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颅颌面外科与三维重建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EBCT)C-150,对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获CT 象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ISG公司生产的Allegro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EBCT成像技术能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极其相互关系。其再现畸形或病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EBCT)C-150,对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获CT图象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ISG公司生产的Allegro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EBCT成像技术能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极其相互关系。其再现畸形或病体模型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精度,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结论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现代颅颌面外科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电子束和螺旋CT机可实现全方位扫描和精密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和减肥的适应症的应用价值。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以下简称EBCT),已对76例严重颅颌面畸形患者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获CT图象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ISG公司生产的Allegro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EBCT成像技术能立体的、精细地显示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软组织、脂肪、动脉、静脉及其相互关系,引导主刀切割的路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EBCT和螺旋CT作三维重建技术是现代颅颌面外科和减肥外科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预期改装微焦点CT机后,再现畸形或病体模型的程度可以达到亚微米极解剖学的精度,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畸形程度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近年来工业微焦点CT机其空间分辨率已达5-15微米陈椎昌教授等已发展了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今后可对皮下组织作精细的CT成像,对皮肤作粗糙度(或光滑度)的定量分级,以了解整形美容、针炙磁疗减肥与CT影像的微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是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为105例三维重建检查人分为三组:血和性病变,骨骼病变和肺内结节,扫描技术和造影剂参数按受检部位范围和病变性质具体设计。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或/和表面成像显示。结果;得到全部病例都能清晰显示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是观察杨氏中国尖齿兽有无筛板骨,探讨X线CT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扫描参数用传统CT,高档CT及工业CT分别对杨氏中国尖齿兽头骨化石标本进行了扫描,结果 杨氏中国尖齿兽脑腔,鼻腔之间存在的筛板骨,高档及工业CT能清晰显示筛板结构,结论:X线CT是无创性观察化石内部结构的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方法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泌尿系疾病患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方法回顾分析了54例成功进行了泌尿系螺旋CT三维重建的病例,其中46例使用了造影剂,扫描及重建分别在PQ6000CT机和工作站上进行,逐一分析各病例的扫描参数.扫描时间.三维重建类型.方法.技巧.结果扫描参数.造影剂量等随检查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重建技巧通过训练可以掌握,SSD及VR技术能生动的显示肾的畸形.肿块和结石,最大密度投影法适合于CT尿路成像和肾动脉狭窄的显示.结论设计合理的扫描计划.匹配合适的参数.选择最佳扫描延迟时间,是获得泌尿系高质量三维重建图象的前提条件,熟练地掌握三维重建方法和技巧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功要素.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原理,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螺旋CT最显著的特征是X线球管围绕病人旋转时,扫描床上病人连续通过机架,由于滑环技术的发明螺旋CT于1989年投入临床应用,它被广泛接受并成功地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检查。由于产生容积数据,螺旋CT产生较少的呼吸遣漏扫描且可行允许重建,提高了Z轴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方法及其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腕关节进行CT容积扫描,层厚1~3mill,层距1~3mm。将所有原始图像进行低对比及高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分别导入CT3D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MPR、MIP及SSD分别对腕关节进行成像,由两位CT诊断医生一起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的薄层重建及三维重建显示腕舟骨骨折35例,合并舟骨月骨周围脱位8例;三角骨骨折3例;大多角骨骨折1例。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螺旋CT薄层MPR是一种无创伤性显示腕关节形态的最佳方法,其相关CT表现可为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方法,增加对头颅腔隙梗塞诊断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对临床疑有腔隙的病人在基底节区及可疑部位加用HRCT扫描,遇到腔隙病灶与像素颗粒难以区分时,在相同层面或上下1~2mm处做HRCT扫描.结果:有208例常规CT正常的病例中发现了腔隙灶,在遇到的320例不易诊断的可疑病灶中,经HRCT确诊的真正腔隙灶89例,伪腔隙(像素)231例,同时发现对正常腔组织结构的显示要较常规CT优越得多,结论:HRCT不仅能提高腔隙梗塞的诊断率,还能辨别伪腔隙是弥补常规CT对腔隙诊断不足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0.
