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湘中涟源凹陷为晚古生界的负向构造单元。经历了印支、燕山期较强烈的改造,具有较复杂的成藏过程。本区的生烃史以及包裹体的分析资料表明,本区曾经发生过两次较大的生、排烃事件,其中,晚二叠—早三叠世是本区的第一次(主要)生、排烃期,早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为油气的聚集成藏准备了大量的构造圈闭,因此,印支期是本区油气主要聚集期。晚三叠—早侏罗世是本区的第二次生排烃期,早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对印支期的构造进行改造,导致部分油气调整、散失的同时,为新生成的油气和重新分配的油气二次成藏准备了一批新的构造圈闭,是本区油气的改造、调整期。但燕山运动仍未完全打破印支期的构造格局,因此印支期的背斜带依然是本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晚燕山—喜山期强烈的隆升剥蚀,部分背斜带形成“天窗”构造,故印支期背斜带的翼部或倾覆端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也是本区上古生界油气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气源岩、储层、圈闭等方面分析了惠民南坡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区烃源岩条件良好,有古近纪的暗色泥岩和石炭一二叠纪煤系地层作为气源岩,同时该区深大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还具有充足的非烃气源;地层发育全,沉积体系多,发育多种类型的储集层,形成6套储盖组合,具备天然气聚集成藏的良好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曲堤地垒和济阳地堑东部的古生界圈闭是深层气勘探的有利方向,非烃气的主要勘探方向是王判镇潜山带的新近纪地层构造圈闭和浅层“亮点”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木垒凹陷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木垒凹陷油气来源认识不清、成藏特征不明确问题,应用油源对比技术分析油气源;利用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综合评价生储盖条件、输导体系及圈闭条件。结果表明:木垒凹陷油气来源于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二叠系平地泉组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纵向上发育砂砾岩、云质岩和火山岩三类优质储层;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发育多层系、多类型(构造、岩性和不整合等)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断裂和骨架砂体构成立体复合式输导体系。木垒凹陷存在自生自储型和古生新储型两类成藏模式,其中以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为主要油源的自生自储型岩性油藏和古生新储型构造—岩性油藏,是最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位于四川克拉通以东,被围限在扬子、华北和羌塘三大陆块拼贴构造间.以全工区地震精细解释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选取近东西向的剖面06fsc0003—02tjs1111线,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天井山构造带的造山过程.结果表明:天井山构造带的演化可划分为伸展拉张成盆阶段(震旦纪—中三叠世末)、陆隆伸展演化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末)、挤压抬升剥蚀阶段(晚侏罗世—现今)3期.根据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运移条件,认为自元古代以来最大主应力性质发生多次改变,控制构造变形、生储盖组合分布及厚度、断裂特征和油气运聚.印支期冲断带下盘(现今天井山背斜前翼下部)发育形成于印支期晚期的冲起构造,其内断层发育,将二叠系、志留系及寒武系烃源岩与二叠系储层和圈闭串通,有利于烃类的运聚,且有飞仙关组泥岩作为直接盖层,保存条件较好,是油气集聚的有利部位.该研究能够加深对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油气分布预测的认识,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深入研究,结合近几年该区石油勘探实践经验,总结出其油气形成主要受到6种因素的控制:①紧邻主力生烃凹陷;②持续隆起的古构造背景;③断裂-不整合良好的输导体系;④广泛发育各类优质储层;⑤储盖组合配置良好;⑥发育多种类型圈闭.这六种主控因素在时间、空间上的有利匹配,共同决定了昆北油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6.
富烃凹陷是当今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中国近海已发现的油气储量主要集中在14个富烃凹陷中。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化验测试等资料,结合最新油气勘探成果,从温压系统、储盖组合、热流体活动及油气输导与聚集等方面分析、总结了中国近海典型已证实富烃凹陷的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表明:中国近海富烃凹陷深层超压普遍发育,地温梯度高,复合型温压系统构成,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主力储层物性好,发育1~2套优质的区域性盖层,至少存在2套有利的储盖组合;发育多种类型的烃类包裹体,油气主成藏期集中,并存在快速幕式充注现象;发育高效优势输导体系、多种圈闭与油气藏类型,存在多种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呈带状差异富集与分布。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综合利用断裂和圈闭发育史、油藏饱和压力、烃源岩主生排烃期、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对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于存在剥蚀厚度比较大的地区在利用饱和压力方法计算成藏期时应结合埋藏史.研究认为,该区主要为两期成藏,分别为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末期一第四纪,且东西两侧油气成藏期存在差异,东侧濮城地区两期成藏,在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末期一第四纪均发生油气充注成藏,而西侧卫城地区仅在古近纪末期存在油气充注成藏,为一期成藏.  相似文献   

8.
