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海洋学的历史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靖华 《海洋学报》1984,6(6):830-842
古海洋学是随着深海钻探而成长起来的新兴学科。近十年来,由于氧同位素古温度测定、超导磁力仪古地磁测年和液压活塞取样器等三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古海洋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例如,1980年深海钻探计划在南大西洋的第73航次,便取得了整个第三纪的地层磁性年代表等五项重大科研成果。展望今后十年,古海洋学将继续发展。国内必须实行各单位、各系统之间的科研合作,才能在古海洋学方面做出贡献,才能促进海洋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一、古海洋学的内容古海洋学即海洋古地理学,是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研究海洋古环境和海洋地质历史,目的是要重建2亿年(侏罗纪)以来海洋古环境的变化历史.古海洋学的研究不但有巨大的理论价值,而且有重的经济意义.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很明显,没有古海洋学的深入研究,要了解地面的古地理演变是不可能的.而且海洋轮廓及洋流的变化极大地影响大陆的气候,例如,第三纪古特提斯海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二届古海洋学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2月22—24日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培训中心举行。来自全国海洋、地矿、石油、中科院和国家教委等系统18个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台湾大学地质系黄奇瑜教授专程从台北赶来参加了会议,并做了两次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检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古海洋项目;交流国内近年来在古海洋学、特别是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的系统成果;探讨我国古海洋学研究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如何使古海洋学研究向第三纪或更老的年代拓展,使之更好地为油气助查和评价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海洋学科主任范元炳教授莅临大会,听取了汇报和介绍,并认为丛金委所资助的古海洋项目是成功的,尤其是由业治铮教授所主持完成的《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事件比较研究及其应用》重点项目更为突  相似文献   

4.
西太平洋边缘海区元素地层学研究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X射线萤光能谱对西太平洋边缘海区的4个钻孔的沉积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方式与气候变化有极大关系,存在两种模式:CaCO_3溶解区元素高含量与气候暖期一致;CaCO_3保存区,元素高含量段与气候寒冷区相对应,因此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有明确的古海洋学意义。利用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对深海地层进行气候地层学划分与对比精度很高,称之为元素地层学。  相似文献   

5.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古海洋学研究工作的进展,对深海洋盆地质环境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个飞跃。随着对深海矿藏——多金属锰结核的综合调查,对锰结核生成的地质环境和生长速率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对深海洋底长柱状岩芯进行磁性地层、生物地层、气候地层等多学科的综合分析时,不仅发现了它们之间在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且在实践中证明,利用磁性地层进行地层对比,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质环境、沉积速率等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中太平洋海盆部分区域进  相似文献   

6.
微体化石的研究从其发展到现在解决了主要与地层层序、古海洋环境、古气候有关的诸多地质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微体化石为基础建立了古海洋学。我们在生物学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 ,在此基础上 ,能够根据微体化石建立起进化古生物学。本文就古海洋变迁(古海洋学)与微体化石进化的关系以及进化(微体)古生物学作出了诠释。正像20世纪末出现的地球环境问题、脑坏死、器官移植等问题所象征的那样,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化石以本身作为具体证据来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对于研究化石的古生物学者来说 ,有必要深入研究进化问题 ,探…  相似文献   

7.
“国际古海洋学大会”是国际古海洋学界每3年一届的学术交流大会,代表国际古海洋学界的最高学术水平。该会议自开始举办以来,除第七届(2001年)在日本举办以外,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举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古海洋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国内研究走向国际前沿,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处于十分活跃的地位。经我国古海洋学家的积极争取,第九届国际古海洋学大会将于2007年9月在上海举行,预计将有国内外专家约700人出席。会议组织委员会诚挚邀请国内有关古海洋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参加。  相似文献   

8.
高莉玲 《海洋信息》1999,(11):28-29
古海洋学与古气候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不断提供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地球气候在不同时标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一年引人注目的活动是:第六届国际古海洋学会议于1998年8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有30个国家的5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第七届国际古海洋学会议将于2001年在日本的扎幌召开。1999年5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多台地勘探会  相似文献   

9.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古海洋学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已成为海洋地质学的前沿学科和发展方向之一。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与地学上实验技术与理论的重大突破密切相关。做为古海洋学本身主要是以大洋沉积物作为研究依据,研究大洋体系中水团和相关的生物圈、岩石圈的历史。这就必然涉及到有机物质的生物化石和无机物质的矿物沉积两方面。但沉积物中记录的古海洋学信息很多,而解释这些信息的手段又是各有所长,其中微体古生物的化石形态学分析是古海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微古专家以此做为确定微体古生物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的依据。在大洋…  相似文献   

