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问与答     
问台风是怎样的天气系统?有何影响? 答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的热带气旋。由于这种热带气旋即台风生成的地区和强度不同,人们给予了不同的名称和分类,如在东太平洋和大西洋称为飓风,在印度洋则称为热带风暴。我国国家气象局按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进行划分: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6~7级被称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以上为台风。其中生成于西太平洋或南海的台风,对我国的降水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邓玉梅  董增川 《水文》2008,28(2):80-82
近年来气候变暖,台风强度不断加强,造成的台风灾害损失也越来越大.本文从应急管理的角度简要介绍了我国台风防御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并分析了存在问题,对今后我国的台风防御应急管理工作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强风暴物理学的兴起是与强烈风暴长期以来给人类造成巨大灾害分不开的。全球几乎重大的大气水圈灾害都与它相关联,比如暴雨、洪涝、台风、风暴潮、雷暴、冰雹、大风,龙卷风和暴风雪等等,这些强风暴造成的灾害往往引起诸如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和某些地质灾害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历史资料分析的台风水灾智能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增水预报对于防范台风水灾具有重要意义.系统采用BP神经网络模拟专家预测潮位的思维方法,通过大量历史资料自我学习建立台风增水智能预报模型,并以图形化方式直观表现预报成果.以近年来的台风增水数据对系统进行检验可以发现,神经网络算法在台风增水预报上有一定优势,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台风暴雨是我国东南丘陵山地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揭示台风路径与滑坡发生的相关关系对东南丘陵山地台风暴雨型土质滑坡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基于2015—2019年直接过境福建省或间接对福建省造成影响的台风数据以及与这些台风事件发生期间的降雨量数据和台风暴雨滑坡数据,运用ArcGIS软件中的克里金插值法将台风路径、降雨量数据及台风暴雨滑坡数据进行耦合。再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通过SPSS软件得到泉州市基于台风路径追踪的滑坡发生概率模型。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以台风杜鹃期间的滑坡为实例对所得模型进行验证,其对实际雨量站测得降雨数据引发滑坡与否的判对概率为77%,对实际发生滑坡的判对概率为100%,依据实际降雨量计算数据,其误报率为21%,但实际滑坡发生的误报率为0,符合安全性。预报效果较为满意,因此模型可作为在台风经过泉州市时的台风暴雨型滑坡发生概率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时空特征及预警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台风暴雨常诱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5年登陆的"苏罗迪"台风为例,在系统分析"苏罗迪"台风诱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预警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1)"苏罗迪"台风诱发的600余处崩滑流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滑坡、崩塌、泥石流数量比例约为6∶2∶1,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即雨即滑"的特点,当日降雨当日崩滑,具有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小时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往往比平均小时大雨强滞后,滞后时间约1~2h,具有大雨强小时滞后性。因此,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大雨强小时滞后性三大特征。(2)提出了基于"命中率、漏报率和空报率"三指标的地质灾害预警校验方法,建立完善了各指标的测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苏罗迪"台风地质灾害预警校验结果显示,本次过程中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效果总体较好,保证了较高的命中率,较低的漏报率,但预警区空报率偏高。除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本身的技术难度外,降雨预报准确率偏低特别是极端降雨预报不足的现状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空报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环境脆弱的地区,台风的特大暴雨可以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本文分析了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利用信息量方法,通过灾害的易发性区划来分析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特征,进而比较台风和非台风影响条件下地质灾害产生的地理条件和信息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强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触发地质环境条件较非台风降雨触发地质灾害明显降低,地质灾害脆弱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若干气候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热带气旋和台风是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之一。近20年来,对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成为台风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的研究回顾,揭示了造成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机制,其中包括低频振荡、季风槽和西传赤道波动、ENSO和QBO现象等,这些系统主要通过改变西北太平洋上空的环流,而影响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以及登陆我国台风的不同时间尺度变化。还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和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并提出当前此研究领域中一些亟需研究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了季风槽区能量交换、不同海域动力过程、赤道波动演变,以及热带气旋的季节和更长时间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影响江西台风特点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连海  黄昌兴  周国良 《水文》2011,31(2):89-92
利用1949年以来的台风年鉴资料,比较分析了深入内陆影响江西台风的特点和成因。结果发现:如果台风快速进入江西强度仍较大,台风在外界系统有利配合下影响时间长或上升气流加强明显,则影响相对偏强;深入内陆台风对江西影响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和落区不仅与台风路经有关,还与台风强度及不对称等内部结构、地形、中尺度对流系统、水汽、外部冷空气及外部环流系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1974年8月,第12号台风在我国的福建省登陆后,进入内陆变为台风低压并继续北上,台风倒槽与西风槽相接造成苏、鲁、皖连续3~5天的特大暴雨,使沂沭河及运河均出现特大洪水,其中沭河出现近二百五十年以来的最大洪水,经过还原计算的洪峰流量相当于百年一遇;沂河及运河就其一天及三天的洪量来说亦是解放以来最大的。两河洪水在骆马湖汇  相似文献   

11.
1975年8月上旬,3号台风在我国福建省登陆后,变为台风低压,深入内陆到达河南省境内,连续3天降特大暴雨,造成淮河流域洪汝河,沙颍河水系特大洪水。上游山洪暴发、造成库塘垮坝和中下游河道堤防漫决,水系窜流,平原地区大范围积水,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事后,水利、气象部门曾  相似文献   

