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金矿石鉴定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鉴定金矿石的光片时,有时见不到金矿物,这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我们通过改进制片工艺及抛光前对光片进行烘烤、煅烧等方法,使金矿石光片中金矿物可见几率提高,并可使许多原矿石的不可见金归并加大,变为可见金。此外,本文还提到一种金矿石中经常存在的富铁黄铜矿,它可作为某些地区中金矿石的指示矿物。  相似文献   

2.
金矿石组成中矿物的分选性和解离性是决定金矿石可选冶性的内因,矿物的分选性又取决于各矿物之间的物性差异(比重差、润温性差、磁性差、电磁性差及电性差等)。矿物的解离性则取决于金粒与矿物的嵌布特性。工艺矿物学和工艺矿相学的资料为金矿石的可选冶性及选冶工艺流程提供依据。金矿石选冶之前,必须掌握金矿石各组成的矿物分选性和解离性。利用选冶的金矿物与其它矿物间物性的差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选冶方法。例如依据砷的赋存状态采用不同的选冶方法:当砷呈类质同象存在时,采用选冶相结合(沸腾焙烧后,用氰化法的工艺流程)、或留待冶炼时予以脱除;当金呈超显微金、固溶体分散金、次电子衍射金或胶粒金存在时,即使粉碎至200目以下,也难把金选尽,更不能把砷除掉,只有采用尾砂焙烧法除砷,并使金粒归并长大以分离金;当砷为独立矿物时可通过机械选矿法选出。含泥量大和金粒细的含金硫化物氧化矿石(铁帽金矿石)的分离,应采用全泥氰化法或炭浆法。金矿石中含有细粒磁铁矿时可用磁法与金分离。如有粗粒的赤铁矿,则可考虑用重选法与金分离。另外,在为了检  相似文献   

3.
南美圣本多矿是巴西—个新的主要金矿,它使巴西金的产量提高了两倍达到12000盎司/年。其竖井要凿到1080m深处,选矿厂的生产能力将从25000t/月增长到48000t/月。计划的矿井和扩大选矿厂的日程表已排到1993年未。圣本多是在南美第一个采用加压氧化作用和生物氧化作用来处理难选金矿石的选矿厂,也是有希望第—个采用生物氧化作用的,即先用细菌部分氧化浮选精矿代替用若干简单双重的压热器,来增加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云南斑岩型多金属金矿的嵌布特征及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西部有大量低品位金矿资源,且具有嵌布粒度不均匀、矿石结构复杂、解离不完全等特点,传统工艺矿物学分析不易快速、准确测定金赋存状态及载金矿物的嵌布特征。本文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MLA)、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滇西多金属金矿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该矿的矿物组成、嵌布粒度、连生及包裹关系,同时阐明了载金矿物的工艺矿物学性质对金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主要以游离态自然金的形式存在,嵌布粒度极细,主要集中在0.01~0.02 mm粒度级别;小于0.074 mm粒级的金占原矿总金量的50.08%,其余金以微细包裹体分散于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等载金矿物中。但载金矿物粒度较细,解离性差,嵌布不均匀,因此提高载金矿物解离度是提高金回收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5.
早子沟金矿矿石质量特征、选矿试验研究及选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早子沟金矿矿区勘查及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资料,从金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矿物成分、金的赋存状态及其主要载体矿物的嵌布特征、共伴生组分等方面综述了矿石质量特征,重点分析了以上矿石质量特征要素对选矿的影响;简述了选矿试验研究的成果及选别效果。矿区矿石工艺类型属少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含金矿石,金的赋存状态复杂,利用重选—浮选中矿再磨的重浮联合流程可获得较理想的选冶回收指标。  相似文献   

6.
难浸金矿石,又称难选冶金矿石,难处理金矿石等。一般指矿石经细磨后仍有相当一部分金不能用常规氰化法有效浸出的金矿石。这类金矿石中的金,或物理包裹,或是化合结合,使之不能与氰化液接触,因而很难浸出。难浸金矿石分为三种类型:(1)非硫化物脉石包裹金,这类矿石中金粒太小,无法用磨矿解高,金粒很难接触氰化液;(2)金被包裹在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细磨亦不能使包裹金粒接触浸出液;(3)碳质金矿石,金浸出时,金氰络合和被矿  相似文献   

