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高灵敏度的G856,DTZ-2型核子旋进式磁力仪,对乌鲁木齐地磁台199个测点的磁场梯度进行了复测,经过严格的数据校正处理,重新作出了ΔF等磁力线图,并分析讨论了台站院内环境磁场的变化特征,测量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磁台仍处于磁场正常区,工作环境符合《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磁台1956年建成至今三十多年,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木文通过对建台以来五次台站环境磁场梯度测定方法的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对地磁台环境磁场分布的影响,主要与距离及建筑材料有关;也与建筑物之走向有一定关系;钢筋混凝土楼房(七层以下)建筑与地磁台最小距离不得少于160m。  相似文献   

3.
测量拉萨地磁台观测区内自然地磁场梯度和建成地磁记录室后的地磁场梯度,并测量新建记录室内不同高度磁场梯度,对比分析新建地磁记录室内的磁场稳定性,进而找出潜在干扰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去除,为产出连续可靠的地磁相对记录数据提供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拟建设的新疆且末地磁台进行场址勘选,采取十字剖面测量和密跨度测量方法进行地磁场总强度F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且末地磁台的地质条件、磁场梯度分布和背景噪声环境等地磁观测环境条件,符合国家地磁台建设规范的要求,适宜地磁基准台站建设.  相似文献   

5.
左开挺 《华南地震》1991,11(4):45-54
通过对广州地磁台环境干扰源的监测,计算与分析得到:(1)不同时期产生的二个干扰源对地磁台1号墩磁场总强度测值的迭加影响为-25nT,与多台资料对比结果一致。(2)地磁台1号和5 ,1号与干扰源场区外Ⅰ号比测墩测得的磁场总强度、水平强度及垂直强度之差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故认为广州地磁台环境干扰源目前尚属稳定。  相似文献   

6.
格尔木地磁台环境磁场测量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6月对格尔木地磁台的环境磁场进行了测量,并绘制出了△F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地磁房周围磁力线分布均匀,磁场梯度小于1nT/m。另外就如何减小人为干扰和长期保护台址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喀什地磁新台址地质条件、磁场梯度分布和背景噪声等技术条件,以及观测数据精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磁台的台址背景环境、场地环境以及局部观测环境,符合国家地磁台建设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满足现代数字化地磁观测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地面上铁磁性物质感应磁场现场测量结果,较详细地描述其感应磁场的分布特征。它对地磁台站的建设与环境保护,分析与排除人为干扰因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文中还分析菏泽地震遥测传输铁塔对地磁观测的干扰情况。结果认为,该铁塔的感应磁场没有影响到地磁观测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岛)地磁图绘制及其有关资料的分析,讨论了琼中地磁台地面磁场梯度分布,台地附近磁性环境变化特征,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磁场背景与台站观测值的关系。从而提出了琼中地磁台址磁场区城代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津滨轻轨地磁干扰范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塘沽地震台与津滨轻轨之间及向北延长线建立野外磁测剖面,对轻轨运营期间的磁场干扰变化进行了实测研究,并对实测结果进行了曲线拟合,得出满足规划中的地磁观测网的环境要求——在以津滨轻轨铁路为骚扰源的影响范围,地磁观测网的地磁固定观测台距轻轨铁路的距离应大于24km。  相似文献   

11.
地磁垂直分量与地下介质的关系密切,地震发生之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易于发生畸变使日均值发生改变,但是地磁受高空磁场扰动的影响很大,在磁暴和地磁扰动时日变化发生的畸变会掩盖地磁垂直分量日均值地震前的微小变化.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地磁数据处理方法-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处理日均值,减少外空磁场对地磁垂直分量的影响,提取其地震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除受到磁暴等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环境和仪器故障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乌什地磁观测的人为干扰、数采故障及磁暴等自然因素对磁场的干扰类型和观测数据变化,并给出干扰的解决办法,为进一步提高地磁观测资料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磁观测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217-230
简述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地磁观测研究的发展概况,内容包括我国地磁台站建设、地球主磁场测量与研究、变化磁场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制、地磁变化与地震、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关系以及宇宙磁学.  相似文献   

14.
大地电磁测深的有效信号为天然电磁场,容易受到人文电磁噪声干扰,如何提高大地电磁资料的信噪比,已经成为制约大地电磁应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地磁台站数据,首先将地磁台站数据转化为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所采集的磁场数据格式,利用远参考方法估算长周期大地电磁测点与地磁台站之间的站间传递函数,包括长周期大地电磁测点电场与地磁台站水平磁场之间的拟阻抗,以及长周期大地电磁测点水平磁场与地磁台站水平磁场之间的水平磁场传递函数,将拟阻抗与水平磁场传递函数相乘便可以得到长周期大地电磁测点本地阻抗的无偏估计.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本地阻抗估算的数据质量,减小阻抗估算误差.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磁台距成灌高铁运行线路垂直距离约1.5 km,使用数字化磁通门磁力仪GM4,在轨道沿线不同距离处进行野外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运行对周围地磁观测环境产生干扰,干扰距离约6 km,干扰主要来自轨道泄露电流及输电线路产生的磁场。  相似文献   

16.
根据北京地磁台1987~2012年已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资料,对北京地磁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北京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基本规律,这对进一步认识了解北京地磁台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与特征,以及应用北京地磁台的资料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根据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计算地球正常磁场的方法,并计算了我国西南地区1990.0年的正常磁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东大别构造带地震地磁监测试验区的地磁三分量观测数据,建立了试验区的岩石圈磁场模型,并将其与2005.0年代该区域的岩石圈磁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试验区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试验区内岩石圈磁场的分布从河南商城、安徽金寨、霍山至六安之间围绕梅山-龙河口、青山-晓天等断裂存在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逐日比是基于变化磁场在地球电导率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与变化磁场相反的感应磁场,该感应磁场不仅包含了外空磁场的信息,还包含了地下电导率的信息。因此,相对于地磁场其他成分来说,Z分量更多地反映了地下活动的变化,逐日比是利用前后两日地磁Z分量日变幅相比来提取该异常现象。本文利用华南部分地磁台站数据进行逐日比计算,结果显示2014年12月22日出现高值异常,于异常日99天后发生地震。双低点是地磁Z分量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从正常的V字型变为W型,改变了正常的日变形态。在地震前57天,贵州、广西、海南、湖南等大部分地区出现双低点异常,震中位于低点异常分界线附近,地磁低点位移的出现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本文结合逐日比和双低点来预测地震,可提高其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磁线圈对地磁场的物理模拟及对地磁导航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磁线圈对地球基本磁场开展动态模拟,将地磁场随空间的变化转化为在实验室中随时间的变化,能够为地磁导航系统的匹配试验提供物理仿真的地磁场环境。本项研究依照虚拟仪器技术思路,对磁线圈、恒流电源、磁通门磁力仪(或Overhauser磁力仪)和工控机进行数字化连接,并采用LabVIEW编程进行驱动控制,通过自动调节线圈绕组中的电流大小来实现对磁场的物理模拟并进行实时监测,尝试组建了地磁场动态模拟系统,并分别开展了对地磁场总强度和三分量信号的动态模拟实验。模拟系统可以实现天然地磁场和人工编制两种动态信号的输出模拟,且拟合效果良好。地磁场动态模拟系统的初步建立为今后地磁匹配试验等研究提供了仿真磁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