肺癌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目的是探讨C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所用的材料与方法是搜集赤峰市第六医院的肺癌病例46例,所有病例均手术病理,支气管镜检或细胞这检查证实,常规CT扫描后对选择病例在选择层面行HRCT扫描,结果得到了CT在肺癌诊断上,特别在肺癌分期上优于常规X线检查,此外,HRCT在显示细微病变或病变伪细微结构方面有重要价值,结论是CT不仅可用于肺癌诊断还可用于肺癌分期,因而更有益于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16排螺旋CT(Light speed 16)对50例临床拟诊为腰椎病患者,分别行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CT容积扫描;在AW4.2工作站上将CT容积扫描图像进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包括VR、MPR)。对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生理曲度、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关节异常、骨性椎管狭窄、横突及横突孔异常、椎间隙变窄、侧隐窝狭窄、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椎间盘异常、椎旁软组织异常、神经根受压、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等相关征象的显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神经根受压、椎间盘异常、侧隐窝狭窄、椎旁软组织异常、横突及横突孔异常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一站式重组上三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生理曲度、椎间关节异常、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腰椎间隙变窄、骨性椎管狭窄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上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和一站式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一站式重组能够准确地显示更多的腰椎疾病相关的影像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并且降低了患者的检查费用及放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2.
A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flow in porous media at the pore-scale is necessary to be able to upscale average displacement processes from core to reservoir scale. The study of fluid flow in porous media at the pore-scale consists of two key procedures: Imaging - re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3D) pore space images; and modelling such as with single and two-phase flow simulations with Lattice-Boltzmann (LB) or Pore-Network (PN) Modelling. Here we analyse pore-scale results to predict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porosity, single-phase permeability and multi-phase properties at different length scales. The fundamental issue is to understand the image resolution dependency of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order to up-scale the flow physics from pore to core scale. In this work, we use a high resolution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scanner to image and reconstruct three dimensional pore-scale images of five sandstones (Bentheimer, Berea, Clashach, Doddington and Stainton) and five complex carbonates (Ketton, Estaillades, Middle Eastern sample 3, Middle Eastern sample 5 and Indiana Limestone 1) at four different voxel resolutions (4.4 µm, 6.2 µm, 8.3 µm and 10.2 µm), scanning the same physical field of view. Implementing three phase segmentation (macro-pore phase, intermediate phase and grain phase) on pore-scale images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nected macro-porosity in the fluid flow for the samples studied. We then compute 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for all the samples using PN and LB simulations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voxel resolution on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We then introduce a numerical coarsening scheme which is used to coarsen a high voxel resolution image (4.4 µm) to lower resolutions (6.2 µm, 8.3 µm and 10.2 µm) and study the impact of coarsening data on macroscopic and multi-phase properties. Numerical coarsening of high resolution data i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using a lower resolution scan because it avoids the problem of partial volume effects and reduces the scaling effect by preserving the pore-space properties influencing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This is evidently compared in this study by predicting several pore network properties such as number of pores and throats, average pore and throat radius and coordination number for both scan based analysis and numerical coarsened dat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肺CT靶重建(局部小扫描视野(FOV)薄层CT成像)和常规肺CT图像的质量以及对正常活体肺结构的显示情况。