7.
自然金类矿物是金矿石的主要矿石矿物。现就收集到的自然金类矿物鉴定和成因标型特征的某些新资料摘要报道如下。自然金晶体属于等轴晶系,每一单位晶胞中有四个原子(Z=4),空间格子系立方面心格子。空间群属O_h~5(即Fm_3m),单  相似文献   

8.
隐晶态矿物鉴定是岩矿鉴定中的难题。因其为晶体与非晶质矿物的过渡相,因而不具有可鉴定的光学性质。本文根据成因矿物学分析,判定该标本中呈斜长石外貌的隐晶态矿物为葡萄石。经X射线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确认。本文的意义在于:提出了成因矿物学分析方法为选择最终鉴定隐晶态矿物测试手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地质冶金学(Geometallurgy)是一门交叉学科,将矿体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与冶金性能联系起来,目标是描述和了解矿体的冶金性质的多样性,并建立三维地质冶金学模型,用于协助矿山开采计划和优化工艺设计流程等。金矿石依据选冶难度可以分为易选矿石和难选矿石,其中难选矿石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金的包裹和脉石矿物影响两种因素。金的地质冶金学需要查清金的赋存状态,包括金矿物的种类与矿石难选冶的原因,从而为选矿提供指导。金的赋存形态包括显微金、亚显微金和表面金,研究金的赋存状态需要使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等分析显微金矿物,并结合多种选矿试验来交叉验证,加上对载金矿物中亚显微金的分析,得到金的全部分布特征。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往往具有不同的地质冶金学特征,同时金的地质冶金学研究还可以对矿床的成因和演化过程提供依据。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典型的热液金矿床包括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卡林型和矽卡岩型的地质冶金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于地质冶金学上的新方法如VNIR-SWIR高光谱技术、地球化学数据机器学习。关键金属具有含量低、矿物细小的研究难点,与金的地质冶金学研究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本文提出将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的流程和新技术方法应用于关键金属矿床,并设计了关键金属赋存状态的研究流程和规范化表达,进一步延伸了地质冶金学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0.
矿物的2V和主折射率是矿物学资料的基本数据之一,是鉴定透明矿物很重要的依据;文契尔半圆柱鉴定系统亦以这几个常数编制。在测定透明矿物的2V和折射率的工作中,旋转针台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它已逐渐成为光性矿物学工作中的基本工具之一。 用一轴针台可以较准确地测定2V,同时因为可以对晶体的光率体作准确的定位,测定主折射率的精度也超过一般的方法。但是,一轴针台锥光法测2V一般误差较大;消光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很低,在岩石矿物中,主要以自然金状态存在。因此无论在从事地质研究,普查找矿和勘探施工中,人们难以用肉眼判断金在岩石矿物中的存在情况,由于金的分析周期长使工作很被动。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验了金的快速鉴定法。 本法基于用泡沫塑料吸附金后,直接用TMK显色的斑点法,进行金的目视测定。还制备了一套模仿标准色阶,以利于长期使用,适合于野外地质人员现场应用。测定范围为0.1—5.0微克金。  相似文献   

