、目的层埋藏浅等地质条件,阐述了在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及资料解释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相应技术措施和取得的地质效果。勘探结果表明:在目的层较浅的复杂地表区,采取小CDP网格、高覆盖次数、现场监控、精细处理、人机交互辅助解释和多元地质信息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勘探精度较高的地震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7.
新疆准南煤田铁列克井田地形复杂,冲沟发育,多为"V"字型谷,沟谷坡度较陡,区内最高处海拔2 121m,最低处为铁列克河海拔1 471m,高差650m。针对该地区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除了确保野外地震采集质量及室内资料保真等处理外,资料解释采用了全三维精细解释。实际勘探成果证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西部山区也可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为西部矿井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8.
王瑞芳  吕进英 《安徽地质》2008,18(3):210-211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关系到以后的数据处理、资料解释及最终成果的准确性,对于能否完成地质任务,野外数据采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三维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进行研究性替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臬城镇覆盖区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设计,数据采集工作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传统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对复杂构造、下组煤层和灰岩探测的精度不高,很难满足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对地质条件透明化、精准化探测的需求,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运而生。中国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07年,探索与试验阶段;2008年—2014年:试验与示范阶段;2015年至今,推广与应用阶段。经过近20年的发展,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显著提高了复杂地质构造的探测精度,在解决特殊地质问题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结合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与勘探实例,对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环节技术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面向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对小、微构造解译和岩性精准识别的迫切需求,提出地震观测系统的优化技术、连片处理技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OVT域的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深度域地震资料解释技术、人工智能处理解释技术等,将是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