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8,(8):8-8
如果你正在寻求降低心脏病风险的方法,也许你可以尝试典型的日本料理。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若不考虑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那些终生食用金枪鱼、沙丁鱼、鲑鱼及其他鱼类的日本人患动脉阻塞的几率小得多.起到保护作用的很可能是鱼类中丰富的Omega-3脂肪酸。这次科学家们的研究对象包括美国白人、日裔美国人以及日本人。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9,(1):9-9
睡眠有多重要?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再次说明了睡眠与健康的密切联系——每天多睡1小时,可减少动脉中的钙沉积,从而降低心脏病的风险。在考虑到性别、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吸烟史等情况后,研究小组发现:睡眠的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在5年的研究过程中,有12%的研究对象出现了动脉硬化的症状。其中,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人动脉硬化概率高达27%,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6,(6):4-4
2006年5月22日到30日,美国港口海洋学研究所和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将使用“约翰逊海洋链接二号深潜器”首次探测佛罗里达州和巴哈马群岛之间新近发现的深海珊瑚礁。这些珊瑚礁生长在水下610米至884米处,是去年12月被迈阿密大学科学小组使用尖端声呐技术发现的。这次探测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含有某些化学元素的海洋有机物,科学家期望这些化学成分能够治愈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正在对几种鲨鱼进行研究,以弄清这种动物为什么不会得癌症。要知道,即使是使用大剂量的致癌化学物质,在鲨鱼体内也不会形成肿瘤。 所有的解释目前都是假设的。一些科学家认为,是鲨鱼体内含有的大量的维生素A保护了它们。另一些科学家则解释说,鲨鱼之所以不  相似文献   

5.
王娜  张士璀 《海洋科学》2023,47(6):124-129
塑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在自然界积累,并在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下裂解,产生粒径小于5 mm的碎片和颗粒,即微塑料,全球的水生生态系统都发现有一定程度微塑料污染。各种水生动物,包括人类经常食用的鱼、虾和贝类等水产动物,都不可避免摄入微塑料,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微塑料中含有添加剂,其表面可以吸附周围环境的化学物质甚至微生物。动物和人摄入微塑料,可通过胃肠道转移到其他器官,给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从水产动物中的微塑料、人体暴露途径和潜在毒性3个方面,对水产食物链中的微塑料及其对人健康的潜在危险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由来自9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队为研究哥斯达黎加外的活动大陆边缘在圣地亚哥登上了“JOIDES决心”号大洋钻探船.这些科学家将确定该处岩石和沉积物的年龄、物理化学性质,并将利用新开发的被称作‘随钻测井”(LWD)的测井工具.LWD技术可在钻井施工的同时在钻孔中适当的位置测量物理化学性质,并给出不受钻孔中钻具垂直运动影响的原始结果.该研究队由EliSlyer博士(加里福尼亚大学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和GakuKimura博士(日本大皈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大不列颠、加拿大、意…  相似文献   

7.
夏恩湛 《海洋科学》1985,9(6):55-57
一九八四年夏,受外贸部门嘱托,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日本客商希望在中国购买商品海藻所提供的样品。日本人民对食用海藻具有悠久的历史,每年对有食用价值海藻的需要量约一万吨干品,而日本本国的产量,仅能满足需要量的60%,其他40%的海藻则需要依靠进口。我们对这部分样品中较为完整的个体进行了鉴定,共有五个种,它们均属于红藻门。在这五个种中除了鸡冠菜Meristotheca papu-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9,(2):7-7
美国耶什华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一种小型胞内蛋白可以协助细胞“自杀”,这发现很可能为癌症等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自然衰老或外界压力等因素均会导致细胞的程序化死亡,又称“凋亡”。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8,(11):6-6
爱琴海是希腊的名片,有无数的人都会期盼到爱琴海度过一个浪漫之夏。但是近年来,那里的海岸带环境却开始发生变化。科学家警告说,希腊的海岸带和海洋生物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因物种减少和海岸侵蚀而受到不可修复的损伤,除非立即对这些地区独特的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展开最根本的保护。但是,直至目前为止,那些必要的保护措施并没有实施,这使科学家们对希腊海岸带的情况十分担忧.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9,(11):8-8
开车开得差,那是骨子里的东西。一项新研究表明,开车技术和遗传因素有关,要怪就怪基因。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拥有某个基因变体的人在驾驶考试中的成绩比其他人低20%,约有30%的美国人有这个基因变体。在驾驶考试中,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比别人更容易犯错误;上完课一段时间后,他们又比别人忘得多。但是,这个基因变体并不总带来坏处。有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患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亨廷顿症)的人来说,这个基因变体可以让他们在更长一段时间内维持正常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殷名称 《海洋与湖沼》1994,25(4):378-384