Melut盆地为非洲内陆一个重要含油气盆地,其北部具有下白垩统生油、古近系聚集成藏的远源成藏特征,明确盆地远源油藏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是提高远源油藏勘探成功率、寻找新的勘探领域的关键。基于区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藏解剖,开展了Melut盆地北部远源油藏形成条件、类型及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源内Yabus组远源断层-岩性复合油藏及源外Yabus组远源断块油藏两大潜力勘探领域。研究表明:Melut盆地北部古近系Yabus组发育源内和源外2种类型的远源油藏,二者具有不同的油气充注方式与成藏模式。源内Yabus组远源油藏的形成取决于3个地质条件的耦合,即"两强一弱"的3期裂陷作用为古近纪Yabus组-Adar组远源储盖组合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富油凹陷的发育为Yabus组远源油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油源基础;多期裂陷作用为Yabus组远源圈闭的油气充注提供了垂向通道条件。源内远源油藏主要通过油源断裂的垂向充注成藏,油源断裂是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油源断裂的识别及控圈断层的侧向封堵性评价是源内远源断块圈闭评价的重点。源外远源油藏主要通过富油凹陷的侧向运移充注成藏,由富砂地层与断块、古隆起形成的输导脊控制源外远源圈闭的成藏,输导脊的识别与圈闭充注油气程度研究是源外远源圈闭评价的重点。研究成果指导了Melut盆地远源油藏的勘探部署与深化勘探,对其他含油气盆地成熟探区远源油藏的勘探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气源岩、储层、圈闭等方面分析了惠民南坡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区烃源岩条件良好,有古近纪的暗色泥岩和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作为气源岩,同时该区深大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还具有充足的非烃气源;地层发育全,沉积体系多,发育多种类型的储集层,形成6套储盖组合,具备天然气聚集成藏的良好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曲堤地垒和济阳地堑东部的古生界圈闭是深层气勘探的有利方向,非烃气的主要勘探方向是王判镇潜山带的新近纪地层构造圈闭和浅层“亮点“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量钻测资料、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等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等对西湖凹陷中央构造带中南部纵向地层油气成藏条件、特征及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源岩方面,平湖组煤系源岩为主要烃源岩,还原-弱还原和水动力较弱的沉积环境使源岩有机质得到很好保存;储集层方面,常规油气藏储层物性好,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孔和次生孔,下部低渗近致密-致密砂岩气藏物性较差,局部发育的“甜点”是有利储集体;盖层方面,花上段发育的区域盖层对花港组油气起到了较好的封闭,花下段和平湖组近致密-致密砂岩气除了常规泥岩盖层封闭外,还有致密砂岩物性封闭、气毛细管封闭和超压增压封闭;圈闭方面,花上段油气聚集在挤压反转型背斜圈闭中,而花下段、平湖组油气则聚集在非常规岩性圈闭或与构造叠加的复合圈闭中;成藏要素匹配方面,两者油气充注期与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及其时空上都表现出有利匹配。两类油气藏的富集规律存在差异,断裂输导体系、圈闭条件和保存条件控制着花上段常规油气富集,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物性控制平湖组近致密-致密砂岩油气富集,构造反转和断裂可能也对致密气也存在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烃源岩二次生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规律和塔里木盆地生排烃规律,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构造-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研究得出,塔里木盆地典型构造单元奥陶系烃源岩具有二次生烃的特征,并且起始成熟度和生烃期次不同.然后选取自然条件下演化至不同起始成熟度的奥陶系海相烃源岩,采用热压模拟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其二次生烃规律.研究表...  相似文献   

12.