10.
《古海洋学概论》是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汪品先教授等集体编写的,他们参阅了500多种文献,博采众家之说,加以科学分析,取其精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古海洋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最新成就.包括氧、碳同位素、微体古生物和沉积学等方法,涉及大洋地层学、古洋流、古气候、古水温、古海水化学、碳酸盐补偿深度、古生物生产率以及古海洋的演化史和重大事件等.深海钻探使地球科学产生了两个重大突破:第一是以具体的沉积物岩心证实了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第二是创立了一门新的边缘科学——古海洋学.板块构造学说已为我国地质学界所熟识、接受和应用,但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对古海洋学还比较生疏.本书可作为地质、海洋等有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教材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地质、海洋、水文、气象和生物工作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古生物组合、湖水面变化及构造变动,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下第三系进行层序划分,分析了地震相类型,总结出主要的沉积体系特征及其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海洋沉积硅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外近40 a海洋沉积硅藻表层组合及其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古地理环境重建、海平面升降和岸线变迁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硅藻休眠孢子化石的分类学、地层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中国海洋沉积硅藻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基本查明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大海区表层硅藻属种组成及表层硅藻组合面貌;利用硅藻组合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海洋环境演变过程的研究;并将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到硅藻分析中,使中国海洋沉积硅藻研究逐渐由定性或半定量向定量研究发展.但在利用硅藻进行古环境定量重建等方面,与国外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应加强建立现代硅藻-环境变量数据库、表层沉积生物硅的溶解、硅藻休眠孢子化石的分类学和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层学的发展推动油气地质理论研究的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地层学经历了彻底的变革,逐渐由“相模式”、“沉积体系”、“地震地层学”发展到目前的“层序地层学”,形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文章围绕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方法及理论体系,与含油气系统相关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includes a complex array of stratal geometri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The ‘non-unique’ variability of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e., stratal geometries which are not diagnostic for the definition of systems tracts and bounding surfaces) is irrelevant to the workflow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What is relevant is the observation of the ‘unique’ stratal geometries that are diagnostic for the definition of units and surface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downstream-controlled settings, these unique stratal stacking patterns relate to the forced regressive, normal regressive, and transgressive shoreline trajectories. Multiple controls interact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each type of stacking pattern, including accommodation, sediment supply, and the energy of the sediment-transport agents. This interplay explains the non-unique variability, but does not change the unique criteria that afford a consistent application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unique and non-unique stratal geometries is critical to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methodology. Failure to rationalize the non-unique variability within the context of unique stratal geometries is counterproductive, and obscures the simple workflow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is is the case with uncalibrated numerical modeling, which may overemphasize non-unique or even unrealistic stratigraphic scenarios. While useful to test the possible controls on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modeling requires validation with real data, and plays no role i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层层序保存程度,将造山带地层分为无序地层体、断片地层体、有序地层体。本文认为造山带绝大多数地层体可进行沉积学的恢复。沉积学在造山带地层和岩相分析中具巨大作用,应更多强调构造与沉积学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东海Zk23孔的古沙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东海陆架Zk23孔岩心分析资料,进行了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分析,确定了该钻孔中段细砂层为埋藏古长江河口沙脊沉积,阐明了该孔附近海区冰消期前后和冰后期的沉积历史。约15kaBP以前,海平面上升较快,沉积了下层的河口—水下三角洲相地层;15~12kaBP的冰消期期间,海平面波动并稳定于60~80m等深线附近,发育了沙脊地貌;12kaBP以来海平面再度快速上升,至7kaBP水位稳定,直至今日,沉积了沙脊上覆的浅海相粉砂质黏土和黏土质粉砂地层。  相似文献   

17.
东海Zk23孔的古沙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海陆架Zk23孔岩心分析资料,进行了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分析,确定了该钻孔中段细砂层为埋藏古长江河口沙脊沉积,阐明了该孔附近海区冰消期前后和冰后期的沉积历史。约在15kaB.P以前,海平面上升较快,沉积了下层的河口-水下三角洲相地层;约在15~12kaB.P.的冰消期期间,海平面波动并稳定于60~80m等深线附近,发育了沙脊地貌:约在12kaB.P.以来海平面再度快速上升,至7kaB.P水位稳定,直至今日,沉积了沙脊上覆的浅海相粉砂质黏土和黏土质粉砂地层。  相似文献   

18.
地层完整性是指剖面上所有沉积物代表的总时间与地层剖面代表的总时间之比,由于地层剖面中或多或少地发育有沉积间断,因此地层剖面的完整性是一个大于0小于1的小数。如何准确地测定地层剖面的完整性是目前仍未能解决的地质学难题,近十余年来,国外有许多研究得潜心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测定方法,这些方法包括.长期/短期沉积速率比值法,剖面厚度/全球同期平均沉积厚度比值法,潜穴化石定性估测法以及  相似文献   

19.
铁锰结壳记录了丰富的古海洋和古气候信息,要分析这些信息,必须先确定各壳层的生长年龄。目前主要使用的定年方法有:Be同位素定年、U系同位素定年、Os同位素定年、经验公式法、古地磁地层学方法和古生物地层学方法等。每种定年方法均各有利弊,其中10Be是年龄小于10 Ma结壳的最佳定年方法; U系同位素定年精度高,但定年范围小于0.5 Ma; Os同位素定年时间尺度长,且可以判断沉积间断,但需要有区域的海水Os同位素演化曲线; Co经验公式因为简单易行,是结壳估算年龄最为常用的方法,但该法无法判断沉积间断,在使用时需特别谨慎,应确保经验公式适用于所研究的样品;如果结壳厚度大、生长速率较快且不存在沉积间断,古地磁地层学方法可以快速地进行定年;此外,如果结壳中古生物化石较多,可考虑采用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在分析铁锰结壳年代学方法利弊基础上,本文利用U系定年法、古地磁地层学法和经验公式计算法分别对南海铁锰结壳进行定年,通过比较,认为目前铁锰结壳较优的定年方法为古地磁地层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以岩电性、古生物、地震层序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在馆陶组识别出低位、水进和高位三种体系域;利用基准面旋回技术识别出短期基准面旋回(SSC)、中期基准面旋回(MSC)和长期基准面旋回(LSC);馆陶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4,建立了渤海中部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D5-1井2 782~2 917 m井段确定为东一段地层,其顶界即为馆陶组的底界。通过对馆陶组底部界限的确定和区域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格架的建立,对该区馆陶组底部界限进行了重新厘定,以解决油气勘探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