于1979-1980,1982和1989年先后在太湖采集似刺鳊鱼句标本756尾,对其进行繁殖和死亡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两者对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还可通过建立生命表来估算种群动态的一些基本参数。似刺鳊鱼句的繁殖,在2-3龄性成熟;繁殖期在4-5月;产卵群体中补充群体约占84%;特定年龄繁殖力在7285-30669粒之间。死亡特征,1-6龄年瞬时死亡率Z=1.581(1.30-1.63);0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种亲体处理的13只食用牡蛎幼虫,对其生长、死亡率和脂肪酸组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亲体处理的幼虫,在相同饵料、相同标准孵化池条件下培养12天,发现它们的死亡率相似,而生长率不同,生长率范围从每天1.4微米到5.9微米。生长率明显地和多种不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8,(12):4-4
美国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的几名科学家将“冰云和地面高度卫星”收集到的数据与近50年来南极洲东部伯德冰川向海洋漂移的速度进行了比较,他们首次发现了证明在南极洲冰层下极深的地方有大量流动水存在的证据,这些水流加快了冰川入海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海洋地质译丛》2010,(1):71-71
近20年来,世界天然气产量从1991年的20015.3×10^8m3快速上升到2008年的30655.8×10^8m3,年均增长率达2.54%,明显高于同期石油产量年均增长率1.29%的速度。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从1991年的21.7%上升到2008年24.1%,石油却从1991年的38.6%下降到2008年的34.8%。专家预测,随着环保日益受重视,世界能源将形成以天然气为主导,其他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存、相互补充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 ,最近数十年来 ,珊瑚构筑物深受气候变暖、海水污染和其他因素之害。所有这些给珊瑚礁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其中包括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延伸 2 0 0 0多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构筑物———大堡礁。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生物学家 ,提出了死亡珊瑚礁复生的方法。早在 1 997年他们就注意到在珊瑚湾的试验过程中珊瑚虫的大量繁殖。科学家们用桶从水中舀出微小的珊瑚幼虫 ,并将它们分置到锚泊在珊瑚礁受损位置之上的浮动水池中。将已成熟的幼虫放在瓦片或板上 ,在浅水处将它们沉降至底部并注意它们的发育 ,同时用网盖保护它们不受入侵者…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夏季,对在胶南、蓬莱、烟台三个养殖区采集到的发生大面积死亡前后的栉孔扇贝进行组织学研究,发现鳃丝和外套腔内寄生有大量的车轮虫,并伴随有大量的黏液产生。车轮虫和黏液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8%和12%。本对此类车轮虫进行形态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并指出了其对栉孔扇贝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典型河口浮游动物种类数及生物量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国家海洋局2004-2006年每年5月和8月的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生态监控区浮游动物的监测结果,对上述河口浮游动物和桡足类种类数及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历史资料进行同测区、同季节的对比。结果表明,与全国海洋普查时期相比,2006年黄河口浮游动物种类数下降了50.6%,桡足类种类数下降了53.3%;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所占比重由1985年的42.4%下降到2006年的32.6%。长江口浮游动物种类数有所上升,但是桡足类种类数由1985年的62种降低到2006年的37种;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的比重从1958年的54.2%降低到2006年的42.5%。珠江口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所占的比例由1959年的59.3%下降到54.4%,未发生明显变化。黄河口春季、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夏季增幅较小;长江口自2000年以后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528.36mg/m^3,是1958年的2.4倍,2005年与2006年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是1958年的2.2和2.7倍,增加趋势十分明显;珠江口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升趋势最为显著,2004-2006年3年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是1959年同期的5.7—8.7倍,1981年、2006年夏季生物量分别比1959年增加了3.1倍和11倍。就这3个河口生物量变化趋势看,珠江口生物量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长江口次之,黄河口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正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应该多多吃鱼,吃鱼能让人变得聪明、脑筋灵活,而且鱼肉属于白肉,比起牛、猪等红肉,更是健康,属于低脂肪、低热能食物。但是,吃鱼真的是多多益善吗?吃再多也没有问题吗?从美国旧金山最近求诊的病患可以发现,愈来愈多的人似乎是因为吃了过量的鱼,而造成汞中毒。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也证实,远洋鱼类因为体形较大,位于食物链的上方,所以,如果下层生物体中不断累积汞,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9,(4):9-9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们完成了一项自1915年就已经开始的研究,揭示了生活在大西洋的一种蜗牛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的巨大变化。科学家发现,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这种蜗牛的外壳长度平均增加了22.6%,而其他外壳特征并无变化。为什么这种蜗牛会变大?一个原因是,人类过度捕鱼导致蜗牛的天敌——鱼类减少了:另一个原因是,环境温度升高了。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12,(1):20-21
样本中男女比例为0.98:1,样本年龄主要集中在36岁以下,占总样本的90.7%,36岁以上样本比例较少。区域分类中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分别占17.4%、17.3%、21.5%、20.3%、11.9%、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