膏盐岩在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广泛分布,对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膏盐岩盆地中,油气的生成、储存、封盖、圈闭、运聚、保存和后期次生变化都受到膏盐岩的影响。在综合分析蒸发岩对于油气成藏影响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国内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中等盐度环境形成的蒸发岩沉积地层可以作为良好的生油岩,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②膏盐岩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使得其上覆和下伏地层烃源岩的生烃窗扩大;③膏盐岩层对于其下伏储集层孔隙度的影响具有双重性;④膏盐岩地层有利于下伏地层形成异常高压;⑤膏盐岩可作为区域优质的盖层,随埋深增加具有脆塑性转化的特点;⑥膏盐岩对于多种油气圈闭的形成及油气运聚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深圳湾海水石油烃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深圳湾海水中石油烃进行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深圳湾石油烃的分布特征,并对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整个深圳湾海域石油含量基本呈现出自湾内到湾外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特征;石油烃含量在季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ρ冬季>ρ夏季>ρ春季>ρ秋季;石油烃与环境因子Chl-a、DI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6,与DIP存在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78。  相似文献   

15.
以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油气运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含氮化合物测试资料及
盆地数值模拟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其油气运移特征。研究表明:①潜北地区的油气运移特征与烃源岩、压力场、膏盐岩、输导体系及
构造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烃源岩发育特征决定了油气运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浮力和异常高压是油气从洼陷中心向边缘运
移的动力,而构造运动促进了油气运移作用的发生;膏盐岩的发育决定了油气以分层侧向运移为主;骨架砂体为油气侧向运移的
通道,断层为油气纵向运移的路径;②潜江组总体经历了3期油气运移,其中荆河镇组-广华寺组沉积中期为油气运移主要时期;
③油气由各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存在多个优势运移方向,位于优势运移路径上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均具有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圈闭形成时间法推测潜江凹陷潜江组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为上始新统潜二段沉积初期,利用烃源岩生排烃史法
分析潜江凹陷潜江组油气成藏的最早时间为晚始新世,应用流体包裹体资料揭示潜江凹陷潜江组共经历了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37~32Ma)、早渐新世-中中新世(32~14Ma)及中上新世-现今(3~0Ma)共3期油气充注过程,并以第2期早渐新世-中中
新世油气充注最为重要,且自蚌湖向斜带和潜北陡坡带至周矶向斜带再至斜坡带,油气充注时间有逐渐变晚的趋势。由此得出,
综合应用流体包裹体法、圈闭形成时间法、烃源岩生排烃史法等多种方法可较为有效地确定具有复杂构造-沉积背景与演化历史
的含油气盆地(凹陷)的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间。   相似文献   

17.
18.
19.
致密页岩油气已经成为当前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核心领域,致密页岩油气的赋存运移机理研究对于这项资源的勘探、资源评估、开发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随着北美页岩气革命的兴起,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的研究进展包括: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观察与描述,表明致密储层中的微纳米孔隙大量发育,对油气的赋存与运移有重要影响;页岩气在低渗储层中的流动运移机理,其中以渗流-扩散-解吸附为框架的模型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单井产量与可采资源量预测,以L型衰减曲线为代表的单井产量模型和EUR预测模型在生产中已经大量采用。然而当前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之处,例如:微观孔隙结构的表征尚未能为宏观分析提供很好的量化参数;现有的页岩气流动运移理论不适用于页岩油;非常规资源评估方法经验性太强等。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火山活动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地质活动,地球内部蕴藏的巨大热能及丰富的地表罕见的化学物质,都可由于火山活动而释放出来。针对火山活动对烃源岩形成与演化影响的调查研究表明,火山活动不仅给水生生物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为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使水体含盐度增加,形成还原环境,为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提供有利条件;另外,火山活动带来的巨大热能量可以提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使生油门限变浅,加快烃源岩向油气转化;火山热液中携带的大量过渡族金属元素可以促进烃源岩早生烃,有利于低熟油的形成;火山矿物橄榄石、沸石、辉石及其蚀变矿物参与了烃源岩有机质的生烃演化过程,加速了其生排烃过程加大了其生排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