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鄂建  陈明珠  杨露梅 《江苏地质》2015,39(2):339-342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分析南京浅层地温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原因,阐述其开发利用现状,找出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促进其开发利用的相关经验,为指导南京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吕红  杨淑华  刘群 《地下水》2005,27(3):158-159,168
阐述山东省小水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分析小水源现状开发利用潜力,从影响小水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出发,提出小水源近期开发利用发展方向,为合理制订小水源开发利用战略目标及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深化对中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现状的认知,更好地支撑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实践,在对不同类型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非常规水资源的术语和内涵,总结非常规水资源的现状开发利用量和开发利用模式,分析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量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底已达86.4亿m3,但在全国供水总量中的占比尚不足1.5%,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规划设计不到位、工程技术有短板等问题,制约着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序发展。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迎来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深化对中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现状的认知,更好地支撑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实践,在对不同类型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非常规水资源的术语和内涵,总结非常规水资源的现状开发利用量和开发利用模式,分析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量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底已达86.4亿m3,但在全国供水总量中的占比尚不足1.5%,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规划设计不到位、工程技术有短板等问题,制约着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序发展。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迎来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吴村玲 《地下水》2014,(5):89-90
对河曲县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河曲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滞后,水资源浪费现象以及水污染逐渐加强,河水水质变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军涛  张建瑞 《地下水》2009,31(2):50-52
分析了焦作市中深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中深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区划,中深层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和开发利用规划,提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地下水中深层监测工作等七个方面的中深层地下水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樊琦 《地质与资源》2007,16(2):145-149
从伦理与经济两方面分析了绿色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价值;分析了实施绿色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内在矛盾;指出了代际公平观是实施绿色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伦理基础,同时市场与政府对绿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激励及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系统内部的激励相容是实施绿色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推动力;利用博弈论的基本方法优化了市场、政府及资源开发利用团队内部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刘超  陈甲斌  胡聪 《地球学报》2021,42(2):167-178
加快构建自然(矿产)资源上线,实行资源总量管理,是资源领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线划定的影响因素,引入开发利用强度和开发利用强度指数,构建了开发利用强度指标体系.以大宗战略性矿产铁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09—2018年我国铁矿开发利用强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曹志翔  王政章 《地下水》2001,23(3):123-124
介绍了西藏自治区自然地理及水资源概况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今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快速发展的需要,有必要研究浅层地温能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开展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工作十分必要、十分紧迫;应超前关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积极性明显受经济成本与效益制约;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推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快速发展;需要提高全社会对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上升洋流与陆缘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中国三大成磷期(也是世界8大成磷期中的3个)成矿构造-古地理单元的研究,提出了“陆缘坻”的新概念。陆缘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台地、盆地,而是一个连接深海并与海岸平行的峡长水下槽地,它具有以断垒构造为主的活动性和地貌上的复杂性,甚至高耸地带可以出露水面。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大规模的磷块岩必需具备上升洋流和陆缘坻这两个基本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可以说陆缘坻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上升洋流理论  相似文献   

12.
川西坳陷中段海相层系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领域在油气勘探中占主导地位,近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四川深层碳酸盐岩领域勘探中均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川西坳陷中段前期碳酸盐岩领域勘探和研究工作较少,本文通过成藏地质条件生、储、盖、圈闭、保存等的研究,认为该区发育5套烃源岩;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一-三段、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三段、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二叠统茅口组及栖霞组储层发育;除山前通天断裂附近和下三叠统膏岩层系剥蚀区外,保存条件均较好;海相发育众多局部构造,并成带分布,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条件.结合海相层系潜力评价和成藏模式预测,认为该领域勘探潜力巨大,是川西增储上产的潜在领域.并结合勘探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山前带和前山带应搞好造山带复杂地表深层的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攻关,重在落实圈闭;针对孝新合-丰谷构造带坚持立体勘探,有必要在该区构造和岩相叠合有利部位部署一口风险勘探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地质研究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前景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其基本任务。它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 2 1世纪是人类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4.