方法:对74例受检者分别行常规肺CT扫描(5mm)及靶重建(FOV 20cm,层厚1.25mm)。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判定常规肺CT成像、正常肺野小FOV薄层CT成像的图像质量:肺小叶结构、肺动静脉-支气管分支的显示(1~4级)及判断信心强度;3级和4级图像以小FOV薄层CT成像(1.25mm)显示数较多者作为标准,进一步判断常规肺CT扫描(5mm)成像的敏感性,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做Kappa检验。结果:1级和2级图像质量在常规肺CT扫描和肺小FOV薄层CT成像间无统计学意义;3级和4级图像质量,肺小FOV薄层靶重建CT成像明显优于常规肺CT扫描,在两名观察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照肺小FOV靶重建成像,常规肺CT扫描(5mm)成像,3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97.1%、98.6%;4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80.8%和85.3%。诊断信心水平明显提高(P<0.05)。在肺小FOV靶重建CT成像、常规肺CT成像上的图像质量的判断,两名观察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717,0.746)。结论:肺小FOV薄层CT成像较常规CT图像,能增加正常肺微细结构的显示能力和增加观察者判断信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1例临床脑血管病患者行脑增强CT扫描后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所有检查采用GE Hispeed NX/I所排CT扫描机,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 图像经2位以上放射科诊断医师阅片分析.结果51例临床脑血管病患者中:脑血管正常14例;单纯变异7例;其他脑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变窄(30例),其中混合型变窄12例(两支以上含两支脑血管变窄),脑血管变异合并脑血管变窄5例,脑血管单支变窄13例.结论螺旋CT脑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比较理想且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Feldkamp-type-VOI锥束CT重建算法加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介绍了一种Feldkamp-type感兴趣区域锥束CT重建方法.首先,我们分析了算法的特点:继而利用锥束扫描模式存在的对称性的反投影优化性质进行算法优化;最后,通过Shepp-Logan数值模拟实验显示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图像重建的速度且几乎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模实验,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结合降低金属植入物伪影(MAR)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和材料:利用环氧树脂制成的定量标准体模,在其周围8个标准圆柱形筒内注入不同浓度的碘溶液各20mL,分别模拟金属植入物周围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密度。中间圆筒内注入氯化钠溶液,内置弹簧圈。将标准体模行能谱CT扫描,根据扫描模式不同,分A和B两组,A组采用常规CT扫描模式获得常规混合能量CT图像;B组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后数据采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3组图像,分别为单纯MAR图像(68keV单能量)、40~140keV单能量图像(MonoE)、MAR+(40~140keV)MonoE图像。四组图像中,弹簧圈周围均可见到条形高密度伪影和低密度伪影,分别测量记录伪影区的CT值和SD值,计算伪影指数、硬化伪影去除率;采用ANOVA检验及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对A和B组图像的伪影指数、硬化伪影去除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常规混合能量CT图像比较,对于高密度伪影,MAR、MonoE、MAR+MonoE图像伪影指数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低密度伪影,MAR、MonoE、MAR+MonoE图像伪影指数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R图像高低密度伪影的硬化伪影去除率分别为82%和92%;MonoE和MAR+MonoE图像的高低密度伪影的硬化伪影去除率随着单能量级别的递增,硬化伪影去除率逐级增大,其中MAR+140keV MonoE图像高低密度伪影的硬化伪影去除率最高。结论:能谱CT使用MAR、MonoE和MAR+MonoE重建方法均可不同程度的减少金属植入物伪影。三种方法中使用MAR+MonoE重建方法降低金属伪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CT多平面重组(MPR)影像的重建方法,阐述了原始扫描的条件设定,扫描方法的重要性。正确地掌握这些要领,将可获得高质量的多平面重组图像。  相似文献   

18.
CT图像三维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由二维断面序列图像重建人体器官三维结构实现进行了研究。通过CT磁带媒介实现断面图像的获取,保障了输入数据的精度;基于形状的目标内插产生二值体数据,避免了线性灰度插值造成的物体表面边界模糊,并减少了分割的工作量;采用一种改进的扫描线编码对二值体数据进行压缩,在PC机有限的资源下实现了三维物体的快速旋转和多种方式显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宝石CT低剂量双期扫描测定肺体积在煤工尘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煤工尘肺男性患者行吸气相与呼气相双期低剂量宝石探测器64排HDCT胸部检查,图像重建采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并在CT检查后3日内完成肺功能检查(PFT)。从既往行常规剂量64排VCT胸部检查的男性患者中选取30例做为对照组。得出各组图像的噪声和每次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DLP,ED)。两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以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不同扫描剂量及不同呼吸状态下的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全肺各容积指标(Vin,Vex,Vin–Vex,Vex/Vin,Vin–Vex/Vin 100%)与PFT指标(FVC,FEV1,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均在中等评级以上,两组扫描的图像噪声无统计学意义;HDCT低剂量扫描并采用ASIR技术双相扫描剂量之和低于VCT常规剂量单次扫描剂量。煤工尘肺患者的肺容积指标(Vin,Vex,Vex/Vin,Vin–Vex/Vin100%)与PFT指标(FVC,FEV1%,FEV1/FVC%)三者均有比较好的相关性,其中Vex、Vex/Vin与PFT指标的相关性更好(P值均<0.01)。结论:宝石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体积指标可用于评价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