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县耕作制度的基本形式是一年三熟,春花、早稻、晚稻三季作物收种时期接连,季节紧凑。在温度偏低或秋季低温出现早的年份,晚稻往往因受低温影响,导致减产。为此,我们根据历史气候资料,对我县秋季低温气候资料作一些分析,供农业生产参考。一、我县晚稻生育期的热量条件: 我县夏秋季节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和日照都适合晚稻生长发育。据新仓公社农科站六年在公社丰产方的晚稻生育期温气记载,晚稻农虎66号和44号的全生育期为143天±1.1天,总积温为3315℃±60℃,其中播种到齐穗的总积温为2426℃±38℃,统计我县1954年来的25年中,6月20日到11月10日,总积温为3414℃±83.7℃,其中6月20日到9月25日的总积温为2620℃±74.9℃。因此,我县晚粳的热量条件是可以满足的,而且是稍有余额,这是我县夺取晚稻稳产高产的基本条件。见表一、表二。  相似文献   

2.
霜冻是我县小春作物的主要自然灾害。开展烧磷造雾试验,预防严重霜冻是夺取小春作物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我县于1974年1—3月先后进行了四次人工烧磷造雾防霜的试验。通过试验,初步掌握了烧磷造雾的方法和气象条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打下了基础,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组织机构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农办、科办、农技站和气象站组成防霜试验领导小组,公社、大队除领导同志外,还有农科站、技术员抓;生产队建立科技组和以民兵为骨干的防霜战斗队,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在同一气候背景下气象观测场与农田两地土壤湿度之间的互可代替使用关系,对2006—2008年在宿州市气象观测场和农田内开展的3年土壤湿度平行对比监测试验所获取的每旬一次两地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采用对比差值率、相关性分析等数理统计手段,研究分析了两地不同季节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夏、秋、冬4季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的土壤湿度具有一致性,均为统计正相关。春季,取土日前有降水时,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的土壤湿度的差异高于取土日前无降水时的差异。夏季,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0~30 cm土层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从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建立了农田防护林网后,创造了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网内田块总产量增加,收获物的品质提高,比如东北大平原的某些有林带保护区比空旷地农田玉米增产25%、高粱增产21%;华北平原玉米平均增产25—30%、棉花平均增产13.8%;长江中下游水稻增产10—15%左右,但在讨论林网对作物形成有利的生态环境时,也必须看到林网胁地不利影响。上述各地同时也观测到在离林缘树高约一倍水平距离以内地区有明显减产:  相似文献   

5.
以克拉玛依现有棉花产区的产量,分析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对照分析产棉区与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气候异同,认为未来开发区种植棉花,其产量形成的气候条件优于现有植棉区。但开发区的主要问题是防风,应建立防护林体系,改善农田小气候。  相似文献   

6.
1988年6月16日,由于500hPa副高强度减弱,700hPa在兰州至银川有一冷舌,我省北部有一切变加强南压,850hPa西南气流加强,湘中有一切变,以及地面弱冷空气南下的共同作用,使我县下了一场前所未有特大暴雨,日雨量达163.3mm(其中12小时雨量达144mm),造成全县31个乡受灾,淹没农田15万亩,冲毁房屋844间,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为做好大暴雨预报,我们特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某些物理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目前坡地防护林已遍及70个乡,保护农田面积近200万亩。是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援助朝阳“2772工程”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该项工程的实施,除局部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外,更值得研究的是农作物的增产效果,它不仅是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而且也是衡量“2772工程”整个项目实际意义的天然尺度。  相似文献   

8.
1998年6月18~23日,我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侵袭,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农作物、农田、水利、交通等毁坏严重,累计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2.31亿元。灾害过后,反思成因,研究防灾减灾的措施,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吸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水土保持在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不容忽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治理水土流失,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认真分析,深刻反思,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客观分析,6月18~23日,我县出现持续性特大暴雨,短时降雨强度超过百年一遇,是…  相似文献   