瞬变电磁法作为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Surfer软件是物探工作中等值线图绘制,尤其是瞬变电磁法断面图绘制的重要工具。VBA是一种建立在Office中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是一种通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Surfer和VBA技术的瞬变电磁断面图的自动化绘制技术,并就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技术方法操作简单,应用便捷,提高处理效率,具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两淮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采煤、采石活动影响,两淮矿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沉陷区、积水域和采石场遗迹地。针对两淮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多元综合整治的地质环境治理理念,在矿区内采用沉陷区复垦、设立特色矿山公园、山地地质环境治理等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多元治理技术模式,提出采煤沉陷区的“两大层次、三大类型、六种模式”复垦技术,因地制宜设立了淮北矿山公园及采石场遗迹的治理技术等模式。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费县地处鲁中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本文在分析确定费县各区水文地质参数和对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地下水储量计算的基础上,对费县的地下水总补给量、地下水总量、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费县地下水资源量作了简要的总体评价与分析,提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木孜塔格-鲸鱼湖断裂带特征、演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东昆仑山木孜塔格—鲸鱼湖断裂在青藏高原北部陆内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形迹、沉积建造、新生代火山活动、地球物理场变化综合研究,以野外第一手资料重建该过程的演化历史,认为木孜塔格—鲸鱼湖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陆内变形过程遗留的重要地质证据,卫星遥感图像上显示极为明显,它具有重要的区域构造意义。首先,发育大规模由北向南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新近纪由南向北沿构造带分布着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堑垒"相间式断陷盆地;其次还见有大量中性火山岩浆沿该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溢出分布,成因分析表明其来源于陆内俯冲作用;第三,该断裂的走向延伸线上现今还发生较大规模的地震活动。综合分析表明,该断裂作为与柴达木地块南部构造边界断裂彼此平行的南东东向大型走滑断裂带,具有左行走滑构造分量,应是青藏高原北缘亚洲大陆向北东逃逸的主要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18.
张越峰 《地下水》2011,33(5):121-122
水库所在地属水土流失严重区,河流产水量少,产沙量大,拦河建库蓄水,泥沙问题成为工程设计及运行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红石峁河的来沙特性,采取了相应地、较为合理地排沙减淤方式与方法,提出了适于工程实际的排沙方案;也为水库管理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岩前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与滨太平洋北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汇复合部位,南岭成矿带东段北部。主要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白钨矿和石英脉型黑钨矿,矿体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内。在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LA-ICP-MS 锆石U-Pb 法和辉钼矿Re-Os等时线方法,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前花岗岩和含矿石英脉中辉钼矿进行精确定年,获得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U-Pb谐和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60.6±0.72) Ma,黑钨矿化石英脉中的辉钼矿为(159.2 ±2.3) Ma。这一成果揭示,花岗岩的就位年龄与含矿石英脉的形成几乎在相同热过程完成。结合前人研究,进一步得出南岭地区160~150 Ma成岩成矿作用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东段,成岩成矿作用与华南地区东部岩石圈大规模伸展的构造运动力学背景有关。岩前钨矿与区内盘古山、画眉坳、柿竹园等著名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时代、成矿背景和相似的成矿条件,属同一个成矿亚系列,预测岩前钨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重点突破对象为内接触带石英脉型和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体。  相似文献   

20.
The notion that Transboundary Protected Areas (TBPAs) will act as `Peace Park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rgument in their promotion in post-Apartheid Southern Africa. This `Peace Parks Concept' is implicitly based upon the assumption that national sovereignty will not become a constraining factor in the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BPAs. However, this assumption is problematic. TBPAs introduce various changes in the landscape with consequences for the ways in which a state can exercise its sovereignty over its borderland and citizens. This situation might evoke state action that could endanger the various environmental,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of TBPAs. A state's behaviour with regard to TBPAs is not just informed by its interests in TBPAs, but also by its strategic and other interests in the wider borderland area. These are not necessarily compatible with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of TBPAs.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interests are mediated are highly complex and non-linear. Because of the inter-dependency that TBPAs create, the extent to which a state can pursue certain interests by means of TBPAs will be (partially) constrained by the wishes of the other states involved. In addition, power has to be shared with a wide range of non-state actors. The operation of sovereignty in TBPAs is therefore highly unpredictable and cannot be captured in static zero-sum terms. Actor Network Theory is identified as a possible starting-point to unravel and evaluate these complex political processes in TBPAs and their subsequent outcomes for state sovereign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