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故事与现实     
正在湖光山色的百色东怀煤矿看绿树蓝天,在160米的井下咖啡吧喝着咖啡,听着舒缓的音乐,我不由想起小时候。小时候,家住地磅站,县里出产的锰矿,都要到地磅站称重登记后再运往南宁。我们很敬重矿厂的人,知道他们是在建设国家,为国家挖矿。暑假里我们最高兴做的事,是给运矿司机烧开水。那年月,矿是国家的,地是集体的,国家对集体,相当于自己对自己。矿上人与村人喝着同一条河的水,矿厂选矿排出的黄泥水,流入矿厂建造的尾矿库。库四周建有截洪沟,雨污分流。尾矿库排水前矿厂的人会提前通  相似文献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人说那是永恒.流星划过沉沉的夜空,瞬间爆发出炫目的光芒,有人说那是永恒.是啊,人生亦是如此!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成就斐然,流芳百世,谱写着生命的永恒;有的人一生默默无闻,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生命在他们的无私奉献中同样成就了永恒!<复活海山第一人>传递着山海之间的永恒主题--坚持科学发展,也让我们慢慢地走近了一位追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的新时代国土卫士--汤传龙同志.  相似文献   

3.
夜暮降临,窗外狂风肆虐,如同我此刻悲怆的心情一般。一天的忙碌结束,我聆听着那首熟悉的《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伴着歌曲的心声,我的思绪停顿在了玉树多彩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2012年7月26日21点,那个令无数地质人  相似文献   

4.
感悟生活     
什么叫生活,简单地理解,恐怕也就是活着。复杂点说呢,是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说到活动,那内容可就多了。 半夜里被电话的铃声叫醒。朋友在电话里讲,活得好累,真没劲。一上班就得忙里忙外,这事那事处理起来总是没完没了;下班回到家里似乎也闲不下来,得做饭、得  相似文献   

5.
红樱桃     
<正>钻工们住的农家小院里,有棵硕果累累的樱桃树,它是钻工们的最爱。五月,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唯有那繁茂的樱桃树给小院带来了丝丝凉意,它叶绿,像清泉,清澈碧透;它果红,像宝石,妖娆明滟。那细细的枝条缀着密密匝匝的果实,一颗颗,一簇簇,  相似文献   

6.
七八个猫冬的老人坐在大门口享受着春日的暖阳,还有几个老人领着孙子孙女在游乐场玩耍,工销社门前人来人往,书屋里,六七个孩童静静地写着作业……初春时节,走进修武县西村乡浅山区大南坡村,眼前一派安静祥和的美好景象。来到这里,喝一杯美式咖啡,逛着“五条人士多店”,打卡高端艺术展览……当“城市美学”与“乡村美学”碰撞,大南坡便有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7.
我的幸福树     
<正>我出生在豫南大别山一个山清水秀、绿树环绕的小村庄。故乡虽然贫穷,但它的美,却如此坚固地在我心里生根发芽:那挺拔傲立的青松,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那散发着幽香的兰草……一次次午夜梦回,一次次泪湿枕巾,一次次千里奔袭。从18岁考上大学离开故乡,我便开始浪迹天涯、四处漂泊,北至哈尔滨,南到深圳,一直落脚新乡成为一名公务员,才算过上安稳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太行寻秋     
<正>今年十月一日,正值祖国七十华诞。我们带着假期轻松愉悦的心情,一行十几人踏上了太行寻秋之旅。路途的漫长并不显得寂寞,在车上,通过手机直播,天安门广场上国庆大阅兵那庄严神圣的时刻,让我们见证祖国的繁荣强盛。感慨之余,打开便携式音响,大家激情满怀同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为你唱首赞歌……载着一路欢声笑语,渐渐驶入太行深处,沿着弯弯曲曲忽高忽低的山路,车窗外那鳞次栉比的山峰,以及各种植被,各色野花,依次映  相似文献   

9.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2009年12月28日,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四楼会议室回荡着《地质队员之歌》,会场内四十余位身穿绿色制服的年轻地质队员整齐地坐在那里,那一抹军绿,充满着无限的生机,那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使会议室内跳动着青春的旋律,充盈着阳光、活力、希望。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个让人震惊的案例,一次次让人心痛的叹息。那铁窗内外紧握的双手,那一个个流泪忏悔的面容。当失去了自由,当生命被迫用秒来倒计时时,那巨大时钟的“嘀嗒”声,一声一声刺入心底。  相似文献   

11.
<正>你若是到松嫩平原,一定在夏天。一踏进松嫩平原的大草甸子,就掉进了郁郁葱葱的海洋,立刻被那浩浩荡荡的绿淹没了。你的周围,车辆变成了船只,牛羊变成了鱼虾,那一座座村庄,也变成了绿浪簇拥的岛。松嫩平原的草,不是庭院草坪上、山间石缝中、树带林荫下那纤小细弱或用以点缀生活的。这里是草的世界,它们的气势是宏伟的,它们的家族是博  相似文献   