12.
使用历史方志资料,根据台风发生时风雨潮洪的特点和文献记录中对它们的文字描述,建立了台风天气灾害现象筛选词语表,提取了台风相关信息,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元1644—1949年历史台风灾害数据库。通过对现代台风过程中天气现象和可能造成灾害特征的分析,从历史台风描述词语、风雨潮现象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台风灾害链、风雨持续时间、台风风向、地形等方面制定了辨识历史台风的4条直接判别准则和6条辅助辨识依据,逐年辨识台风事件。与器测资料相对比,检验了历史台风事件重建的结果,公元1884—1949年间共重建出65次台风事件,相当于器测数的87.8%,两者相差1次以下的年数为55 a,占83.3%,说明利用方志资料重建台风频次序列的可靠性,为重建历史台风频次序列提供了方法支持,对研究长时间台风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俞慕耕 《水文》1995,(2):19-25
我国沿海台风暴潮机制及特点俞慕耕(海军司令部气象室)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等天气系统的强风作用或气压骤变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我国的风暴潮主要是受台风影响产生的,在渤海和黄海也有受冷锋大风(或温带气旋)影响产生的,但频率较小。...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2004·14"号台风暴潮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14”号台风是1956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一次台风,影响范围广、强度强、降雨量大,给浙江省造成了严重灾害。本文对本次强台风特点、形成的暴雨洪水等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并与历史强台风进行了比较,对水利工程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台风目标观测对于弥补常规观测资料不足和提升台风数值预报技巧等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2类理论方法的发展过程和优缺点:基于伴随的非线性方法能够较好地刻画非线性项的影响,而基于集合的方法在计算速度上更具有优势.同时回顾了一些能够代表当前气象观测水平的新装备和新技术在中国近海登陆台风外场观测试验中的应用,并从个例分析和统计分析两个角度总结了开展台风目标观测的有效性.通过总结发现,切线性近似、模式误差、度量范数和集合成员个数等都是影响台风目标观测的主要因素,它们可能会导致识别得到的台风敏感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能被忽略.未来应该更加关注台风强度目标观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非线性方法和数值模式的发展,并探索能够适合我国业务实际情况的台风目标观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孔海江  王霄  王蕊  吕晓娜 《水文》2012,(4):37-43
通过分析1961~2010年发生在河南中南部持续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从水汽输送角度对河南省中南部(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的持续性暴雨进行分型,总结出3种水汽输送类型,即西南气流型、螺旋型和"S"型。对比分析这3种类型代表个例的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特征后发现,河南中南部的持续性暴雨主要是由西南气流型的水汽输送造成的;"S"型和螺旋型水汽输送也是造成河南中南部持续性暴雨的原因之一。西南气流型和螺旋型的水汽输送是造成淮河上游洪涝的主要水汽输送类型,其对应的天气影响系统分别是:高层低槽(低涡)、中低层切变线和台风低压(台风倒槽)。  相似文献   

17.
“台风委员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综合研讨会于2008年9月22—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水利部水文局承办。 台风委员会(TC)是亚太经社会(ESCA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主持的一个政府间组织,其宗旨是改善和协调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防灾规划和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近年来中国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巨大成就,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台风委员会第40届年会决定2008年在北京举办“台风委员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综合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无人飞机在台风探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有人飞机的台风探测不同,无人飞机(也称无人机)因其相对低的成本且无人员伤亡风险等优势,自1997年一款名为"气象侦察兵(Aerosonde)"投入台风探测试验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有效荷载和续航能力等性能不断提高,更多的台风特种观测仪器被搭载,特别是2010年NASA使用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全球鹰(Global Hawk)"对大西洋5个飓风的飞行探测取得成功后,基于无人机平台建立高空下投探空和近地/水面飞行观测相结合的台风精细结构探测体系渐成趋势。目前我国尚未建立飞机探测台风的业务,严重制约了我国台风定位定强和台风数值预报精度的进一步提高。鉴于此,简要概述了境内外无人机在台风探测中的实践和发展趋势,旨在推进我国无人机探测台风的实践及其业务化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台风是印度沿海地区Andhra Pradesh特有的气候,每场洪水的发生都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边拾当地的政府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救援和救济工作也成了一项艰难的任务所以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在台风袭击之前就能了解到灾情状况,并制定了下长期的减灾计划。  相似文献   

20.
台风在温带变性过程(Extratropical Transition,ET)中与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会引起下游环流的发展,选取3个台风个例,通过分析涡动动能收支和理想化模拟实验对其下游发展机制进行研究。3个台风的变性过程所引起的下游发展都具有共同的机制,即首先在上层下游有脊和槽先后发展,随后激发低层涡旋生成,并与之耦合,形成一个贯穿整个对流层的深厚气旋系统。促使下游脊生成和发展的非地转位势通量源于台风,高层系统向下输送的垂直非地转位势通量在低层辐合,使得涡旋在低层发展。模拟实验表明,台风出流向中纬度急流区域输送低位涡(Potential Vorticity,PV)空气,使得其PV梯度增大和斜压性增强,从而激发了Rossby波在急流中生成并沿之向下游传播,而下游槽脊对引起更下游波型的发展也是通过Rossby波的频散而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