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科学的城市土地合理利用评价框架,从协调性、集约性和可持续利用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用2001~2010年重庆市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确定土地利用的协调性、集约性和可持续性评价体系的权重,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度重庆市土地利用比较协调、基本集约和比较可持续。因此,重庆市在土地利用方面应当注重科学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地确定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从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供应愈加紧张,因此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至关重要。本文以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区域,从土地的投入、土地的产出及土地利用结构三方面构建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应用多因素评价法计算出2000~2007年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进而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趋势,并对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系统中各集约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2年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处于不集约状态,2003~2007年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处于集约状态。总体协调性比较稳定,但是在2003年和2006年土地协调度为不协调状态,分析原因发现,在2003年和2006年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过度地加大了土地的投入强度,影响了土地集约利用子系统的协调性,使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子系统出现了无序的发展。本文针对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成果为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缓解用地矛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宏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也是城市土地达到中观与微观集约利用的前提。本文以大同市建成区为例,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率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宏观评价,定量反映大同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状况,并据此探析问题成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湘江流域主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经济数据构建湘江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对湘江流域主要城市地区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协调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湘江流域主要城市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整体效率一般,协调度较高,经济效益和投入水平评价差距大,而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差距较小,与可持续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土地利用效率在空间格局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呈现出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升高的分布趋势;土地利用效率与协调度的关系为:长沙处于高效高度协调状态,湘潭和株洲处于中效高度协调状态,衡阳与岳阳处于中效基本协调状态,永州处于低效高度协调状态,郴州处于低效基本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5.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成区为研究区域,从经济潜力、社会潜力、生态潜力三方面构建哈尔滨市建成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功效系数法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计算和分析哈尔滨市建成区1999~2008年10年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系统协调度。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建成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向集约的方向迈进,2003~2008年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达到了基本集约和集约利用状态;从准则层看,经济潜力指标是导致土地集约利用度出现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潜力、社会潜力与生态潜力3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变化规律与集约度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6.
城市用地类型区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初探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中观尺度的城市用地,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率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以及工业用地3种用地类型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大同市城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大同土地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人地矛盾激化,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分析并预测城市发展状态,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规划.本文以鸡西市市辖区为例,利用Logistic-CA模型进行城市扩张模拟及趋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鸡西市在2005—2015年间城市处于低速扩张阶段,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城市发展较为分散;2)通...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过程的关键。以中山市为研究区,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紧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对2019年中山市24个镇(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紧凑度发展水平及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山市各镇(区)之间土地集约利用度和城市紧凑度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其中,火炬开发区、石岐区和西区街道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紧凑度较高,其他镇(区)则处于较低水平;(2)中山市各镇(区)间耦合协调程度差别较明显,且发展较为协调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山市主城区以及火炬开发区街道,除这几个镇(区)外的其他地区耦合协调程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6年阿城撤市设区,成为哈尔滨市的一部分,阿城的土地利用势必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代际关系和调控能力5方面选取17项指标,对原阿城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做出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原阿城市土地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初步阶段。以Matlab软件为手段,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阿城撤市设区后2008-2012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对行政区划调整前后土地利用可持续等级水平进行对比,提出促进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投入强度、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和生态环境效益5个方面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宏观层面对新疆各地区建设用地进行了集约利用评价,同时通过对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揭示了问题的所在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价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揭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年黑龙江省数据为主要评价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隶属度属于第Ⅲ等级——良级水平,隶属度为0.3312,说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处于良级状态。最后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大庆市为研究区域,对该区1995~201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论如下: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占大庆市绝大部分面积,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各类型间土地流转变化频繁;多样性指数持续降低,优势度指数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主要从宏观、中观与微观3个方面分析,中观与微观层面上的评价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宏观分析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宏观的角度,选择土地利用合理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土地集约利用趋势等方面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通过对GDP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固定资产投资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的计算来定量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变化趋势;运用反距离权重法绘制人口密度等值线,分析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引入了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等指标,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宏观分析结果与中观、微观评价结果相辅相成,是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将协调度模型应用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首先介绍了协调度、协调发展度的基本原理以及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指标,然后介绍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本流程,并以海南省为例,将协调度模型应用到海南省集约用地评价中,得出海南省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和土地利用程度的和谐程度及集约度,分析出1997~2004年海南省的集约用地水平,最后分析该模型应用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利弊。  相似文献   

15.