12.
踏着辞旧迎新的鼓点,我们送走了2006年最后那悠长的钟声。迎着新春喷薄欲出的嫣红朝阳,我们迈进了2007年的门槛儿。这一出一进,只不过短短一秒,作为人生之树,却刻下了一圈年轮。2006年作为历史,已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新的一年,期待着什么?又要书写点什么?让它比历史更亮光,每一位国土人都在暗自盘算!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停留在一种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中,这是一种惯性,对于2006年自然也是如此。英国丘吉尔说:“过去是未来最好的预言家”;鲁迅先生亦说:“过去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中国民族的未来”。温故,方能知新;回忆,醒脑明目。盘点2006,点映大事、轶闻,便是作者和《国土资源》的初衷。站在时空的高点,应当说“2006年风云激荡,充满着变数,充满着挑战,充满着险滩,同时亦书满国土人的智慧和辉煌。”2006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它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20周年,又是20年中最重要的“执法风暴年”;同时它又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开局年。开局年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新农村建设的冲浪中,2006年是关键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土地。土地,承载着中国的持续发展;土地,承载着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土地,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希望。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在寸土寸金的中国,为了不吃子孙饭,“保土治国”的理念,从中央到地方,从来没像2006年这样统一、这样紧迫!  相似文献   

13.
金黄的旋律     
<正>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由翠绿点染,用金黄铺就。风轻轻地吹着,雾霭中流溢着金光,漫村遍野的稻花香,扑面而来,传送着收获的喜悦,让深秋浓郁起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在那片田野上,土地曾经的贫瘠已成为历史。金黄的稻浪,歌唱着农民的  相似文献   

14.
鲜艳的党旗有两种颜色,鲜血染就的殷红色和金黄色,那片金黄是镰刀和锤头!也是我们国土人的本色土!镰刀,代表的是农民阶级,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与他们终生相伴,在他们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哺育了13亿华夏儿女;而锤头代表的是工人阶级,他们奔波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一天当作一万年,为现代化建设奉献着青春与汗水!  相似文献   

15.
姚所长拔葱     
<正>"你在地界沟里栽葱,不是要抢占我的耕地吗?"40岁的村民王峰(化名)用手指着眼前新栽的一畦大葱,显得怒不可遏,摆出要拔掉的架势。"你动动试试,我跟你拼了!这是两家的地界,过去你一直占着,还嫌便宜占得少啊!"村民陈莉(化名)虽然是个中年妇女,但丝毫不甘示弱。两人越说越气,火药味儿顿时弥漫开来。没过两分钟,两人便开始对骂,继而厮打起来。双方都想占住那丁点儿地,邻居来了劝不开,村组干部来了解决不了。没办法,只好等着国土资源所  相似文献   

16.
游明代县衙,吃叶县烩面,是初到河南省叶县的外地游客足底和舌尖上的梦幻之旅。
  叶县烩面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饭,因传统的炝锅而特色鲜明。一碗肉香四溢、筋道爽口的烩面入胃,那浓浓的炝锅味游走在舌尖,一如叶县人热情、实在的性格,在心头经久不散;香辣的烩面汤里,沉淀下来的是漂泊在外的叶县人心头那浓得难以化开的思乡情结。  相似文献   

17.
感春     
正走在上班的路上,柔柔的风迎面吹来,亲吻着脸庞,荡漾着衣裳,仿佛蜻蜓戏水、蝴蝶采花,轻轻地来,悄悄地去,使人感觉到了春的脚步,于是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走出热闹的城市,去踏一踏那被春风吹绿的大地,去闻一闻山坡上迎春花的香味,走进盛开的桃花林去感受一下粉红色的浪漫。一个周六的早上,和朋友一行9人,怀着同样喜悦与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踏青之路,到朋友的家乡观音堂,去实现一日游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政务中心是国土资源厅的窗口单位,每天接待的都是形形色色的报卷人,他们为了每一个项目的上报、补正和领取结果而忙碌着。能让他们满意是我们服务工作的宗旨。近日,厅党组要求全系统全面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转作风、提效率、树形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我本职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怎样才能做到为报卷人服务,想报卷人所想,急报卷人所急,那只有换位思考一假如我是一名报卷申请人。假如我是报卷申请人,我希望我每次来咨询业务的时候,都能有人对我笑脸相迎、客气相待,并且能够得到不厌其烦的解答。我来咨询,就是因为我有不懂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希望不要因为我的不懂或不明白而对我脸色难看、态度恶劣。因为你是国土资源厅窗口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不仅仅代表你自己,还代表着国土资源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古以来,人类对大海就有着一种极为迫切的渴望,演绎了一幕幕"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历史画卷。巍巍中华,拥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更拥有着长达1.8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那星罗棋布的大小岛礁,犹如散落在母亲怀中的一颗颗珍珠宝石,蔚蓝的大海、蓝色国土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有这样一种人,一生与石头为伴;有这样一个行业,一辈子与土地结缘。这种人选择了石头就注定要翻山越岭,踏遍祖国万里河山;这个行业选择了土地就注定要与烈日相伴,枕冷月共眠……是什么人可以将青春献给崇山峻岭?是什么行业让我们无悔于一生献给脚下的土地?——那就是我们的地矿事业,我们的地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