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常春光 《海洋科学》1981,5(4):58-58
自古以来,在海洋环绕的日本就有着“人生于高潮而死于低潮”之说。德国的北海沿岸一带也有如此传闻。 “人生于高潮”这种说法的真伪性如何?岸田壮一于1954年对东京3145人的出生时刻进行了调查,得出小孩出生数的高峰是在月中天  相似文献   

2.
忍禁不笑     
担心一天,才学了几天交谊舞的蚂蚁小姐梳妆打扮一番后对母亲说:“大象先生约我参加一个舞会。”母亲想了好半天,才不无忧虑地说:“你的‘快三’还不熟练,踩痛了人家的脚可怎么办?”谦虚雄海马因为能在生儿育女中唱主角,故在动物界被评为“模范丈夫”。在授奖大会上,海马先生红着脸说:“我整天忙家务,对外面的事知之甚少,只是老婆常对我讲,人家鲸鱼大哥连给儿女喂奶的事都承包了。”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由200艘潜艇组成了水下“狼群”,在大西洋上四面出击,使盟军的海上运输线一度被迫中断,后勤保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此,英国首相邱吉尔要求皇家海军不惜利用各种手段,有力地打击德国潜艇的嚣张气焰。为智取犹如幽灵的德国潜艇,盟军制订了一个奇妙的计策。一天,在德国潜艇经常出现的海面上漂泊着一艘又旧又破的英国商船。德国的U型潜艇发现后,很快浮出水面,令其停航接受检查,一见令人生畏的德国潜艇,英国商船马上处于极度恐惧状态,船员东躲西藏,有的还去争夺救生艇,船上一片混乱。面对这样一艘毫无战斗力的商船,德国潜艇艇长一脸的不屑。当他正要下令发射鱼雷时,突然看见英国商船船艏有一个船长模样的人提着一个精致的鸟笼,一只漂亮的鹦鹉正在里面跳来跳去,还不时发出“您好!您好!”的叫声。“这老家伙死到临头了还雅兴十足。”话虽这么说,德国潜艇艇长也觉得这只小鸟很可爱。于是,他命令解除战斗警报,并让士兵们冲到英国商船上去,先抢船艏那只鸟笼子,顺便再掠取些钱财。正当潜艇距英国商船近在咫尺时,英国商船朝向潜艇一侧的舷舱门忽然大开,3门重型火炮同时开火,一发发炮弹猛烈地落在德国潜艇上,毫无准备的德军潜艇顿时被炸得艇体破碎,很快就...  相似文献   

4.
1941年11月19日下午5时,德国袭击舰“卢兹”号在西澳大利亚近海首先发现了盟军澳大利亚颇负盛名的巡洋舰“悉尼号”。德国舰长道麦知道“悉尼”号主炮射程在20公里以上,全舰火力十分强大,自己舰远远不是对手,正在进退两难之时,道麦突然心生一计。他命令信号兵将德国国旗换成中立国挪威国旗,还命令报务员发出伪造信号,迷惑“悉尼”号。鬼计多端的道麦还佯装起火。到了下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出差到浙江淳安办事,顺便在家居该县城的一位好友家小住了两天。因这时正赶上他在家休假,有时间专程陪我到人称“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岛湖游玩了一天,使我既品尝到了这里有名的淡水鱼,又亲眼看到了巨网捕鱼的壮观场面。  相似文献   

6.
英国人雄霸大西洋德国人海上打游击1890年7月,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告老引退,取而代之的则是德皇威廉二世所极力推崇的、更具侵略性和扩张性的“全办位争夺阳光下地盘”的军事战略。这种军事战略的核心,就是“以大力扩建海军为重点,以最大的海上强国英国为对手,以全而夺取海洋霸权为目标。”在威廉二世的积极侣导和“德国海军之父”提皮尔兹的不懈努力之下,德国走上了一条扩建海军之路。为了建造一支足以与英国皇家海军相抗衡  相似文献   

7.
孙滨 《海洋世界》2001,(4):47-47
各位朋友,借“友情链接”栏和大家说说心里话。您可别觉着我搞“特权”,其实,谁都可在此哇啦哇啦地讲一通,就像网上聊天。主编《海洋世界》实在是件苦差事。我原本喜休闲。更愿享受现代文明的全部成果。每周休两天,陪家人公园走走、街上逛逛:对麦克“嚎”一番,去餐馆“撮”一顿。再不,干脆蒙头大睡,醒来又灌杯中之物,悠哉悠哉。我讨厌“累”,不适官场,难攻心计,苦言谋算,愚且非智: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快乐欢娱。  相似文献   

8.
1999年7月19~22日,在美国盐湖城召开了“第三届国际气体水合物会议”,会议主题是“气体水合物与未来的挑战”。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共200余人,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挪威、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等。会议进行了4天,就资源特征、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野狼回归     
德国东部丛林中又响起狼群的嚎叫!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欣喜地宣告:曾经绝迹150多年的野狼又“回归”德国了。野狼“回归”德国,除了该国良好的自然环境对其有强大的吸引力之外,还得益于人们制订的“引狼”计划。在德国东部和与波兰接壤的地区,野狼被严禁捕猎,对于狼可能给人造成的损害,当地政府还向居民作出赔  相似文献   