12.
野外快速鉴定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很低,在岩石矿物中,主要以自然金状态存在。因此无论在从事地质研究,普查找矿和勘探施工中,人们难以用肉眼判断金在岩石矿物中的存在情况,由于金的分析周期长使工作很被动。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验了金的快速鉴定法。 本法基于用泡沫塑料吸附金后,直接用TMK显色的斑点法,进行金的目视测定。还制备了一套模仿标准色阶,以利于长期使用,适合于野外地质人员现场应用。测定范围为0.1—5.0微克金。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在高岭石粉末内加入氯化金水溶液模拟金矿石。由模拟样经不同温度焙烧后再氰化浸金, 探讨高岭石经焙烧后束缚金的变化规律。由焙砂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相结合探索Au 浸出率变化与高岭石矿物结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内高岭石经500℃和更高温度焙烧后, 由于高岭石矿物结构破坏产物对金的束缚而改变金的赋存状态,使金的氰化浸出率降低。为焙烧预氧化新工艺研究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徽宣城茶亭斑岩铜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金铜成因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型矿床。本文在矿相学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矿石组成矿物的成矿金属元素化学分析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以了解矿床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确定金与铜的成因联系。茶亭铜金矿床的热液成矿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应用单矿物火试金法化学分析显示,第2阶段黄铁矿(Py II)和第3阶段黄铁矿(Py III)以及相应阶段的黄铜矿均富含金,各阶段石英及第3阶段硬石膏基本不含金。矿相学观察发现"可见金",金的嵌布形式主要为包裹金、粒间金,少量裂隙金。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这些"可见金"主要为银金矿,其次为自然金。"不可见金"以不均匀形式分布于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斑铜矿等硫化物矿物中,"不可见金"主要为纳米级自然金。金与铜的相关性以及金的赋存状态表明,金与铜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Simon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铜-铁硫化物中Au的溶解度更大,结合矿物共生组合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可以推测,茶亭铜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经历了从较高温度到较低温度的演化过程,随着温度的降低部分Au从铜-铁硫化物中出溶并富集为"可见金",而另一部分金仍然以"不可见金"形式分散保存于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以及其它含铜硫化物矿物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找矿矿物学,矿物学填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漠滨贫硫化物型脉金矿床进行矿物学填图研究,同时对矿物包体、矿物组合及自然金成色作测定,编制了漠滨金矿区PD265-390中段矿物量分布图,反映出漠滨金矿有一定分带性.区域内此类矿床可分为不同亚类,为找矿预测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矿物分离,无论在矿物学工作中或地质找矿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矿物学工作,对矿物进行测试,如X光粉晶数据测量、化学成分分析、比重测定等,都需要一定量的单矿物,必须进行矿物分离。因此,毫不夸张地说,矿物分离是矿物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自然金,由于其含量低(一般×—××克/吨),颗粒细微(大多在0.1毫米以下,甚至几微米或1微米以下),往往难以分离和提纯,如完全用物理方法分离,分离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还得不到满意结果。 我们在《中国金矿物志》专题工作中,对分离不同矿物组合中的自然金(包括银金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子探针研究甘肃陇南赵家庄金矿载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相结合的手段是研究载金矿物的主要方法。本文采用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赵家庄金矿中载金矿物含量、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矿物的空间关系开展研究,并对载金矿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寻具有找矿意义的载金矿物和总结标志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金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少量为黄铜矿、闪锌矿,这些载金矿物中Au含量依次为:细晶黄铁矿粗晶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黄铜矿。不同时期的黄铁矿(粗晶黄铁矿、细晶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中Au的分布均匀,但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细晶黄铁矿和草莓状黄铁矿中的Au含量较高(平均含量0. 14%~0. 18%),这种现象表明此类矿物为构造热液期形成,金易富集。Au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可见金"包裹于脉石矿物中,或以裂隙金的形式嵌布在矿物晶隙及裂隙中;另一种是"不可见金"以纳米级颗粒金的形式存在于载金矿物中,也是Au的主要存在形式。本研究为后期矿床的成因、成矿过程和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佐证,同时易于根据含金矿物的特征选择合适的选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常见硫化物矿物晶格中的金及粒径小于1000埃的分散金均称为不可见金,它们无法用矿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测到。离子探针微量分析(次级离子质谱法)表明,12个矿床硫化物矿物颗粒中不可见金的含量为0.5至1000ppm之间。不同矿床,或一个矿床中不同矿石相间不可见金含量变化很大。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为毒砂和富砷黄铁矿。黄铁矿中金与砷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种促进了金进入黄铁矿晶格。当两种或差别大的毒砂共生时,细粒毒砂更富含不可见金。磁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和黝铜矿中不可见金的含量通常较低。  相似文献   

19.
江西金山金矿床黄铁矿与金成矿关系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山金矿床明显受金山—西蒋剪切带控制,金矿体产于剪切糜棱岩带中。金矿石的物质成分比较简单,黄铁矿是主要金属矿物,也是矿石中自然金的主要载金矿物,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矿物中仅占2.51%的黄铁矿中所含的金却占矿石金总量的80.80%,可见分散浸染黄铁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为了深入研究黄铁矿与金成矿的关系,作者进行了载金矿物黄铁矿活化、迁移及成分变化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构造作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黄铁矿可以产生活化、迁移,其中的成矿元素含量有所升高,而且在多期构造应力作用下,可使成矿元素Cu、Au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含砷高的金矿石中的金不能直接用氰化法提取,本文通过实验建立了浮选工艺流程,精矿产率约5%,而精矿中金的回收率大于85%;建立了精矿除砷工艺流程,能够把砷全部回收,无环境污染;应用了较先进的硫脲提金工艺,具有无毒的特点,废液经过中和可以直接灌溉农田。该工艺的研究和设计解决了社会生产上的疑难问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