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和促进城市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以影响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为要素层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对包头市2002~2009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及建议。研究表明,2002~2009年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成上升趋势,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驱动因子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生态环境促进动力两大类。因此今后要将社会经济效益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包头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明确指出要将北京市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后续又逐渐细化世界城市的建设内容。近年来国内有关世界城市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指标体系、金融、保险、交通、文化、旅游、城市空间、土地等方面,其中经济和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相对成熟,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尤显不足。土地作为承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如果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衡或布局不合理,势必造成城市中各种机能失调,增加城市运行成本,阻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基于世界城市建设目标,探索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力求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提供用地参考。首先应用文献分析法对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人口、产业、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梳理,然后应用土地利用流量方法对北京市土地利用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土地利用等方面将北京市与世界城市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找出北京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选择性借鉴世界城市的经验,对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在土地利用结构发展方向上进行定位,并设定了2020年、203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目标,应用多目标优化模型、CA-Markov模型对北京市2020、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和空间布局模拟。得出如下结论:(1)世界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前期变化剧烈,后期逐渐趋向稳定。纽约市在1988至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而从2000年到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逐渐趋向稳定。伦敦市土地利用结构自1971年到2005年,建筑用地增长了9%,绿地减少了9%,其他土地类型变化不大。东京从1982年到2002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而在2002年至2011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小。(2)北京市区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居住、生态用地比例过低,工业用地过高。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类似发展阶段相比,北京市区居住用地至少低了5个百分点、生态用地低了15个百分点、工业用地高了12个百分点。(3)北京市用地过度扩张,人均建设用地过高,土地资源利用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北京市的人均建设用地过高,用地产出效益较低。人均建设用地是纽约2014年的3倍,东京2011年的1.8倍;建设用地地均产值是纽约2014年的1/20,是东京2011年的1/13。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类似发展阶段相比,北京市人均建设用地是伦敦1971年的1.1倍,东京1982年的2倍;建设用地地均产值是伦敦1971年的1/3,是东京1982年的1/5。(4)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后,优化后的符合基于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在土地利用结构上设定的定量目标,并且优化后的结构从以往的剧烈变化逐步趋向稳定,符合世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优化后的结构比预测结构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土地利用布局更为集约发展并兼顾生态保护功能。通过土地利用强度指标的计算,发现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减缓土地利用强度的快速增长,减少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从空间布局来看,按现有情况进行预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依然存在建设用地扩张而生态用地大量减少的局面,而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布局上更多地是在城乡结合部将原本转向为建设用地的土地转变为生态用地,相应地,农用地较预测情况减少,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生态涵养发展区中的农用地部分转化为生态用地。整体上优化后的数量结构的空间布局降低了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的频繁性,并使以往土地利用剧烈转换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优化后的结果在空间布局上逐渐趋向集约发展,并更加注重保护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雪俊 《北京测绘》2018,32(6):647-649
土地资源是影响人类基本生活和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资源,由于其稀缺性,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是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的地表覆盖数据较传统土地调查数据具有客观、精细的特点,本文利用地表覆盖数据,以土地利用强度测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广东省内近百个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强度,为地理国情数据成果的应用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针对超大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不合理、资源短缺、竞争剧烈等问题,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深圳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调查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结构、程度和空间差异3个层面揭示超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表明,深圳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仍处于发展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向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转移,土地利用多样性程度下降,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地区为光明区和大鹏新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变,并且驱动力在逐年增强。该研究为政府合理规划和利用超大城市的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择具有“中国油都”之称的大庆市为研究区,对其土地进行遥感调查,拟定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给出了大庆土地利用覆盖的构成数据一览表和土地分类图。分析结果可为类似于大庆一类的工矿型城市土地利用分类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后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效益,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利用其2009—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以及动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熵值法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4个角度选取23个指标评估深圳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及各效益的调度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市土地利用率已达93%,建设用地率达48.49%,土地综合利用程度逐年提高,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趋向单一,各指数年变化率均逐渐降低;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生态效益降低,综合效益逐年提高;3)各分项效益子系统从基本协调上升到高度协调。深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效益评价,为深圳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可持续土地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对其他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