10.
1941年5月22日,英国海军部笼罩在一片惴惴不安的气氛中,他们一直小心翼翼地监视着的威力强大的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和其僚舰“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在挪威海湾神秘地失踪了。如果它们闯入大西洋,那么对已经遭到德国潜艇沉重打击的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大西洋护舰运输队来说将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11,(6):12-14
清政府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订造的“萨克森”级装甲战列舰改进型的首舰。该型舰的舰体设计参照了德国“萨克森”级,在火力配置上则吸取了英国“英弗菜息白”级战列舰的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12.
《海洋地质译丛》2011,(2):38-38
2011年5月2日,德国在波罗的海上的首个海上风力场投入运营,这一名为BALTIC1的海上风力场距离德国海岸线16km,由21座风力发电设备组成,年发电量为185GWh,可以满足5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为了发展海上风电,德国先前在北海已经建立了试验性风力场“ALPHA VENTUS”,以积累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3.
马兰 《海洋测绘》2007,27(3):82-82
在我的案头常年存放有《海洋测绘》杂志。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每当新刊发行,我的桌上就会有一本散发着墨香的杂志,它如同多年的老友一样日日陪伴着我,我于它也有着深深的眷恋。朋友,如果你记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诗,我想你就不会反对我说“有测绘人的地方就有《海洋测绘》”。最早结识《海洋测绘》是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图出版社的时候。那时正值出版社编辑日本海图图集,在几位老翻译的指导下,日本《航路指南》、《航海通告》以及一些相关资料都由我来翻译。虽然此时涉及的专业术语还不是很多,但在大学期间我所学的内…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近水识鱼性,靠山知鸟音。来到闽南渔场,荡舟在蔚蓝色的平静的海面,一边品尝著名的闽南工夫茶,一边聆听渔民兄弟海阔天空地畅谈鱼类王国的种种奥秘趣闻,犹如听取《天方夜谭》那样迷人。一天,我下渔区采访。席间,渔民兄弟摆上香喷喷的“海中鸡肉”——乌鱼。一位我早就相识的水产老同行文化素质颇佳。竟对着诱人下筷的乌鱼吟出一句明代乡土诗人孙文恪赞美乌鱼的诗句:“家在越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知道,夏天感到闷热,一场暴雨从天而降,顿时凉爽惬意;冬天,寒冷袭人,阴沉的天,瞬间会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是还没有人听说有从天上“下鱼”的怪事。在1928年5月30日,英国有一位农民叫麦斯脱,他叙述了亲眼见到空中落鱼的现象。他说:“今天早上,我起床后,推开门一看,啊!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在我的院里有这么多的鲜鱼,真是太神奇了,我再往上一看,屋顶上也有新鲜的鱼,难道这是上帝赐给我的食品?我不解地来回踱着脚步,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6.
二战时,德国“古斯特罗夫”号客轮沉没在冰冷刺骨的波罗的海,共计9343人丧生,是“泰坦尼克”号遇难人数的6倍。  相似文献   

17.
洋浦叙旧     
去年,我借春节之机回洋浦故里省亲,实实在在又作为洋浦人,在这块已“出租”的土地上生活了十天。当我漫步在昔日的乡间小道上,听着远处码头上传来万吨巨轮的气笛声时,当我看到一改过去民族服饰的少男少女们已穿上城里流行的时装时,当我操一口与本地人毫无二样的语言,却不得不改用普通话与人交谈时,我着实对家乡日新月异、今昔迥异之变有了一种特殊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前言     
《海洋学研究》1989,(4):1-5
据1986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南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讨论会”的建议,在中国国家海洋局和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的支持下,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联邦德国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于1987年5月至7月在南海利用德国科学调查船“太阳”号(SONNE)进行了SO49航次的考察工作。该考察工作系两个研究所合作执行的“南海地球科学联合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两国政府间海洋科学与技术合作协定中的一项近期计划。1988年5月至8月,双方科学家再度集中于德国汉诺威,在西德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共同处理资料与分析样品和联合解释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5,(12):2-2
美国飓风灾区渔民维尔格斯认为,海虾比当地人更早知道“卡特里娜”飓风即将来袭的消息。 维尔格斯驾驶的渔船在飓风来袭前的一周在比劳克斯海峡捕捞了181千克的上等海虾,但随后他的捕捞量逐日下降。维尔格斯说:“在‘卡特里娜’来袭前一天,我的渔船只捕捞起40只海虾,其他的海虾肯定知道有非常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走向海洋”夏令营短短几天的营期转眼间过去了,而营中生活里一些难忘的片段至今还时时萦绕脑际,尤其是“海洋科学探秘之船”给我留下特别美好的回忆。现从中选几个片段,权作自珍。共享“美味”到青岛的头一天晚上,我们河北代表团和江苏代表团同桌进餐,两队的队员很谈得来。餐桌上摆放的主食——馒头格外受江苏队员青睐。可能是因为生在南方鱼米之乡的他们很少有机会品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