9.
农田防护林是人类改造不利气候的有力手段,它可以减轻风害、高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经三年来的观察研究和农学、气象、作物等10多个兄弟学会的两次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农田林网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2成。不少社、队实现农田林网化后,粮食作物达到稳产高产,呈现出一片林茂粮丰的喜人景象。实现平原、丘陵、沿海林网化,不仅改变林业生产布局,也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而环境的优劣与人的生存、身体健康、寿命长短均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林网结构,以发挥林木群体的功能和林网效益,为我省发展防护林,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东北农田扩张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1990、2005年两期不同土地利用/覆盖资料,利用区域环境集成模拟系统(RIEMS2.0)分别进行2次连续15年数值模拟,探讨东北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分析集中于气温和降水等要素变化上,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东北农田扩张后,东北夏季和冬季平均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并且农田面积扩张的范围越大,气温变化幅度也越大。在夏季,黑河西部、呼伦贝尔南部部分地区降温超过0.5°C,并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大兴安岭南部、黑河西部等地区夏季降水减少20%左右,其中产生减少的大部分区域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2)东北农田扩张通过影响潜热通量的变化和净吸收辐射通量的变化来影响气温的变化,其中东北南部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短草类型转变为农田类型,这使得夏季蒸散发增加,潜热通量增加,气温降低。(3)东北农田扩张也影响大气环流场的变化,并与降水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辽宁西部和东北北部部分地区夏季蒸散发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加,但是由于大气环流场变化,降水在这两个地区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1.
我县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及时准确并积极开展服务,成了我们指挥农业生产的好参谋。我县在严重春旱条件下夺得早稻增加产量26万斤。县气象局还在防洪、抗旱、御防寒露风斗争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去年春节前县气象局给我们送来了“一九八六年天气趋势预报和一九八六年春播期天气预报”。预报“三、四月雨量偏少,部份地区春播、春插有缺水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县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派人深入南部最缺水的大良、潭头乡去调解处理农田用水的问题,由于调解及时,200亩早稻田用水问题得到解决。单从这项效益来计算可增加10万斤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麦田套种棉花,不仅能充分利用春季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春季低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棉苗的危害。随着麦棉两熟制的发展,我县麦田套种棉花的面积迅速扩大。我们从1982—1984年进行了三年的试验,分析麦田套种棉花期间的农田小气候,探讨套种春、夏棉的适播期,为其应采取的栽培措施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县从7月29日下了一场大雨以来,长达四十天未出现过一场≥10mm的好雨,从8月上旬末、中旬初起,由阳山地逐步到川坝地的农作物受到干旱影响,群众叫做“24个秋老虎”,不仅大秋作物、复种作物受到影响,而且小麦也无法秋播下种。到底“秋老虎”何时结束?群众都盼着一场透雨。  相似文献   

14.
我县地形复杂,面积辽阔,每年都遭受旱、涝、雹、虫等灾害的侵袭,一九七四年四月十五日一场冰雹使全县十八个公社,一百  相似文献   

15.
8月下旬——10月的秋霖对我县晚熟水稻、玉米的扬花、灌浆影响很大,易造成病虫害、秕粒而减产;还可使秋播推迟,播种质量下降,贻误农时,影响翌年产量。故做好秋霖预报(特别是长期预报)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站初步找出了造成我县秋霖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前期关键地区500Mb 高度距平场的某些特征、指标站高度差以及本站要素的变化,点、线、面结合寻找预报因子;运用天气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制作长、中、短预报工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6,(3):2-2
我县地处桂西中部的大石山区,全县耕地面积有七十多万亩,分布在两万多个(山弄)场里。这里十年就有九年旱,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广大贫下中农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焕发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发扬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改土造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大自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但干旱仍然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小火箭人工降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连续3年的野外观测资料,重点研究了防护林的防风效能、乱流扩散系数等动力效应,以及表征最佳防护林的最适透风系数、比例系数、林宽、风向偏角和乱流扩散系数比值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七年为我县四十余年来的罕见干旱年。在长期干旱持续的情况下,县委及广大干群对何时有一场好雨极为关切。我们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摸索了久早转雨的中期预报方法,比较准确地报出了关键农事季节的三场久早转雨预报,取得了为农业服务的主动权。现以一九七七年四月中旬的久旱转雨预报为例。将我们制作中期预报的基本思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利用CLM(Common Land Model)模式对我国内蒙古奈曼旗农牧交错带沙漠和农田两种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陆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与外场试验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沙漠还是农田试验,CLM都能够较好地模拟其辐射通量和土壤中的热传导特征,CLM的模拟结果能够真实地再现试验期间土壤热传导过程对天气过程的响应。相比而言,模式对沙漠地区长波辐射通量和干燥时期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结果好于农田,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农田下垫面植被及土壤特征较沙漠复杂,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农田地表反照率和温度模拟的偏差。而对农田热传导的模拟结果好于沙漠,反映了CLM对含水量较大、持水力较强的农田下垫面的热传导模拟能力较好,而对含水量较小、持水力较弱的沙漠下垫面的热传导模拟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华北春季生态环境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中  王汉杰 《气象》2001,27(9):13-17
利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华北地区长期定点观测资料,对该地区春季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后,除日照有所减少、温度日较差减不春季农作物生长有一些不利影响外,其它生态环境因子都是向着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改善生存环境方向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