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前言脉冲式航空电磁系统,是六十年代加拿大发展起来的新型航电系统,对探测良导性矿床,特别是硫化矿床,有良好效果,具有勘探深度大、覆盖层影响小等优点。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我国航电事业,根据冶金部指示,我们从1971年开始研制脉冲式航空电磁系统。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我们首先研制了直-五飞机的短吊仑方案,与国外采用的长吊仑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湖南二三八勘探队召开了钻孔感光测斜仪、钻孔测漏仪鉴定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感光测斜仪的研制单位湖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测漏仪的研制单位中南矿冶学院,以及湖北、陕西、广东、广西等省区的有关使用单位,还有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冶金地质会战指挥部探矿技术研究所等共八个单位的代表计三十五人.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1977,(5):41-43
一九七三年,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协作,开展了全液压钻机的研制工作。几年来,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在今年二月,试验钻孔达到了630.32米的深度,前后三个孔累计进尺1,007.03米。同时对样机所发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改进。现将钻机情况扼要介  相似文献   

4.
红沟铜矿床是我国已知富矿床之一,一九五八年进行开来,先后由青海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冶金八队进行过地质勘探,我队于一九六七年在此基础上对红沟铜矿继续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曾得到省地质局、祁连山铜矿、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西北地质研究所、西北冶金地质研究所及北京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为本矿区提供了一些研究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5.
根据1976年冶金科技重点项目的有关安排,由原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负责,与上海热处理厂和冶金地质会战指挥部协作,开展地质管中频调质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基本上解决了加热、冷却、矫直与材质适应性等有关技术问题,对不同材质的多种地质管的中频调质试验均获成功.为此,冶金部地质同于1978年12月上旬在桂林主持召开了"地质管的中频调质处理技术鉴定会".冶金部、一机部、三机部所属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试验单位所作的关于地质管中频调质处理试验的技术报告,对试验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及数据进行了全面审查,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是成功的.会议通过了地质管中频调质处理技术鉴定书.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发展的需要,积极为大打矿山之仗服务,进一步提高地球化学探矿技术人员的水平,1972年11月2日至1973年1月21日,冶金部在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举办了地球化学探矿学习班.学员共73人,来自全国21个省(区)冶金系统勘探队、物探队、物探公司和桂林地质所;此外还有计委地质局和四个地质院校的教师18人.学习班采取生产、科研、教学三结合  相似文献   

7.
满延龙 《物探与化探》1987,11(6):416-421
为开拓航空电磁法的应用领域,1985年11月,物化探研究所航空物探室,在总结前人工作经验基础上,在河北省南宫地区,开展了航空电磁法寻找古河床淡水的科研试飞.本文介绍利用电磁场的区域特征和电磁响应特性,进行“水质填图”的尝试.通过对照南宫水库不同水质的电性分布图,可以看到这种尝试展示了该方法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关于"尽量采用先进技术","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光辉思想指引下,人造金刚石钻探技术这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新生事物正在茁壮成长.在勘探公司党委、铜陵市科技局和队党委的领导下,我队组成"三结合"小组进行了该项技术的试验推广工作.几个月来,在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中南矿冶学院和湖北冶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机  相似文献   

9.
为交流铁矿地质工作中开展同位素地质研究的经验,1978年6月29日至7月5日,由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发起,在桂林市召开了“铁矿同位素地质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地质总局、冶金部、二机部系统和有关院校的20个同位素地质研究室(实验室),以及部分省(区)冶金地质研究所的代表共68人。会上交流了21篇研究论文,还举行了各种专题讨论和报告会,就我国同位素地质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产Y12IV型轻型固定翼飞机平台, 开展了专用飞机改装、大磁矩发射、三分量接收、海量数据实时收录等关键技术攻关, 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样机; 成功开展了半航空试验试飞, 系统样机功能、性能等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研发取得关键进展。  相似文献   

11.
人造金刚石钻探,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指引下,各有关单位团结协作,克服了重重困难,研制、试验成功了人造金刚石钻头,并在钻进工艺等有关技术环节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或突破.随着人造金刚石钻探技术的逐步推广,必将促进冶金地质钻探面貌的大改观.从而加快冶金资源勘探的速度;由于钻头用的是国产人造金刚石,作为这项新技术基础磨料的金刚石的需求,就可以完全立足于国内,所以说,人造金刚石钻探技术的试验成功,是有其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的.为了逐步推广这项新技术,冶金部于一九七四年十至十一月举办了人造金刚石钻探学习班,由中南矿冶学院、长春冶金地质学校、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和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提供教材和参加讲课.本刊辑录、整理了这一教学讲义,编入《钻探讲座》,拟于一九七五年内逐期刊登.希望广大读者阅后随时提出宝贵意见或要求,以便据以改进.使我们尽可能地作好这项新技术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利用脉冲式航空电磁法进行视电阻率和地质填图在我国某些地区已取得较明显的地质效果。若使这项工作在大面积上有效地展开,尚有待于仪器、运载工具、资料整理和解释方法的改进。对于解释工作来说,在生产中用手算的方法进行视电阻率转换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采用计算机解释的方法。本文讨论了将脉  相似文献   

13.
封面故事     
《地球学报》2012,(1):130
时间域固定翼航空电磁勘查系统样机半航空试验试飞现场。基于国产Y12IV型专用飞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勘探深度时间域固定翼航空电磁勘查系统,攻克了大磁矩发射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高分辨率实时数据采集。样机的半航空试飞成功,表明其整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二日,冶金部地质局在辽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机修厂召开了三项科技成果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不同系统的40个单位、73名代表.三项成果是:由冶金部地质研究所研究设计、辽宁冶勘公司机修厂试制的“YCO-Ⅱ型多点随钻岩芯定向钻具及YDC型岩芯产状测角仪”;由辽宁冶勘公司机修厂研制的“水平钻孔测斜仪”和由冶金部第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探矿技术研究所研制的“钻进参数测定仪”.  相似文献   

15.
在《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精神鼓午下,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与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共同主持的第一届全国包果体及成岩成矿实验学术交流会,于1977年11月18至28日在广西全州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冶金部、国家地质总局、二机部和教育部系统的110个单位121名代表。  相似文献   

16.
1983年,湖南地矿局468队在湖南涟源县恩口煤田进行了金刚石无岩芯钻进试验.使用地质矿产部探矿工艺研究所研制的φ76毫米低温焊接人造聚晶钻头8个;湖南冶金地质研究所研制的人造聚晶钻头5个;地质矿产部勘探试验站研制的φ76毫米天然表镶钻头1个.累计进尺1869.29米(用完其中9个钻头),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9年5月16~20日,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在中南地质勘探公司南宁地质调查所召开了地质找矿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近5年来冶金地质找矿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研究、讨论了“八五”、“九五”地质找矿规划;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措施.冶金地质系统14个单位的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振潜(曾任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所长)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他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  相似文献   

18.
受冶金部科技司、地质司的委托,由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和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联合主持,于1974年2月26日在湖北大冶金牛镇召开了人造金刚石钻探技术科研协作会议.到会的计有冶金部、一机部、科学院、北京市、山东省建委所属的地质勘探、矿山、院校、科研、制连部门的25个单位,79名代表.会议以批林枇孔为纲,首先传达了关于  相似文献   

19.
地质标准物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地质物料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的后期.地矿部西北地质研究所等首先研制了超基性岩和铬铁矿标准物质,继后由物化探研究所和岩矿测试研究所牵头,在区域化探全国扫面的推动下,先后研制了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三个系列标准物质.稍后核工业部、冶金部和化工部也着手研制了相应专业的地质标准物质.八十年代是地质标准物质研制的全盛时期,在这个阶段之后地质标准物质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根据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目录[1],在样品数量上冶金类标准物质居第一位,地质类标准物质居第二位,约占四分之一;依发布的标准值项目数计[2],地质类标准物质居于首位,占50%以上.我国地质标准物质与外国相比,在数量、品种类型和系列性方面均占世界领先地位,在定值的元素和定值精度方面亦为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武钢矿山系统的探矿工作,70年代一直使用合金和钢粒钻进及其配套装备,技术落后,影响了矿山地质工作的进展.后来,根据冶金地质系统推广地表金刚石钻探技术的经验,武钢矿山系统开始对旧钻探装备进行改造,大力推行矿山金刚石钻探新技术. 1978年,冶金部矿山司下达“钻石-300型全液压坑内岩心钻机”的研究任务(由原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武钢矿山部和武钢大冶铁矿共同承担),前后经过两轮试制和试验,共施工13个钻孔,总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